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段?:?汉武帝前期的财政政策。
?8?段?:?汉武帝后期的财政政策。
?9?段?:?汉宣帝时的政策及经济的发展。?
10?段?:?汉元帝时期的经济状况。?
11?、?12?段?:?成帝、哀帝时期的经济状况。?
13?段?:?王莽时期汉代经济的崩溃。?
翻译?:?选文的?13?段。?
重点词汇?:?经界、亩、提封、籴、粜、纺绩、贯、校、化牡、代田。?
选文之四:《张骞传》?
重点?:?张骞的历史功绩、重点词汇的掌握、选文的翻译。
难点?:?选文的分析、翻译。?
《张骞传》选自《汉书》的?61?卷。张骞出使西域?,?对我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与中亚、西南亚关系的加强?,?具有重大贡献。?本篇和《史记·大宛列传》相比?,?叙述更加翔实。
?全文共有?14?段。?
1?段?:?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2?段?:?张骞来到了西域的大宛、大月氏。?
3?段?:?张骞出使到达的区域与艰苦经历。
?4?、?5?段?:?西域的概况。
?6?段?:?张骞建议出使西南夷。?
7?段?:?张骞二出西域。
?8?段?:?张骞来到西域乌孙。?
9?一?…13?段?:?张赛以后的西域出使情况。
?14?段?:?张赛的后人情况。?
翻译选文的?6?、?7?段。?
重点词汇?:?遁、传、诣、竟、候、报、凿空、树国、羁縻。?
思考题?:
? 1、《汉书》与《史记》在体例与内容上的异同点
2、依据《汉书·武帝本纪》,归纳汉武帝定立施行的文化政策
3、依据《汉书·百官公卿表》,剖析西汉三公的职权及其相互关系
4、《汉书·食货志上》所记赵过代田法透视
5、简析中汉王朝与中亚各古国的往来活动
6、你怎样看待张骞的“凿空”之功
7、简析 “屯田奏”的合理性
8、阅读《汉书》的部分篇章?,?写出读书札记。
参考书?:
?1、安作璋《班固与〈汉书〉》,山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2、王先谦《汉书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3、朴宰雨《〈史记〉〈汉书〉比较研究》,中国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3、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点校本。
??
十一、《后汉书》
重点?:?《后汉书》的史论特色。?
难点?:?《刘盆子传》的翻译。
?解题?:?
实际上?,?我们现在看到的《后汉书》?,?是范晔撰写的《后汉书》与司马?彪《续汉书》的8志的合编。?
《续汉书》?,?是西晋司马彪撰写。司马彪?,?西晋皇族?,?他认为“汉氏中?型?,?迄于建安?,?忠臣义士亦以昭著?,?而时无良史?,?一一?”?。于是?,?他采编众?书?,?贯通上下?,?迄自后汉光武帝?,?终于汉献帝?,?为纪、志、传凡?80?篇?,?号?曰《续汉书》。
?这是一部完整的东汉史著作?,?现在纪、传散亡?,?仅仅存有?8?志?:?律历?志、仪礼志、祭祀志、天文志、五行志、郡国志、百官志、舆服志?,?共?30?篇。今本的《后汉书》就收录了其?8?志。?
《续汉书》?8?志在撰述思想上有三个特点?:?
1?、注重考察典章制度的变化。如《郡国志》讲?“?《汉书地?·理志》记天下郡县本末?,?及山川奇异?,?风俗所由?,?至矣。今但?录中兴以来郡县改易?,?及《春秋》、三史会同征伐地名?,?以为?《郡国志》。?”?从中可见?,?一是注意了东汉以来的变化?:?二是注?意到了阅读史书的需要。
?2?、强调了以?“?君威”?、“臣仪”?、?“上下有序?”为核心的礼的?等级秩序。司马彪认为?“?夫威仪?,?所以与君臣、序六亲也。”?所以?,?《礼仪志》总结了东汉以来的礼制?,?以符合当时门阀制?度的需要。?
3?、推崇?“务从节约”?的政治作风。司马彪批评了汉武帝在?官僚制度上?“多所改作?,?然而奢广?,?民用匮乏”的奢侈作风?;?而对汉光武帝的节约、从简的政风进行了称赞?,?可以说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借鉴。?
