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的文官官僚制度,他也未曾主持过一次文官考试。在他的教育系统内,蒙古
文的字母至少与汉字均等。而几无例外的,元政府里各单位的首长总是蒙古人。
元主对儒家学者以空洞的名目左右辩论深感厌倦,但他坚持各级官僚务必熟悉
文牍,可见得他注重技术上的细节,本人也身体力行。这样的着眼不仅只在忽必烈
在任期间如此,以后的继承人也同样注重。粗率看来,和以前各朝比较,这着眼应
当是一种主要的改革,同时蒙古人提出这样的改革也算得合于情理,因为他们的战
胜取功全凭武力,并没有任何道义上的成分在。
可是如此一来,他们便忽略了儒家政府潜在的基本原理。中国官僚政府诚然牵
累多而功效少,有时尚且有马虎塞责,又有以伪善作口头禅的倾向,可是它必须应
付成千上万的农民(他们是纳税人),所以政府必须清廉。传统中国对本人谦逊对
人礼让的作风,足使很多争端无法启齿,且社会体制基于血缘关系构成,又有法律
支撑,就用不着法理学上很多高深奥妙的原理,而牵涉到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了。
政府授权于各家族,让他们教训管束自己的子弟,于是衙门减轻了本身的任务;各
官僚在诗歌和哲学上才力充沛,也明知道他们的工作无须全部确凿切实,即司法也
离不开相对的成分。由于他们不对各地区特殊的情形认真,所以他们总是可以用最
低度的共通因素作为适用于全国的标准,因此整个文官组织的官位差不多都可以互
相交换,而一个大帝国即可以用抽象的观念和意识形态治理。除了施政的风向得考
虑,其他特殊的情事已无关宏旨。这种体制不好的地方容易被看穿,然则要改弦更
张,既要对付中国广泛的疆域和内中各种复杂的情形,又受限于当日技术上能支持
的程度(有如交通通讯),也就不合实际亦没有初看起来的容易了。
中国在蒙古人统治时期又在技术上有了进展:造船技术达到了最高峰,直到15
世纪中叶明朝时才开始衰退;中国很多桥梁,尤以在长江之南的,在碑镌上皆提及
系元代所造;元朝开始由北京通南方的大运河,其河道中途通过高峰;日本的书刊
与马可·波罗同样对元军所用的抛射榴弹和纵火炸弹表示印象深刻;郭守敬是天文
学家、数学家和水力工程师,曾在忽必烈朝中服务,今日仍有人认为他是当时世界
上科学家的最先驱,而元朝创业之主,也钦定编修《农桑辑要》,以后出版多次,
公元1315年的印数更达一万部。书中有很多农具图解,看来与本世纪上半期在中国
使用的仍是一般无二,而这中间已有了600多年的距离。此间也值得提出:元朝时的
两种农作物——棉花与高粱,此时开始输入中国,它们对亿万中国人之衣食影响深
切,至今已有好几个世纪。
可是忽必烈和他的继承者,并没有创造一种社会环境去持续这种发展。他不愿
接受儒教的首一地位,因为由他看来,儒教的出头等于中国人的出头;他治下人民
不仅种族的来源不同,即生活方式也各不相同,他企图找到一种精神上的信仰力量,
足以全国通行。在他为中国之主以前,他曾央请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父替他召集
“一百个精通基督之法的明哲之士”,只是我们无法确悉他是否一度考虑让全民都
信基督教。但他接受喇嘛教,则无疑的有政治动机在。除了任命八思巴为“国师”
之外,他也命令南宋在杭州降元的小皇帝和他的母亲同去西藏进修喇嘛教。虽说以
后下落如何不见于经传,历史家却因这段记载推动了好奇心:要是这年幼的先朝旧
主,虽退位仍有亡宋遗臣的爱戴,从此成了宗教领袖,回头又向异族入主之天子保
佑祈福,这是何等高妙的如意算盘!可是我们也无法知悉这故事的下文了。
八思巴虽为国师,他和喇嘛教给中国人的影响也和儒教给蒙古人西藏人的影响
相似——鲜有功效。初浅看来,因果报应的观念,又纠缠着重生转世,足以将精神
上的力量兑现而成为来生再世的威权,加上巫术式仪节,应当对不识字的中国农民
极具魅力。可是要有政治上的功效,则必须政教合一,同时也要将中层的知识分子
铲除。历史证明,这套作法只有在一个原始的经济圈内有效。中国的13世纪,已不
适用于此种体制。
忽必烈有意不让中国人的影响过于浓厚,于是向各方求才。聘任于政府的有波
斯人、回纥人、东欧人等。一这些人统称“色目”。大概有“各色诸目”之意。不
过整个说来他们影响并不过大。当中有好几个成为忽必烈的亲信,以后也遭杀身之
祸。当左丞相阿合马(Ahmed Benaketi)被一个中国军官刺死时,元主将利客处死,
可是后来为息众怒,他也以剖棺戮尸的办法对付阿合马。桑哥(Sangha)以平章政
事(副丞相)仓库财物,因为群臣参劾,也被处死。两人都被控有罪,然则事后真
相则是他们两人都企图扩充税收,增广财政范围,所以极不孚人望。因为元政府具
