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第349章


191年,辛宪英出生。董卓焚烧洛阳,挟持天子,迁都长安,诸雄纷起。
217年,辛宪英27岁。曹丕被立为太子,她预言曹魏国运不会持久。
249年,辛宪英59岁。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夺权,她出谋划策,帮助弟弟从这场政治风暴里全身而退。
254年,辛宪英64岁。九月十九日,司马师废黜魏帝曹芳,十月初四,曹操的曾孙曹髦被立为皇帝。
255年,辛宪英65岁。司马师去世,司马昭为大将军,总管尚书台政务。
259年,辛宪英69岁。五月初七,曹髦不甘心做傀儡皇帝,率领随从卫士,拔剑擂鼓,向司马昭大将军府冲去,半路被司马昭亲信杀死。六月初二,曹操的孙子曹奂到达洛阳,被立为帝。
时光如梭,岁月沧桑。辛宪英见证着汉王朝的崩坍,亲历着曹魏王朝的建立、兴起和衰败,等待着另一个新王朝的出现。
闲看云卷云舒,静观花开花落,辛宪英默默地审视着政坛的风吹草动,以一个睿智女子的眼光,审视着男人们在名利场上的起起伏伏。
262年,司马昭任命自己的得力助手钟会为镇西将军,都督关中军事。这个看似寻常的任命,却让辛宪英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钟士季何故西出?”她问羊祜。
丈夫羊耽有个侄子叫羊祜,是魏晋一代名臣,足智多谋,眼光非凡。年轻的羊祜,喜欢与婶母谈论军国大事,婶母的阅历和敏感常常让他别有收获。婶母的这个提问藏有玄机,钟会一直是司马昭的股肱重臣,是在司马昭身边出谋划策的军师,却突然被派到边境负责军事,婶母发现了这一任命的非同寻常之处。
“将为灭蜀也。”羊祜替婶母说出了答案。因为已经知道答案,辛宪英才能提出这个问题。
可是,辛宪英还有进一步的思考,她说:“钟会行事放纵任性,不是处于人臣的长久之道,我担心他会有二心。”
辛宪英就这样站在旁观者的一边,静静地看着司马昭这一蕴含着极大风险的人事安排。曹魏朝廷的大权早就完全落入司马氏手中,司马昭篡位之心,已是路人皆知,而这次派去讨伐蜀汉的主帅钟会,又是一个狂妄的野心家。蜀汉灭亡,钟会造反,司马昭篡位,久已混乱的政坛,即将上演最后的高潮。
“蜀,蕞尔小国,土狭民寡。”263年五月,曹魏朝廷颁布伐蜀诏书,对蜀汉极尽蔑视。镇西将军钟会率领主力部队,由骆谷进军。
出征前,钟会提请辛宪英的儿子羊琇为参军。辛宪英再也无法淡定,她说:“他日吾为国事担忧,可是现在灾难降至我们家里来了。”她担心的不是儿子有战死的危险,因为这次伐蜀稳操胜券,儿子又是坐镇帷幄的参军,不用亲临前线。她担心的是钟会此去肯定会造反,而羊琇有可能卷入其中,犯下满门抄斩之罪。
羊琇深信母亲的眼光,便向司马昭坚决请辞,无奈司马昭不允。
无奈之下,辛宪英对儿子说:“你就去吧,一定要记住啊!”
