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镜头中的周恩来:生动再现第一代领导人风采(选载)》第19章


“不好,不好,我都采碎了,这双手采茶到底没有你们灵光,我得好好拜师才行啊!”周恩来摊开双手,让大家看他采的青芽。
这时不知是谁问总理喜欢不喜欢《采茶舞曲》,周恩来说:“当然喜欢啦,我很喜欢这首歌的旋律,不过我还不会唱呢。”十姐妹便一齐亮开江南女子特有的高音嗓子,唱了起来:
大树参天护英才(5)
“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风光。
……
姐姐呀,你采茶好似凤点头,
妹妹呀,你摘青犹如鱼跃网。
……”
歌声在茶园里荡漾,舞台上的采茶歌到了真正的茶园里,变得特别有滋有味。周恩来听到民风淳朴的《采茶舞曲》,欣喜不已,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大伙唱起来,不时还挥手打几下拍子。
这天采茶一直采到正午时分,周恩来才跟大家回村。村里在几年前按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已经办起了茶叶技术学校;茶园试验田上也安装了自动灌溉的扬水器;姐妹们都上了夜校学文化、学技术,还学会了跳采茶舞呢。
周恩来听说后奇怪地问:“你们的采茶舞是谁教的?”大家七嘴八舌告诉总理说:“去年春上,村里来了一位青年作曲家,又教歌,又教舞,采茶舞便是他教的……”周恩来听到这里,忙问:“哦!那位青年作曲家名叫什么?”
“周大风。”
“这么巧?现在他在哪里?”
“就住在村子里。”
“那好,快去把他喊来,就说我有事情要找他。”
周大风参加北京调演回来之后,便遵照周恩来的指示,来到梅家坞茶村深入生活,吃住都在茶户家中,跟大伙一起劳动。当他听说周恩来在这里视察,有事要找他,便赶紧来见总理。上次周恩来要他修改的歌词,虽然几经琢磨,几番修改,都不太满意,怎么向总理交代呢?不免有些忐忑不安。
一见面,周恩来就对他说:“大风同志,你到底来梅家坞了。《采茶舞曲》那两句唱词你改好了吗?这样吧,我建议你不如这样改吧:前一句改成‘插秧插得喜洋洋’,后一句改成‘采茶采得心花放’,你看怎么样啊?”
周大风豁然开朗,终于得到了满意的歌词。
以后,《采茶舞曲》就按照周恩来修改过的歌词登台亮相。
“文革”中,《采茶舞曲》成了“大毒草”,被禁止上演。1970年,周恩来陪同西哈努克亲王夫妇来梅家坞茶村观光,并在杭州访问。招待贵宾的文艺晚会演出些什么节目呢?颇让浙江省领导为难,不得不事先请示周恩来。结果令他们一惊,周总理指名要请贵宾观赏《采茶舞曲》!
这条指示传达下来时震动更大,尤其是省越剧团更是喜出望外,《采茶舞曲》重见天日啦!
演出之前,贵宾接待室里充溢着清芬之气,那是西湖龙井茶从茶盏中冉冉溢出的清香,馥郁袭人。
亲王平素嗜啜绿茶,这回啜上绝品之茶,更是赞叹不已。他呷了口茶,微笑着告诉周恩来说:“我这回可把西湖龙井啜过瘾啦,从梅家坞啜到楼外楼,从宾馆啜到剧院,真是无处不龙井啊!”
周恩来略带神秘地说:“是啊,是啊,我们马上还会从《采茶舞曲》中品得龙井之绝味呢,那可真叫‘味外之味’咧!”
演员们格外珍惜这次演出机会,《采茶舞曲》的演出非常成功。周恩来凝神地倾听这久违的旋律,脸上洋溢着当年在茶园采茶时的欢快和宁静。
能在西湖龙井茶的产出之地,也是《采茶舞曲》的诞生之地,边喝极品茶,边欣赏具有中国民族特色、茶味浓厚的歌舞,这在西哈努克亲王来说,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来,是从未经历过的。演出之后,亲王在周恩来面前连连赞许说:“精彩,精彩,果然不失西湖龙井的‘味外之味’呀!”
