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洪流-英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英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第149章


姆椿鳎押湔ɑ髀淞恕K谆八怠澳Ц咭怀撸栏咭徽伞保芸欤司盅兄瞥隽?4 种厘米波雷达,亦叫“硫化氢”空对海搜索雷达。这种厘米波雷达使德国的雷达侦察接收机变成了一文不值的“瞎子”。护航舰只和飞机装备厘米波雷达,即使在能见度很差的条件下也能从雷达荧光屏上掌握敌潜艇的行踪,而且还能发现那些专借夜色掩护为非作歹的潜艇。1943 年春季和夏初,这一雷达保障盟军飞机击沉了大量的德国潜艇。希特勒对这一发明十分震惊,他在1944 年向武装部队发表演说时称此为“是涣散我们潜艇舰队的一种发明”。直到战争结束,德国人也没能制造出可以及时发现这种雷达电波的侦察器材。
利式探照灯。1942 年上半年,盟军海岸司令部的飞机都装上了新式大功率利式探照灯,它给了飞机一双敏锐的眼睛,离U 艇2000 码就能“看”到它们,而当时雷达还未用于探测潜艇。同年7 月,装有利式探照灯的盟军飞机
在比斯开湾击沉2 艘U 艇。在这一场“探测”与“发现”的技术决斗中,当德国人学会使用被动式雷达探测器后,利式探照灯的作用就被削弱了。
深水炸弹。深水炸弹是一种简单然而致命的反潜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人们根据这种炸弹的外形把官戏称作“垃圾筒”。但是,单凭声纳接触难以测定潜艇的位置,因为声纳接触往往在距潜艇100—150 码处就失效了。因而在没有找到准确测定潜水艇所处深度的方法以前,炸弹的爆炸不是离潜艇过高就是过低,直接命中的机会极为罕见。深水炸弹主要是靠它离潜艇的距离和对潜艇震动的大小来破坏和摧毁潜艇。1942 年,美国海军研制生产了两种新的深水炸弹发射炮:“刺猬”型和“捕鼠器”型深水炸弹发射炮。“刺猬”型发射炮有一个钢座,钢座上有6 排炮管,可在舰艇航行中发射24 枚装有触发引信的深水炸弹。这种装置保证了投弹的准确性,而且不妨碍迅速同潜水艇恢复声纳接触。“捕鼠器”型发射装置是专为巡逻艇和猎潜艇等小型舰艇设计的,后座力较小,能发射4 颗或8 颗小型深水炸弹。1943 年中期,美国海军军械部设计出一种新型的600 英尺深水炸弹。这种炸弹在8.6 秒钟内能下沉100 英尺,内装“托佩克斯”炸药,爆炸力超过了过去所用的炸药。
随着战争的深入,这场技术战也越来越白热化了。德国化学家们全力进行反探知潜艇的研究。他们发明了一种以化学方式制造气泡的装置。这种装置产生的大量气泡和舰体一样,可以反射探潜装置的电波。这一诱饵非常有效,使盟军舰机几次扑空。
1943 年8 月中下旬,德国U 艇开始使用音响诱导鱼雷。这种鱼雷专门寻着盟军舰船发动机的声音方向发起攻击,提高了击沉商船的效率。但由于生产量较小,每艘U 艇只能装载4 枚。
邓尼茨不遗余力地再三向希特勒陈述,要使U 艇部队起死回生,坚持潜艇战,当务之急是要想方设法提高潜艇的战斗力,生产一种新型潜艇。
盟军空军迅猛异常的发展,大大限制了潜艇水上活动的机动性,因而邓尼茨急于研制一种既能在航行中又能在攻击时真正潜入水里的潜艇。而现有的潜艇实际上只是一种水面舰只,潜航的时间十分有限,而且缺乏战斗所需的高速度。
邓尼茨返回潜艇舰队司令部后,立即召集德国潜艇“功勋”工程师瓦尔特及其顾问们商议如何培育“新狼种”。
他们提出将电池扩大一倍来提高潜艇的水下速度,以及采用新的水下流线型,以减少潜艇阻力的设想。XXI 型潜艇由此出笼了。
这种新型潜艇具有1600 吨的吨位,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可在水下航行18 海里,并能以12 至14 海里的时速持续航行10 个小时。而德国现有潜艇只能在水下45 分钟,且仅能达到4 至5 海里的低速。
