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家伙欺侮武训老实,把钱全吞了。武训讨还,一文不得,气得生了病。同县贡生杨树坊为他诚心感动,对他说:“以后你把钱存放在我这儿,我绝不亏待你。你以后不要听那些不正当人的话,一误再误。”
武训病好后白天行乞或给人打工,晚上绩麻。过了几年,积了几千文,全部交给杨树坊,利息逐年增加。这样过了三十多年,积钱万余串。杨树坊劝武训娶媳妇,要后代,武训不同意,说:“我决心下定了:我要拿这个钱办学。”
杨建议武训把学校设在本庄,武训不同意。他觉得设在本庄有谋私之嫌。他要把学校设在几里路外的柳庄。柳庄大,招生容易,学校设在那里,还可以防本村思想不好的人揩油。校舍地址定了以后,附近村庄纷纷捐助。
校舍建好后,即招收童蒙、攻经两级学生。所谓“经”是指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之类。他对老师很尊敬。老师吃饭,他站在门外。一位老师昼寝,武训跪在床前。老师醒来后,非常感动,以后就不再昼寝。对调皮学生,武训也以长跪来使之觉悟改过。
武训在柳林办起义学后,又在临清、馆陶办起义学。远近之人皆称武训为武善人。
武训50岁去世。县里人感激他兴办新学,在柳林为他立祠祭祀。
晚清公费留学
鸦片战争后,魏源(1794-1857)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同治年间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开始出现了到国外留学的热潮。
一、留美
官费派学生留美从私人留美说起。道光二十七年(1847)容闳、黄宽、黄胜3人由在香港的英人教会学校校长布朗带往美国。咸丰三、四年(1853、1854)又有两批私人留学美国。咸丰四年(1854)容闳自美国留学归来,努力促成公派出国。同治十年(1871)与十一年曾国藩两次奏请公派出国,获得同意。十一年至光绪元年4年间,清朝先后派出4批1115岁的幼童共120名留学美国,以陈兰彬与容闳为正、副监督。1872年官派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学生住在美国人家中,后来美国方面盖了3层楼给监督教员与学生居住。
正监督陈兰彬顽固守旧,要求留学生忠君,遥向清朝皇帝叩头并保持满族服饰,拖长辫子。容闳则听由学生改变装束。陈兰彬不满,要求总理衙门把容闳调回国内。后来陈兰彬调任驻美公使,容闳调任副公使兼副监督,吴子登接替陈兰彬职务。吴子登到美国后,由于留学生没有给他叩头,大发雷霆,与陈兰彬一起上奏朝廷,要求全部遣返留美学生。光绪七年(1881)全部官费留美学生94名幼童返回中国。中途辍学和去世的有32名。
这批学生中最有名的是詹天佑,他勘查、设计了京张铁路。
为了侵华长远利益,美国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同意以庚子赔款为中国培养留学生。通过考试,清政府选出47名学生于宣统元年(1909)送往美国,分在19所大学学习。2年送70名,3年送62名。
二、留欧
洋务运动中为了引进西方技术,培养人才,以创办船政实业,清政府于光绪三年(1877)至二十三年(1897)派出4批学生赴欧留学。4批学生由船政局和水师学堂派出,留学的国家有英、法、德。学生是成年人,思想成熟,任务明确,学习刻苦,成效显著。其中一半成了北洋舰队的军官。有名的有林泰曾(镇远号管带)、刘步蟾(定远号管带)。
19世纪以前,日本经常派人到中国留学。自19世纪后半叶的明治维新使日本富强起来,导致日本在光绪二十年二十一年(18941895)的甲午战争中战胜中国。日本的强盛刺激了中国的留日热。第2年,清政府就派了13名学生到日本留学,义和团(1900)运动后和光绪二十九年(1903)后,留日潮流形成。三十一年官费留日生就达2000人左右。
除了官费留学外,自费和其他渠道留学的也很多。譬如光绪二十九年在日本留学的自费生和其他渠道留学的就达6000人左右。
家教
