《不可不知的49个史记人物》第16章


【个性点评】 
名誉和诺言,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士视这两样东西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权力和金钱,今天的人们视这两样东西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刚烈死了。情感死了。正义死了。时代已变,机缘已去。贵比千金的血性死了。”今天的大片导演,只会破坏环境,败坏人家女演员的清白,最后还死不认账。他们比侯导演惟一优越的地方在于:他们能经常坐飞机出国。 
呜呼!夫复何言!
黄石老人:因为你需要,所以我存在(1)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几乎是历朝历代的潜规则。汉朝的开国功臣都被刘邦给“潜规则”过,下场的悲惨程度和其功劳成正比,功劳越大,下场越悲惨。譬如淮阴侯韩信,才能卓越,战功累累,最后却落了个被夷灭宗族的下场。 
然而,汉朝的开国功臣中也有一个例外,此人就是张良。自始至终,张良都深得刘邦的信任,同时也赢得了吕后的尊敬,以至于张良死后还获得了文成侯的谥号,儿子张不疑也袭封为侯。 
所有这一切,也许和一个“莫须有”的黄石老人有关。 
张良的先人是韩国人,其祖父和父亲加在一起做过五代韩王之相。可是等张良长大的时候,却已经没有在韩国做官的可能了,因为秦国在统一的过程中,早把韩国给灭掉了。我们可以理解张良心中的愤懑。亡了国的张良决定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最后找到了一个大力士,制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埋伏在 
秦始皇巡游必经之地。张良和大力士在博浪沙断然出手,像掷铅球一样把铁锤掷了出去,可惜仅仅命中了秦始皇的副车。 
此后,时代风云变幻,张良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不世之功。辽阔的大地上,处处记载了他的政治远见和高超谋略。他设计击败秦军,劝谏刘邦撤出秦宫,争取黥布、彭越,笼络韩信,进而灭楚。刘邦称帝后,他四两拨千斤,建议封赏与刘邦有宿怨的雍齿,从而彻底安定了人心,将祸患消灭在了萌芽之中。他是刘邦智囊团中的核心人物,刘邦对他言听计从,高度评价他“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 
然而,这些都不足以说明张良的伟大,张良真正的伟大不在于辅佐刘邦,而在于自保。张良深知“敌国破,谋臣亡”,面对争功的同僚,他“不敢当三万户”;刘邦对他的任何封赏,他都表现得极为满足;在波诡云谲的刘邦统治晚期,他经常称病杜门不出,行“道引”、“辟谷”之术;他扬言“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处处表现得急流勇退。因此,在汉初“三杰”中,韩信被杀,萧何被囚,张良却始终毫发无损。 
至此,该让黄石老人上场了。 
张良和黄石老人的相遇如同一场事先策划的传奇故事:在张良籍籍无名的时候,他经常在下邳一座破败的桥上孤独漫步。有一天,应该是傍晚吧,张良无意之中意外地看见一个仙风道骨的老者。他径直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鞋甩到桥下,挑衅似的对张良说:“小子,去把鞋捡上来!”张良有些惊讶,最后还是强压怒火,把鞋子捡了回来。谁知那老者得寸进尺,竟要张良替他把鞋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把鞋捡了上来,就替他穿上吧。老人把脚伸出来,看着张良乖乖地给自己穿鞋,满足的表情在脸上流露出来,最后老人笑着离去了,把张口结舌的张良落在了桥上。 
老人走了半天之后却又突然返回,很突兀地说道:“你是个好孩子,看你还有些前途。这样吧,五天以后天刚亮时,你来这里见我。” 
五天之后,曙色初现,急匆匆赶到的张良,发现那老者已先行来到,还没站稳,他就听到了那老人的不满:“没想到你和老人约会居然好意思迟到!”老人留下一句话之后愤而离去:“五天以后再来吧!” 
又是五天之后,尽管起了个大早,但张良迟到依旧,老人依然是那句话:“五天之后再来吧!” 
这次张良学乖了,他不到半夜披星戴月地赶到桥上,如同地下党接头。还好,这次总算早来了一次。过了一会,老人也来了,这次终于露出了笑容:“早就应该这样啊!” 
