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朝廷削平群雄的关头最著战功。他有恻隐之心而又好奇心重,不惧危难也不辞劳
瘁。他常直接指挥战斗,有时以数骑在前锋之外与敌方将领谈判。在作为一个政治
人物的立场上讲,他以一群智囊人物(多数为具有眼光的读书人)追随其左右。虽
说唐朝制度大致循服隋朝的前例,内中实施的细则乃由于李世民的经理而产生。他
在位共23年,本章一开始就提到,唐朝制度从当时的眼光看来近于至善,其中大部
之功绩应属于此位青年君主。除了名义之外,李世民实为朝代的创始人。
唐朝中央政府的一大特色为“三省分工”。尚书省总揽六部,执行经常业务;
中书省可视为设计厅,主持重要的敕诏起草,及有关于制度的更革;门下省则可以
视作一种复核机关,其官员审查各种公文,更正错误,有时提议政务上的调查。唐
朝帝国政府所公布的各种规定,以律、令、格、式四大项目区分,大概律指刑法,
令为行政上的指示,格为衙门内的规章,式为执行时的细则(因为当时的思想及习
惯不同,以上只略示今日看来的大要)。这种纺织上的区别,适合于重造帝国时的
秩序安排。当日本人将此体系施行于他们国内时,即称之为“律令政治”。
只是机警的读者不难一眼看出,这体系与时下西洋所谓“互相制衡”(checks
and balallces)截然不同。李唐政府体制之内,没有任何构成的因素代表选区
(constituency)的利益;因此一种独立的司法机关不可能在这样的根基上出现。
不论唐太宗李世民如何的开明,他的政府无可避免为一种专制体制。只不过因为儒
教的纪律,促使当今天子在内部制造了些许监督方式来警惕他本身。史籍里曾记载
李世民有一次与臣下商议之后怒气冲冲的自营自语:“有朝一日我要杀掉这老农夫!”
他的皇后问他何所指,原来心直口快的魏征,因为皇上的宽容,经常在大庭广众之
下揭举御前的错误。这次皇后机灵应变,趁换着朝服时,庆贺至等有此不怕死的忠
臣,实为社稷之福。可是这故事也暴露李唐政体的合理化,其立场至为窄狭。它代
表着皇帝之意志力,乃是一种人身上的品德,而非组织结构上之力量。
然则,我们也不能说中国人天性不容于代议政治。前一章我们曾谈到,汉朝以
一种推荐制度使百官来自各地区,可是代议政治无从下手,因为下端的小自耕农每
人只有小块耕地,而全国如是之农户以百万千万计,如果以资产作选举的标准,则
等于承认兼并,亦即促成小自耕农为佃农。过去的经验,让这种趋势发展下去的话,
各世族必攫取大帝国的税收来源,使官僚组织僵化,因之而使全国瓦解。唐朝已推
行科举取士,也控制着政府基层的人事权,只是让人更觉得儒家的道德观念为它施
政之不可或缺。
可是以道德施政总离不开独断专制。如果皇帝以道德无亏作门面,其登临宝座
必至为不易。反过来说,如果要与它作对,则更是极端的危险。此中种种强调道德
是一种绝对的品质,既不能分割,也无法讨价还价,将它以人世间最高的官职搬托
出来,则天无二日亦不能容许其他人效尤。这硬性的裁定还要在唐朝接二连三地接
受考验。
很多现代的读者既佩服唐太宗李世民的人本主义,但在读到他谋杀同胞兄弟以
登极的故事,则又不免感到毛骨悚然。虽然李世民奋身打下江山,但他是唐太祖李
渊之次子,一到唐朝的地位安定巩固之后,他和长兄太子李建成之间产生了极度紧
张的局面。两人间的倾轧传至百官,而更使兄弟间宾客的关系恶化。世民的随从坚
持地说,他如不采取行动必被谋害。事实上,在公元626年,李世民设计埋伏掩杀建
成,自己张弓将胞兄一箭射死。胞弟李元吉一向袒护长兄,也死于李世民随从手下。
这场变乱之后,李世民又把建成和元吉两人的10个儿子全部处死,然后才逼着父亲
退位,自已登极。
这位英明的君主一再以各种名义将自己残忍的行动解释得合理化,但是他始终
不将之掩饰。这场骨肉相残经过,见于唐朝的历史,与李世民很多成功的事迹并列,
历史家对其功业不能怀疑。我们如果将这故事忽略不写,或仅是不着痕迹地轻描淡
写,都可能使中国君主制度的真相含糊,而不能了解其本身的矛盾,因之抹杀了历
史的连续性。而下面武后的一段故事也不能以客观的态度讲出。本书不少读者想必
至少听到过武则天的名字,她在俄罗斯凯瑟琳二世的1100年前,以女主的姿态君临
中国。
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出身名门,她的父亲早年参加唐太宗李世民的军事行动,后来官至工部
尚书、荆州都督。她年轻时被选为“才人”,其实等于宫女,也是没有名分的姬妾。
历史家称她容颜出众,这不能在现有图版上看出。可是毫无疑问的,她的天资极高,
读书极多,而尤以意志力极强称。
公元649年李世民去世之后,武则天入寺为尼;李世民的儿子李治(后称高宗者)
