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馥香记》第34章


冢匣褂小岸恕薄ⅰ岸恰薄ⅰ岸狻钡戎夭⊥鹂晌皆旄:笫溃蠹安陨!?br /> 董小宛和冒襄在感情方面也是非常融洽的,冒襄当时在收集修订编辑《全唐诗》,董小宛就帮他“稽查抄写,细心商订,永日终始”,而且董小宛对诗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给了冒襄不少的启发。
明月梅花共一梦(1)
董小宛十分喜欢读诗,最喜欢读楚辞、杜甫、李商隐的诗,及王建、花蕊夫人、王珪三人作的宫词。董小宛是个爱书成癖的才女,“等身之书,周环座右,午夜衾枕间,犹拥数十家唐书而卧。”枕头边也放满了书。董小宛和冒襄谈论文史,见解精到,冒襄也深为叹服,认为“堪作一则史论”。当时董小宛也写了一本著作,她把古籍中事涉闺阁处的细节收集成册,将古来女子的服饰打扮及生活情景详细记录,名为《奁艳》。这倒很是有趣,可惜《奁艳》一书,据说早已失传。 
董小宛初进冒家时,见到董其昌仿钟繇笔意为辟疆书写的《月赋》,非常喜爱,就下功夫遍临钟繇的碑帖。后来,小宛看到钟繇的《戎辂表》中把她崇信的关羽称为贼将,就坚决不临钟帖了,而改学曹娥碑。说来董小宛也是个比较固执的人,她的性格也是比较执拗的。要是依我的看法,钟繇称关老爷为贼将也是各为其主嘛,关老爷也未必就神圣得不得了。但从董小宛的一贯言行来看,她不是这种放诞乖张的人。 
小宛的字写得很好,常代替辟疆给亲戚朋友书写小楷扇面,在苏州的时候,小宛曾经学过一段时间绘画,能够画小丛寒树,笔墨楚楚动人。到如皋后,她对绘画的爱好丝毫不减,闲时经常展玩临摹新得的长卷小轴或家中旧藏。 
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一帧董小宛楷书秋闺诗词。为扇面形式,金笺纸,纵18。5厘米,横51。4厘米。为董小宛自作的七言诗十一首。董小宛的小楷写得工整清秀,锋颖秀拔,尽得古书家精髓。这十一首诗也写得相当不错,谨录如下: 
一 
幽草凄凄绿上柔,桂花狼藉闭深楼。银光不足供吟赏,书破芭蕉几叶秋。 
二 
残柳凋荷绿未沉,一池清水澈如心。楼前几日无人到,满地槐花秋正深。 
三 
白日吹人无所思,独来窗下理红丝。手擎刀尺瓶花落,数点天香入砚池。 
四 
稠烟迷望不能空,满地犹含绿草风。乱竹繁枝多少意,满园花落忆春中。 
五 
修竹青青乱草枯,留连西日影相扶。短墙微露高城色,远处疏烟入画图。 
六 
飘枝堕叶此烟中,残鸟啼秋声亦同。错认桃花满青行,依稀白鹭栖丹凤。 
七 
侵晓开香湿绣巾,满天犹带月华新。此中随意看秋色,采得名花赠美人。 
八 
小庭如水月明秋,天远窗虚人自愁。多少深思书不尽,要知都在我心头。 
九 
无事无情亦未闲,孤心常寄水云边。今宵有月无人处,高讽南华秋水篇。 
十 
满畦寒水稻初黄,细鸟归飞集野棠。正是好怀秋八九,桂花枝下饮清香。 
十一 
风前一叶巧迎秋,露气蟾光净欲流。楼上有人争拜影,巧丝先我骨衣俅。 
落款:右秋闺词十一首,崇祯康辰中秋日 印三方:青莲、董白、女史。 
依我看,最好的是第八首,“多少深思书不尽,要知都在我心头”,这两句口语入诗,别有风味,其他的也应该说都不错,可见董小宛的才气。董小宛和冒襄经常一起唱和,他们曾一起唱和过一首咏菊诗,冒襄的诗是:“玉手移栽霜露经,一丛浅淡一丛深。数此却无卿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小宛的和诗是:“小锄秋圃试移来,篱畔庭菊手自栽。前日应是经雨活,今朝竟喜带霜开。” 
