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中国社会大震荡》第39章


正六隅”之策,各部义军损失很大,兵部尚书熊文灿负责总理南畿、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军务后,对义军采取招降政策,于通都大邑广为张贴招降告示,又将乡民迁移城中,实行坚壁清野。义军得不到粮食,难以坚持,闯塌天、刘国能降于随州,马士秀、杜应金降于信阳。在谷城的张献忠听说于他有救命之恩的总兵陈洪范现为熊文灿部将,“遣孙可望以碧玉长尺余者二,径寸珠二,因(陈)洪范贿(熊)文灿以乞降,文灿许之”《明史纪事本末?张献忠之乱》,卷77,338页;又《流寇志》,卷3,50页;王夫之:《永历实录?李定国传》,卷14。“是时,河南、湖广贼十五家,惟献忠最狡黠骁勍”,这里反映出张献忠在各支义军中,是个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他于谷城投降熊文灿后,确实影响极大,罗汝才、射塌天、混十万、过天星、关索、王光恩等部义军“先后俱降”。陕西总督洪承畴、巡抚孙传庭于潼关原大败闯王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仅率18骑潜入商、洛山中。明政府以为起义军从此“扑剪殆尽”《明史?张献忠传》,卷309。,因而有恃无恐,调洪承畴任蓟辽总督,孙传庭任保定总督,而将主要精力用来对付关外的清王朝。
重举义旗。张献忠投降熊文灿后,请求将家属安置郧西,自率部队驻扎白沙界山,宣称能保证郧、襄、荆、承地区数百里无任何义军,又要求把襄阳地区全部作为他的驻地,发给十万人的兵饷。熊文灿不敢答应,只向朝廷为张献忠申请两万人的兵饷。张献忠便在谷城设立关卡,自行征税。他表面上对地方官员拜跪有礼,并向他们大量行贿,甚至派人到朝廷馈赠权贵。但是张献忠“不放兵,不应调,不入见制府”《怀陵流寇始终录》,卷12,215页。,完全不受熊文灿派来的监军张大经的任何约束,“造三眼枪、狼牙棒,埋伏,连弩、团营、方阵,左右营诸法”《小腆纪年附考》上册,41页。,日夜训练军队,“朝野知献忠必叛也”《明史?熊文灿传》,卷260。崇祯十二年(1639年)五月初六,张献忠杀谷城知县阮之钿,发动城中百姓拆毁城墙,重新高举反抗明王朝的义旗。张献忠率义军离开谷城之前,下令把接受义军财物的明朝大小官员的名字,受贿时间和数量统统写在墙上,在这个名单上只有襄阳道王瑞旃因拒绝钱物免于列名。可见腐败的明朝统治下贪官污吏遍布国中,从而揭示了农民起义的必然性及合理性。义军向西攻打房县,得到罗汝才的响应,杀死知县郝景春,早先一度投降的13家农民军,除王光恩一人外,全部投向张献忠。明政府忙调左良玉统率官军前来围剿,张献忠于罗猴山中设伏,大败官军,杀其前锋将领罗岱,左良玉军符印信尽失,弃军资十余万,士兵死亡万人。张献忠乘胜攻打兴山、太平,屯兵陕西、四川交界处。贺一龙、贺锦部进攻随州、应城、麻城、黄梅,罗汝才与过天星活动于房县、兴山地区,李自成余众走出商、洛大山进入河南。农民军摆脱困境,向明王朝展开了更猛烈的进攻。
风云人物苦斗四川的张献忠(2)
张献忠谷城再起,是明末农民战争中很有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张献忠振臂一呼,四方响应,打碎了崇祯帝中兴封建统治的如意算盘,更证明他具有崇高的政治威望并得到其他义军首领的拥戴。从此,义军同官军的战斗进入了决战阶段,尽管后来由李自成指挥的大顺军完成了推翻明王朝的历史使命,而张献忠谷城举义则又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打击了明王朝,他的巨大贡献在此也充分表现出来了。