巡经该地,之后她被纳为昭仪,即下级之妃嫔,一年之后皇后被废,武则天立为皇
后,看来此时她在30岁左右。所以唐朝开国的三个皇帝之中,有两个即是她的丈夫,
以下的17个皇帝无一例外,全是她的儿孙。
武后能获取实权乃因高宗李治御宇34年,史籍中称他“苦风疾”,看来是高血
压妨碍了他的视力。武后不仅对国事有兴趣,而且因她读书多,有干政的能力。公
元674年她与李治称为“天皇天后”,又称“二圣”,已有了“同等的国家主权最高
人”(co-sovereign)的名位。10年之后李治去世,她实际君临天下。她第一个儿
子早死;第二个儿子显然不与她合作,被她命令自杀;第三个儿子李显被立为皇帝,
只一个月即被废,从此被幽禁了14年;第四个儿子李旦百端忧惧之余,再三辞皇帝
位。武则天也下令杀她女儿太平公主的驸马,可是她又认为女儿像自己而特加恩爱。
头6年武则天以唐朝太后的名位治国。公元690年她称“革唐命”而开创一个
“周朝”(她称武家源出于周文王),她自己已不是皇太后而是“皇帝”。迄至公
元705年她以81岁高龄去世之前(有人说她年83),曾为皇帝15年。此时不少唐皇子
企图举兵造反。当她报复的时候,也将李唐后裔几十人和他们从者几百人处死刑。
她的特务人员拥有广大的权力可处置政治犯,造反的名目也随着展开以扩大罗网,
直到她年老生病临危之际,恢复唐朝的计谋才得以成功。皇位由她的第三子李显所
继承,以后为四子李旦所接替。她在唐朝历史中的“本纪”地位无法删除,全部中
国历史之中也再无其他例子近于武则天的经历和作为。
自8世纪到今日,尚无一部武后的真传出现。很明显地,要将她的故事讲得令人
相信,讲的人也要多方揣测。一个女子在男性社会里的报复行动,不可忽略不说。
可是武后也崇拜男子的决断作风。她曾对一个朝臣吉琐说起,制马有三物,一铁鞭,
一铁挝,一匕首。鞭之不服则挝其首,挝之不服则断其喉。接着她又说,她制人如
制马。直到老年,她讲到唐太宗李世民,还带着敬爱的语气。狄仁杰任刺史,后任
平章事,已是朝中重臣,也屡因事关原则,冒死直言,赢得武后几分的尊敬。武则
天常让美少年“傅粉施朱,衣锦绣服”和她燕居作乐。但是她的言官胆敢弹劾他们,
指出“陛下以簪履恩久,不忍加刑”,所谓“簪履思”即鬓发与趾泽间的恩爱。另
外有一个嬖幸薛怀义,武后使之剃度为僧出入禁中。此人曾被文昌左相苏良嗣令左
右批其颊。以后怀义诉于武后,后戒其出入北门,毋走南门触宰相。
武则天的“革命”
这些故事本来也可以让小说家和浪漫派作家来处理,可是若将这些轶事遗漏,
则7世纪到8世纪初年中国史的完整性也必受影响。换言之,李世民和武则天当时不
少欢乐与恐怖的情事都与唐朝的制度有关,从迂回的路线追溯回去,则可见这些章
节仍与公元755年安禄山的叛变,一脉相承。
从武后的纪录里,我们可以看出吐蕃、突厥和契丹的蠢动,但这种种边境上
小说推荐
-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 中国大历史[美:黄仁宇]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macro-history这名词刻下看来由我创用。如果有前人用过,则恕我查访未周。其实此间之出处与是非已无关宏旨,因为这名词纵是新颖,已乏创意。经济学家以货币之流通影响到物质与雇佣之最基本的原则统称之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
- 最新章:第59章
- 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 全
- 作者 黄仁宇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macro-history这名词刻下看来由我创用。如果有前人用过,则恕我查访未周。其实此间之出处与是非已无关宏旨,因为这名词纵是新颖,已乏创意。经济学家以货币之流通影响到物质与雇佣之最基本的原则统称之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而以内部
- 最新章:第62章
- 中国大历史
- 作者 黄仁宇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macro-history这名词刻下看来由我创用。如果有前人用过,则恕我查访未周。其实此间之出处与是非已无关宏旨,因为这名词纵是新颖,已乏创意。经济学家以货币之流通影响到物质与雇佣之最基本的原则统称之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而以内部
