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战史》第19章


被敌人围困长达几小时之久时才被人们感到,而在被四面德国坦克的轰鸣声与叮当声响所困扰的那个紧张的夜晚竟然丝毫没有被人察觉。
在第二天的整个白天,这支300余人的部队又连续遭到意大利与德军装甲部队和步兵部队的轮番攻击,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竟然守住了阵地。原定的接班部队由于无法通过开阔的沙漠地带而不能前来支援,只有少量车辆巧妙地溜了进去又从另—方向将阵地上的伤员送回到己方地域,但该旅的任何前进行动都立即被来自半身隐藏在工事内的坦克和自行火炮的集中而猛烈的火力所阻止。在“斯奈波”阵地上,备用的弹药不断减少,四周被烧焦的尸体逐渐增多,但能够作战的人员数量则越来越少。反坦克炮手们凭着他们的大无畏勇敢精神和熟练技术全天都在坚持和敌人坦克作战,由于人员和装备损耗甚大,能够用于阻击敌坦克的火炮一次比一次减少,所以在多数情况下,炮手们都严格控制开火时机,直到敌坦克开得不能再近时才开火,甚至常常是在敌坦克距火炮只有50 yd(46m)时才开火。在这个距离上开火,首发射弹就可将德国MK III式坦克彻底摧毁,其中多数倾刻之间就会起火燃烧。开火之前,敌坦克往往不能发现反坦克炮的阵地位置,而在打炮之后,即便敌坦克发现了反坦克炮的位置,想要进行还击也已为时过晚。在面临集群坦克冲击的情况下,即使有任何一辆坦克能够发现火炮位置,那么在它转动炮塔、进行瞄准和实际开火之前,炮手却早已把3…4发炮弹打了出去。
这种火炮的轻便性和灵巧性在战斗中显示得非常清楚。装填手将炮弹装进炮尾的速度几乎跟拣取炮弹的速度一样快;瞄准手通过肩膀可以随心所欲地转动炮身进行快速方向瞄准,由于在这样近的距离上根本不需要变换表尺,因此瞄准手只需将瞄准线从一辆坦克转向另一辆坦克,同时装填手在每次射击之后再砰地一下装上一发炮弹就可以继续射击。在这种情况下,每隔3…4s发射一发炮弹是完全可能的,然而发射的总弹数最多也只能是3…4发,因为这种射速也不可能无限制地持续下去。当然,并非所有敌坦克都是在近距离内打中的,在战斗的某些阶段,还需要向1200 yd(1097m)甚至更远距离上的展开成战斗队形向接班旅进攻的敌坦克开炮,而这些坦克的绝大多数也都被命中,或者只是暂时受到损伤,或者干脆被彻底摧毁,只有个别坦克逃过了发射6 lb重炮弹的火炮的攻击。但到傍晚时,弹药供应已近枯竭,这时的情况正如L·E·卢卡斯·菲利普斯(L·E·Lvcasphilipss)在他写的《阿莱曼》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
然而,敌人,无论是德国人还是意大利人,人员和武器弹药都很充足。在这个前哨阵地内及其四周的凄惨景象使人目不忍睹。大约共有7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除7辆外,全部是敌人的。这些车辆毁的毁,丢的丢,很多还在燃烧,从油箱处冒出的股股浓烟掠过沙漠上空飘向远方。除这些车辆外,还有一些被打坏的履带和轮式车辆。被烧焦的坦克手的尸体吊接在敞开着的炮塔外面或倒卧在车舱之内,显然他们未能来得及从大火中逃脱。车辆周围横七竖八地倒着那些被步兵机枪子弹所击毙的尸体。在这片孤立阵地的里面和边缘上还散置着7辆英军坦克和1辆德军坦克以及16辆“布林”(Bren…Carriess)运输汽车、几辆吉普车及10门火炮的残骸。在英军总数为19门的火炮中,有5门已经彻底损坏,能够继续同敌人作战的只有大约6门。
然而,就在这片凄惨景象中,却仍然有200余名勇士,他们身着布满污渍和汗水的军装,双眼布满血丝,腹中饥渴不堪,但他们的士气却比他们刚出发时还要高昂。在这个沙漠要塞内,当灿烂的阳光开始洒满大地,由被击毁的坦克冒出的滚滚浓烟开始散发出阵阵腥臭气味时,这些勇士们和他们的残存火炮及弹药一起,仍在沉着地等待着一次一直没有到来的攻击。
