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下卷)》第100章


越国对吴称臣
子贡回报吴王说:“我把大王的话恭敬地传达给越王。越王听了惊恐万分,说:‘我非常不幸,小时候失去了父亲,后来又不自量力,竟得罪了吴国,以致兵败受辱,只能栖身于会稽山上,国家也因此几乎灭亡,幸亏大王恩赐,没有赶尽杀绝,使我还能供奉祭品,举行祭礼,此恩此德我永生难忘,还敢有什么图谋!’”五天后,越国派遣大夫文种前来参拜吴王,说:“东海差役之臣勾践使者文种,冒昧觐见大王,并向大王及左右下属问安。敝国近日听说大王将派遣正义之师,诛伐强敌,援救弱国,攻打气焰嚣张的齐国帮助周王朝稳定天下,请允许敝国出动境内全部士兵三千名助大王一臂之力,我国国君也请求全副武装,来为大王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同时国君派使者文种进献敝国祖先珍藏的宝物兵器:二十件铠甲、斧钺、屈卢矛、步光剑,用来犒赏贵国将士。”吴王非常高兴,转告子贡说:“越王想亲自跟随我征讨齐国,可以吗?”子贡说:“不行。尽数动用别国的军队,人家国内空虚,不堪一击,万一有什么闪失,还要让人家的国君怎么跟随您,这是不道德的。大王可以接受越国的礼物,吸纳它的军队,但不要同意它的国君随行。”吴王采纳了子贡的建议,谢绝了越王。于是,吴王率领九个郡的军队进攻齐国。
完成使命
完成任务的子贡离开了吴国却没有回到鲁国而是前往晋国。他对晋国国君说:“我听说,没有事先确定计策就无法应付突发事变,没有事先训练军队就无法克敌制胜。现在齐国要与吴国交战,吴国如果战败,越国定会乘虚而入,灭亡吴国,对于您那倒没什么;但是如果战胜齐国,越国肯定没有机会成功偷袭,那时吴国一定会率军逼近晋国边境,晋国有难了。”晋君大为恐惧,说:“这该如何应对呢?”子贡说:“命众将士厉兵秣马,养精蓄锐,严阵以待。”晋君立即应允。
子贡便又离开晋国前往鲁国。吴王与齐国军队在艾陵交战,沉重地打击了齐军,俘获了齐国的七个大将及其手下的兵马,但是吴王没有马上班师回朝,果真率军逼近晋国边境,同晋军在黄池相遇。吴晋两军对垒,争强斗胜。晋军由于准备充分而吴军已是疲惫无心恋战,结果大获全胜。越王得到消息,便渡江袭击吴国,一直打到距吴国都城七里远的地方才停下驻扎在那里。吴王知道后,马上回师救援,同越军在五湖一带交战。吴军三战三败,城门失守,越军包围了王宫,杀死了吴王夫差和他的相国。灭吴三年后,越国称霸东方。
因此,子贡一次出使,使得鲁国幸存,齐国动乱,吴国灭亡,晋国强盛而越国称霸。子贡一次出使,就打乱了各国的局势,十年期间,五个国家的局势都各有变化。子贡不愧是当时世上才能最杰出的人。
子贡喜欢做贱买贵卖的生意,随时转换货物资财,可谓是中国最早的儒商。他爱赞扬别人的优点,却又经常直言不讳地指出人家的过失。他曾担任鲁国、卫国的相国,家财累积千金,最后在齐国去世。
子张三问
颛孙师是陈国人,字子张,比孔子小四十八岁。
子张询问怎样求取俸禄,孔子说:“多听,保留有疑问的问题,谨慎地谈论其他没有疑问的问题,就能少犯错误;多看,放下有风险的事情,谨慎地从事其他没有风险的事情,就能很少悔恨。谨言慎行就会少犯错误,少留悔恨,俸禄也就能得到了。”
有一天,子张随孔子到陈、蔡两国的交界处,村民误认为是敌国派来的间谍,把他们包围了,子张问怎样做才能让他们相信咱们是无辜的放咱们走?孔子说:“说话一定要坦诚老实,行事要恭顺厚道,就会化解双方的误会,事情也就解决了。这种方法即使在蛮夷地区,也行得通。反之,即使在本乡本土,恐怕也行不通。所以你在站立行走的时候,‘忠信笃敬’四个字就像摆在眼前一样;乘车时,这几个字就像挂在车前横木上。这样就什么事都好解决了。”后来误会真的解除了,给子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子张把这几个字写在了自己的衣带上,时时提醒自己做到这一点。
第183节:新读史记(下卷)(183)
子张问:“读书人怎样才算是通达呢?”孔子说:“你所说的通达是指什么?”子张回答说:“在诸侯国中一定要有声誉,在大夫家中也一定要有声誉。”孔子说:“这是声誉,不是通达。所谓通达,应当是为人质朴、正直,爱好仁义,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论,观察别人的神态,总是谦和待人。这种人在诸侯国和大夫家一定能通达。而所谓声誉,表面上好像追求仁义道德,行动上却与之相悖,还能处之泰然,这种人在国在家一定都是徒有虚名的骗子。”
