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进贡的名目进行,仍继续不断,只是监视得严密罢了。面对北方的防线,修筑
“边墙”成为一种值得专注之事业,今日外间旅游者所欣赏的中国长城,大部都是
明代遗物,由朱元璋手下的将领徐达所建,上面的碉楼则系16世纪由另外一位明将
戚继光新添。对于此时尚留在中国境内的蒙古人和色目人,明朝新皇帝另有指令处
置:他们不得同种互婚,亦即是婚嫁必以汉人为对象,违反此令的查出受鞭挞八十
次后发放为奴。
明朝的军事设计仿效元朝,但是不以种族区分为社会的阶层,而是全民分作
“军户”及“民户”。一般军户不纳税或仅纳少量之税,尽可能时还分配有困地耕
种,且是子孙相继,但他们有向国家服兵役的义务。所谓各“卫”及“千户所”,
即等于各团营之司令部,既配置于边防线上,也零星搁置于内地。各“所”有指定
的“军户”,永远保持兵员不会欠缺。作战动员时,等于师旅之战斗序列即由以上
各单位抽调编合而成,视需要的情形而定。在朱元璋御宇期间,全国有170万至200
万的军户。在这组织系统的有效期间,征用军事人员的工作因之简化,而最重要的
是,使—般农民不至受征兵的打扰。
明朝的财政
朱元璋另有—套设施,是关于财政与税收,其关系更为重大。经过他4次政治上
的检肃之后,全国确实散布着无数的小自耕农。一般土地税的税则至轻(虽说地区
间的差异仍是很大),征收时多以收取谷米及布匹为主。不过税率虽低,纳税人由
各乡村里甲的领导人监督之下,有向国家指定之仓库交纳之义务,这些仓库有时在
边区远处,而且政府衙门所需要的诸般服务也不长久地隶属于各单位,而是以无给
制向民间征用,例如衙门内的传令、狱工,都由各乡村轮派,即使文具纸张,甚至
桌椅板凳公廨之修理也是同样零星杂碎的向村民征取。官方旅行,也由民间支应,
全国有上千的驿站亦即是招待所和中继所,内有交通工具及食宿的诸项设备,只要
有兵部(军政部)颁发的勘合(公事旅行证券),则各驿站有招待的义务,而被指
派的民户也有供应的负担,但各地区以接送其官员自某一驿站至另一驿站为原则。
每一县份都将它向民间征取的人力与物资列成账目。全民编成班排轮流供应服
役。当朝代创始于14世纪时,每一民户只在10年之内有一年轮到服役,只是当中有
些应差的名目,夹带着不定的财政义务:管理仓库的收账人要负责每一石谷米到每
一枝蜡烛的交代;各地方首长派向远处交付粮食者还必须赔补途中的损耗;所有的
驿站必须供应所有的旅客。兵部所发勘合愈多,其民间的支应也愈大,因为需用的
饮食车船马轿和人伕全系向民间无价征来。原则上这种有财政责任的服役指定由富
裕之家承当,公元1397年户部报告全国有700亩土地(约120英亩)的人户共为14,
341户,其名单送呈皇帝御览。显然的,在朱元璋亲身切眼的监管之下,这14000多
人卢必在各地区担任有财政义务较为沉重的服役。如是也好像采用了一些累进税制
精神。
朱元璋的擘画
600多年之后我们翻阅这段纪录,深有感触的不是当中节目的详尽,而是如此一
部计划在事实上竟可以付诸实施。很显然的,朱元璋的明朝带着不少乌托邦的色彩,
它看来好像一座大村庄而不像一个国家。中央集权能够到达如此程度乃因全部组织
与结构都已简化,一个地跨数百万英亩土地的国家已被整肃成为一个严密而又均匀
的体制,在特殊情形下,则由民间经济作主,形成人力与物资可以互相交换的公式,
而厘定分工合作的程序,其过程虽复杂,但在朱元璋督导之下,则可以借行政上的
管制付之实施了。
仅是对朱元津的褒贬还不能全部解释此中的奥妙。不管说设计人确实是具有天
才的创造人或是极毒辣的阴谋家,还是不能解答当中最紧要的问题:何以这古怪的