在暗淡的月光之下,那老人如同变戏法一样拿出了一部书:“这是部奇书,掌握其要领,完全可以当帝王的老师。我料定你十年以后就会有大的发展。小伙子,好自为之吧!”最后,老人又补充道:“十三年后,别忘了到济北见我,我就是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 
从此,张良精研兵法,果然在十年之后找到了用武之地。刘邦为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他的文弱之躯可以抵得上千军万马,在刘邦的心目中无人可以替代。 
在和老人阔别十三年之后,机缘巧合,张良果然因公事来到济北,那时他正跟随刘邦外出视察,路过济北的谷城山,意有所感,心内惆怅不已,十三年前的云烟往事突然涌上心头。他苍茫四顾,果然见到谷城山下那块醒目的黄石,他不管不顾地奔向黄石,毕恭毕敬地将黄石取回,从此奉若至宝,须臾不离。 
后来他去世之时,还特意留下遗言,要求将黄石和自己一起安葬。 
于是,黄石老人就成了一个永远传诵不已的神话。 
【个性点评】 
汉初开国三杰中,只有张良获得了善终。张良的水平和谋略不仅仅体现在运筹军国大事上,更体现在其防患未然的自我保护之上。一个关于黄石老人的传说,就是他的智商和情商明显高于韩信和萧何的具体表现。黄石老人来无影去无踪,神出鬼没,除了张良之外没有第二个目击证人。可是到最后,神话却来了个现实的结尾,张良假戏真做地弄来了个黄石作为物证,以此证明自己从前所言句句为实。虽然这是张良缺乏自信的表现,但这块黄石却巧妙地补足了张良所编造的黄石老人传说的缺憾。这块石头的出现,为张良提供了物证,同时也帮张良完成了自我神化。面对天助的神人,凡夫俗子岂可嫉妒?因而,最终张良得以全身终老。 
因为需要,所以存在,黄石老人是个实用主义的标本。司马迁曾说他自己看到过张良的画像,貌如美女。不仅外貌,看来张良的心思也同女子一样绵密。男人女相,大富大贵之本啊!
汲黯:遇到这个人,皇上只好保持沉默
汲黯,人如其名,遇到这个人的时候,人们只能黯然无语,连皇上也只好保持沉默。这样的酷哥,中国历史上有几个? 
汲黯为人严正,严正到了令人畏惧的地步。汉武帝时,汲黯官拜谒者,为皇上掌管传达之事。东越的两族人互相攻伐,汉武帝令汲黯去视察调解。汲黯到了半路的吴县就回来了,对汉武帝说:“越人相攻,只不过因为他们的性格本来就好斗,不值得皇上过问,也不值得皇上派我去调解。”此公居然如此明目张胆地违抗诏令,还振振有辞。 
河内郡失火,连绵烧了一千多家,汉武帝又派汲黯去视察。汲黯这回倒是真的去了,不过回来说的话更气人:“有一家人不慎失火,因为邻居住得密集才蔓延开来,皇上不必担心。倒是我经过河南郡时,发现河南的老百姓饱受水旱灾害,灾民多达万余家,有的甚至父子相食。我就自作主张,凭着皇上所赐的符节,命令河南郡开仓放粮,赈济灾民。现在我回来了,请皇上治我的矫诏之罪。”此公不务正业,在路上乱管闲事,汉武帝听了也无话可说,只好把汲黯贬为荥阳令。 
谁知汲黯根本看不上这个小小的荥阳县令,觉得简直是对自己的羞辱,于是称病不去上任,回到老家休养去了。汉武帝无可奈何,只好又把汲黯召了回来,官拜中大夫。汲黯仍然改不了老毛病,经常直言相谏,汉武帝实在忍受不了,又把他贬为东海太守。这一次汲黯没有再任性,在东海太守任上无为而治,自己病怏怏地天天躺在卧室里睡觉,居然把个东海治理得井井有条,官民人等交口称赞。汉武帝又赶紧把汲黯召回来,官拜主爵都尉,位列九卿。汲黯的官越做越大。 
窦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汀隽嗽紫啵俟倮闯氐氖焙颍曩褐卸拇蠊俣夹泄虬葜瘢锿‘非常傲慢,根本就不还礼。他傲慢,汲黯比他更傲慢,见到田汀氖焙蜃鞲鲆揪退阕餍欣窳恕!?br /> 汉武帝好儒学,广揽天下的文学之士和儒生。汲黯看不过去了,公然在朝堂上进谏说:“皇上您其实内心里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