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另一个中国》第15章


1907年,袁世凯、张之洞向清廷联合保荐杨度,说他“精通宪法,才堪大用”。这位仅有举人功名的杨度遂以四品京堂充宪政编查馆提调,从此,他对袁世凯怀有知遇之感,或深或浅地参与了袁世凯的许多政治活动。
清政府关于“立宪”的文件多出于杨度之手,此时朝廷要搞“法治”了,号召王公大臣都要“学法”,于是,杨度被委任为高级“讲师”,得以出入颐和园,为这些王公大臣们“恶补”法律常识,并开设了宪法讲座。从此,他与许多满洲亲贵拉上了关系。
1908年,西太后、光绪相继去世,掌权的是光绪的弟弟载沣,他将袁世凯开缺回籍。此时,杨度知道袁的羽翼已丰,决非一个摄政王所能对付了的。当袁世凯的许多朋友都不敢与袁再往来的时候,杨度却奔走于北京与彰德(袁的隐居之地)之间。为袁世凯通消息、出主意,成为袁的重要谋士之一。这种“烧冷灶”的行为带有明显的纵横家的作风。
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南北会谈,杨度是北方代表团的高参,还替袁世凯暗中收买南方代表团中要人,以期作出对袁有利的结果。他很看重与袁世凯的关系,挂在杨度口头上的“救国”,实际上是在谋图自己的发展。辛亥以后,在袁世凯建立洪宪王朝的过程中,杨度表现得非常积极,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光彩的一面。这一点我们在下面谈。
洪宪帝制失败以后,杨度被作为第一“要犯”被通缉,这与当局不敢碰那些耍枪杆的“洪宪党人”比起来,是有点冤,但是就参与洪宪帝制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来说,把杨度视为“祸首”还是名实相符的。杨度躲在天津租界不敢露面,这个局面待张勋复辟活动破产后,才有了好转。虽然,杨度自称其中年以后“好佛”,那时失意的政客几乎是个个如此,但即使是在其参禅论道的时期,也没有忘记在各种各样的军阀中搞些纵横捭阖的活动。有时也做了一些对人民有利的事情。杨度还是有种特殊能力,使得一些很蛮横的军阀也听他的话。那个连自己有多少姨太太都弄不清楚的狗肉将军张宗昌,对杨度是言听计从。例如在枪毙新闻记者林白水时,为林求情者很多,张宗昌一概不接受。杨度前去说,才答应下来。可惜的是当张打电话给行刑队时,林白水已于半小时前被绑赴天桥了。
杨度在晚年做了两件惊世骇俗之事。一是到上海青帮大亨杜月笙的门下做清客,当时政客与青红两帮往来的很多,但有一定身份的文人学者则以依附他们为耻,因此,杨度和章士钊两人依附于杜月笙就很引人注目。另一件事是,杨度加入中国共产党。前一件事知道的人很多,因此过去一直把杨度视为反面历史人物。后一件事,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只有几个人知道,直到1975年周恩来总理病危时,才把这件事告诉了王冶秋;王发表了《难忘的记忆》,向世人公告了这件事,从此杨度在人们的笔下才换了一幅形象。然而,这仿佛是一俊遮百丑,从此以后的文章或文学作品写到杨度,对他的过去所作的一切都能谅解了,连搞筹安会也都是为了“救国”了。这也是一种偏颇吧。
洪宪闹剧·杨度·帝王术(2)

《洪宪纪事诗》真是一部有趣的书,连该世纪一些重要的政治家谈到它都赞不绝口。董必武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为刘禺生的《世载堂杂忆》作序时,说:
武昌刘禺生以诗名海内,其脍炙人口者为《洪宪纪事诗》近三百首。所本为《洪宪纪事诗簿注》四卷,孙中山、章太炎两先生为之序。中山先生称其宣阐民主主义。太炎先生谓所知袁氏乱政时事,刘诗略备,其词瑰玮可观,后之作史者可资摭拾。
实际上这也是董必武对《洪宪纪事诗》的看法。其纪事除个别细节外,大多可信。洪宪前后,刘禺生正在北京,他与副总统黎元洪是老乡,常能见面,对于当时政界掌故知之甚多。他又与杨度是“大同乡”(当时湖北湖南同属湖广),二人共过事,有一定的交谊,对杨度的为人有较深的了解。所以,他在《洪宪纪事诗》中的评论不仅有深度,而且,颇有诛心之论。