有国际色彩,其组织极难控制。因此这两人的部属在都城之外“贪饕邀利”,事当
有之。不过根据《元史》里面的纪载,文化上的隔阂,才是他们产生悲剧的原因。
即使我们今日遇到书中此类事迹,也要将原文反复阅读、才了解传统政体之中,宁
失于松懈,不能求效过功。如果领导者放弃了雍容大方的宽恕态度,其下属则无所
不用其极。阿合马和桑哥看来都没有掌握到此中情节的微妙之处。他们在企图提高
行政效率时,可能脱离了传统忠恕的范畴,他们的对头即可因为他们技术上的错误,
扩大而成为道德上的问题,谓之死有应得。
财政问题
经过很多改革的失败,元朝财政一直没有成为定型的机会。华北的税收即与华
南不同,在华北租庸调成为一种体系的制度,亦就是税收以户为单位,虽说内中仍
有差别,但足其可能地使各 户所出相等。这是契丹与女真留下来的遗物,他们需
要同等简单的税制支持他们的军事动员。可是在华南,元朝仍如宋朝按 亩收税。
再则忽必烈和他的父兄一样,将一部付税人户分割为“封禄”或“投下”以作为15
0个皇亲公主及文武功臣的私人收入。被封人派经纪去地方政府监接收纳,但不得以
各人户的地产作为自己的庄园,或是将他们当作农奴看待。“投下”最大的包括十
万户,小的不过数十户。他们的存在也产生了无数的纠纷。
从表面上着来,元朝课税程度较以前各朝为低,而以江南尤甚。在兴师灭宋前
夕,忽必烈称凡南宋所征之苛捐杂税一律除免,只依正赋作主。事实上他无法说话
算数,他出兵海外即用各种非常之征发支应,只是这些征发停止之日,扩充税收的
办法又无成果,但至少在表面上和法制上,税收的程度低。因之忽必烈也为以前的
历史家所歌颂,而实际上他既未作全面改革,也未将现有制度固定化,使他的接位
人日后为难。他们既不能以正规收入应付支出,只好大量印钞,造成通货膨胀。
从宏观的角度看来,蒙古人这一阶段是中国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间的过渡阶段。
元朝承接了唐宋的成长与扩充,在科技方面尚有继续之增进,可是它没有投入新的
燃料使这运动不断地进步。当它在财政上无法突破,让税收数迟滞于低层,又强调
“农业第一”的情形下,它实际上已将第三帝国的收敛态势预先提出。后者只要加
入内向和不带竞争性的格调,即可以完成这历史上的大转变。而这情形也就出现于
明朝。
帝国末路
中国历代创业之主乃是创制法律的人物。他们可以在各种情况尚未稳定,一切
有如流水之际,独自以武力作主,指挥仲裁,以强制执行其意愿,因之在历史上作
大规模的调整。这情形在蒙古入主的时期最为显著,因为蒙古人的武功有排山倒海
的趋势。再则元朝一切作为被忽必烈一手垄断,他的后人只能随着他的规划,很少
有所调整。虽说如此,我们仍不能忘记这一切大致上还是地理环境所赐。马鞍上驰
骋自如的骑士借着自然的力量征服了大多数在小块土地上种田的农夫,却缺乏组织
上的技能,使两方同时受益而前进,而彼此
小说推荐
-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 中国大历史[美:黄仁宇]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macro-history这名词刻下看来由我创用。如果有前人用过,则恕我查访未周。其实此间之出处与是非已无关宏旨,因为这名词纵是新颖,已乏创意。经济学家以货币之流通影响到物质与雇佣之最基本的原则统称之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
- 最新章:第59章
- 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 全
- 作者 黄仁宇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macro-history这名词刻下看来由我创用。如果有前人用过,则恕我查访未周。其实此间之出处与是非已无关宏旨,因为这名词纵是新颖,已乏创意。经济学家以货币之流通影响到物质与雇佣之最基本的原则统称之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而以内部
- 最新章:第62章
- 中国大历史
- 作者 黄仁宇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macro-history这名词刻下看来由我创用。如果有前人用过,则恕我查访未周。其实此间之出处与是非已无关宏旨,因为这名词纵是新颖,已乏创意。经济学家以货币之流通影响到物质与雇佣之最基本的原则统称之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而以内部
