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条鞭法”到“地丁合一”
顺治十年(1653)规定各省赋税制仍用明“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是明代张居正在经济改革方面提出的一条赋役改革措施,其内容是:“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丁”就是人头。“一条鞭法”就是赋役合并,赋税既量地又计丁,用银交纳,其征解由原来的人民自理改为官府办理,州县徭役,由官府出资雇人解决。一条鞭法有其进步方面,但对农民有不利方面。根据它的要求,赋税既量地又计丁,无地少地的农民就要吃亏,而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就占便宜。清初继续贯彻此法,农民害怕按人头征税,大量逃亡,而政府因此也难掌握人口实数,征税困难。
中国传统的手纺织机康熙末年,对这种征税办法进行了一点修改。五十年(1711)规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就让丁税固定了下来,但这未免除丁粮,改革不彻底。雍正元年(1723),清廷又根据直隶巡抚李维钧奏请,实行“地丁合一”法,即把固定的丁税摊到地亩上,按亩数征收,取消了丁银项目。这样田多的丁税多,田少的丁税少,无田则无丁税。田多的地主逃不脱丁税,田少的农民不必有添丁之愁。这种制度显然合理,有助于克服以前按丁计税引起的社会动乱,适应社会经济情况的变化,除对发展生产有一定好处外,大大促进了人口增长。据《清史稿·食货·户口》:顺治十八年全国人口19203233,雍正十二年26417932,道光二十九年增加到412986649人。
乾隆时很多人家巨富。先说京师附近的:
京师米、贾、祝氏从明代起就富于王侯,屋宇有千多间,园亭华丽,游10天都游不完。宛平的查氏、盘氏两家也和米、贾、祝诸家一样富。这两家喜欢交结士大夫,总想往上爬,多次被弹劾。
陕西有一家是唐尉迟敬德的后代,积累的资产无法计算。所铸银砖,四人还抬不动。
最后讲两家江苏和浙江的:
江苏吴县西南太湖洞庭山的席氏和浙江嘉兴县北30里的王江泾陶氏都是大地主。两姓联姻。一天陶氏坐船到席家去,从泊船处到席家两里多路,都设有灯棚,晚上行走不需点蜡烛。
陶氏到后,席家好几天都设宴招待,还奏乐。席氏对陶氏说:“我这里还有不够好的地方吗?”陶氏说:“别的没什么,只是大厅地板砖太宽,长宽都有好几尺,像是行宫里的样子。另外,书房窗外池塘没有荷花。”席氏听后没吭声。
过了两个时辰(4小时)左右,席氏邀请陶某再去看池塘。哟,怎么一下子满眼都是荷花了?再到大厅一看,地板早已把大砖换成只有尺把见方的小砖了。
有一次,姓陶的到苏州找到个戏班子,这个戏班子很有名气,叫绝秀班。演员见他是个乡巴佬,讨厌他,讥笑他,清朝时的农村少数民族乐队说:“你喜欢看戏,何不请我们到你家里演?但每天要用凤鱼、火腿招待我们才行。”当时,演一场戏要200两银子。陶回去后,一下就向他们定演100场,每场都给200两。他把戏班子关在大厅里演个不停,但他不看。一天招待两餐饭,都是凤鱼与火腿,没有其他饭菜。这样过了十天,把戏班子折磨得难受极了,道了歉才作罢。
上面讲的人应该说是富有的了,但是还有比他们更富裕的。昭梿《啸亭续录》里就说到一户:
怀柔郝氏,膏腴万顷,喜施济贫困,人呼为“郝善人”。纯皇帝尝驻跸其家,进奉上方水陆珍馐至百余品,其他王公近侍以及与舆儓奴隶,皆供食馔,一日之餐,费至十余万云。
从熔化内府金钟到推广厘金
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清王朝镇压起义,一方面要兵,另一方面要钱。咸丰帝解决兵的问题,开始是调遣八旗、绿营,后来是依靠湘军。军费开支浩繁,但国库空虚,拿不出钱来。咸丰帝和清廷巧立名目,榨取百姓,想尽了一切办法,下面是其中的几项:
熔化内府金钟。咸丰三年十一月,咸丰帝命大臣熔化乾隆五十四年(1790)所铸造的内府金钟(乐器)3口。3口钟分别重800斤、700斤、580斤。
停薪。咸丰三年停发了文职六品以上、武职四品以上俸银一年,但增加养廉银。
捐款。要富绅捐款,要京城铺户捐税。
捐输。捐输也叫捐纳,就是用官职换钱。清朝遇到急难解决的经费问题时常用这个办法。这项措施首先施行于康熙十三年平定三藩之时,不过那时仅限文官。用武官官职换钱,始于雍正初年,用兵于西北之际。咸丰年间,捐输又用上了。元年户部捐输收入1110585两,二年捐输收入3135861两,三年捐输收入672611两。