当天夜里,这个步兵营的勇士们,搀扶着伤员,带着火炮炮闩撤了下去。他们用事实表明:在英勇善战的士兵所掌握的优良反坦克火炮面前,坦克是多么地无能为力(这一点在今天也是同样如此);同时,他们也以自己的辉煌业绩证明:任何一种德国坦克都不是这种发射6 lb重炮弹的新式火炮的对手,只要能对这种火炮使用得当,步兵就完全能够挡住坦克的攻击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斯奈波”的胜利顿时蜚声于世,一个专门的调查委员会在进行实地考察之后,证明上述一切情况属实(只有个别溢美之词除外)。参加这次战斗的英军步兵和炮兵共伤亡72人。敌人的伤亡远为惨重,除了个别坦克手幸免一死外,很多步兵都在猛烈的机枪火力下死于非命。英军的这个步兵营的官兵们荣获一枚维多利亚十字勋章,一枚优异服役勋章,同的还荣获三枚多米尼加战役奖章和几枚大十字勋章和军事奖章。
由于发射6 lb重炮弹的火炮尺寸很小,所以也是空降部队的一种理想武器。恰巧这时研制出了一种机身宽大的“霍莎”滑翔机(Horsa glider),完全可以装裁这种火炮和牵引这种火炮的牵引车,只是还需将炮架作些改进。这样空降师的反坦克防御也就有了保证。在经过几次并不成功的试验之后,发射6 lb重炮弹的火炮也被用于从“哈里伐克斯”(Halifax)轰炸机上进行伞降。火炮作为飞机的一种外加载荷置于弹仓的下方。为便于伞降,又对火炮作了—些小的改动,将火炮放入一个坚固的板条箱内,在板条箱上安有降落伞的吊索和速成平板。为防止伞降时这种巨大的载荷翻跟斗,投放时火炮必须保持炮口朝下的姿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火炮安全离开机舱,如果不能保证做到这一点,火炮就会后翻从而将缆绳切断,即使不能把缆绳切断,火炮也会被缆绳紧紧缠住,从而使火炮从空中摔落地面并陷入土中坠毁。即使是像发射6 lb重炮弹这样坚固的火炮,在此种情况下也难以幸存。
在发射6 lb重炮弹的火炮继续作为步兵的全面支援反坦克火炮的时候,单个步兵或步兵班、排等小分队依然缺乏近距离反坦克武器。“伯义斯”反坦克枪还在继续下发部队,而且一直在继续生产,而到1943年,英国伯明瀚轻武器公司总共已生产了大约69000支,然而这种武器并不受部队欢迎,原因是它们太重,效能也不高。在沙漠战役初期,这种枪枝在对付防护薄弱的意大利轻型坦克时曾经取得一些成绩,但绝大多数步兵对这种武器都毫无信心。当刚刚组建的空降部队要求下发一些反装甲武器时,他们得到的也就是“伯义斯”枪,只是枪管已经截短,因而可装进伞兵用的包装箱内。由于枪管截去了6 in(约152mm),枪口制退器也一并取消了,结果射击时射手感到很不舒服,所以尽管空降部队十分需要反装甲武器,然而在经过短期使用之后,他们还是把这种武器抛弃了,转而使用了步兵反坦克发射器。后者的使用时间更短。“伯义斯”枪也曾安装在一些装甲车的炮塔上,目的是想使它具有比“威克斯”(Vickers)机枪更好的穿甲能力。少数“伯义斯”枪甚至还安装到通用的“布林”运输卡车顶端。在马来西亚,印度陆军旁遮普师的第1步兵营,由于顶不住日军长时间的袭击,在日军大举进攻前的一次撤退中,曾将“伯义斯”安装在2辆轻型坦克上,以期冲破敌人的沿路封锁,结果坦克被击毁,乘员被生俘。然而这种情况毕竟是罕见的。1940年和1941年期间使用的大部分反坦克枪,相对于它们所承担的任务而言,是全然无用的。
英国针对这种情况所作出的反应是力求寻找一些能够发射较大型的68式反坦克榴弹的办法。68式榴弹是一种性能良好的现成的榴弹,可是在战斗中很少使用,然而如果采用在步枪上装掷弹杯的方案进行发射,弹丸就会变得很轻,射程也很近,于是设计师们专心致力于寻求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而最有希望的一种方案似乎是采用象“布莱克尔”插口式迫击炮(Blacker Bombard)所采用的那种插口连接式原理。1941年出现了两种样品,二者在外形和原理上十分相似。其中一种是由一名叫沃茨(Watts)的人设计的,另一种是一名叫杰弗里斯(Jeffries)的人设计的。两者的发射管都是一种薄壁钢管,内装击发弹簧和扳机。前端有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