- 最新章:第61章
- 中国大历史020
- 第二十章 现代中国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前言 中国的长期革命,近百年来有了重大的发展。继自强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及五四运动以后,蒋中正及其所领导的国民党建立了一个新的高层机构;毛泽东和中共则建立了新的低层机构。今后中国的重要课题,是如何在高低层机构中建立法制性的联系,使整体发展走向合理化 严格说来
- 最新章:第7章
- 剖解影响中国历史的11个关键人物-历史的刀
- 前言 历史,虽然是一些曾经发生过的往事,早已随风而逝烟消云散,但对今天生活着的每一鲜活的个体生命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人类并非从天而降凭空而生,而是从远古一步步地发展进化而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每一个重大事件,每一次重要转折,无论多么久远,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或隐或显地在人类
- 最新章:历史的刀-第74章
-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
- 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绵远流长,波涛汹涌。其间,有些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一部分:华夏民族的形成华夏民族的形成华夏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迁徙、战争融合而成的。华夏民族的始祖是黄帝,黄帝不仅通过涿鹿、阪泉战争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各个部落,成为中原的大盟主,而且发明了许多东
- 最新章:第21章
- 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
- 作者:方丽萍】1.华夏民族的形成华夏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迁徙、战争融合而成的。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不仅通过逐鹿、阪泉战争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各个部落,成为中原的大盟主,而且发明了许多东西如衣裳、舟车、宫室等,为华夏民族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和文化条件。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是肥沃的地方,住在
- 最新章:第49章
- 张文木: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的选择
- 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有始无终,兴亡无常。而今 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 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因此,研究大国崛 起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中国发展,是有益的。先从国家与 财富的关系谈起
- 最新章:第11章
- 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 历史的拐点
- 从历史冷到历史热马立诚:改革开放初期是文学热,进入20世纪90年代是经济学热,后来又有一段政论热,现在是历史热,先后四个热。到书店看一看,各种各样的中外历史著作满坑满谷,蔚为大观,中国大片也都是历史题材。雷 颐:历史热是正常的。无论美国、法国、英国还是俄国,每年的畅销书,历史著作都占据了很重要的一个
- 最新章:第2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