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 作者:周云芳》第125章


谥髡疟浞ǖ囊慌桑凰芽涤形拇鸫侨缡档乇ǜ媪斯庑鳎还庑髟俅挝涤形南敕ê吞人钌畲蚨K铝钍占涤形闹魑恼拢蛔约喝险嬖亩粒淮友У搅撕芏喽鳎患岫吮浞ǖ男拍睿徊⑻乇鹣纶环部涤形淖嗾滤娴剿嫠停徊坏每垩埂?br /> 光绪急于变法革新;但实权却操在慈禧的手里;光绪实际上是个徒有虚名的皇帝。为了能够推行新法;他多次向慈禧太后索要权力;甚至有一次说出了这样的话:太后若不给我权力;让我变法强国;我宁愿不做这个皇帝;也决不做亡国之君。
当时变法的呼声极为高涨;而朝的守旧派却紧紧靠在慈禧太后的周围;不愿变祖宗之法。为形势所迫;慈禧不能不暂时放一点权力给光绪;让他先变一变法;等变不成功;她再以收拾残局的姿态居高临下地整治光绪。这种做法;要比她死命阻挠变法高明得多。于是;慈禧太后在加以严格限制的前提下;同意光绪试行变法。
光绪和梁启超等人获悉慈禧太后同意变法;惊喜若狂;以为变法就可成功了。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了《定国是诏》;这实质上是变法的宣言书;诏书斥责了顽固守旧的官僚;指出变法图强是救国的必由之路;还对顽固官僚空有救国之言而无救国之实的虚伪情状进行了揭露。
这道《定国是诏》既表示了光绪变法革新的坚定信念;也使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感到了极的震惊。从这一时刻开始;光绪帝接连不断地下诏进行变革;慈禧太后则在调兵遣将;准备用武力扼杀革新运动。
光绪于6月16日不顾守旧臣的阻挠;召见了康有为;破了皇帝不召见四品以下官员的成例;并且长谈达两三个时。在这次召见以后;光绪不仅对变法更加增强了信心;对变法的内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样;光绪就坐在他的龙椅之上;发革新诏书。
在随后的一百多天里;光绪共下诏书一百一十多道;有时一天竟达五、六道之多;内容包括:设立学堂、学习西学、派人出国游历学习;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奖励创办报刊、提倡上书建议;鼓励修铁路、开矿业及农工商业;奖励新发明、新著作;撤驿站、办邮政;裁减官员、精简机构、改订规章条例;改革军队训练、对海陆军用新法操练;改革财政、制订财政预算;准许旗人自谋生路等。
毫无疑问;这些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全面改革的措施对于增加国的国力是有好处的;但其许多措施触及了封建守旧派的观念和利益;引起了他们的恐慌和愤怒;他们鼓动慈禧太后坚决消灭改革。
慈禧太后一则对改革本身不同意;她是封建守旧派的代表;根本就没有改革的思想和素质;更重要的是;她绝对不愿意放弃权力;如果光绪的改革继续深入发展下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朝野之上赢得了人心;她就再也无法控制朝政了;因此;慈禧太后是决不允许光绪的改革获得成功的。
当时许多守旧臣也对维新措施阳奉阴违;拒不执行;不仅当面劝谏光绪皇帝;还压住诏令不往下传;或是扣住奏章不往上送。一怒之下;光绪就罢了许多人的官。在处理一次扣压奏章不报的事件之;光绪一下子就罢了6个臣的官;造成了轰动一时的罢黜六堂官事件。
当然;慈禧太后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光绪的警惕;她躲在颐和园里;对光绪的一举一动全都清清楚楚。早在下达《定国是诏》的时候;慈禧就连下三道上谕;罢了翁同龢的官;使光绪失去了左膀右臂;并命凡二品以上的官均须到太后面前谢恩;牢牢掌握了人事权。
六堂官事件后;慈禧更是加紧密谋;让掌握军队权的荣禄调派军队;包围北京。荣禄就把当时清朝最为精锐的几支陆军调到了北京的周围;一是把聂士成的甘军调驻天津;二是把董福祥的武毅军调驻北京西南。慈禧还派亲信重兵严密护卫颐和园。这样;慈禧就有恃无恐了。
