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的历史  》第17章


咖啡馆浓浓的文化气息就像从那咖啡杯里飘散出的香雾,嗅得到,还伸手可及,而聚会所形成的风尚近年不仅影响着巴黎,还带动斯特拉斯堡和图卢兹等地。据说这种潮流的复兴在于试图找回社区共同生活的意识和怀念传统的哲学文化。已经习惯了富裕和现代生活的人们,开始重新反思失落的许多人生价值,重品位、讲享受、追求自然和休闲的风气渐成趋势,而怀旧的浪潮亦盛行于西欧社会。过去那些咖啡馆常客的儿孙辈们,又一个个自觉不自觉地进到那按照传统风貌修复的老字号咖啡馆里。
法国人的咖啡情愫
法国有句谚语:“如果哪天少了奶酪,那天就没了阳光。”而对法国人而言,如果哪天他们的生活里少了咖啡,那他们一定会比没了阳光和奶酪还要无精打采。
在法国,如果没有咖啡就像没有葡萄酒一样不可思议,法国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咖啡。咖啡对他们来说不只是一种饮品,它隐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遍布城市与乡村的咖啡馆是法国生活方式的一种标志。法国人的血管中流淌着拉丁民族热烈奔放的血液,他们崇尚的自由、平等、博爱常被浓缩在这不足百米见方的咖啡馆中。
法国人喝咖啡讲究的不在于味道,而是环境和情调,大多不愿闭门“独酌”,偏偏要在外面凑热闹,即使一小杯的价钱足够在家里煮上一壶。他们也不是匆匆喝了拉倒,而是慢慢的品,细细的尝,读书看报,高谈阔论,一喝就是大半天。
法国人喝咖啡时,自觉不自觉地表达着一种优雅的韵味,一种浪漫情调,一种享受生活的写意感。可以说这是一种传统独特的咖啡文化。正因为如此,法国喝咖啡的地方可以说是遍布大街小巷,马路旁、广场边、河岸上、游船上,甚至埃菲尔铁塔上。形式、风格、大小不拘一格,而最大众化、充满浪漫情调的,还是那些露天咖啡座,那几乎是法国人生活的写照。
好多的露天咖啡座都占据不少公众地方,如广场圈了一角,街头占点儿人行道,甚至在人潮熙来攘往的香榭丽舍大道也是如此,那花花绿绿的遮阳伞成了点缀巴黎的独特街景。
咖啡座的椅子几乎全是朝向马路排列,明摆着是有心设置的观众席,那面前的马路便是剧目永不重复的大舞台。看那些形形色色的座上客,任凭街上喧嚣吵闹、车水马龙,太阳伞下一杯咖啡在手,悠然闲适。拿份当地报纸漫无目的流览也行,叼着香烟吞云吐雾亦可,还可以把大街上的五光十色细细欣赏。这里,会有亮丽的时装闪过,会有醉人的香氛飘来,也会有婀娜多姿的女郎走过,还常有街头音乐家给你送来段段美妙的旋律。
注重品位的法国人有一个传统说法:在塞纳河边叫人换一个咖啡馆也许比换一种宗教还难!一个地道咖啡馆的常客不仅决不轻易改变自己的咖啡馆,连来喝咖啡的时间和坐在哪张咖啡桌上的习惯都是固定不变的。这种忠诚的关系当然也体现在好客不倦的主人身上。不用招呼,熟知自己常客脾气和嗜好的老侍应生就会端来他最喜欢的那种咖啡,配上一盘特色点心,甚至还会随手带来他最爱看的报刊,不必说谢谢,这些在一个正宗的咖啡馆里都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有一天你去法国观光旅行,在五光十色、车水马龙的香榭丽舍大道,蔚蓝色的地中海海岸,或外省清静冷僻的街道,看到那些或富丽堂皇,或古朴雅致,或斑驳简陋的咖啡馆,建议你不妨进去坐一下,感受一下那里的环境和氛围。法国人曾对外国游客作过一个调查,被问及巴黎最吸引人的东西是什么时,许多人的回答不是罗浮宫、埃菲尔铁塔等脍炙人口的名胜,而是散落在巴黎大街小巷的咖啡馆。有人曾把咖啡馆比做是法国的骨架,说如果拆了它们,法国就会散架。正如诗人徐志摩所说的那样:“如果巴黎少了咖啡馆,恐怕会变得一无可爱。”西班牙导演、超现实主义大师路易斯·布纽尔年轻时代就常在巴黎的咖啡馆消磨时光。回忆起在巴黎的日子,他在自传里写道:“如果没有了咖啡馆,没有了烟草店,没有了露天阳台,巴黎就不再是巴黎。”
维也纳的咖啡故事
咖啡是维也纳人津津乐道、颇为自豪的一种东西。维也纳人甚至把它和音乐、华尔兹相提并论,称为“维也纳三宝”,可见维也纳人与咖啡的情缘。
如果说法国的咖啡馆是轻松浪漫的,那维也纳的咖啡馆则是典雅内敛、颇具人文气质的。在维也纳的大街小巷有数不清的咖啡馆,难怪有人说维也纳的历史是写在咖啡桌上的。对于许多维也纳人来讲,咖啡馆也许可以称得上是他们的第二个家。注重生活品位的维也纳人都有喝咖啡的习惯,维也纳人喝咖啡的习惯与那些法国人一样,时间一到,人一来,熟知常客嗜好的服务员就会“不请自来”,为熟客端上他最喜欢的咖啡,并配上一盘特色点心。由一杯咖啡就能品味出人生的,可能也只有在维也纳了。