设计竟能在事实上通行?这样看来,元朝因蒙古人的军事占领而留下的复杂情形,
必已超过我们一般的了解程序。同时我们也可想见,由于宋朝以经济方面最前进的
部门使财政上的资源整体化,遇到惨痛的结果,才有以后退却与保守调整之必要。
明朝在中国历史之中,为唯一借着农民暴动而成功的朝代,它在创始时,因借着农
村中最落后的部门为基础,以之为全国的标准,又引用各人亲身服役为原则,看来
也是合乎当日的需要了。朱元璋并非不通文墨,他自已即曾著书数种,身边也有不
少文臣替他策划,此人思想上的见解不能吸引今日一般读者,可是他的设计,最低
限度在短期间内确实有现。他牺牲了质量以争取到数量,于是才将一个以农民为主
体的国家统一起来。
可是他所规划的长久影响则只有令人扼腕,这等于向中外宣布:中国为世界上
最大的农村集团,它大可以不需要商业而得意称心,政府本身既不对服务性质之组
织与事业感到兴趣,也无意于使国民经济多元化,至于整备司法和立法的组织足以
使经济多元化成为可能,更不在它企划之内了。
所以明朝官僚主义程度之坚强与缺乏弹性,举世无比。其依借社会价值作行政
工具的程度也较前加深:男人强于女人,年老的优于少壮,读书明理之士高于目不
识丁的无知细民,就像自然法规一样不待解释,也是昊天明命。以上三个条件既与
经济无关,又不受地区间的阻隔,即可以促进全国之团结,通行南北无阻。只是传
靠着文化上的凝聚力,也使明朝主静而不主动。各处少变化,这种形态阻碍了任何
方向的进展。及至朝代之末,事实上的利益冲突无从用实际的言语道出,有些权力
上的斗争,原来因技术问题而产生,也要假装为道德问题,好几次皇帝宫闱间的纠
纷也被衣着锦绣的朝臣用作出发点去支持他们的争论了。
15世纪初,朱元璋的一切规划好像全被他的第4个儿子朱棣所否决。
明成祖朱棣改弦更张
当朱元璋于公元1398年逝世时,南京的皇位依照传位于长裔的办法,由皇太孙
朱允炆继承。不到一年,朱棣反叛,内战3年之后,叔父打败了侄儿(后者可能在宫
殿里失火时丧生)。夺位之后,朱棣采取了几项行动使他父亲朱元璋所有的方针政
策被推翻:首先他即不顾朱元津的遗命,进兵安南。最初明军之行进极为顺利,朱
棣乃将今日越南北部划置为中国的行省,只是后来越南人采取游击战术,中国远征
军进退失所,加以交通通讯困难,补给不继,迄朱棣于1424年逝世时,此问题仍未
解决。
在北方,朱棣也不相信不介入政策。他自己即亲率大军讨蒙古5次,两次渡过克
鲁伦(Kerulen)河(今日在蒙古共和国境)。在此之前,中国的君主未曾亲率大军
如此劳师远征,朱棣的部队每次大概有25万人左右。当最后一次远征南返途中,他
因病而死在今日内蒙的多伦诺尔附近。
重建北京的宫庭与城垣,在他督导之下经营了12年,使用的匠人达10万,劳工
达百万,城垣高40英尺,周围14英里,直到1962年因为疏畅市区的交通,这城墙才
被拆除,今日只有前门和地安门,两座像堡垒式的建筑依然存在,上有碉楼数层,
好像表彰着中国在历史上的生命活力,自15世纪迄至今日,已在各种变乱之中经历
了不少的风霜。此外紫禁城里的故宫则全部保全完整,宫殿内有房舍9000间,当初
由朱棣下令建造,以后又续有新添,更因清朝的大规模翻新,现有的故宫成了中国
传统建筑最大规模的现物陈列。有了这些,经营明朝的第三个皇帝又修正朱元璋的
设计:他于公元1421年移都北京,将南京称为“留都”;由蒙古人创建的南北大运
河,朱棣也将之重造,既将河道掘深,又加筑闸坝以增进其效率。
郑和下南洋
在这一切纷至沓来之际,朱棣更命令宦官郑和屡次下南洋。第一次航行发动于
1405年,计有大船62只,小船225艘,上载军民27800人,最大的船,长440英尺,宽
186英尺,即次级之船亦有370英尺长,横宽150?
