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清朝三百年》第85章


闹醒茫髦菹鼐栊⊙茫⒍嗌杳裳谩5飧龈母锩皇敌卸嗑茫秩∠恕9庑鞫拍晔辉露湃眨?904年1月13日),清廷颁布了张百熙(管学大臣)、张之洞(两广总督,教育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奏定学堂章程》。河南淮宁县(现淮阳县)高等小学堂师生于1904年的合影二十九年是癸卯年,故称为癸卯学制。根据这个学制,正式教育分初等、中等、高等3级。初等教育有3类:一、蒙养院,学习4年,学游戏、说话、歌谣。二、小学,学习5年,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算术、地理、格致、体操。三、高等小学,学习4年。课程是除掉体操的初等小学课程,加上中国历史和图画。中等教育只有1类:中学学堂,学习5年。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外语、历史、地理、算术、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理财、图画、体操。高等教育有3类:张之洞一、高等学堂(相当于大学预科),学习3年。分3类:第一类是经学、法学、文学、商学大学预科;第二类是格致科,工科、农科大学预科;第三类是医科大学预科,各自有其课程。外语在各类学堂占重要位置,一般要修两门。二、分科大学堂。分8科:经学、政治、文学、医科、格致、农科、工科、商科,3年毕业。三、通儒院。通儒院是大学本科后教育,无规定科目。
癸卯学制除对普通教育作出规划外,还规划了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师范教育分初级师范学堂与优级师范学堂,实业教育分正式实业学堂、实业补习学堂和实业师范学堂3类。正式实业学堂分初等实业学堂(按专业分为农业学堂、商业学堂和商船学堂3种)、中等事业学堂(按专业分农、工、商、商船4科,并各有其学堂:农业学堂、工业学堂、商业学堂、商船学堂)、高等事业学堂(按专业分农业、工业、商业与商船4科,并各有其学堂)3等。实业补习普通学堂则分普通补习实业学堂和艺徒学堂两种。实业师范学堂含实业教员讲习所。这些学堂分别与普通教育中的一些类别平行:实业补习普通学堂、初等农工商实业学堂和艺徒学堂与高等小学并列,初级师范学堂、中等农工商实业学堂,与中学堂平行,优级师范学堂、实业教员讲习所、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与高等学堂平行。
张之洞受命于张百熙主持指定学制,张之洞派罗振玉去日本考察了日本教育,癸卯学制就是学习外国特别是日本的教育制度的结果。教育内容进行了革新,由专注四书五经为科举的教育转向重视学习西方科学,而且教育模式也获得更新,使教育第一次与国际接轨。然而仍保留了封建色彩,比如学校还保留每月的祭孔,读《圣谕广训》,中学毕业生授予拔贡、优贡、岁贡,把高小生当作秀才,通儒院毕业生当作翰林升阶等。
上海王家堂圣母院所设女塾内的教内女生光绪三十一年(1905)十一月十日,清廷设立中央教育行政机关学部,国子监归并其中。第2年,各省裁撤学政,设提学使司,各厅、州、县设立劝学所,管理本地区学务。教育行政机构更新,保证新学制的贯彻。光绪三十二年(1906)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旧学制由此瓦解,新式教育的障碍得以清除。
由于癸卯学制的颁布和实施,以往封建官学、私学和书院形式得到了跃进式的变化,使近代新的教育制度建立起来了。
教育花絮
科举时代的老师 
科举时代的老师有好几类:
一是受业师。受业,即传授知识。受业师经年累月地跟学生讲授四书五经,指导他们写文章。
二是问业师。问业是请教学业的意思。问业师不去天天授课,只是解答偶尔来找他们的学生的一些疑难。
三是受知师。受知是受人知遇,赏识宠遇的意思。负责考试的老师名为受知师。受知师有的是县、府、道试的主试官及阅卷主任,有的是主持科试(分科考试)的学政(掌管各省学校生员考课升降),有的是主持考试,选拔优贡、拔贡的学政,有的是乡、会试主考,有的是殿试阅卷大臣,有的则是书院的山长、监员。
