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掌握当中的技术去治理一个华化的大帝国。
当486年的诏令生效之日,正是拓跋珪称代王后的100年,同时拓跋魏在大同设
太学祭孔子也有好几十年了。当中的胡汉联姻,已使拓跋皇室汉化的程度远超过鲜
卑的色彩。在480年间主要的改革,其决心出于一个汉族女人,她在历史上被称为文
明太皇太后冯氏,乃是当今皇帝名义上的祖母。她的顾问李冲也是一个熟读诗书的
天才人物,因太后的提拔,从书算手之微职做到御前大官。至公元489年太后去世,
皇帝拓跋宏才开始亲政。他一开始总揽国务,执行汉化政策时,竭尽全力地督促,
毫不通融,使当时人和后世的学者同感惊异。484年北魏国都由今日的大同迁往洛阳。
这城市由于战事的破坏,至此重新建造。此后御旨禁鲜卑服装,次禁鲜卑语,凡30
岁以下的官吏必操华语,年纪较长的才给予一段过渡期间,令之从事学习。违犯这
条例的可能被贬官失职。胡汉联姻总是令龙颜欣慰,于是拓跋宏自作月下老,在御
座上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的女儿之姻缘。最后一个胡人的标记——鲜卑的复
音姓——也被认为是化外之物。于是皇帝自己由拓跋宏改称“元宏”。他也指派一
个委员会共同研究,将118个复音性根据音节改作单音汉姓。
锦上添花的汉化
元宏之政令是否算做划时代之举?其实只是表面上看来如此。他的作为不过承
认已有的趋向,或是锦上添花,对现有的行动予以装饰而已。拓跋民族在中国历史
上最大的贡献为:重新创造一个均匀的农村组织,非如此则大帝国的基础无法立足。
在这组织的过程中,元宏的祖先既有忍耐性,也前后一贯。只因为他们不求急功不
计小利,才能避免蹈苻坚的覆辙,也没有在五胡十六国之后成为其第十七国(十六
国之后四个为拓跋魏所灭)。文明太后冯氏和李冲的作为能生实效,也因有以前所
做的推备工作。元宏好像是锦上添花,更进一层,而实际则反减损其功效。
重建洛阳,只是虚有其表地添上了一段富丽繁华罢了。皇帝对汉人的一面倒,
也增加了鲜卑上层阶级的憎恨。同时也与既有政策企图抑制乡村间的华族相左。元
宏在公元499年去世,享年32。不久北方边境的不稳,非汉族军事领袖的怅怨和宫廷
内外的阴谋事变,使北魏朝廷处处棘手,如此经过约20年才分裂为二。
倘从微观的历史着手,即使写成专书,也不能将此中的细微末节全部容纳而一
览无余。另一方面,1500年后我们以事后的眼光看来,其大致的趋向则不难道出。
及至6世纪中期,重造大帝国的低层机构业已在位,大量的农业资源和人力业已组织
就绪,可供建造大帝国之用。所缺乏的是上端有纪律的官僚组织,亦即是同样均匀
的结构,不为既有的权益(vested interest)所腐化。只是在舞台上活动的人物,
此时此刻不可能明白他们本身所扮演的角色的真切意义。
公元534年的分裂,由于一位北魏皇帝惧怕部下将领造反,可能逼他退让或者对
他本身不利,于是避难西安,希望当地另一位将领保护他,殊不料反为此人所弑。
北魏或拓跋魏本来可能亡在此日,只是东西两方的军人尚在装饰门面,分别扶植两
个傀儡皇帝出头。东魏自此又残存了16年,西魏23年;彼此都无实质所获。最后东
魏为高家所挟持,他们终取而代之,称为北齐(古代的齐国在东部);西魏为宇文
家所得,他们所建的短命朝代为北周(周发于西部)。高家为汉族与鲜卑的混血,
他们希望驯伏少数民族里的王公大人而又不得罪中土的士绅。宇文家兼匈奴和鲜卑
的血统,他们也反对元宏的过度汉化,希望得到少数民族中之领导力量的支撑。
实际上这种种举措已缺乏决定性的影响。当上端仍在酝酿之际,下层由拓跋民
族造成的户口登记和税收政策已开始收效。于是全面征兵可付之实施。少数民族中
的贵族原挟持着部落中的遗传力量,汉人世家乃集结多数的户口,也尽其力之所及,
驾凌于地方。至此两方都失去了他们所能凭藉的力量,而无法左右全局。以上两种
势力,应对过去三个半世纪的分裂局面负大部分责任。当他们的声势日渐凌夷之际,
再造大帝国以官僚组织开管制之门,已为时不远。
迈向统一的模式
在这情形之下,西半部及较东半部占优势。宇文家族入据西安一带,仅始自公
元530年,这地区向来容易接受草原地带的影响,其族以混血称。宇文氏乃称恢复元
宏所取消鲜卑之复姓,但这地区本就缺乏如此姓氏,北周皇室乃以之赐于汉人,作
为他们尽忠的酬报,也算一种光荣。只因为这一地区缺乏权势的集结,给北周相当
的行动自由。此政权尚在西魏时,即已开始形成一种官僚组织,由一个学者苏绰主
持.他的蓝本即为《周礼》,也就是利用间架性的设计自由创造。这也就是说,西
部较少既有之权益足为中国再度统一之累。