维也纳人喝咖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在许多伊斯兰国家的大小城市中,咖啡馆林立,咖啡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在欧洲,人们还不知其为何物。
1683年,土耳其第二次进攻维也纳,当时奥地利皇帝奥波德一世同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二世签订有军事同盟,奥波联军粉碎了土耳其人的进攻。仓皇溃逃的土耳其军队在维也纳城墙周围的战场上丢弃了大量的武器、弹药,还有好几百个装着神秘的棕色小豆的大口袋,胜利的维也纳人不知这些小豆该怎么处理。恰好,有一个潜伏进土军的波兰密探科尔席兹基曾在君士坦丁堡尝过用这种烘烤过的小豆煮出来的浓浓的黑饮料,土耳其人把它称为“ahve”,也就是现在的咖啡。作为酬金,这个波兰人获得了在战场上缴获的全部咖啡,开设了维也纳历史上第一家咖啡馆。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咖啡馆宣称自己是波兰人开的第一家咖啡馆,以招徕顾客。
但在刚开始,维也纳的咖啡馆生意并不好,当地人对这种黑乎乎的液体并不感兴趣,他们还是更喜欢喝茶。后来,这位聪明的波兰人突发奇想,在咖啡里加入牛奶,效果出奇的好,在17世纪80年代风行一时。人们称之为“Melange”。
今天,喝咖啡在维也纳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一种悠闲的气氛中,人们只要付一杯咖啡的钱,就可以在咖啡馆会友、下棋、看书、写书、读报(通常会提供许多国家的报纸),或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看电视。某些咖啡店有自己的顾客:画家、作家或政治家,大多数咖啡馆里则是各类顾客云集。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便是这样来形容当年的维也纳咖啡文化:“咖啡馆始终是一个接触和接收新闻的最好场所。要了解这一点,人们必须首先明白维也纳的咖啡馆是什么。事实上,维也纳的咖啡馆是一个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找不到的文化机构,是一个民主俱乐部,而入场券不过是一杯咖啡的价钱。”在当时,这些名人将咖啡馆当成自己的家。许多著名的篇章在这里成就,许多浪漫的故事也在这里发生。
英国咖啡馆的功劳
英国是一个传统深厚的国家,英国绅士的优雅、英国文化的严谨、英国城堡的古朴,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视做英国人最闪亮的名片。咖啡在英国呈现出更为迷人的风韵,因为你在地地道道的英式咖啡馆里,会感受到最纯正最传统的英国咖啡文化的精髓。
1650年,黎巴嫩人雅各布在英国的牛津大学附近开了英国第一家咖啡屋,取名为“雅各布咖啡馆”,深受学生的欢迎;两年后伦敦市内出现了英国历史上的第一家咖啡馆:“罗杰咖啡馆”,虽产品不精致却挤满了顾客。有鉴于此,脑筋动得快的生意人看好咖啡市场,纷纷仿效“罗杰咖啡馆”,英国的咖啡屋犹如雨后春笋般展开,短短数年之间咖啡店数目已经达到3000多家。
事情是这样的,商人耶德华兹因缘际会在土耳其与罗杰相识,邀请罗杰做生意上的伙伴一起回英国开店。当罗杰看到耶德华兹每天都沉迷于咖啡的芳香中时,敏锐的他发现了一个商机,罗杰开始对咖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虚心学习有关咖啡的所有知识,待时机成熟后,罗杰对耶德华兹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耶德华兹听后也意识到这的确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于是耶德华兹出资让罗杰开咖啡店,并取名为“罗杰咖啡馆”。
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