- 最新章:第61章
- 中国大历史020
- 第二十章 现代中国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前言 中国的长期革命,近百年来有了重大的发展。继自强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及五四运动以后,蒋中正及其所领导的国民党建立了一个新的高层机构;毛泽东和中共则建立了新的低层机构。今后中国的重要课题,是如何在高低层机构中建立法制性的联系,使整体发展走向合理化 严格说来
- 最新章:第7章
- 剖解影响中国历史的11个关键人物-历史的刀
- 前言 历史,虽然是一些曾经发生过的往事,早已随风而逝烟消云散,但对今天生活着的每一鲜活的个体生命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人类并非从天而降凭空而生,而是从远古一步步地发展进化而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每一个重大事件,每一次重要转折,无论多么久远,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或隐或显地在人类
- 最新章:历史的刀-第74章
-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
- 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绵远流长,波涛汹涌。其间,有些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一部分:华夏民族的形成华夏民族的形成华夏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迁徙、战争融合而成的。华夏民族的始祖是黄帝,黄帝不仅通过涿鹿、阪泉战争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各个部落,成为中原的大盟主,而且发明了许多东
- 最新章:第21章
- 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
- 作者:方丽萍】1.华夏民族的形成华夏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迁徙、战争融合而成的。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不仅通过逐鹿、阪泉战争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各个部落,成为中原的大盟主,而且发明了许多东西如衣裳、舟车、宫室等,为华夏民族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和文化条件。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是肥沃的地方,住在
- 最新章:第49章
- 张文木: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的选择
- 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有始无终,兴亡无常。而今 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 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因此,研究大国崛 起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中国发展,是有益的。先从国家与 财富的关系谈起
- 最新章:第11章
- 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 历史的拐点
- 从历史冷到历史热马立诚:改革开放初期是文学热,进入20世纪90年代是经济学热,后来又有一段政论热,现在是历史热,先后四个热。到书店看一看,各种各样的中外历史著作满坑满谷,蔚为大观,中国大片也都是历史题材。雷 颐:历史热是正常的。无论美国、法国、英国还是俄国,每年的畅销书,历史著作都占据了很重要的一个
- 最新章:第2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