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下卷)》第98章


在到达相如家之前,相如就已经去世了。他到达后仔细寻找没有找到书,便向卓文君索要。卓文君回答说:“我夫长卿根本就没有藏书。他虽然经常写书,却时常被别人拿去,因此,家里什么也没有。长卿临死之前,写了一卷书,他吩咐我如果有皇帝的使者来取书,就将它献上。”相如的这卷遗作写的是有关封禅的事情,所忠将其进献给天子,刘彻看后对相如的才情更加佩服。司马相如死后三年,刘彻先祭祀中岳神,然后到泰山行封礼,又到梁父山下的肃然山行禅礼。这正是以相如的遗作为依据而进行的。

儒林子弟
儒学的兴盛,离不开他们的传扬。
文化的传承,他们肩负着祖先的期望。
一举一动之间,践行着君子的信条和理想。
颜回其人
颜回,春秋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子渊,一作颜渊,孔子的得意门人,以德行坚称,后世也称作“颜叔”、“颜生”。后人称为“复圣”。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欲望,说话和做事都合乎礼的要求,那么天下人就都会敬佩你,认为你有仁德了。”
孔子说:“颜回有贤德啊!平常的生活,一竹筐粮食和一瓜瓢水就够了,住在简陋的巷子里,那种困苦别人无法忍受,颜回却矢志不渝而乐在其中,颜回听课时的样子又傻又呆,就像是没有知觉了一样。课后的观察活动,他却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足以领悟许多晦涩难懂的道理,颜回是个智者,用我就认认真真地做事,不用我就平平淡淡地过我自己的日子,放眼天下,只有我跟你才能这样啊!”
颜回二十九岁,却已满头白发,过早地死去。孔子为他伤心痛哭,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都更加亲近我了。”鲁哀公问:“您的学生中哪一个勤奋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非常好学,从不对人动怒,有错必改,决不再犯。可惜短命早逝,现在可没有这样的人了。”
第179节:新读史记(下卷)(179)
冉求与子路
冉求,字子有。比孔子小二十九岁,做过季氏的家臣。
季康子问孔子说:“冉求是一个有仁爱有德行的人吗?”孔子说:“一个拥有千户人家和拥有百辆兵车的国家,冉求可以去那里管理兵役和赋役,他有这方面的才能。至于他有没有仁德,那我就不知道了。”季康子又问:“子路是有仁德的人吗?”孔子回答说:“他和冉求一类人。”
冉求问孔子:“有一件事我觉得我应该去做,是不是我就一定要去做呢?”孔子说:“不要犹豫,放开胆子去做。”子路也问:“有一件事我觉得我应该去做,是不是我就一定要去做呢?”孔子说:“你有父兄在身边,怎么能一听到有该做的事就去做呢?你要多考虑一下。”子华(公孙赤的字)感到很奇怪,说:“冒昧地问一下,为什么问题相同,您给的答案却不一样呢?”孔子说:“冉求遇事爱退缩,因此要激励、鼓舞他,让他知难而上;仲由(子路的名字)胆量过人,遇事好毛躁,因此得警示、抑制他,防止他好心做错事。”
子路师从孔子
仲由,字子路,是卞地(今山东省泉林镇卞桥村)人。比孔子小九岁。
子路生性粗鲁,喜欢逞勇斗力,刚强直率,头上戴着公鸡的羽毛,脖子佩带公猪的牙齿,曾经侮辱过孔子。孔子就用自己的礼仪修养,慢慢引导子路。子路后来受到感化,于是穿着儒生的服装,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的门人引见,恭敬的请求孔子收他做学生。
子路向孔子询问怎样才能管理好国家。孔子说:“自己带头努力工作,百姓就会效仿你,也能勤奋工作。”子路请求孔子进一步详细解说。孔子说:“不要害怕困难和辛劳,坚持下去,人民就会理解和爱戴你,以你为榜样,这样你就能达到目的了。”
子路问:“君子应该崇尚勇敢吗?”孔子说:“义是最高尚的。如果君子只知道持强好勇却没有高尚的品德,就会到处惹是生非,再严重些就会扰乱国家的安定;如果小人持强好勇却没有高尚的品德,就会当强盗干些不法的勾当。”
子路曾经问:“有一件事我觉得我应该去做,是不是我就一定要去做呢?”孔子说:“你有父兄在身边,怎么能一听到有该做的事就去做呢?你要多考虑一下。”
