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兵二连》第26章


嘟哝了句:
“讨厌!”
“嗨!嗨!你没听见人家说‘讨厌’,你还盯着人家看?”司机老寇提醒着援朝,并开玩笑;“咦!没看得出,咱模样老实的援朝,盯起姑娘来还火辣辣!”
“甭误会,寇师。”援朝忙回过神来解释:“我怎么看,这女娃都像是我同学的妹妹。哦,对了,我这位同学的母亲也姓寇,是位眼科大夫。”
寇师一拍大腿,“哎呀!还不快去问问。要果然是你同学的妹妹,这几个木箱不也有地方存放了?”
冯援朝一听,有道理。忙硬着头皮,追上去问,一问,果然是王萍同学的妹妹。一年前,随母亲下放,来到了镇安县。昔日的小丫头,转眼变成了大姑娘。
一行到了县医院,王萍母亲还认识援朝,见了面好不高兴。问起王萍的情况,援朝抱歉地说,一年多了,还互未见过。又说起刚才遇到王萍妹妹的经过,大家都笑。说起几只大木箱,王萍母亲答应得很干脆:
“你们放心吧,这几只木箱,我一定设法捎到学兵二连。我和你们团汽车连的同志很熟,常托他们给王萍捎东西。”
援朝和吴国政随车回到了咸阳,又择日去西安,乘长途客车,从石泉、安康一线,返回了旬阳小棕溪学兵二连。
离开连队仅仅两个来月,但连队变化之大,出乎冯援朝的预料。
首先,由连长亲绘蓝图建起小山城般梯级营房不见了。以前三级台阶上的壮美营房,如今只剩下最后一级的厨房和炊事班,孤伶伶悬在半山腰。造成此局面的罪魁祸首,是五月份的一场暴雨。
秦巴山区的暴雨,迅猛异常,且越到夜间,雨量越大。那天晚上,熄灯号已吹过。连长却不敢入睡,一直在静听雨点拍击油毡屋顶的声响。开始,还如阵阵马队呼啸而过。后来,简直就如万马奔腾,霹雳盖顶。他坐不住了,披上雨衣,拿着手电,出来查看。手电光中,暴雨如幕;又照看脚下,泥水横流。走到最上一级屋后一看,崖壁和房屋间因排水不畅,已形成一条深深的积水沟,浸泡着崖壁和屋脚。而崖壁上的泥水还在“哗哗”下淌。他不敢犹豫,赶快吹响了紧急集合号,命抢挖排水沟,又特地将各班的安全员召集在一起。
“你们检查一下,每人手电的电量是否足?不足的赶快到材料员处领电池。记住,你们是安全员,战友的安危系于你们一身。你们今晚的任务,就是密切观察险情,尤其是崖壁和挡墙,千万要注意滑坡或塌方。不要怕费电,更不许离岗或走神。记住了吗?”
“记住了!”
“好,各就各位。记着,出了事故,我拿你们是问。”
毛玉柱手持电筒,任凭暴雨扑面,眼眨也不敢眨地紧盯着崖面。崖壁和房屋间距离太窄,人多了施展不开。只能留几人在里面开挖,其余人则排成长龙,接力用脸盆向外排水。
雨水的浸泡和冲刷,已使崖壁土质松软,摇摇欲坠。局部已开始小量垮塌。塌落的泥土更增开挖的难度。但开挖者义无反顾,仍在紧张地开挖。毛玉柱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每听到一阵泥土下落声,都心惊肉跳。突然,手电光他看到——准确点说,应该是他心灵感应到——整个崖壁似有轻微的颤抖,他忙吹响了凄沥的哨声。说时迟,那时快,就在最后一人刚冲过房屋拐角,整体崖面向房屋扑来。
幸好房屋是铁构件组成。崖面将房屋整体向前压成很大一个倾角,房屋却未倒塌。
人全乱了,不知如何是好。
连长闻迅赶来,大声叫喊着指挥:
“快进屋去抢出被褥,暂到澡堂去躲雨!”