家教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中国自古重视家教。古人讲齐家治国平天下。孙奇逢《孝友堂家训》指出不重视家教的危害和齐家难于治国平天下。家教有身教和言教。言教有很多写成了著作。例如东汉蔡邕《女训》、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蜀汉诸葛亮《家戒》、唐太宗《帝范》、宋叶梦得《石林家训》、元郑太和《郑氏规范》等等。清朝写成文字的家教也很多,有名的有朱柏庐《朱子家训》、孙奇逢《孝友堂家训》、张履祥《训子语》、康熙帝《圣祖廷训格言》、张英《聪训斋语》、汪辉祖《双节堂庸训》、曾国藩《曾文正公家训》等等。清人家教的内容主要是讲如何修身、咸丰为皇子时的《楷书唐人诗》治家、处世、读书、交友、就业等方面。
修养方面的家训,如康熙《圣祖庭训格言》就论述了“志于道”的意义:
志之所趋,无远不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志于道,则义理为之主而物欲不能移,由是而据于德,而依于仁,而游于艺,自不失其先后之序、轻重之伦,本末兼该,内外交养,涵泳从容,不自知其入于圣贤之域矣。
如何治家?朱柏庐《朱子家训》说:
勤与俭,治生之道也。
如何读书?汪辉祖《双节堂庸训》中说:
所贵于读书者,期于明伦达理、立身应务也,今之读书有两等人:一等浮华伶俐,粗解文词,自诩才华,凌傲浮薄,藐视父兄,伦理实行,百不竟一,幸窃科名,尤滋罪恶。此为得罪名教,无足言也。又有一等衿其稽古之士,于世务一无分晓,身心一无得,高谈远骛,务为博杂,不但任之以事一无实用,至父母奉养、妻子饥寒亦不一顾,不知通人云者,以通情解理,可以引经制事,不则迂阔无当于身心事为之用,诵诗三百虽多,亦奚以为何?赖此两脚书橱耶?此似胜于浮华无行之流,亦非读书致用之义也。……希贤希圣,儒者之分。圣贤德业虽不易几,既禀儒术,必先勉力学为端人,绳趋尺步,宁方勿圆。名士才子,放诞恶习,极力戒之,否则不如不识字人也。
平辈人见面打拱作揖这段家训,首先指出两类读书人的恶劣倾向,然后告诫子孙要学做道德端正之人,不要效法上述两类读书人。
封建时代的家训有阶级性和时代局限性。有的话在当时看来是对的,今天看来则是糟粕。张英《聪训斋语》有言:“读书固所以取功名,继家声,然亦使人尊重”,就不太高尚。
家训语言一般朴素易懂,亲切。看曾国藩《曾文正公家训》的一段:
凡家道所以可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老亲旧眷,贫贱族党,不可怠慢。待贫者,亦与富者一般。当盛时预作衰时之想,自有深固之甚矣。
处此时世,负此重名,总以钱少产薄为妙。一则平日免于觊觎,仓卒免于抢掠;二则子弟略见窘态,不至一味奢侈。
处兹乱世,钱愈多则患愈大,每年足敷一年之用,便是天下之大富,人间之大福。家中要得兴旺,全靠出贤子弟。若子弟不贤不才,虽多积银、积钱、积谷、积产、积衣、积书,总是枉然。
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声骂仆从为首;戒惰,以不宴起为首。
以养生六事勖儿辈;一曰饭后千步,一曰将睡洗脚,一曰胸无恼怒,一曰静坐有常时,一曰习射有常时,一曰黎明吃白饭一碗,不沾点菜。皆闻诸老人,累试毫无流弊者。
再看同治元年五月二十七日一段他写给其长子曾纪泽的信:
知尔已到省。城市繁华之地,尔宜在寓中静坐,不可外出游戏征逐。……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可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有的家训用诗歌韵语形式,流畅易记,如阮元(乾隆进士,曾为浙江、江西、河南巡抚,湖广、两广、云贵总督)教儿子从小就养成廉洁习惯的训语就是用诗歌形式写在一张小红笺上:
翡翠珊瑚列满盘,
不教尔手一相拈。
男儿立志初生日,
乳饱饴甘便要廉。
清
小说推荐
- 正说明朝三百年
- (﹏(﹏《正说明朝三百年》作者:孙景峰 李金玉【完结】内容简介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趋向没落,资本主义因素开始萌芽的时期。从洪武帝朱元璋创建大明到崇祯帝朱由检自缢殉国,明王朝经历了277年的兴衰。如果再加上南明政权的21年,明朝有近300年的历史。有人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恐怖的朝代,有人说明朝是中国历史
- 最新章:第93章
- 清朝三百年艳史演义
