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问:“既然原帐上只是油画屏一件,而原画背后也没有记载的纸签子,那么根据什么定为‘香妃’画像呢?”曾先生笑着回答:“总之是官大表准。当时文物运到北京后(包括这幅画在内的一批文物是经曾广龄手从承德运到北京的——笔者),内务部朱总长看见这幅画像,就说这大概就是香妃吧。其实他也没有什么根据,只是顺口一说而已,就定下来了。”到此我方知所谓《香妃戎装像》也者,不过是以意为之而已。但这幅肖像画的是谁,尚待考证。
“第三幅洋装像,也和前两幅一样,既没有款识,也没有图录记载,更没有专门论述,将它说成是香妃像,同样没有任何依据。以上三幅,充其量也只能说是传说中的香妃像。
第四幅是香妃吉服像。这幅像一般人很少见到。著名清史大师孟森先生在逝世前的最后一篇文章《香妃考实》中讲了这幅像的来源:
近日吴生丰培贻一容妃园寝神像,问其所从得?则云有太仓陆夫人藏。此夫人为陆文慎宝忠之子妇,徐相国郙之女,于民国二三年间至东陵,瞻仰各陵寝。至一处,守者谓即香妃冢,据标题则容妃园寝也。凡陵寝、园寝享殿皆有遗像,一大一小。小者遇有祭祀即张之。大者年仅张设一次。陆夫人以香妃之传说甚厖杂,亲至其园寝,始知流言之非实。请于守者,以摄影法摄容妃像以归。所摄乃其小者,大像封局,未得见也。
容妃就是传说中的香妃,我们将在下文中详细解说。太仓陆夫人在东陵容妃园寝所拍照的那幅容妃像刊登在孟森先生的遗著《清代史》一书上,来源清楚可靠。笔者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清废帝溥仪档》中发现了一条史料,证实了东陵确有容妃像。这条史料是这样记载的:
毓彭(东陵守护大臣——笔者)在民国十四年旧历八月十七日给天津张园胡大人信中说:“……护理总兵张之庆于毓彭未到任以先,听本地奸人之计划,视陵寝为奇货可居,凡官产官物一律排卖。各陵瓷器一百二十余件业已装箱运走。当铺所存软件,现正查点出售。红墙以内树株擅自砍伐。桃花寺行宫早已变价。其余裕陵圣容及容妃圣容均行携入署中。”
这条史料清楚表明东陵确有容妃像。这张容妃像与故宫现存的部分妃嫔半身吉服像,以及现藏在美国福利克兰博物馆的“心写治平”卷中的乾隆妃嫔画像相比,无论冠服样式,还是绘画手法、人物表情,基本是一致的。由此看来,陆夫人所摄的那幅容妃像还是可靠的。可惜现在不知流落到何方。
葬地之谜。被认为是香妃葬地的,起码有三处,即新疆的喀什、北京陶然亭北和遵化清东陵。
新疆的香妃墓位于喀什市东北郊区的浩罕村,占地30亩,是香妃的外祖父阿帕·霍加为自己的父亲阿吉·穆罕默德·优素福·霍加修建的,始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后来阿帕·霍加及其后人也陆续葬在了这座墓葬群内,成为了一座家族墓葬群。300多年来,经过不断地修缮、扩建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共葬阿帕·霍加五代72人,现有墓堆58个。以前此墓称“海孜来特麻扎尔”,译为“尊者之墓”。也有人称为“阿帕克和卓扎尔”的,简称为和卓墓,直到现在还有人这样称呼。此墓群最初并无“香妃墓”之称,后来才传说香妃也葬在里边,但连守墓人也不知哪座墓堆是香妃的。再到后来,不仅“香妃墓”叫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响亮,而且还明确了哪座墓堆是香妃的。更有甚者,有人将据说是当年运送香妃遗体的废旧驮轿也摆了出来,以证实香妃确实葬在那里。此墓建于1640年,而香妃之名正式出现于民国初年,况此墓又为家族合葬墓,而且迄今为止也没见到香妃葬入此墓的明确的文字记载,故称之为“香妃墓”应是后人附会之说。摆出的那副驮轿确是运送尸体用的,但怎么就能认定一定是运送香妃遗体的驮轿?据有关文献记载,此轿乃是咸丰六年(1856)运送一个死在北京的男子尸体时用的,从时间和性别上都与香妃毫无关系,根本就不能成为香妃葬入此墓的证据。根据中国民间习俗,已出嫁的女子死后,都要葬入婆家的坟地,而不归葬娘家祖茔。香妃既已成为大清皇帝的妃子,死后能归葬新疆娘家祖坟吗?大清皇帝的妃嫔死后都葬入皇家陵园,陪伴在自己的夫君身旁,还从来没有发现过皇妃死后归葬娘家祖坟的例子。因此说,香妃不可能葬入新疆喀什的“香妃墓”。之所以冠以“香妃”之名,无非想借助香妃的名望来提高此墓的知名度罢了。
