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第348章


唤绲呐樱们看笪薇鹊哪谛模玖⒃诓芗业氖嵌牙铮A袅思易宓淖詈笠凰可?br /> 可是,她幸福吗?如花的青春,就这样安放在一个毫无生命力的灵位上,值吗?不要这么问,因为有的幸福不在于值不值,而在于愿不愿。
再说,夏侯令女真的不值吗?守着一个自己选择的信念活一辈子与守着一个俗不可耐的男人过一辈子,到底哪个更值呢?
夏侯令女本来是一个只想守着丈夫灵位过日子的寡妇,无欲无求,但是她的人生轨迹却因为高平陵政变而改变。
高平陵政变之后,司马懿夺得权力,从此,他率领着儿孙,在权力道路上越走越宽广。男人斗争的漩涡,会让更多女人卷进来。
芬芳艳丽的红花,总比低调静默的绿叶更受人喜欢。但是一夜风疏雨骤,绿肥红瘦,留在枝头的却是绿叶。
高平陵政变的风暴兴起时,辛宪英已经是一个59岁的老妇人。她只是到了人生暮年,但是并未衰老,因为智慧使她的生命增添了一种让人敬畏的光彩。春天的花朵展现生命绽放之美,而秋天的黄叶则承载岁月静默之美。
你可以装,但是不可以装病,否则最后会患上所装的病,起码曹操和司马懿是这样的。曹操小时候为了欺骗父亲,装作患头风症,结果在66岁的时候,真的死于头风。司马懿装患风痹,先骗曹操,后骗曹爽,突然发动高平陵政变夺权,但是第二年就病了,无法行动,卧病在家,每遇大事,天子亲自到他府中去征询意见。这一次是真病,卧床一年之后,司马懿在八月初五那天病逝。
“无复忧矣!”
司马懿之死,让许允欣喜若狂。
高平陵政变,司马氏对曹氏进行了清洗,但是还不能高枕无忧,因为还有夏侯氏。夏侯氏和曹氏都是谯县世家,从曹操、夏侯渊一代就结为婚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你我。高平陵政变中,夏侯氏的根基并未受到冲击,特别是曹爽的姑舅表兄弟夏侯玄,在朝在野都有很高声望。虽然妻子才智过人,但是许允心里多多少少有些疙疙瘩瘩。自从许允娶妻,男人们就喜欢说:老婆是别人的漂亮,许允的老婆除外。和很多家庭失意的男人一样,许允把人生寄托在工作上,全身心地想做出一番事业。注重名声的许允,本来就拥护曹氏,不会站在有篡政嫌疑的司马氏一边,选择了曹魏主流势力夏侯氏。高平陵政变之后,夏侯氏的核心人物是夏侯玄,许允和他的交往十分密切,被亲曹势力当作了自己人。
高平陵政变之后,司马懿的敌人就是夏侯氏了,所以夏侯氏人人过着如履薄冰的日子。司马懿一死,许允就向夏侯玄道喜。夏侯玄却忧心忡忡地说:“司马懿尚能因为我们是晚辈而宽容我们,但是他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一定不会放过我们!”
曹操活着的时候,做过一个奇怪的梦,三马同食一槽。当时他对这个梦并未格外重视,但是在高平陵政变之后,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掌握了军政大权,大家才想起,“三马”原来是司马父子三人,食槽原来是“食曹”。司马懿死后,司马师被拜为大将军,同时录尚书事,独掌文武军政大权。
254年二月初十,天还未亮,许允和丑妻尚在床上,门吏就在卧房外汇报,说皇帝派人送来了紧急诏书,而送诏书的人则骑马飞快地离开了。许允和妻子不敢怠慢,急忙披衣下床,拿过诏书一看,原来他被任命为太尉。
23岁的魏帝曹芳,觉得自己早就长大了,可以独立了,意欲从司马氏手里夺回权力。曹芳与几个人密谋,写了一道诏书,拜夏侯玄为大将军,取代司马师辅政,同时还拜许允为太尉。
太尉位列三公,官高位显,可是许允却把诏书扔到火里烧为灰烬,很显然,他不想接受这个意外之喜。许允是一个好高骛远的人,怎么会如此对待这道任命他为太尉的诏书?这是因为他的身边有一个聪明的女人。
