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第23章


集大批人力、物力、财力支援灾区。医疗卫生部门组织力量,及时赶赴灾区进行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全力抢救伤员,全面开展卫生防疫,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各省区市响应中央号召,迅速组织救援队伍,运送救灾物资,腾出医院和病房接纳灾区伤员。社会各界纷纷向灾区人民伸出援手,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国际社会踊跃捐献,倾力支援。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全国总动员、全民大团结大协作,汇聚成了抗震救灾的强大合力,取得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形成了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在抗击
非典
、抗雨雪冰冻灾害和抗震救灾斗争中,党和政府成为凝聚力量、应对灾害的强大主心骨,我们党对人民生命的高度尊重和关爱得到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得到了生动诠释,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得到了全面展示,广大人民群众对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信赖。
《改革开放三十年》章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 收集:东风书城(24。43。3。33)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汲取世界上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概括战胜
非典
疫情的重要启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要求,在为什么发展、朝什么目标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创造性地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2003年7月,胡锦涛在全国防治
非典
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防治
非典
的经验教训,高度概括战胜
非典
的重要启示,提出:在促进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还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要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8月底,胡锦涛在江西考察时,正式把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表述为
科学发展观
。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明确使用科学发展观的概念。10月,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正式成为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
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对科学发展观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要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同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他又指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把科学发展观切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2007年10月,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对科学发展观又进一步作了全面系统阐述,深刻指出: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郑重地写入了《党章》。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继续回答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以及发展布局、发展战略、发展道路的认识,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科学发展观提出后,很快得到全党全社会广泛认同,日益显示出巨大指导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从沿海到内地,从塞外到江南,从城市到乡村,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美好生活的奋斗激情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正创造着一个个发展的奇迹。
《改革开放三十年》章节:解读 收集:东风书城(24。43。3。33)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经济社会走上科学发展的新征程启示我们: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经济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必须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要求,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群众是推动改革开放的真正动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