由于普通的护航队的速度每小时还不到10 海里,这种新型潜艇可以在水下绕到护航队的前面进行攻击。水下高速还可以使潜艇摆脱水面战舰的追踪,尤其是当海面上掀起浪涛,潜艇在水下逆流而行时。
与此同时,邓尼茨迁下令建造同类型的较小的300 吨潜艇,即XXIII 型潜艇。这种潜艇在水下航行时时速达12 海里,可以直接在英国海岸的浅海区域作战。
尽管德国的工厂自1943 年以来遭到了盟军越来越厉害的轰炸,这种新型潜艇的建造计划大体上还是完成了。1944年平均每月建造19.5艘潜艇,18374 吨。与以前相比,1941 年为16.3 艘,13142 吨;1942 年为19.9 艘,16380吨。
但就这样,邓尼茨还嫌速度慢,不能马上派上用场。他要求他的工程师们在造出新潜艇之前,必须尽可能提高原有潜艇的战斗力。
瓦尔特工程师不负主子的重望,他向邓尼茨建议,潜艇在水下航行时可在潜望镜的深度进行充电,也就是说,在水下航行时用柴油机通过一根管子吸进对其驱动所需的空气,柴油机的废气也同样通过一根能伸出水面的管子排出。潜艇上装了这两根可伸缩的管子设备,就使潜艇成了真正的水下潜艇了。它们根本不必再浮上水面,因而再也不会被最危险的测位器,即雷达测位器探侧出来。正是这种雷达侧位器首先使潜艇战破战。
邓尼茨喜不自胜,重新燃起潜艇战制胜的希望。一次会议上,海军设计处的人请邓尼茨给这种“通气装置”定个名称。正当他搜肠刮肚苦苦思索时.一位正患严重感冒的参谋打了个响亮的喷嚏。不知这位老兄是没带手帕还是设想到用手帕,用力把鼻涕吸了上去。这一不雅举止倒使邓尼茨茅塞顿开,觉得这颇像潜艇柴油机的吸气管,于是,他当即拍板,给潜艇的这种新设备定名为“SCHNORCHEL”即“鼾声”的意思。邓尼茨可能万万没想到,他的这一创作已成为现在各国潜艇通气装置以及类似这种设备的专称。
自1944 年春天起,德国所有的老式潜艇都装上了通气装置。同年6 月,邓尼茨下令,“原则上不再允许没有通气装置的潜艇下海”。
装有通气管的潜艇能够紧靠来往运输比较繁忙的沿海一带进行隐蔽作战,所以战果又有所扩大,可是并不显著,只是潜艇的损失明显减少。
不久,新型潜艇投入战斗。一艘××Ⅲ型300 吨的小型潜艇闯入英国东海岸福思湾,在五月岛的东南击沉两艘商船。这艘潜艇艇长洋洋得意他说:“这是一种在海岸附近短期作战的理想潜艇。快速,灵活,升降简便,被雷达测定和受攻击的面积很小。敌人只觉察到有艘潜艇在这里,但无法确定潜艇的位置。”
新型潜艇的出现,加之U 艇的新装备——改良过的电波探侧仪、声控鱼雷、飞机的诱饵以及强有力的对空武器,所有这些都如行将熄灭的蜡烛一般,给了邓尼茨最后的一点光彩和最后的一点希望。
他现在孤注一掷,继续潜艇战的唯一目的就是“尽可能多地牵制盟军的大量兵力”,使之不能腾出更多的力量来轰炸德国的城市、夺取波罗的海的入海口和实施所有大规模丙栖作战计划。总而言之,邓尼茨是想用他的潜艇来延缓德意志帝国的灭亡。他就像一个行将输光了的赌徒,欲罢不能,时刻幻想着能够出现奇迹,而不惜冒倾家荡产的危险。
盟军的反潜力量已今非昔比,开始由守势转入进攻。随着U 艇到大两洋出击的次数越来越少,盟军几支专门对付U 艇的舰队越发接近比斯开湾的外侧,到“狼窝”附近打击U 艇。
盟军舰艇与飞机密冈协同,展开了一场卓有成效的反潜战。当U 艇在夜间俘起准备充电时,往往会被飞机的远距离雷达捕捉,频频遭到飞机呼来的水上舰艇的攻击。而邓尼茨手中的支援飞机却所剩无几,德国空军也爱莫能助,自顾不暇了。
英国海军的警戒机用深水炸弹、火箭弹、音响鱼雷等新技术武器,夜以继日地攻击U 艇。7 月,盟军猎“狼”大获全胜,仅一个月就击沉19 艘德国U 艇,击伤3 艘。
皇家海军夜间摸到法国洛里昂港布设水雷,使出入艇库的德国潜艇到了家门口都不得安宁。一次,一艘巡航归来的U 艇,在乐队鸣奏的欢迎曲中触雷沉没。不知是为了表示哀悼,还是为了示警,德国人在它沉灭之处竖上一个奇特的红色标记。
8 月1 日至2 日仅两天时间,又有4 艘U 艇先后被盟军飞机或飞艇击沉。邓尼茨好不心疼,下令召回在比斯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