- 作品:清朝三百年艳史演义 作者:民国·费只园 内容简介 宣统既经出宫,瑾妃既经安葬,我这部清代艳史也就此好大大结束。况且近来南边的清史列传,北边的清史稿,次第出版。那些可传的妇女,不患他湮没不彰了。在下采取的书籍,在朝在野,或庄或谐,统计有百十种。此外,文集、诗集、词集,一鳞一爪,实在记不得许多。零
- 最新章:第128章
- 揭秘清宫悬案:正说清朝十二帝
- “历史是镜子,历史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更可以欣赏”讲起历史,阎老师就像是说故事。做了三年多的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接触的专家学者近千位,能把学问当评书讲的,能把历史当故事说的,阎老师是第一人。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 作者:阎崇年序 阎老师邀请做《序,深为诚惶诚恐。小辈不才,与阎老师合作并成忘年交
- 最新章:第54章
- 正说清朝12臣
- 近年来,随着各种清代题材历史剧的热播,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鳌拜这个名字也几乎是家喻户晓。在历史上,鳌拜不仅确有其人,而且是清朝初年政坛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历史上的鳌拜,其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呢 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
- 最新章:第36章
- 正说清朝十二臣
- 近年来,随着各种清代题材历史剧的热播,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鳌拜这个名字也几乎是家喻户晓。在历史上,鳌拜不仅确有其人,而且是清朝初年政坛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历史上的鳌拜,其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呢 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
- 最新章:第22章
- 正说清朝十二妃
- 作者:章恺第一部分 目录(1)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大妃阿巴亥12岁出嫁:政治交易的筹码失宠遭休弃:诸子争位受牵连一桩公案:偷藏财物者到底是谁被逼殉死:政治祭坛上的牺牲死后荣辱:同样离不开政治阿巴亥个人小档案相关阅读书目推荐说不尽的孝庄文皇后从一座特殊的陵墓谈起顺治皇帝学步的“拐杖”康熙皇帝的坚强后盾良
- 最新章:第25章
- 正说清朝十二帝
- 揭秘清宫悬案:正说清朝十二帝“历史是镜子,历史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更可以欣赏”讲起历史,阎老师就像是说故事。做了三年多的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接触的专家学者近千位,能把学问当评书讲的,能把历史当故事说的,阎老师是第一人。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 作者:阎崇年 授权连载第一部分 努尔哈赤至少留下12
- 最新章:第54章
- 正说清朝十二后妃
- 图书简介 大妃阿巴亥 孝庄文皇后 董鄂妃 孝圣皇后 孝贤皇后 乌喇那拉氏 香妃 慈安皇太后 慈禧太后 孝哲皇后 孝定皇后 珍妃 大妃阿巴亥 12岁出嫁:政治交易的筹码 清太祖努尔哈赤虽然创建了后金政权,登上了汗位,却并未建立后妃制度“但循国俗”称福晋(前期多称福金,意同。当时正妻称大福晋,妾称小福晋
- 最新章:第24章
- 细说清宫十三朝
- 在中国山海关之外,沈阳之东,有一座长白山。这山形势险峻,气象雄伟;隔着有一座布库里山,也是峦冈起伏。这一日,时当春日,那山旁的桃柳,被那春风吹得像醉人一般地摇摇晃晃;那地下一碧如茵,黄金似的日光,斜映布库里山的一个山坳,越显得这山坳翠绿如油,饱含春色;那些散漫自由的黄莺儿,不住地飞来飞去,你唱我和。
- 最新章:第11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