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历史复习资料(上、下)人教版》第21章


恕捌呤吖拧保钩闪⒘耸褪涑龉橹础芭放蹇恕薄K腔蚴怯敕⒋锕医刑概幸云诮⒐示眯轮刃颍蚴且允臀淦鞫晕鞣焦医兄撇谩?br /> 第六节
亚洲经济的发展
一、概况: 二战后;亚洲国家摆脱殖民统治走上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很不平衡。
二、东亚和东南亚
(1)概况:①从6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吸引外资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接着.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不断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它们还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②七八十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一跃实现工业化,引起世界瞩目。
(2)新加坡:①独立:原是英国殖民地,1959年获得自治.后成为马来西亚联邦的一个州,1965年成为独立的共和国。②经济措施: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并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重视道德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稳定社会秩序。③结果: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成为现代化工业国。
(3)韩国:①60年代始,以五年计划确定经济发展日标。②大力引进外因资本和技术,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不断调整发展战略,鼓励出口,经济稳定高速发展。
(4)泰国、马来西亚等:80年代,加强与邻国的经济合作。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适时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对外贸易,经济持续增长。
(5)共同原因及存在问题:①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参与国际竞争;②问题:过度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经济发展风险增加。
三、印度:①50年代以来,推行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努力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②经过几十年奋斗,建立起部门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粮食基本自给,科技成就较大。③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等问题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四、西亚
(1)特点:发展方式有差别,速度不平衡,石油工业发展迅速,产油国日益富裕。
(2)概况:①海湾地区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和伊拉克都是石油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②同西方国石油垄断资本进行了长期斗争,1960年成立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③70年代以后,冲破了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提高石油的价格,增加石油收益;积极发展石油化工和其他工业,逐步建立起以石油开采为主,石油化工为主导的工业生产体系;同时,积极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粮食自给率。④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已迈人世界富国行列。⑤伊拉克和伊朗是两个政治军事大国,也是石油生产大国,70年代以来,两国经济都有较大发展,但因人口多、消耗大,富裕程度较低, 1980—1988年的两伊战争损害了两国经济发展。
☆英法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若干因素及其发展轨迹
(1)三个前提: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如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体现出的先进性。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和适应。如垄断的出现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③社会稳定。相对和平的环境,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活动。如美国的“柯立芝繁荣”。
(2)四个条件:①科技:科技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推动便是很好的证明。②市场:资本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它的发展需要一个广阔的舞台,列强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过程实际上是争夺市场的过程。③资本: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资本的主要方法一是靠残酷压榨国内人民,二是靠海外殖民掠夺;三是靠吸引外资和贷款。④自由劳动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即是雇佣关系。大量自由劳动力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从英法美三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轨迹。从19世纪 ?o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经历三次繁荣,70年代后期出现了滞胀,但从整体看资本主义经济仍将继续显示出强大的活力。
☆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
相同点:①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而建立的。②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各主要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而建立的新的国际体系。③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形式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④都随着主要国家力量的消长而走向瓦解。
不同点:①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多个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而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②前者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则是帝国主义大国与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③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④前者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着德国等的崛起而瓦解;而后者则是两个战胜国之间的妥协必然随着一方的解体而瓦解。⑤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而后者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1)原因:美国认为,战后苏联的影响和各国人民革命运动在全球范围的扩大,成为它称霸世界的障碍。鉴于苏联的强大,又不敢贸然越过咸时划定的双方的势力范围。同时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重燃战火。于是美国采取了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2)表现及影响:①杜鲁门主义。1947年,杜鲁门以维护美国安全为幌子,公然把干涉别国内政作为既定方针。这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②马歇尔计划。它的实施帮助西欧恢复了经济,从而防止了革命的爆发,巩固了资本主义秩序。它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③北约组织的建立。其矛头针对苏联,实行集体防卫的原则,是遏制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它是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
第五章 世界格局的变化1945…1991
第一节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一、东欧剧变
(1)发生:①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各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境和政治动荡。②共产党或工人党的领导人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政治多元化,反对派通过大选取得政权。
(2)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
(3)方式:除罗马尼亚通过突发事件和流血冲突发生剧变以外,都通过自由选 择的和平方式发生了剧变。
(4)原因:①是各国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②历史上长期受制于苏联,袭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产生了许多问题和错误;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旧模式的框架,酿成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使东欧各国的执政党和政府脱离了群众,这是剧变的内因。③戈尔巴乔夫的建设“民主社会主义”纲领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西方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是剧变的外因。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查看图片详细信息 
二、苏联解体
(1)经过:①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进行经济改革,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② 1988年,转而进行政治改革,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和苛刻谴责造成了否定革命历史、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严重后果,引起了人们的思想混乱。③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国民经济大滑坡;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离活动加强,党内斗争日趋尖锐和公开化。④1991年8月,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把苏联变成松散的联邦。党内外斗争急剧尖锐化,酿成“八?一九”事件,叶利钦及其支持者迅速掌权,苏共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⑤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在明斯克签署协定,成立“独联体”,此后。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扩大到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苏联完全解体。
(2)原因:①历史原因: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起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②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