这次演出之后,因为有周总理的撑腰,许多出国访问的中国艺术团体,都把《采茶舞曲》作为重点演出节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它列入亚太地区民族音乐教材,更引起了世界乐坛和舞坛的注目。
可是,国内外观众却不知道,这首《采茶舞曲》的最初发现者,并且亲手为之修改唱词的不是别人,正是周恩来。
第七章
“文革”前的辉煌“绝唱”(1)
上海一部大歌舞启发了周恩来的灵感。他心中开始酝酿一个大创作。有人建议用“东方红”。周恩来眉头一挑,露出了赞赏的笑容。
1964年国庆节,周恩来亲自指定并且具体导演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这部有3000多人参加演出的大型歌舞,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壮大和发展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受到国内外的普遍赞誉。
提起《东方红》,当年参加这部史诗创作和演出的文艺工作者们不约而同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周总理是《东方红》的总导演。”然而,当我们今天打开历史案卷重新审视这部史诗诞生的那段历程时发现,周恩来为《东方红》耗费的心血及其包含的意义,远非一般纯粹艺术上的“总导演”这个职衔所能容纳得了的。
进入1964年,国民经济逐步恢复,人民生活也渐渐地好了起来,各项文艺活动也多了起来。
1964年7月13日,周恩来再次来到上海,他这次不是陪同外宾来到上海,而是受陈毅邀请前来观赏第五届“上海之春”开幕式演出过的音乐舞蹈史诗《在毛泽东旗帜下高歌猛进》。
“上海之春”是上海市文化局局长孟波倡议的,主要是为了鼓励音乐舞蹈的创作表演、理论活动,自1960年起每年举行一次,为期10天左右,由上海市文化局牵头,与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联合主办,一般于5月23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日开幕,展示贯彻《讲话》的成果。第五届“上海之春”正逢上海解放15周年,为了庆祝上海人民的节日,在文化广场举行的开幕式上献演了音乐舞蹈史诗《在毛泽东旗帜下高歌猛进》。这是一部表现党领导我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夺取政权,建设社会主义的大型歌舞剧,由上海的专业乐团,合唱团,歌剧院,音乐、舞蹈、戏剧院校和部分业余合唱团、童声合唱团共2000余人参加演出。此剧以不同形式的歌、舞表演为主,用幻灯投影作背景,佐以在舞台两侧的大合唱队和舞台前的管弦民乐混合大乐队演唱演奏。文化局副局长许平是大歌舞的艺术指导。全剧不间断演出,一气呵成。
革命的思想内容和如此大型的艺术形式相结合,在上海还是第一次,这主要是借鉴了朝鲜表演大型歌舞的经验。这场大歌舞在“上海之春”期间演出了两场,深受观众欢迎。闭幕后,又重演了7场。
6月18日晚,陈毅副总理陪同一位非洲国家的元首观赏了大歌舞重演,看到外宾对大歌舞很有兴趣,便指示上海市委:“班子不要散,请总理来看一次。”
周恩来对文艺一向很关心,加上共和国建国15周年在即,北京方面已经着手庆祝活动,但是还需要一些重点节目唱“压轴戏”。他听陈老总兴致勃勃一番讲述,决定亲自去一趟上海,了解一下上海大型歌舞的情况。7月13日晚,访问缅甸刚刚回到上海的周恩来与陈毅一起,在上海市委书记、市文化局长陪同下观看了上海文艺工作者演出的大型歌舞《在毛泽东旗帜下高歌猛进》。
这部大型歌舞以不同形式的歌舞为主,用幻灯投影作背景,表现了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
面对亲身经历过的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面,周恩来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就在观看演出时,周恩来的心中酝酿着一个更大的创作设想:在国庆15周年之际,上演一部大型的歌、舞、诗结合的史诗性作品,来完整地、艺术地反映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搞出一部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歌舞一直是周恩来的心愿。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他几次谈到中国在歌舞方面,没有搞出一个称心的东西来。建国初期看大秧歌还可以接受,现在还保持那样的水平,就不行了。
演出结束后,数百名演员在台上谢幕,他们盼望周总理能上台接见。周总理和陈老总起身退场时,场内约一万多名观众欢声雷动,簇拥着周恩来一行人缓步行走。周恩来在人缝中走到舞台一侧,没有想到被童声合唱队的小朋友们团团围住了,小朋友不像大人容易指挥,无论怎么疏导?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