洪宪帝制活动中,杨度是很卖力气的。当然,杨度之所以这样做是有个人打算的。袁世凯对杨度有知遇之恩,是袁的推荐,杨度才由一个普通的举人一跃而成为“四品京堂”。这样,在摄政王下诏要杀袁世凯时,奉命草诏的杨度才会奋力搭救,在接下来与袁世凯的往来过程中,向袁透露了朝廷的许多秘密。从此杨度把自己与袁世凯绑在了一起。因此,当袁要做皇帝、需要人们拥戴时,杨度从内心里发出一种“舍我其谁”的感觉!而且,杨度与袁世凯的老部下、老袍泽不同,他手中没有兵;他靠的是自己的头脑、自己的嘴巴和自己的人际关系。这些都是软性的,说有用也有用,说没用也没用。与那些手中掌握着硬梆梆的枪杆子的北洋系军人们比较起来,杨度不能不分外出些气力。另外,杨度自视甚高,他要做洪宪第一功臣,这样才有可能圆得宰相或总理的梦。可是,我们检查一下杨度与筹安会的表演,会感觉到那真是够“丑”的,但还谈不到“恶”,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大的能量。杨度的同乡熊希龄在组织“人才内阁”时,曾想请杨度担任一个次要部长的职务,杨度说,“我帮忙不帮闲。”可是我们从洪宪期间杨度和筹安会所做的事情来看,都是帮闲性质的。这对杨度来说不能不是个悲剧。
在这方面,《洪宪纪事诗》中都有记载,有些细节也很有趣。筹安会曾经悬赏征求论文,论述国体问题。另外编写了两部书,名为《国贼孙文》《无耻黄兴》,居然每本印刷了10万册。这些书大约也要靠公款购买,否则是要都堆在筹安会的仓库里的。孙中山先生最为袁世凯所恨,所以在这本书中对孙肆意诬蔑还嫌不够,还把《国贼孙文》改成京剧,这就是《新安天会》,在新华宫里演出。实际上袁世凯不好京剧,更不懂戏,出这些主意的就是筹安会那些帮闲者。《安天会》本来是根据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前几回改编的,讲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和被收服的故事。因为孙中山也姓孙,这些洪宪文士便突发奇想,把《安天会》改为影射孙中山的《新安天会》,并加紧由“第一舞台”的演员排练,要在庆祝袁世凯生日的中南海宴会上首次演出。《洪宪纪事诗》中有两首记载了这件“盛事”:
誓言国贼撰成篇,教谱梨园敞寿筵。忘却袁家天子事,龙袍传赏李龟年。
盛时弦管舞台春,一阕安天迹已陈。今日重逢诸弟子,念家山破属何人。
《新安天会》描写了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逃回了水帘洞,天兵天将、十二金甲神人围困水帘洞,孙悟空又纵一跟斗云逃往东胜神洲,扰乱中国,号称天府大圣仙府逸人,化为八字胡,两角上卷,以东方德国威廉第二自命,其形相状态,俨然化装之中山先生也;其中一军官为黄风大王,肥步蹒跚,又俨然化装之黄克强(黄兴)也;其先锋官为独木将军,满头戴李花之白面少年,容貌俊秀,与江西都督李烈钧是一是二,难为分别;前锋左右二将,一为刁钻古怪,虎头豹眼,一为古怪刁钻,白鼻黑头,暗指当日李协和守九江、马当之二将也。玉皇大帝一日登殿,见东胜神洲之震旦古国,杀气腾腾,生民涂炭,派值日星官下视,归奏红云殿前,说是弼马瘟逃逸下界,又调集喽罗,霸占该土,努力作乱。玉皇大怒,诏令广德星君下凡,扫除恶魔,降生陈州府(这是影射袁世凯),顺天应人,君临诸夏。其部下名将有大树将军冯异(影射冯国璋)、桓侯张飞(影射张勋)、通臂猿李广(影射李纯)、忠武王曹彬(影射曹锟)。他们在广德星君的指挥下大败孙悟空,班师回朝,受降献俘。这时文武百官齐呼《圣天子平南颂》,歌美颂德。剧之末尾,作者更是忽发奇想,从神话转到现实中来。舞台上出现新布景:海天波涌,明月当空,孤岛沉寂,照见一人,只见他独坐在盘石之上,高唱《怀乡自叹人》一曲。其词云:“小生姓孙名文,广东香山县人士。向来学医业,奔走海外,诱骗华侨,中国多事,潜入国门,窃得总统一名,今日身世凄凉,家乡万里,仰看一轮明月,岂不惨杀人也。”然后是大段唱:“孙逸仙坐东瀛自思自叹……”
这种紧密联系“现实”和“为政治服务”的剧作,古今真不多见。“四人帮”掌管文艺期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