子路听到有该做的事,却不能去做,于是便担心再听到有该做的事了,人变得谨慎了许多。
孔子说:“只凭片面之辞就会断案的人,大概只有仲由吧!仲由勇猛的精神是谁也比不上的,但太过分了就不可取了。像仲由这样的人,恐怕会不得好死。穿着破旧棉袍的人和穿裘皮大衣的人并肩而站,却不会觉得羞耻的,大概也只有仲由吧!仲由的学问么,好比刚登上正厅,但还没有进入内室,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才行。”
子路喜欢随同孔子出游各国,曾经遇见长沮、桀溺和扛着除草竹器的老人。
子路做季孙氏的家臣时,季孙问孔子:“子路可以成为大臣辅佐国君治理国家吗?”孔子说:“以他的才能来说,可以为候补的臣子。”
子路出任蒲邑的大夫时,向孔子辞别。孔子说:“蒲邑民风强悍,并不把官府的权威放在眼里,恐怕很难进行治理。然而我要告诉你的是:恭谨和谦敬,可使勇猛的人臣服;宽大和公正,可使百姓乐于和你亲近;恭谨、公正和冷静,可以为上级更好地效力。”子路听从了老师的劝告,按照三个原则管理百姓,果然,蒲邑被治理得很好。
子路遇难
当初,卫灵公有个爱姬叫南子。卫灵公的太子蒉聩得罪过南子,因为害怕被杀就逃到国外去避难。卫灵公去世后,夫人想让公子郢继位。公子郢不肯从命,说:“逃亡太子的儿子辄还在国内,按照祖宗传下来的规矩,长幼有序,他应当即位。”于是卫国立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卫出公继位十二年,由于不想让位,他的父亲蒉聩始终居住在国外,不能回国。子路当时担任卫国大夫孔悝管理封土的长官。蒉聩和孔悝密谋推翻卫出公,他设计进入孔悝家里,跟孔悝收买的党徒发动叛乱袭击卫出公。卫出公没有平息叛乱,只好逃往鲁国避难,蒉聩于是就登上了王位,这就是卫庄公。当孔悝发动叛乱的时侯,子路正在外面巡视,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赶回来。他碰上子羔正从卫国的城门出来,子羔对他说:“卫出公出走了,城门也已关闭,您还是回去吧,不要白白地惹祸上身。”子路说:“吃人家的饭,就不能在人家受难时袖手旁观,逃避灾难。”子羔还是离开了。恰好有个使者这时要进城,城门打开了,子路便随之入城。他来到蒉聩处,正好蒉聩和孔悝都在台上。子路说:“大王怎能任用孔悝这样卑鄙无耻的人?请准许我将他处死。”蒉聩不答应。子路便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就让随从下来阻击子路,他们砍断了子路的帽带。子路说:“君子死也不能脱掉帽子。”于是系好帽带才死去。
第180节:新读史记(下卷)(180)
孔子听说卫国发生内乱,说:“唉呀,仲由死了!”不久,仲由果然死了。因此,孔子说:“自从我有了仲由,就没有听到过坏话。”
无德无能的宰予
宰予,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宰予思想活跃,好学深思,善于提问,是孔门弟子中唯一一个敢正面对孔子学说提出异议的人。
宰予完成学业后,说:“三年的丧礼是不是太久了?君子三年不学习使用礼仪,礼仪一定会被忘记更可能没有用了;三年不演奏音乐,演奏功力一定会荒废。陈谷已经吃完了,新谷也已经出来了可以吃了,取火用的木头烧完了已经换成新的了,服丧一年也就够了。”孔子说:“对你来说心安理得吗?”宰予说:“这有什么不心安理德的。”孔子说:“心安你就自己看着办吧。君子服丧期间,吃到再怎么美味的食物,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香甜的,听到再动听的音乐也不觉得快乐,因此不能这样做。”宰予出去后,孔子说:“宰予这样的不仁呀!儿女生下来三年,然后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三年的丧礼,是天下通用的礼仪呀!”
宰予白天喜欢睡觉,什么事也不干,孔子极为不满,骂道:“腐朽的木头是不能够雕刻的,粪土一样的墙壁是不能够粉刷的,宰予再怎么教化,也没有用。”
宰予询问?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