从拓跋国家的全部历史看来,我们也可以看出事势的发展具有某种定型:在统
一的过程中,其决定性的力量由北至南,由西至东,亦即是从内陆经济较落后的地
区吞并接近水道交通,内中人文因素较为复杂的地区。因其重点在均匀一致,组织
上又要宽阔,于是鲜卑民族得以取得领导地位。只是一入洛阳,他们也建造高巍的
楼台和富丽的花园。以我们今日的眼光看,我们用不着抄袭前人所言,认为骄奢淫
佚必败人品德,只是从6世纪中国之再统一的立场上讲,元宏之汉化,使原有组织中
的简单一致脱离掌握,而此时拓跋的领导集团仍应保持这种特色。
杨坚掌握时势结束分裂
6世纪中叶,无数的宫阙之变使上端来历纷坛的贵族整肃洁化。这和中国开始分
裂的局面相较,可算是与以前的方针恰好相反。后汉覆亡前夕,地方政府失去掌握,
影响到宫廷的不稳。此时趋向统一,地方的情形已相当的整体化,而要求上端的政
府也采取流线型的一致,以便对帝国的统治具有实质作用。
洞悉此中奥妙的人物乃是杨坚,他此时为隋国公,日后为隋朝创业之主。杨坚
承袭父业,在北周朝中为有威权的武将,他的女儿已和宇文家里的继承人成婚。公
元577年,他随着北周宇文家里的皇帝攻取北齐。一年之后皇帝驾崩,杨坚之婿以太
子嗣位,此人也只活了两年。无人能够确定的说出此三年之内西安宫廷内的实况。
是否杨坚因自卫而行动?或者是他的阴谋,志在将宇文家室斩断杀绝?事实上,他
于公元581年宣布隋朝成立之前,北周宇文家59个王子皇孙均遭惨死。
杨坚道地十足的有马基雅弗利的作风。他能因看到百姓的食物内杂糠渣而流泪:
他的百官穿布制的袍服。他命令亲信以贿赂引诱自己手下的官僚,其中计者必死,
如是在行动上有如今日美国所谓的“敲诈行动”(sting operations)。过去的历
史家曾对此隋朝创业之主既褒且贬。他的残酷而兼带着道德的名分,在我们看来已
不足为奇。此间我们将之提出,旨在揭示中国的再统一,需要重新制造出一种以纪
律自重的官僚体制,其道路是多么的遥远。
只有明白如此的背景我们才可看穿:一待基础具备,以军事行动达到统一的目
的,并不十分难为。一种文官组织熟练于乡村的情况,可能在组织以农民为骨干的
大部队时,尽其征集兵员筹备粮饷之能事。具备了如此的条件,再加以数目上的优
势,胜利已在掌握中。公元577年年,北周动员15万人,逼诱齐军出战,双方交锋于
今日山西临汾附近。虽说其间也穿插着部署与攻城情事,但其具决定性的战斗不过
半日。当日近黄昏,东方的帝国已成往迹。杨坚之攻陈(此即南方宋齐梁陈四个朝
代的最后一个)费时两个半月,时在588及589两年交会之间,据说用兵51。8万人。
陈国始终只在建康(今日之南京)国都附近作象征式的抵抗,如此这般就结束了中
国过去三个半世纪的分裂局面,恐怕连当日参战的人士,也不能看清幕后的各种玄
机。
第十章 第二帝国:已有突破,但未竟事功
唐初以均田
小说推荐
-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 中国大历史[美:黄仁宇]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macro-history这名词刻下看来由我创用。如果有前人用过,则恕我查访未周。其实此间之出处与是非已无关宏旨,因为这名词纵是新颖,已乏创意。经济学家以货币之流通影响到物质与雇佣之最基本的原则统称之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
- 最新章:第59章
- 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 全
- 作者 黄仁宇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macro-history这名词刻下看来由我创用。如果有前人用过,则恕我查访未周。其实此间之出处与是非已无关宏旨,因为这名词纵是新颖,已乏创意。经济学家以货币之流通影响到物质与雇佣之最基本的原则统称之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而以内部
- 最新章:第62章
- 中国大历史
- 作者 黄仁宇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macro-history这名词刻下看来由我创用。如果有前人用过,则恕我查访未周。其实此间之出处与是非已无关宏旨,因为这名词纵是新颖,已乏创意。经济学家以货币之流通影响到物质与雇佣之最基本的原则统称之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而以内部
