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图集说明和介绍》第1章


主 编:谭其骧
合 作 者: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考古所、近代史所、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大学、云南大学等
出版单位:中国地图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2…1988年
册 数:全八册 
下载说明:
1、本下载提供从《原始社会遗址图》到《清季列强侵占地区图(部分)》的全部306个JPG格式的地图文件。电脑上100%放大观看即可,非常清晰。使用时请一定仔细阅读前言、后记、编例。
2、为便于使用,我从新编辑了文件名。文件名构成如下:某册+(页数)+名称+(地图时间)+比例尺。
例:“5(42…43)唐关内道北部(总章二年,公元669年)——九百八十万分之一”,其中“5”代表第5册,“(42…43)”为本图在该册的页数,“唐关内道北部”是地图的名称,“(总章二年,公元669年)”为地图表现的年代,破折号之后的“九百八十万分之一”为比例尺。
注:三国以前的地图,绝大部分没有标注地图表现的年代。
3、与博雅大部分在一楼下载书籍不同,本《中国历史地图集》由于是纯图片文件,为了使用者更好的理解与应用,将按照每册的编例和年代顺序分楼提供下载,文件总共516M,请耐心下载,或者直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下载以节省时间。
4、下载位置如下:
一楼:《中国历史地图集》下载说明
二楼:《中国历史地图集》内容介绍
三楼:《中国历史地图集》前言
四楼:《中国历史地图集》后记
五楼:《中国历史地图集》总编例 + 各册图例下载(附件1个)
六楼:《中国历史地图集》第1册原始社会图组编例,夏、商、西周图组编例 + 原始社会夏商周地图下载(附件1个)
七楼:《中国历史地图集》第1册春秋、战国图组编例 + 春秋、战国地图下载(附件1个)
八楼:《中国历史地图集》第2册秦时期图组编例 + 秦地图下载(附件1个)
九楼:《中国历史地图集》第2册西汉时期图组编例 + 西汉地图下载(附件2个)
十楼:《中国历史地图集》第2册东汉时期图组编例 + 东汉地图下载(附件2个)
十一楼:《中国历史地图集》第3册三国时期图组编例 + 三国地图下载(附件1个)
十二楼:《中国历史地图集》第3册西晋时期图组编例 + 西晋地图下载(附件1个)
十三楼:《中国历史地图集》第4册东晋十六国时期图组编例 + 东晋十六国地图下载(附件1个)
十四楼:《中国历史地图集》第4册南北朝时期图组编例 + 南北朝地图下载(附件5个)
十五楼:《中国历史地图集》第5册隋时期图组编例 + 隋地图下载(附件2个)
十六楼:《中国历史地图集》第5册唐时期图组编例 + 唐地图下载(附件4个)
十七楼:《中国历史地图集》第5册五代十国时期图组编例 + 五代十国地图下载(附件2个)
十八楼:《中国历史地图集》第6册辽 北宋时期图组编例 + 辽 北宋地图下载(附件4个)
十九楼:《中国历史地图集》第6册金 南宋时期图组编例 + 金 南宋地图下载(附件5个)
二十楼:《中国历史地图集》第7册元时期图组编例 + 元地图下载(附件3个)
二十一楼:《中国历史地图集》第7册明时期图组编例 + 明地图下载(附件4个)
二十二楼:《中国历史地图集》第8册清时期图组编例 + 清地图下载(附件5个)
二十三楼:《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人员名单
二十四楼:《谭其骧与》,作者:王文楚
二十五楼:《谭其骧与》,作者:葛剑雄
《中国历史地图集》内容介绍
《中国历史地图集》是一部以历代疆域政区为主的普通地图集。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同类地图中质量最高、内容最详、印制最精的一种。由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谭其骧主编,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研究所、中央民族学院、南京大学、云南大学数十位学者历时三十余年合作完成,1974年起曾以中华地图学社名义出版内部试行本;1980年决定进行修订后公开发行;1982-1988年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1992年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繁体字版。
《中国历史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第一册: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第二册:秦·西汉·东汉时期;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第四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第六册:宋·辽·金时期;第七册:元·明时期;第八册:清时期。按年代分为20个图组,共有304幅地图(不另占篇幅的插图不计在内),549页。地图上的内容包括:已知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重要遗址的分布,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权的疆域政区或活动范围、民族分布,秦以前见于记载的全部可考地名,自秦代开始全部县以上地名、一二级政区的界线,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寨、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海岸线、岛屿等,共收地名7万多个。各册均有中、英文的编例和地名索引。
图集采用高精度的今地图为底图,以19世纪40年代前的清朝版图为基本范围,历史时期的各个政权均编绘上图;总图和分幅图都确定其标准年代或标准时期,尽可能地反映同一个年代或时期的疆域和政区;大量吸收国内外历史学、考古学、地理学等方面的成果。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大厅足,纠正了前人许多错误。
本书出版后在国内外均受到关注和好评,其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疆域辽阔的统一政权,但由于封建正统观念和大汉族主义的影响,也由于少数民族的历史大多未得到足够的记载和研究,以往的历史地图集只画中原王朝或汉族政权,抹煞了少数民族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图集》以充分反映几十个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的历史事实为目的,确定以19世纪40年代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以前的清朝版图为历史上中国的基本范围,各历史时期所有在此范围中的民族建立的政权,无论是汉族或其他民族,都得到了显示。一些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如突厥、吐蕃等也尽量选用它们的极盛疆域的年代。《图集》既反对只承认汉族政权、中原王朝为主的谬论,也否定了把少数民族政权、边疆地区政权都当作中原王朝附庸的错误观点,有利于正确了解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观点。
2。以前的历史地图集大多以文献资料为定点上图的依据,而历史记载极为浩繁,编者精力有限,错漏很多。在文献记载本身错误的情况下,地图上的差异更难避免。《图集》尽量吸收了80年代中期以前的考古学、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用于核实校正文献记载。边区图的编绘还吸收少数民族文献资料,参考国外研究成果,因而内容更加精确完整。对基本靠文献确定的点线,也组织认真研究,尽可能纠正前人的错误。
3。我国以往的历史地图,一般都以一个朝代为一幅全图,内容非常简略,地名位置也不准确。杨守敬《历代舆地图》才采用了将全国分解为数十幅图的方法,但因所有图幅采用同一比例尺,而历史时期各地区开发程度和记载的详略极不均衡,因此中原地区往往地名过密,几乎难以辨认,而边疆地区却显得空白过多。同时这种平均分割往往将同一政区分属不同图幅,查阅十分不便。《图集》在总结了杨图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以各历史时期大行政区(或监察区、地理区)分幅,按内容密度确定不同比例尺,彻底解决了问题。由于采用高精度地图为底图,古今对照更为精确,科学性强,便于查阅。
4。历史上疆域、政区、地名变化很大,大多在同一政权时期内屡有改易,而各正史《地理志》对时间断限一般不够重视,往往混淆一朝不同年代的建置,前后相差数十、百余年。《图集》无论总图或分幅图,都确定标准年代(个别无法确定的,尽量确定一较短的标准时期),各时期尽量显示同一年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