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历史复习资料(上、下)人教版》第11章


下?0多万工人举行政治总罢工。这次总罢工成为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勇斗争的高潮,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④伊朗、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
(4)特点:不仅包括下层人民的反帝反封建起义,也包括以知识分子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二、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
(1)斗争形式:武装斗争,武装起义。
(2)概况:①埃及抗英斗争: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后,七八十年代,英国控制了苏伊士运河。1882年开始由军官阿?阿拉比领导;结果失败,埃及成为事实上的殖民地。
②苏丹马赫迪起义:1881年爆发,马赫迪领导“圣战”,赶走国外侵略者。斗争规模大,坚持斗争近20年。最终失败,英国控制苏丹。
③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1894…1896:a。1894年意大利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b。1895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立克二世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c。1896年击败意军迫使意大利签订合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的国家。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1)背景: ①经济上,发展缓慢,封建大地产制盛行;政治上形成考迪罗体制,即大地主的独裁专制制度;文化思想上,天主教会保持着传统的影响。
②列强的经济军事侵略,使拉美实际上沦为半殖民地,拉美人民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艰巨任务。
(2)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1910…1917
(课外了解)1876年,反动军官迪亚斯发动政变上台执政。(代表大地主天主教会和帝国主义利益),外国资本大量涌入,对人民采取压榨和镇压政策。
①1910年革命爆发,推翻了迪亚斯的统治。(农、工、部分军人、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②国内反革命势力在美国的支持下,又发动政变,建立反个革命政权。
③后来,又推翻了美国支持下建立的反革命政权,挫败了美国的干涉。
④1917年制定的新宪法是一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宪法。
内容:国家是一切土地、河流和矿藏的所有者;国家有权收回外国垄断组织占有的土地、矿山和油田;国家采取适当方法拆散大地产;斗争工人权利的。
⑤这次革命既打击了国内封建势力,也打击了美帝国主义侵略气焰。
☆亚洲革命风暴和亚洲觉醒的不同特点
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亚洲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破坏了亚洲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亚洲革命风暴”,这是亚洲近代民族运动史上的第一次高潮。其特点是:①这些民族解放运动都具有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性质。②基本力量是农民和手工业者,以农民战争的形式出现,并带有宗教色彩。③起义主要是反对外国侵略,不具有发展本国阻民族资本主义和改造社会的目标。④尽管有的起义规模很大,坚持的时间很长,波及范围很广,对殖民主义打击也很沉重,但终究难以取得胜利。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亚洲各国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和人民的苦难,激化了帝国主义同被压迫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同人民太众的矛盾,出现了亚洲的觉醒。其特点有:①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如印度国大党和中国同盟会。②旧式的农民起义被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逐渐代替,宗教的旗帜被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的旗帜代替。③新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参加了斗争,如 1908年的孟买工人大罢工。
☆如何认识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形式和性质上的差异
由于各个地区、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外来资本刺激下产生的新的经济因素或强或弱,阶级结构的变化有大有小,因而不同地区和国家的运动斗争水平高低不一,形式和性质不尽相同。在亚洲是一场新型运动,亚洲的觉醒,其主流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同时也存在次要的旧式的反帝反封建的起义,如朝鲜的甲午农民战争和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在非洲,斗争水平相对落后,主要仍为旧式的反帝民族独立斗争。在拉丁美洲,则主要是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一、1第四节
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9世纪晚期欧美的工人运动
①19世纪70年代逐步走向高潮,罢工次数增多,规模扩大,影响最大的是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8小时工作日的“五一”大罢工。——阶级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一批优秀的工人运动领导人和马克思主义宣传家迅速成长起来。——思想基础。
③德国社会民主党、法国工人党、美国社会主义工党等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相继建立。——组织基础。
④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人运动的关心和指导。——领导基础(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
二、第二国际:1889…1914
(1)建立:
①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通过每年庆祝“五一节”等决议。
②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二国际的建立,它促进国际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
(2)活动:
①第二国际通过了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共产党指出了行动方向。
②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派同第二国际内修正主义进行斗争。
③“一战爆发”后,第二国际内大多数政党倒向本国政府一边,支持帝国主义战争,1895年,恩格斯逝世,第二国际瓦解。
三、列宁主义诞生
1、条件 ①19世纪70年代,俄国无产阶级人数大大增加,开始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阶级基础。
②80年代,普列汉诺夫开始在俄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
③马克思主义小组建立——组织基础。
④20世纪初,列宁完成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准备工作。
2、俄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和列宁主义的诞生。(1898年,俄社会主义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①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决议,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的纲领;大会选举中央领导机构时,拥护列宁的一派占了多数。这次大会是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标志。
②领导机构: 布尔什维克 孟什维克
③从这时起,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的思想体系被称为布尔什维主义,它的出现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④1912年,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在组织上正式决裂,成为俄国社会主义工党。
☆关于第二国际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第二国际的建立是70年代后国际工人运动重新高涨的结果。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主义在欧美各国进一步传播,一批优秀的工人运动领袖和马克思主义宣传家迅速成长起来,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相继建立,国际社会主义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第二国际建立起来。第二国际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它只是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推动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第二国际从建立起,内部就有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改良主义三个派别。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临近,各国党的领导机构逐渐为改良主义者所把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们纷纷倒向本国的帝国主义政府一边,第二国际陷于瓦解。
马克思主义传人俄国后,列宁完成了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工作。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坚持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进党纲,它宣告了无产阶级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胜利的可能性。在党内多数派的支持下,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思想体系逐渐形成。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如何认识国际工人运动在巴黎公社前后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
19世纪上半期的工人运动以政治斗争和暴力斗争为特点,如英国宪章运动以政治斗争为特点,里昂工人起义、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和法国六月起义等都是著名的暴力斗争。
巴黎公社以后的工人运动的特点:一是工人运动的组织性加强了,各国工人政党普遍建立,各国工人运动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有组织地进行。二是以合法斗争为主,如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利用合法权利参加国会选举活动。三是以经济斗争为主,如 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而进行罢工。
第五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根本原因。
(1)根源:由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