相对于慈禧太后的十万雄师;而光绪的改革者只是几个文弱书生。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授予了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等人四品官位;担任军机处章京;做文书工作;人称军机四卿;再加上康有为、梁启超;也不过六人。而这些人一点军政实权都没有;只能今天上一个奏章;明天上一个奏章;连光绪的面也见不上。而光绪呢?只是今天一个诏令;明天一个诏令;没考虑能否实行下去。这种变法在思想文化上的影响固然是巨的;但在实际操作上;无异于孩过家家。
光绪对于慈禧太后的阴谋一无所知;只是从每日朝见慈禧太后的感觉;觉察到势不妙;于是;他写了几道密诏;要康有为到上海办报馆;实是要他去避难。等光绪密召杨锐入宫;向他说明紧急情况;要他设法时;杨锐惊慌失措;竟冒出了一句书生气十足的话:这是陛下的家事;应当同你家里人商量。至此;光绪已完全绝望;他慌急、焦躁、愤怒;但却一筹莫展。
他是个聪明人;知道自己只能坐以待毙。但他还想作一番努力;当时;袁世凯正在北京;光绪就于九月十六日召见了袁世凯。在光绪看来;袁世凯对维新变法一贯表现得较为积极;他想争取袁世凯的军队;也许会有挽回败局的希望。在与袁世凯面谈时;光绪对他备加称赞;并升其官。袁世凯先是一惊一喜;随后就恍然悟;明白了光绪是想利用自己。袁世凯权衡了各方力量之后;立刻跑回天津驻军所在地;向荣禄告密。荣禄得讯;当晚就乘火车从天津赶往颐和园;向慈禧报告。
9月21日;慈禧太后从颐和园回来;光绪慌忙跪地迎接;慈禧太后声色俱厉地把他训斥了一番;以光绪的名义下了两道上谕;宣告光绪退位;自己重新训政。慈禧把光绪囚禁起来;又杀掉康广仁、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六人;史称戊戌六君子。
这下;光绪帝完全成了一个囚徒;被监禁在西苑瀛台;或颐和园的玉澜堂。到过颐和园的都知道;这里完全是一个死院;东西两厢的墙是一个暗墙;不能从窗户跑;皇后住后院也不能到前院来。从光绪24年到34年光绪死;整整十年。
戊戌变法是清朝五次历史机遇当的最后一次;变法的失败使清朝丧失了最后一次改革变法的机会;导致的结果就是清朝的灭亡。
光绪皇帝一生政治生活可以做出一个结论是悲剧;但是光绪的家庭生活也是悲剧。光绪只有一后二妃;这在清朝皇帝里面是十分罕见的。
1888年;光绪18岁;已到结婚年龄了。西太后慈禧决定为光绪成亲。慈禧不顾光绪本人的反对;给他物色了一个他并不喜欢的皇后。她就是慈禧亲弟弟佳祥的女儿;比光绪3岁;时年已21岁。这位皇后长得实在不漂亮;瘦弱驼背;才能也平庸;再仗着有慈禧这层关系;行为做事比较骄横。光绪虽然极为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其实;光绪是慈禧亲妹妹的儿子;皇后是慈禧亲弟弟的女儿;他俩是表姐弟关系;属于近亲结婚。然而;慈禧之所以选自己的侄女为皇后;就是想利用皇后来控制和操纵皇帝;继续掌握朝廷权。
光绪对这桩婚姻从定亲时;就不满意;接踵而来的不幸是择定婚期前一个多月迎娶皇后的必经之门太和门在深夜突然起了火;吞噬了太和门及其左右的贞度门、昭德门等建筑;不得已;只好清理火场;临时赶制了太和门彩棚;才得以奉迎皇后入宫。
光绪与皇后的婚事也许正应了那场预兆不祥的火;夫妻两人生活上一辈子不亲、政治上不合。在光绪与慈禧帝后两党之争。皇后不仅始终站在慈禧一边;而且还起到了忠实帮凶的作用;是慈禧探听、监视皇帝行动的一个忠实耳目。
他俩在生活上也不协调;光绪始终不爱她;两人各闹各的犟脾气;你不迁就我;我更不迁就你;互不让步;只是当着西太后的面或在别人面前;才装成夫妻样;但那是做给别人看的;事实上双方彼此并不说话。据说在光绪临死前的十多天;有一天皇后来请安;光绪当即吩咐皇后请跪安吧;意味着请她马上退下。然而;皇后没有及时退下;而是装作没听见。光绪连发两次话;她都不答理。光绪是个易怒的人;他奋起身来拽下皇后的发髻;把皇后的一只玉簪子摔在地上。总之;光绪跟皇后斗气不斗嘴;有她只当没她;干脆把她晾在一边;他俩至死也没有感情;甚至还有解不开的怨仇。皇后事实上守了一辈子活寡。作为家庭生活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当时一块随皇后入宫的还有两位妃子瑾妃和珍妃。她二人是亲姐妹;瑾妃相貌一般;性格脆弱;珍妃貌美端庄;性情机敏。
珍妃入宫犹如一块石子投入一潭死水;珍妃性格活泼热情;年龄也;无忧无虑;喜欢打扮;甚至于女扮男装;经常穿着男人的衣服。她对光绪的同情和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