至于北京陶然亭北丛芦乱苇中的土堆,当地老人称之为“香冢”,有人说是香妃的坟。此冢旁立有一碑,上面镌刻着:“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从碑文来看,葬于此处之人确为一女子,生前似乎发生过曲折离奇的情感故事,但其中未提香妃一个字,而且,大清皇妃死后岂能葬在荒草堆中?故此说也不可信。
遵化境内的清东陵是清王朝在关内开辟的规模宏大的皇家陵园,乾隆帝的裕陵就建在那里,其妃园寝建在裕陵旁边。这座妃园寝始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位于裕陵西05公里,坐北朝南。其建筑布局及规制为:园寝最前面有一道马槽沟,正中建一孔拱桥一座,东侧建三孔平桥一座。往北是东西厢房各5间,单檐硬山顶。东西值班房各3间,单檐卷棚顶。宫门一座,面阔3间,单檐歇山顶。前院内东侧燎炉一座。东西配殿各5间,单檐歇山顶。院内正中享殿一座,面阔5间,单檐歇山顶。享殿两侧各建园寝门一座。后院前部正中建方城、明楼。方城后为宝城、宝顶。在宝城两侧各建小宝顶一座。在宝城后有4排宝顶,计32座。整个园寝共建大小宝顶35座,葬人36位。其中香妃的宝顶建在大宝顶后第一排东端第一位。整座园寝除厢房和值班房为布筒瓦外,其他建筑及墙顶均覆以绿色琉璃瓦。这座园寝规制之高,建筑之完备,在清代妃园寝中仅次于景陵皇贵妃园寝,位居第二。其葬人之多,在清代妃园寝中也数第二。香妃即乾隆帝的容妃,葬在这座园寝,《大清会典》及其他官书、《昌瑞山万年统志》、《陵寝易知》等书不仅有明确的文字记载,而且还绘有葬位图。清宫档案中还有关于容妃遗物、送葬人员等方面的资料。1979年10月,清东陵文物保管所对容妃地宫进行了清理,不仅找到了遗骨,而且还出土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物,发现了一些文字。这一切都无可辩驳地证实了香妃就葬在这座妃园寝内。
婚姻之谜。根据档案记载,香妃是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月进宫的,当时已27岁。那个时代,女子一般都在十几岁就出嫁。清帝挑选秀女,13岁的女孩子就可参选。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12岁就嫁给了努尔哈赤。孝庄文皇后13岁就与皇太极成了婚。孝康章皇后15岁就生育了康熙帝。香妃入宫时已经27岁,有人据此推测她很可能已经结过婚,而且婚史不会很短。如果香妃入宫前结过婚,那她以前的丈夫是谁?这次入宫,是因丈夫死了还是离婚了?如果是离婚,离婚的原因是什么?以前是什么时候结的婚?我们都无从得知。香妃也有可能在入宫前没有结过婚。那个年代虽然盛行早婚,但个别晚婚的也不是没有。当年叶赫部首领布扬古妹,丰姿绰约,聪慧柔顺,是有名的美貌佳人。也正因为她的美丽聪慧以及政治上的原因,到33岁才出嫁,成了著名的“老女”。香妃久负美名,远近闻知,她难道就不会是第二个“老女”吗?在民间,也有一些有地位、有财富的美貌女子,依恃自己的财、貌,高不成,低不就,总不能找到遂心如意民国早期的新华门,清代为宝月楼的郎君,直到妙龄花季已过,耽误了婚期。香妃会不会也属于这种情况呢?这个谜团恐怕真的难以解开了。
宝月楼之谜。宝月楼就是今天的中共中央、国务院所在地——中南海的南门,现名叫新华门。原来此楼不临街,南面有一道墙相隔。民国初年,袁世凯将中南海辟为总统府,把宝月楼更名为新华门,将南墙拆掉,露出宝月楼。从此以后,宝月楼即新华门就成了中南海的南门。许多专家学者都认为宝月楼是乾隆帝为了取悦香妃盖的。清史大师孟森先生也持这一?