看起来有点眼熟是不?对啦,《红楼梦》中贾宝玉“种菊”诗的前四句正是:“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尤喜带霜开。”很明显是套用了董小宛的诗。而史湘云的“对菊”诗是:“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这诗中的有些句子也和冒襄的诗极为相似,这其中的源流大有文章可寻,所以红学家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此处就不多提了。 
董小宛的画也是很有名的,据2004年新闻报道,董小宛的画梅花名作《孤山感逝图》于上海崇源公司秋季拍卖会上拍卖,估价38万元至45万元。画上有董小宛的题诗:“孤山回首已无家,不做人间解语花,处士美人同一哭,悔将冰雪误生涯”。这首诗自伤身世,写得也是十分感人。
香魂一缕,随风而去
唉,说来冒襄不知前世修下了什么功德,让小宛这样一个多才多艺,兰心慧性的大才女来报答他。冒襄和小宛的日子如果就这样过下去,大概也算是比较幸福的吧。但是人世多变,世事难言,中国历史上的一场大浩劫大动荡来临了,那就是甲申三月十九日之变,崇祯帝吊死,李自成攻进北京,接着满清入寇,天下大乱。 
江南一带燃起熊熊战火;乱兵肆虐无忌,冒家险遭不测。幸亏逃避得快,才得以保住了全家的性命,然而家产却在战乱中丢失得一干二净。在逃难中,小宛的衣服首饰几乎丢光了,回到如皋后,她也没有再置办衣物。后来又有乱兵侵扰,冒襄全家又外出逃难,逃难途中,冒襄一手扶他老妈,一手曳着他大老婆苏元芳,董小宛跟在后面,没有人扶她,冒襄还吼道:“汝速蹴步,则尾余后,迟不及矣!”让她快点走,可怜小宛“一人颠连趋蹶,仆行里许”。后来冒襄居然要把她托付给朋友,想把董小宛丢下不管,虽然后来冒襄的母亲和妻子都不同意没有这样做,但我读到此处却是十分寒心。 
大乱之中,冒襄又病倒了,当时什么也没有,只有一卷破席,董小宛在他寒冷时就拥抱着他,用自己的身子来暖他,当他发热烦躁时,她又为他揭被擦澡;痛的时候给他抚摩身体,让冒襄枕着自己的身体睡觉……自己却夜夜没有睡过一个踏实的觉。端汤送药,端屎端尿地侍侯冒襄,自己只是每天吃一餐粗砺的饭食。董小宛在不面对冒襄的时候就悲伤叹气,但在冒襄面前却温言劝慰,和他说笑话解闷,好让他高兴一点。冒襄病中之人,常急躁,和小宛发脾气,董小宛却逆来顺受,从不顶撞他。就这样过了五个多月,累得董小宛“星靥如蜡,弱骨如柴”。 
当时兵荒马乱,据冒襄回忆说是“城中日杀数十百人,夜半鬼声啾啸,来我破窗前,如蛩如箭……”这种情况下,小宛让冒襄背靠着自己的身体坐着,握紧他的手劝解他,为他打气,并说:“但人生身当此境,奇惨异险,动静备历,苟非金石,鲜不销亡!异日幸生还,当与君敝屣万有,逍遥物外,慎毋忘此际此语!” 
董小宛此时的心中却依然充实而平静,因为她是为爱而活的,她认定了冒襄是她的所爱,她受多少苦也在所不惜,在这生死一线的时候,她反而平静达观。她其实早就是“敝屣万有,逍遥物外”的人,她看重的只是爱,只是冒襄。可是以前的冒襄是不会懂的,可能也只有在此时此刻,他才知道董小宛对他的深情,他在董小宛心中的份量。他才懂的,只要有小宛在他身边,其他的身外之物又算得了什么? 
可惜就在他明白了这一点后,病也逐渐痊愈时,心力交瘁的董小宛却病倒了。她得的是肺病,据冒襄的《亡妾董小宛哀辞》中写道:“一息数喘,娇喘气幽。香喉粉碎,靡勺不流。火灼水枯,脾虚肺逆。呼吸泉室,神犹姽婳”。可怜小宛,香魂一缕,随风而去。 
顺治八年闰二月十五日,小宛被葬于冒家南郭别业里的影梅庵旁。冒襄悲痛不已,他说:“今忽死,余不知姬死而余死也!”于是他写下万言之多的《影梅庵忆语》,至今读来还是极为感人。 
但是我却总觉得冒襄是对不起董小宛的,冒襄后来又娶了蔡含、金玥两个知书懂画的女子为妾。史料记载;康熙十五年(1676年)春,冒襄与好友汪懋麟郊游时,又取出蔡含、金玥所画的图册相赠,以为炫耀。不知此时冒爷心中,小宛安在?古来负心男子甚多,董小宛将此生都付与了他所认定的知己——冒襄,为之早病夭亡,但冒襄却娇妻美妾地活到八十三岁寿终正寝。难道《影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