人们如梦方醒,纷纷进屋去抢拖被褥。许多人的被褥被倾倒的房屋和床板死死夹住,费了好大劲才将其拖出。被褥缠身,冒着大雨又朝澡堂跑。
此时,二级台阶挡墙内的填土已吸饱了水分,经不住雨水及上面流水的不断下灌,石砌的挡墙也被冲开一大豁口,涌出的大股泥石流又直扑连部,连部也被扑得倾成斜角。
连长一看连部保不住了,让指导员和郝平他们带着被褥先往澡堂撤。自己则带着人奋力保伙房。
伙房位于第一台阶。这里坡度相对较缓,挡墙也低。他指挥一部分人,在挡墙上面,奋力挖排水沟,使降下的雨和流下的水,从挡墙两边排走。又指挥一部分人,从扛回的木柴里,选粗壮的木头做支撑,从下往上,密密斜撑住挡墙。
奋斗了半夜,伙房和炊事班总算保住了。
此时雨还不停。
连长来到澡堂一看,全连一百多人披着被子挤坐在这间小澡堂里,惊魂未定。清点一下人数,没有受伤或失踪,他心放下了。疲惫的他想和衣躺一会儿,却发现根本没有可卧身的地方,只好坐下,闭目和大伙儿熬到了天亮。
天亮后,雨仍在下。他赶到营部,向营长汇报了昨晚的险情。潘营长和杨教导员赶快随连长来到学兵二连,先看望了一下暂栖于澡堂的二连学兵。又和连长一块儿出来,冒雨查看地形,商定学兵二连今后的落脚处。
从西向东,走了一个来回,也没相中一块合适的场地。杨教导员有点不耐烦,建议说:“我看干脆就住在路边上算啦。”
营长和连长听了,都一楞。
“梁连长,去,拿个皮尺来量量。我看这段公路比较宽,而且路基已经经受住了多次暴雨的考验。我的意见,只要给公路留足两辆汽车能交会的位置,你们连就住在公路边吧。”杨教导员补充说。
潘营长一听,也有道理,就让连长去取皮尺。拉着皮尺一丈量,恰能给公路留出两辆车会车的宽度。不过,房屋必须紧临路边建,出门就是悬在江边上的陡坡。
“这好办,沿斜坡扎一排木拦杆,这样就可以减少出门的危险。”杨教导员又给出主意。
营长和连长一听,也只有这样了。
“事不迟疑,你们赶快规划设计,不能等了,今天必须冒雨干。但必须记住,一定要把公路的宽度留够,免得日后返工。我和杨教导员还要去其它各连看看。”
潘营长向连长叮嘱完,就和杨教导员冒雨走了。连长则和指导员、魏副连长、张少志军代表、通讯员郝平以及文书小刘几个,拉着皮尺在公路边规划开了。
幸亏连长有远见,奋力保住了伙房,一早大伙儿按时吃上了热乎饭。饭后,连长命令:“上午,必须把倒塌房屋内的所有东西清理干净,搬出来的东西暂堆放在澡堂。”又向身边的魏副连长叮嘱:“你到澡堂去,划定各排的指定位置,免得乱。”
“下午,必须拆下所有的屋架,赶在天黑前,争取在新址上,将屋架装起。”
命令下达后,全连又是一阵乱。俗话说;穷家值万贯。平时看屋里没什么东西,可一搬起来,乱七八糟的东西还真不少,搬出来的东西往澡堂一堆,澡堂里已几乎没有插脚的地方。
午饭后,各班都去拆卸各班所住房屋的屋架。连长却把严克勤叫了去。
“克勤哪,你得赶快想个方案,给咱连新建一个厕所。原来的厕所冲垮了。即使不冲垮,也不能再跑那么大老远去方便。所以,建厕所是当务之急。但现在的地形你也看了,住在路边,总不能把厕所也建在公路上吧?所以你得帮我想个可行方案。既要考虑眼前,还要考虑长远。不然的话,一百几十号人,整天在公路上到处摆地雷阵,谁能受得了?你说是不?”
这确实是个难题。公路上,地方本来就限。而厕所呢,既不能离营房太近,又不能太远。近了臭味扑鼻,远了又不方便。难怪一向足智多谋的连长也犯难。
严克勤围着新划的营址,转了半天。突然,他冒出一个奇想:何不在营房西边,公路直下江边的陡坡上,建一个空中楼阁式的厕所呢?粪便排在陡坡上,江边风大,不会发酵出浓臭。而几十米高的陡坡,相对于粪坑,有无限大,连清理粪便的工作也省了。公路上过往的行人车辆又看不见,真可谓实用又雅观。
他将此设想向连长报告,连长一听,还行。只是有点不放心,问:“有把握建牢固吗?可不敢上去人多,或遇上大风,垮塌了呢?”
“您放心,我一定给建得牢牢的,上去再多人也没事。”
“那好吧,需要几个人?”
“至少得六个。”
连长叫来一班长,让派六个人,由严克勤领着,建厕所。自已则又忙着指挥全连,建营房去了。
下午,雨渐渐停了,可道路泥泞。连长给营长打电话,清求派汽车支援拉油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