驰骋大江南北。崇祯帝下令逮捕熊文灿,以杨嗣昌为督师,赐尚方剑,授他对部下将领生杀予夺大权。杨嗣昌临行时,崇祯帝又赐给他白金百两,大红丝四表里、斗牛衣一、赏功银四万两、银牌千五百、币帛千,还亲自设宴饯行。杨嗣昌抵达襄阳,大誓三军,全力围剿张献忠。崇祯十三年(1640年)七月,总兵左良玉与副将贺人龙、李国奇夹击张献忠部于玛瑙山,义军将领扫地王曹威、白马、邓天王等16人战死,张献忠妻妾有7人被俘,义兵“坠岩谷死者无算”,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玛瑙山之败”。张献忠撤退途中,于水右坝岔溪、柯家枰、盐井等地连遭明军截击,部队损失惨重,仅率千余骑退入归、巫山中,形势十分危急。但张献忠用重宝贿赂左良玉围而不攻,明朝将领的贪婪帮了他的忙,使他可以从容地向山民采购粮食,收集溃卒,恢复元气,联络其他义军。面对困境,张献忠顽强苦斗,不愧是顶天立地的农民革命领袖,“虽屡败而气益盛”《小腆纪年附考》上册,44页。当时损失较小的罗汝才和过天星部义军试图渡过长江,都被官军阻回。张献忠立马江岸,指挥数量有限的义军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终于打败官军,渡过长江,进入四川开县。
张献忠自入四川境起,采取流动作战方针对付官军。他率义军渡南溪,越成都,走汉州、德阳、绵州、剑州、昭化至广元,又走巴州、达州回到开县,兜了一个大圈子而把官军远远抛在后边。督师杨嗣昌至重庆,下令赦免罗汝才罪,投降即可授官,“惟献忠不赦,擒斩者赉万金,爵侯”。张献忠针锋相对地让义军到处写下“有斩督师献者,赉白金三钱”的告示,充分表现了粪土王侯的豪迈气概。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义军在开县附近的黄陵城大败总兵猛如虎部官军,张献忠亲率轻骑,一昼夜疾驰300里,于途中杀掉督师杨嗣昌的使者,然后利用督师的军符“伪为差官,夜入襄阳城”费密:《荒书》,152页,浙江人民出版社。,俘虏了襄王朱翊铭,取得了自明末农民起义以来首次活捉藩王的重大胜利。张献忠见到朱翊铭,递给他一杯酒说:“吾欲断杨嗣昌头,而嗣昌远在蜀,今当借王头,使嗣昌以陷藩伏法。王其努力,尽此一杯酒。”因而把襄王捆绑起来,杀掉。《明史纪事本末?张献忠之乱》,卷77,335页。杨嗣昌听说襄王被张献忠义军处死,吓得心惊肉跳,上疏崇祯帝请求死罪;他追赶到沙市,又传来李自成攻破洛阳杀死福王朱常洵的消息,忧惧交加,自知难逃极刑,遂绝食而死。《明史?杨嗣昌传》,卷252。
张、李决裂。张献忠破襄阳杀朱翊铭后,声势远在李自成之上,罗汝才主动联络他共同攻下光州、商城、罗山、息县、信阳、固始,接连不断的胜利,使张献忠骄傲起来。崇祯十四年(1641年)秋,左良玉率官军于信阳击败张献忠,义军几万人投降,张献忠腿部受伤,幸好天降大雨,才摆脱了官军的追击,身边只剩下几十人相随。这时李自成所率义军自攻陷洛阳以来,已经发展成几十万的大军,包括罗汝才在内的许多支义军都加入了李自成的军队。张献忠也去投奔李自成,李自成虽没有拒绝,但表示只能按一般将领予以对待,张献忠久经战阵,声名很早就在李自成之上,遭到这般冷遇实质是两人多年积怨的结果。早在崇祯八年(1635年)高迎祥和张献忠共同攻下明中都凤阳时,李自成曾向张献忠索要善于吹奏的皇陵小太监,张献忠没有答应,李自成非常生气。崇祯十一年(1638年)六月,张献忠投降,屯兵谷城,李自成为洪承畴击败,部众走散殆尽,他带亲信百余人往依张献忠,张献忠不予接纳,还企图加害他,“自成独骑驴,日行六百里,走商、洛,至淅川老回回(即马守应)营,卧病数月”《流寇志》,卷3,51页。现在张献忠自己送上门来,自讨羞辱,李自成也想杀掉他,只是在罗汝才的劝阻下,才打消了这个念头。罗汝才私下送给张献忠500人马,叫他尽快离开是非之地,张献忠转向湖北东部发展,从此两大农民军领袖彻底决裂。
从张献忠和李自成的恩恩怨怨来看,很难辨明谁是谁非,却说明了他们两人都是极端狭隘的利己主义者。小农意识长期造成的目光短浅和对他人的妒忌心理,使张献忠和李自成几次失去统一的机会,并且使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两个农民军领袖越走越远。以后他们两人都各自称帝建国,在清军入关之后仍然未能摈弃前嫌,联合抗清,终被清政权各个击破。
崇祯十五年(1642年),张献忠于湖北地区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他挥军攻下舒城、六安、无为、庐州,于夹山一役击败总兵黄得功、刘良佐军,大兴水师,做渡江准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