- 最新章:第61章
- 中国大历史020
- 第二十章 现代中国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前言 中国的长期革命,近百年来有了重大的发展。继自强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及五四运动以后,蒋中正及其所领导的国民党建立了一个新的高层机构;毛泽东和中共则建立了新的低层机构。今后中国的重要课题,是如何在高低层机构中建立法制性的联系,使整体发展走向合理化 严格说来
- 最新章:第7章
- 剖解影响中国历史的11个关键人物-历史的刀
- 前言 历史,虽然是一些曾经发生过的往事,早已随风而逝烟消云散,但对今天生活着的每一鲜活的个体生命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人类并非从天而降凭空而生,而是从远古一步步地发展进化而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每一个重大事件,每一次重要转折,无论多么久远,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或隐或显地在人类
- 最新章:历史的刀-第74章
-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
- 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绵远流长,波涛汹涌。其间,有些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一部分:华夏民族的形成华夏民族的形成华夏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迁徙、战争融合而成的。华夏民族的始祖是黄帝,黄帝不仅通过涿鹿、阪泉战争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各个部落,成为中原的大盟主,而且发明了许多东
- 最新章:第21章
- 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
- 作者:方丽萍】1.华夏民族的形成华夏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迁徙、战争融合而成的。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不仅通过逐鹿、阪泉战争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各个部落,成为中原的大盟主,而且发明了许多东西如衣裳、舟车、宫室等,为华夏民族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和文化条件。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是肥沃的地方,住在
- 最新章:第49章
- 张文木: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的选择
- 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有始无终,兴亡无常。而今 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 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因此,研究大国崛 起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中国发展,是有益的。先从国家与 财富的关系谈起
- 最新章:第11章
- 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 历史的拐点
- 从历史冷到历史热马立诚:改革开放初期是文学热,进入20世纪90年代是经济学热,后来又有一段政论热,现在是历史热,先后四个热。到书店看一看,各种各样的中外历史著作满坑满谷,蔚为大观,中国大片也都是历史题材。雷 颐:历史热是正常的。无论美国、法国、英国还是俄国,每年的畅销书,历史著作都占据了很重要的一个
- 最新章:第2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