小说推荐
-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 中国大历史[美:黄仁宇]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macro-history这名词刻下看来由我创用。如果有前人用过,则恕我查访未周。其实此间之出处与是非已无关宏旨,因为这名词纵是新颖,已乏创意。经济学家以货币之流通影响到物质与雇佣之最基本的原则统称之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
- 最新章:第59章
- 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 全
- 作者 黄仁宇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macro-history这名词刻下看来由我创用。如果有前人用过,则恕我查访未周。其实此间之出处与是非已无关宏旨,因为这名词纵是新颖,已乏创意。经济学家以货币之流通影响到物质与雇佣之最基本的原则统称之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而以内部
- 最新章:第62章
- 中国大历史
- 作者 黄仁宇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macro-history这名词刻下看来由我创用。如果有前人用过,则恕我查访未周。其实此间之出处与是非已无关宏旨,因为这名词纵是新颖,已乏创意。经济学家以货币之流通影响到物质与雇佣之最基本的原则统称之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而以内部
- 最新章:第61章
- 中国大历史020
- 第二十章 现代中国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前言 中国的长期革命,近百年来有了重大的发展。继自强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及五四运动以后,蒋中正及其所领导的国民党建立了一个新的高层机构;毛泽东和中共则建立了新的低层机构。今后中国的重要课题,是如何在高低层机构中建立法制性的联系,使整体发展走向合理化 严格说来
- 最新章:第7章
- 剖解影响中国历史的11个关键人物-历史的刀
- 前言 历史,虽然是一些曾经发生过的往事,早已随风而逝烟消云散,但对今天生活着的每一鲜活的个体生命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人类并非从天而降凭空而生,而是从远古一步步地发展进化而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每一个重大事件,每一次重要转折,无论多么久远,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或隐或显地在人类
- 最新章:历史的刀-第74章
-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
- 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绵远流长,波涛汹涌。其间,有些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一部分:华夏民族的形成华夏民族的形成华夏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迁徙、战争融合而成的。华夏民族的始祖是黄帝,黄帝不仅通过涿鹿、阪泉战争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各个部落,成为中原的大盟主,而且发明了许多东
- 最新章:第21章
- 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
- 作者:方丽萍】1.华夏民族的形成华夏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迁徙、战争融合而成的。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不仅通过逐鹿、阪泉战争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各个部落,成为中原的大盟主,而且发明了许多东西如衣裳、舟车、宫室等,为华夏民族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和文化条件。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是肥沃的地方,住在
- 最新章:第49章
- 张文木: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的选择
- 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有始无终,兴亡无常。而今 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 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因此,研究大国崛 起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中国发展,是有益的。先从国家与 财富的关系谈起
- 最新章:第11章
- 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 历史的拐点
- 从历史冷到历史热马立诚:改革开放初期是文学热,进入20世纪90年代是经济学热,后来又有一段政论热,现在是历史热,先后四个热。到书店看一看,各种各样的中外历史著作满坑满谷,蔚为大观,中国大片也都是历史题材。雷 颐:历史热是正常的。无论美国、法国、英国还是俄国,每年的畅销书,历史著作都占据了很重要的一个
- 最新章:第2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