清朝农村木匠活中的拉大锯举借内外债。内债是向国内的票商、士绅借钱;外债是向洋商借款。咸丰十一年到同治四年,江苏、福建、广东等省借外债12笔,共1878620两,年息8厘到1分5厘。
预征钱粮。所谓预征钱粮是指前一年预先征纳下一年的钱粮,例如咸丰三年令山西、陕西、四川等“完善地区”预先借征咸丰四年的钱粮,四年秋又预先征五年的钱粮。
实行钱粮津贴制度。钱粮津贴是行之四川的一种加派:每田赋一两加征津贴一两。
浮收。所谓浮收指额外征收钱粮。浮收方式多种多样,手段残酷。如漕粮浮收,故意用脚踢斛,使斛面堆尖,又要交水脚费、花户费、灰印费等,合计一下,二石四五之当一石。
铸大钱。铸大钱是指咸丰三年开始铸造减重大钱。例如咸丰二年每文重1钱,每千文重6斤,当千的大钱仅重2两,那么以往千文钱所要的铜可制每枚当千文的硬币48枚(6×16两÷2=48)。这样减重大钱面值有当四、当五、当八、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当八十、当百、当二百、当三百、当四百、当五百、当千共15种。
印发官票和钱票。官票和钱票都是纸币,由户部印制发行。官票印有“户部官票”字样,面额有1两、5两、10两和50两;钱票又称宝钞,是大钱,面值有500文、1000文、1500文、2000文4种。规定2000文抵银1两。
实行厘金制。厘金就是厘税,1%为厘。厘金是对生产运销过程中商品征收的捐税。咸丰三年,帮办扬州军务刑部侍郎雷以根据盛世滋生图幕客钱江的建议向里下河地区仙女庙米行、店铺实行1%抽税制度(当时叫“劝捐”助饷),半年就得2万贯。此法从1个地区推向江苏1省,后又推向全国的一切商品。厘金分百货厘、盐厘、土药(国产鸦片)厘、洋药(鸦片)厘4种,以百货厘为主。它使用范围最大,收入也最多。农产品、日用百货在运输、交易过程中都课税。故有坐厘、行厘之分。所谓行厘就是商品过关卡就要收税,而关卡很多,山隘水涯、关津要道都有“奉宪抽厘”的旗帜,所以重复课税非常普遍。所谓坐厘是指在商店、粮行交易的货物纳税。实际上一些非交易的商品,如走亲戚带的鸡鸭也都纳税。厘金名目很多:出产地有“出产税”、“落地税”、“土产税”等;通过地有“土产厘”、“百货厘”等;销售地有“坐厘”、“门市月厘”等。税率不断提高,从1%提高到4%乃至12%。
就这样咸丰帝筹集了镇压太平天国所需的1亿7千万两军费。
清政府为了筹集军费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什么办法都想到了。结果是人民吃尽了苦头。预征钱粮、钱粮津贴、浮收大大加重了农民的负担,生活无法过下去;铸大钱,发行大额钞票引发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并引发私铸之风;厘金苛重,危害商民,大大地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
清代教育简史
清代教育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封建教育进入到近代新式教育的过程。
以满洲贵族为统治集团主体的清朝,从进入中原后就注重学习汉族文化。其文教政策,第一是尊崇儒学,提倡理学,使之向全社会推广,成为共同的行为规范,笼络汉人学子。第二是推崇官学,学校与科举并行而以科举控制学校。他们的文教政策实质就是从思想上牢笼全国人民特别是士子,对清王朝俯首听命,乖乖地服从它的统治。
京师大学堂外景及其牌匾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清代学校分为官学和私学。中央的官学是国子监、宗学、
小说推荐
- 正说明朝三百年
- (﹏(﹏《正说明朝三百年》作者:孙景峰 李金玉【完结】内容简介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趋向没落,资本主义因素开始萌芽的时期。从洪武帝朱元璋创建大明到崇祯帝朱由检自缢殉国,明王朝经历了277年的兴衰。如果再加上南明政权的21年,明朝有近300年的历史。有人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恐怖的朝代,有人说明朝是中国历史
- 最新章:第93章
- 清朝三百年艳史演义