《续汉书》?8?志在撰述思想上把对历史的考察和现实的需要结合起来了?,?这反映出当时史家的一个共同的思想趋向。?
南朝的刘昭注《后汉书》?,?因为其没有志?,?于是把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志的部分补入《后汉书》?,?形成现在的样子。?
现在?,?再讲述范晔与《后汉书》。?范晔?(398?一?…445?)字蔚宗?,?南朝宋时人。善于写文章?,?精通音乐?,?宋?文帝时因才学被朝廷所用?,?官至太子詹事。他撰写《后汉书》开始于?432?年?,?在?445?年因为被人告发与谋立彭城王刘义康为帝有牵连?,?入狱?,?被杀?,?时年?48?岁。范晔在狱中写了《与诸侄甥书》?,?阐述了他的为人、治学和撰?写《后汉书》的一些情况?,?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范晔治学主要在于在?叙述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阐发自己的见解。这在《后汉书》中有相当程度?的反映。他撰写《后汉书》的全部计划?,?是写成纪?10?卷、志?lO?卷、传?80?卷?,?共?100?卷。但他只完成了纪、传部分的?90?卷就被杀了?,?没有完成志的?撰述。??
《后汉书》的特点有两个?,?一是阐发自己的观点?,?用范晔自己的话讲?“?本?未关史书?,?政恒觉其不可解耳。既造《后汉》?,?转得统绪”?。这就是说要从?历史中去寻找现实中问题的答案。所以?,?范晔撰写《后汉书》?,?参考了?10?种汉晋的后汉史著作。? 第二个特点是在材料上博采诸家。在《后汉书》中范晔提到了《东观汉?纪》、《汉后记》等。有许多没有提到的?,?但是他采纳了他们的材料。?
《后汉书》的历史评论是其精华所在。?
首先?,?他对东汉时期的大治乱得失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论王莽、?东汉之际的形式说?,“?传称?‘盛德必百世祀?",?孔子曰?‘宽则得众?"?。夫能得?众心?,?则百世不忘矣。观更始之际?,?刘氏之遗恨余烈?,?英雄岂能抗之哉?!?然则知高祖、孝文之宽容仁?,?结于人心深矣?”?。从历史的形势来看?,?范晔所?论未必中肯?;?但是他提出了?“?得众心”,“结于人心深矣”对于政治上极端的重要性?,?无疑是深刻的见解。
?其次?,?范晔的人才论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他认为一是政策得法?,?记“?知?能任使?”,“?士得用情?”;?一是各方面人才得尽其用?,即“?应能成风?,?俊义咸?事?”?。根据这一认识?,?他对顺帝时的人才辈出?,?赞叹不已?,?而对恒帝时的人?才政策则?“?可为恨哉?”?。
?第三?,?范晔的历史评论还表明了他在历史观上的朴素唯物倾向。他批评?佛教“?好大不经?,?奇橘无已”,“?故逼人多惑焉”?。他批评种种方术?“?斯道隐?远?,?玄奥难原?,?故圣人不语怪神?,?罕言性命?”;?方术怪诞之论“纯到虚名?,?无益于用?”,?不过是有人“?希之一成名”的工具罢了。
?第四?,?范晔的历史评论?,?显示出他对东汉时期学术史的兴趣和见解。如他?论道术?,?一方面说他?“?有补于时?,?后人所当取鉴”,一方面指出?“?然而其敝?好巫?,?故君子不以专心焉。?”?他论经学?,?提出?“?及东京?,?学者亦各名家。”
《后汉书·儒林列传》写的是东汉时期经学家们的传记?,?按《易》、《诗》?,?、?《书》、《礼》《春秋》经传分类?,?各类以时间为序?,?一一为传。各类起始均?上接《汉书》所载经生?,?记起源流;?结末处则补叙本传以外经学大事?,?以?备互见?,?以明终始?,?读来一目了然?,?可谓一部简明有序的东汉经学史。?
第五?,?类传史类的特色。《后汉书》的其它类传如党锢、循吏、酷吏、文?苑、独行、逸民、列女以及“六夷?”?等传的叙、论?,?如范晔所说?,?都写的?“?笔势纵放?”,?颇多精彩之处。《循史列传》序概述了东汉一朝循时简史?,?认为光武时期与张帝、和帝以后?,?是循吏辈出、缕缕不绝的两个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注史之风极盛?,?范晔《后汉书》行世后约五六十年?,?南朝入梁刘昭即为其作注。昭伯父彤曾集众家晋史注干宝《晋纪》?,?可见《后?汉书》诸志未成?,?又据范晔?“?遗书自序?,?应遍作诸志?”?的计划?,?乃移司马?彪《续汉书》志?“?注以补之?”,??