隐者原宪
原宪,字子思。
子思询问什么叫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作为管理人员做得不错,理当拿取俸禄作为奖赏;如果国家政治黑暗他不去争取改变,还拿取俸禄,这就是耻辱。”
子思说:“好胜、矜夸、怨恨、贪欲都不存在,可以说是仁了吗?”孔子说:“可以说是难得了,至于是不是仁,那我就不知道了。”
孔子去世后,原宪就跑到荒郊野外隐居起来。子贡做了卫国的相国,出门时前呼后拥,车马成群结队。他怀念同窗,曾来到原宪隐居的地方探望原宪,推开草门,发现家徒四壁,破烂不堪。原宪一身破衣烂衫,出来接见他。子贡替原宪感到害臊,说:“您难道是病了吗,现在是如此落魄?”原宪说:“我听说,没有钱财叫做贫,没有钱财的人叫穷人。有了才学却不能运用叫做病,有才学却不知道怎么运用的人叫病人,像我原宪,是贫,不是病;是穷人不是病人。”子贡深感惭愧,悻悻地离开了,他一生都为自己说错的这句话而感到羞耻。
形同实异,无以为师
有若比孔子小四十三岁。
有若说:“礼的作用,最重要的是保持万物和谐。从前贤明的君王治国的道理,这是最妙的一条。但大小事情都照这样办理,又有行不通的地方;只知道为和谐而强求和谐,不用礼去约束它,也是行不通的。”他又说:“诚信符合道义,说出的话才能经得起检验;恭敬符合礼仪,才能避免耻辱;亲近值得亲近的人,也就可以效法他们了。”能说出这样的大道理,有若也不愧是孔子的高材生。
孔子去世后,学生们仍然非常仰慕他、怀念他。有若的相貌很像孔子,学生们便一致认他做老师,对他就像对孔子一样,向他虚心求教。有一天,学生们提出疑问说:“从前孔夫子出行时,叫学生们带雨具,后来果真下雨了。学生们问:‘先生是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呢?’有若扮演的先生说:‘《诗经》上不是说过:月亮靠近毕宿这颗星星的时候,预示着很快就会下大雨了。昨天晚上月亮不是停留在毕宿区域吗?’”又有一天,月亮停留在毕宿区域,却没有下雨。大家就不满意了。
学生又问:“从前商瞿年岁大了还没有儿子,他的母亲要为他另取妻室。孔子就叫商瞿到齐国去做事,他的母亲向孔子求情。孔子说:‘不用担心,商瞿四十岁以后会有五个儿子’。后来果真如此。请问先生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有若沉默不语,无言以对。学生们站起来说:“有若下来吧,您坐不了先生的位置。”可见有若的才能还是比不上自己的老师。
亚圣孟子
孟轲,是邹国人。他曾跟着孔子的后代子思的弟子学习。他学成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但是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他到了魏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批驳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
那个时候诸侯争霸,各个国家无不追求富国强兵的捷径,所以各诸侯国都在实行变革,秦国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结果国家不但富足起来,而且军事力量也变得强大了;楚国、魏国也都任用过吴起,战胜了自己的敌国,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国力强盛,先后称霸,各诸侯国都十分畏惧,东来朝拜齐国。当时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战的人看作是贤能的时候,孟子却称颂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仁治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孟子于是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经》、《书经》,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