小说推荐
- 正说清朝十二妃
- 作者:章恺第一部分 目录(1)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大妃阿巴亥12岁出嫁:政治交易的筹码失宠遭休弃:诸子争位受牵连一桩公案:偷藏财物者到底是谁被逼殉死:政治祭坛上的牺牲死后荣辱:同样离不开政治阿巴亥个人小档案相关阅读书目推荐说不尽的孝庄文皇后从一座特殊的陵墓谈起顺治皇帝学步的“拐杖”康熙皇帝的坚强后盾良
- 最新章:第25章
- 正说清朝十二臣
- 近年来,随着各种清代题材历史剧的热播,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鳌拜这个名字也几乎是家喻户晓。在历史上,鳌拜不仅确有其人,而且是清朝初年政坛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历史上的鳌拜,其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呢 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
- 最新章:第22章
- 正说清朝十二帝
- 揭秘清宫悬案:正说清朝十二帝“历史是镜子,历史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更可以欣赏”讲起历史,阎老师就像是说故事。做了三年多的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接触的专家学者近千位,能把学问当评书讲的,能把历史当故事说的,阎老师是第一人。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 作者:阎崇年 授权连载第一部分 努尔哈赤至少留下12
- 最新章:第54章
- 揭秘清宫悬案:正说清朝十二帝
- “历史是镜子,历史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更可以欣赏”讲起历史,阎老师就像是说故事。做了三年多的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接触的专家学者近千位,能把学问当评书讲的,能把历史当故事说的,阎老师是第一人。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 作者:阎崇年序 阎老师邀请做《序,深为诚惶诚恐。小辈不才,与阎老师合作并成忘年交
- 最新章:第54章
- 正说汉朝二十四帝
- 作者:杜尚侠、张庆利前言写史是凝重的。凝重的原因在于,历史的风风雨雨,常常让我们唏嘘不已,涕泗长流,以致或摩拳擦掌、或凝噎废食!楚汉战争的硝烟与战火,刘邦用人的明智与愚蠢,文景之世的无为而盛治,汉武大帝的盛极而始衰,光武刘秀的续汉而中兴,外戚宦官的肆虐与祸患,清流党人的不屈与抗争,等等,等等,都时时
- 最新章:第33章
- 正说唐朝二十一帝
- 前言 皇帝是古时对人间最高统治者的称呼,皇帝是天子,自然不是寻常人。从秦始皇称皇帝开始,围绕着皇帝形成了一整套的制度和礼仪规范,一切与皇帝相关的事物都有特殊的称呼:皇帝说话就是圣旨,命令称诏、制,出行为“幸,居处叫宫廷、禁中,葬所称为陵,死叫“驾崩,自称为“朕,臣民要称呼“陛下”或者“圣上…国家法律
- 最新章:第33章
- 正说清朝12臣
- 近年来,随着各种清代题材历史剧的热播,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鳌拜这个名字也几乎是家喻户晓。在历史上,鳌拜不仅确有其人,而且是清朝初年政坛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历史上的鳌拜,其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呢 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
- 最新章:第36章
- 正说清朝三百年
- 正说清朝三百年 作者:林涛目 录 本书简介绪论清帝王史话清高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帝清圣祖康熙帝清世宗雍正帝清高宗乾隆帝清仁宗嘉庆帝清宣宗道光帝清文宗咸丰帝清穆宗同治帝清德宗光绪帝清宣统帝溥仪清后妃史话清朝后妃制度皇后皇妃小传内监史话前紧后松的内监制度太监逸事宗室史话清朝宗室概况皇室成员的
- 最新章:第100章
- 正说明朝十六帝
- 第1节:草莽中走出的"真龙天子"第2节:登上权力顶峰的农民领袖第3节:历史上少有的强势皇帝第4节:历史上最有权势的皇帝第5节:庆功楼前不离主第6节:滥杀功臣和刚猛治国第7节:动辄杀戮的严峻政治第8节: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的宗藩第9节:明史第一谜案建文帝失踪第10节:建文帝去向探秘第11节:马上天子朱棣第
- 最新章:第4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