三公任命是朝廷盛事,怎么会在天色未明时偷偷摸摸地送达诏书?诏书的送达和接收,都有很严格隆重的程序礼仪,使者怎能像发放月饼一样,塞给门吏然后一走了之?这些细节足以看出这是一场准备仓促而漏洞百出的政变。而女人是最关注细节的,许允妻据此断定皇帝的努力不会有结果,而任命太尉的诏书,更是丈夫的催命符。目光短浅的许允,能够在被任命为太尉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把诏书付之一炬,肯定是妻子的唠叨起了作用。
可是,追求声名的许允,不能出卖对他寄予厚望的谋事者,妻子更不希望丈夫成为叛徒,所以最终他把诏书烧尽后的灰扫到一边,又满腹心事地和丑妻上床了,并未向司马师举报这件事。
曹芳还是太嫩了,夏侯玄还是太书呆子了,他们的行动还没来得及发动,就被司马师侦知,毫无悬念地被一网打尽。夏侯玄等人被杀,诛三族,其余涉案人员也都被杀,亲戚被流放到乐浪(今朝鲜半岛一带),而许允则暂时没有受到任何追究。
幸运的男人与漂亮的女人在一起,幸福的男人与智慧的女人在一起。
许允本来可以守着丑陋但是聪明的妻子过着幸福的日子。但是他的轻狂虚荣最终还是害了他,以至聪明的妻子也不能拯救他。让许允意外的是,司马师不杀他也就罢了,还任命他为镇北将军,假节,督河北军事。他喜滋滋地对妻子说:“我就知道自己被幸免了。”妻子给他泼冷水:“你的灾祸正在这里,怎么说是被幸免了呢?”
哈哈,丑婆娘,这次你总算是错了。得意忘形的许允根本不把妻子的话放在心上,大张旗鼓地准备上任,更换了鼓吹乐队和旌旗仪仗。他的高调就连侄子都看不下去了,劝他说:“你去上任就是了,整这些没用的东西干啥!”
他不知道,镇北将军的任命正是司马师给他挖的一个陷阱。他把自己的上任仪式搞得无比热闹奢华,最后用官仓里的钱和粮食给表演人员和工作人员发放酬劳红包,被司马师抓住了把柄。他被关押审问,判了死罪,但是从宽处理,流放边疆。
萧瑟的秋风里,许允踏上了流放之路。也许是害怕许允妻的智谋,司马师没有允许许允携带妻子上路。从结婚的第一天起,许允就盼着离开丑陋的妻子,现在他终于做到了,但是心里却无比依恋她。
残酷的司马师让许允死在了流放的道路上。噩耗传到京城,许允的门生跌跌撞撞地跑来告诉师母。当时,她正在织布机前织布,神色不变,说:“早知道会这样。”
痛苦的不是不知道结局,而是无力改变结局。
门生抱起她的儿子,说:“快藏起孩子来,司马师会斩草除根的。”
她继续织布,说:“不关孩子的事。”
谁也看不到,她的脸上流满了泪水。丈夫对她敬重,却对她从未有过男人对女人的迷恋,多年的夫妻感情,正如左手握右手,没有任何感觉,但即使是左手握右手,断了还是会感到疼。
虽然许允并未给她应该给的爱,但他是她的丈夫,她让全家搬到许允的墓地守丧,等待司马师派人来。
司马师派的人是他最器重的钟会。司马师吩咐钟会:“如果许允的儿子的才能比得上他父亲,那就抓起来。”
钟会的足智多谋和阴险毒辣是出名的,“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就是因为得罪了他,而被谗言害死。许允有两个儿子,一个叫许奇,一个叫许猛,他们知道钟会的来意,就问母亲怎么办。子不嫌母丑,和父亲相比,他们更愿意相信母亲。
“你们虽然都不错,但才干并不大,可以如何想就如何说,这样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母亲对他们说,“钟会来的时候,出于礼节,肯定会在你们父亲坟墓前哭几声,你们的悲伤不能过度,钟会不哭了,你们就不哭。甚至,你们也可稍微问及朝廷的事。”
许奇和许猛按照母亲说的去做了,钟会回去向司马师汇报说,许允的两个儿子,一个不奇,一个不猛。于是,司马师放过了许奇和许猛。
有时,更能保护子女的,不是强大的父亲,而是柔弱的母亲。许允自恃才高,却给儿子带来杀身之祸,幸亏妻子才智过人,才让儿子躲过一劫。另有一位聪明的母亲,也是靠智慧保全了儿子的性命。这位母亲就是辛宪英。
191年,辛宪英出生。董卓焚烧洛阳,挟持天子,迁都长安,诸雄纷起。
217年,辛宪英27岁。曹丕被立为太子,她预言曹魏国运不会持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