- 作品:清朝三百年艳史演义 作者:民国·费只园 内容简介 宣统既经出宫,瑾妃既经安葬,我这部清代艳史也就此好大大结束。况且近来南边的清史列传,北边的清史稿,次第出版。那些可传的妇女,不患他湮没不彰了。在下采取的书籍,在朝在野,或庄或谐,统计有百十种。此外,文集、诗集、词集,一鳞一爪,实在记不得许多。零
- 最新章:第128章
- 揭秘清宫悬案:正说清朝十二帝
- “历史是镜子,历史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更可以欣赏”讲起历史,阎老师就像是说故事。做了三年多的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接触的专家学者近千位,能把学问当评书讲的,能把历史当故事说的,阎老师是第一人。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 作者:阎崇年序 阎老师邀请做《序,深为诚惶诚恐。小辈不才,与阎老师合作并成忘年交
- 最新章:第54章
- 正说清朝12臣
- 近年来,随着各种清代题材历史剧的热播,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鳌拜这个名字也几乎是家喻户晓。在历史上,鳌拜不仅确有其人,而且是清朝初年政坛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历史上的鳌拜,其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呢 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
- 最新章:第36章
- 正说清朝十二臣
- 近年来,随着各种清代题材历史剧的热播,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鳌拜这个名字也几乎是家喻户晓。在历史上,鳌拜不仅确有其人,而且是清朝初年政坛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历史上的鳌拜,其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呢 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
- 最新章:第22章
- 正说清朝十二妃
- 作者:章恺第一部分 目录(1)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大妃阿巴亥12岁出嫁:政治交易的筹码失宠遭休弃:诸子争位受牵连一桩公案:偷藏财物者到底是谁被逼殉死:政治祭坛上的牺牲死后荣辱:同样离不开政治阿巴亥个人小档案相关阅读书目推荐说不尽的孝庄文皇后从一座特殊的陵墓谈起顺治皇帝学步的“拐杖”康熙皇帝的坚强后盾良
- 最新章:第25章
- 正说清朝十二帝
- 揭秘清宫悬案:正说清朝十二帝“历史是镜子,历史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更可以欣赏”讲起历史,阎老师就像是说故事。做了三年多的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接触的专家学者近千位,能把学问当评书讲的,能把历史当故事说的,阎老师是第一人。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 作者:阎崇年 授权连载第一部分 努尔哈赤至少留下12
- 最新章:第54章
- 正说清朝十二后妃
- 图书简介 大妃阿巴亥 孝庄文皇后 董鄂妃 孝圣皇后 孝贤皇后 乌喇那拉氏 香妃 慈安皇太后 慈禧太后 孝哲皇后 孝定皇后 珍妃 大妃阿巴亥 12岁出嫁:政治交易的筹码 清太祖努尔哈赤虽然创建了后金政权,登上了汗位,却并未建立后妃制度“但循国俗”称福晋(前期多称福金,意同。当时正妻称大福晋,妾称小福晋
- 最新章:第24章
- 细说清宫十三朝
- 在中国山海关之外,沈阳之东,有一座长白山。这山形势险峻,气象雄伟;隔着有一座布库里山,也是峦冈起伏。这一日,时当春日,那山旁的桃柳,被那春风吹得像醉人一般地摇摇晃晃;那地下一碧如茵,黄金似的日光,斜映布库里山的一个山坳,越显得这山坳翠绿如油,饱含春色;那些散漫自由的黄莺儿,不住地飞来飞去,你唱我和。
- 最新章:第11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