小说推荐
- 张文木: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的选择
- 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有始无终,兴亡无常。而今 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 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因此,研究大国崛 起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中国发展,是有益的。先从国家与 财富的关系谈起
- 最新章:第11章
- 历史的云雾-高华文选
- “肃AB团”事件的历史考察距今69年前,一场大规模的革命恐怖浪潮席卷中共领导的江西苏区。在一轮名曰“肃AB团”的大清洗中,几千名红军官兵和根据地内的党团员及普通群众惨遭杀害。干此事的并非中共的死敌—蒋介石和国民党,而是根据地的中共党组织和由毛泽东亲自指挥的红一方面军总前委。这段史实以后随着毛泽东在中
- 最新章:高华文选-第72章
- 剖解影响中国历史的11个关键人物-历史的刀
- 前言 历史,虽然是一些曾经发生过的往事,早已随风而逝烟消云散,但对今天生活着的每一鲜活的个体生命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人类并非从天而降凭空而生,而是从远古一步步地发展进化而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每一个重大事件,每一次重要转折,无论多么久远,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或隐或显地在人类
- 最新章:历史的刀-第74章
- 李国文历史散文合集 作者:李国文
- 李国文 我们知道《永乐大典》1408年成书,全书22877卷,装订成11095册,由两千多名写手抄成,合计3.7亿个汉字,是清代《四库全书》问世前的一部史无前例的类书,也是体现国力的宏大浩瀚的文化壮举。可惜,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大部分被焚毁,未烧掉的也被劫掠一空。现在,存世约800余册,散在世界各
- 最新章:第56章
- 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 历史的拐点
- 从历史冷到历史热马立诚:改革开放初期是文学热,进入20世纪90年代是经济学热,后来又有一段政论热,现在是历史热,先后四个热。到书店看一看,各种各样的中外历史著作满坑满谷,蔚为大观,中国大片也都是历史题材。雷 颐:历史热是正常的。无论美国、法国、英国还是俄国,每年的畅销书,历史著作都占据了很重要的一个
- 最新章:第25章
- 84-中国社会史:窃贼的历史
- 对于人们来说,窃贼这个词并不陌生,但窃贼究竟起于何时,却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时间概念。俗话中有“强盗碰上贼爷爷”之说,说明窃贼确实是人类社会中所产生的最为悠久的一种破坏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一类人 在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产生之后,窃贼的盗窃行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不过是被剥削者反抗剥削者,夺回自己劳动果实
- 最新章:中国社会史:窃贼的历史-第29章
- 局道:中国历史中的博弈术
- 要想把别人拉入你的局,一定要“抚摸”他,使他感到舒服;一定要和他建立一种认同关系,使他愿意顺着你的思路走下去。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把精明挂在脸上,不一定是好事。做人朴拙一点“傻”一点,会使人感到踏实,反倒受人欢迎。当然,这种“傻”不是真傻,而是一种低姿态,是一种掩盖。设局要抓住对方的心理特点,甚
- 最新章:第58章
- 2809-局道:中国历史中的博弈术
- 要想把别人拉入你的局,一定要“抚摸”他,使他感到舒服;一定要和他建立一种认同关系,使他愿意顺着你的思路走下去。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把精明挂在脸上,不一定是好事。做人朴拙一点“傻”一点,会使人感到踏实,反倒受人欢迎。当然,这种“傻”不是真傻,而是一种低姿态,是一种掩盖。设局要抓住对方的心理特点,甚
- 最新章:局道:中国历史中的博弈术-第58章
- 历史上的中国 中国疆域的变迁
- 1历史上的中国的含义本书要讲的,是历史上中国的疆域的变迁过程,因此首先必须讲清“历史上的中国”的含义“历史上的中国”是不是就是现在的中国呢?当然不是。因为如果这两者没有什么区别的话,它们的疆域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讲现状就行了。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中国”这个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已经用得很普
- 最新章:第2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