四是保举师。顾名思义,保举师就是保举升官的“老师”。这种“老师”只有当官的人才会有。此类“老师”也必为一定级别的官吏。他赏识某个下司,便打报告荐举,使之晋升。
五是拜门之师。拜门本意为登门拜谢。拜门之师也可列于受知师之师。这种“老师”是足以作为靠山,能提携自己的高官显官。求他们帮忙,得请人介绍,整肃衣冠,准备好礼物登门谒见。到时得叩很多次头,口口声声“老师”、“老师”,才得以在簿籍上登上姓名,得到做弟子的资格。
唐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用这里讲的职责去衡量,只有受业师才真正称得上“老师”,问业师勉强算得上,其余的都是因手中权力大,与人前途关系大而尊为“老师”的。 
桃李先栽海外花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始于东汉,清代的外国留学生来自日本、朝鲜、琉球等国。
琉球国大臣子弟到中国入学国子监读书始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一批4人,学成回国后,嘉庆读书像授予4品官职。
嘉庆十年(1805)琉球国学生又按老规矩来中国求学。中国政府派著名诗人吴兰雪以博士身份教他们作诗。吴兰雪即吴嵩梁,“兰雪”是字。江西东乡人。乾隆初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失败。不久,参加乡试终局。官内阁中书。善诗,称“师佛”。学生很聪明,学的很好。十四年,学生回国,途经山东。别驾蒋第送行。学生作诗谢蒋,诗句工整可诵。见兰雪衣钵传海外,蒋乃为诗云:“凤凰未识池边树,桃李先栽海外花。”
凤凰池,典出《晋书·荀勋传》,指中书省。这里是指内阁中书吴兰雪。两句意思是说,没想到内阁中书吴大人竟先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外国留学生。 
正音书院 
所谓正音”就是矫正语音。清初闽方言区的福建郡县和粤方言的广东地区都设有正音书院。规定二省乡试举子须用官话词语,不许用方言词语。学政面试考生,听不懂,不会说官话的童生不能考秀才。
正音书院的设立是为了统治的需要,培养官员说官话,听官话,便于向地方官准确地传达皇帝的命令,也方便从方言区来的官员转到外省做官。
雍正六年(1728)皇帝说:“凡是官员都有管理老百姓的责任,他们讲话应让个个明白,这样才可通晓民情,熟悉地方上的事情,办起事来不出差错……我接见大小官员让他们奏事时,惟有福建、广东两省的人,用他们土话讲,听不懂。他们都是做官的人,到礼部演习礼仪之后,陈述奏进对答,仍有不可通晓的话,那末,到其他省做官,又怎能宣读命令,嘉庆当皇子时的作业审理案子时都做到历历清楚,使小民都清楚呢?官与民,上级与下级,言语不同,一定要办理文书的小吏代为翻译转达,转个弯,一定出很多岔子。况且这两省的人,到外省做官,他们讲话听不懂,便不能深悉下民之情,老百姓也不懂官长的意旨,上下之情,扞格不通,太不方便了。但语言自幼习惯而成,一下难以改过来,一定要慢慢训导,久了一定会通。应让福建、广东两省督抚,向所属府、州、县管教育的官员下达命令,要他们多方训导,一定让语言明白,使人易懂,不得仍用土话。那么他们以奏请对答,便可讲得详细而易懂,到地方做官,民情便容易上达了。”
两省正音书院到道光以后逐步废弛。 
武训兴学 
教会学校的学生在用辫梢画圆武训,山东堂邑(今聊城西北)人,生于道光十八年(1838)。家贫不能读书。因不识字,常尾随上学的富人儿童之后想学几个字,儿童讨厌他并欺侮他。他便立下志愿办义学,教人读书识字。
他行乞数年,积得200余串钱,有个家伙骗他说:“你攒钱没利息,何不把你的钱做本放出去?以后你这笔钱用不尽。”武训不知钱该放给谁,那个家伙便来了个毛遂自荐。武训便把200多串钱交给了他。
那家伙欺侮武训老实,把钱全吞了。武训讨还,一文不得,气得生了病。同县贡生杨树坊为他诚心感动,对他说:“以后你把钱存放在我这儿,我绝不亏待你。你以后不要听那些不正当人的话,一误再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