羊琇正襟危坐,洗耳恭听母亲的教诲。辛宪英对儿子说:“古之君子,在家则孝敬至亲,在外则尽节于国;在岗位上要考虑职责,在大义上要考虑立场,不要让父母担心。”羊琇悉心聆听母亲的耳提面命,他格外记住了母亲最后的叮咛:“身处军旅之间,可以通达济身的方法,只有仁恕而已。”
钟会、邓艾伐蜀,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十一月,蜀主刘禅投降,巴蜀完全平定。
在征战杀伐之中,羊琇牢记母亲教诲,以仁心待人,以恕道处事,得到了全军上下的一致爱戴。当时,军中有句话:“钟会没有朋友,羊琇没有敌人。”
蜀汉平定仅仅两个月后,第二年一月,钟会在蜀地造反,但是魏军将领都不听他的。行事极端的钟会将魏将全部监禁,准备统统杀了。但是死亡名单里并没有羊琇,虽然羊琇刚刚正言劝告他不要造反。羊琇在军中的支持率太高,钟会不敢对他下手。
魏将的亲兵们,听说主将被囚禁,命悬一线,纷纷杀出营寨,攻打钟会部队。魏军发生内讧,局势失控,演变成自相残杀,有的人既不站在钟会一边,也不站在魏将一边,只站在自己一边,寻找宿仇,用杀戮消解积怨。平日里仁恕待人的羊琇,在这场混乱的血腥事件中毫发未损。
回国后,羊琇因为曾经劝谏钟会,在六月六日受到朝廷嘉奖,被封为关内侯。辛宪英再次用智慧护佑亲人在政治漩涡里全身而退。
羊祜佩服婶母睿智,给她送来锦被。侄子送来了礼物,她出于礼貌接受了,但总是反着盖锦被,这样就看不到华丽的被面。早过古稀之年的老人,静观花开花落,知道生命总要返璞归真,见不得富丽奢华。
265年,辛宪英75岁。八月初九,司马昭去世,次日司马炎继承父亲官职爵位,总领百官。
十二月十五,魏帝曹奂派使者向司马炎送去禅让文书,然后搬出皇宫,迁居金墉城,后来定居邺城,用帝位换来寿终的结局。
三天后,洛阳南郊,一堆木柴熊熊燃起,火光冲天,这是用柴燎祭祀的形式告诉上天,一个新的朝代晋朝就要建立了。文武百官和匈奴南单于、四夷首领数万人,一起跪拜,迎接新的君主——晋武帝司马炎。
曹魏王朝从曹丕称帝到曹奂退位,只传了47年。辛宪英在49年之前就预言曹魏国运不会长久。
司马炎称帝,建立晋朝,一个新的朝代开始了。
269年,辛宪英辞世,享年79岁。
汉朝,魏朝,晋朝,辛宪英历经三朝,人事纷纭乱人眼。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花相似。
没有永恒的悲欢,没有不变的兴亡,只有窗前那株花树,重复着花开花落的故事,留下落英缤纷的记忆。
第七章江南第一腹黑女
第一节 江东虎女
猛虎一样的女人——女人比老虎还难对付
孙大虎用一声尖锐的啼哭宣告来到世间的时候,远处传来一声虎啸。很多年以后,有人说,这是猛虎回应同类的声音。
阵阵虎啸从山林深处传来,树叶山石纷纷震动。一个方脸大口的紫髯汉子,策马驰骋,打着尖厉的呼哨,搭弓引弦,驱赶着一只大虎。大虎已经退到了一处绝壁前,退无可退,只得转身反扑,但是紫髯汉子非但不退却,反而更加凶猛地迎上来。大虎也不含糊,一下子跃起,扑到马前,前爪抓住了马鞍,闪着寒光的獠牙刺向紫髯汉子。低头,侧身,勒转马头,紫髯汉子躲过大虎的攻击,策马驰去。
大虎朝着他离开的方向,怒吼几声,宣告自己的胜利。可是,转眼间,一个奇怪的大箱子轰轰隆隆地冲到它面前。这个箱子是紫髯汉子特制的射虎车,不加盖板,上面开方孔,一人驾车,紫髯汉子站在箱子里的方孔后面,向大虎射箭。
大虎被射虎车激怒,纵身跃起,试图把爪牙探向箱子里的紫髯汉子。紫髯汉子抽出刀,静静地等待着。
“恭喜主公,喜得千金!”大虎跃起的时候,有人一边跑过来,一边喊。
虽然大虎就在面前发出怒吼,可是紫髯汉子却清清楚楚地听到了来人的报信,因为他一直在等夫人生产的消息。
本来,向紫髯汉子汇报事情不该如此失态,只是紫髯汉子的夫人今天顺利产下一位千金,为了契合喜庆气氛,报喜人才故意如此失态,脸上也挤满了喜洋洋的气息。他赶到的时候,大虎正好跃起扑向射虎车,吓得他几乎瘫坐在地上,脸上的神色由喜庆变成了惊恐。
紫髯汉子却似乎没看到他的到来,在大虎扑到射虎车上的刹那,他从箱子的方孔里刺出刀,锋刃恰好捅进了大虎的咽喉。大虎轰然倒地,哀号几声,渐渐没了气息。
他用手拭着锋刃上的虎血,头也不回,看着地上的大虎,说:“回去告诉夫人,我的女儿取名鲁班,字嘛,就是大虎!”
瘫倒在地的报喜人半天才醒过神来,明白紫髯汉子在把刀刺向大虎的同时,就为刚刚出生的女儿取好了名和字。
没等大虎的尸体散尽温度,东吴上下就都知道了,主公孙权的步夫人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取名为孙鲁班,字大虎。
孙大虎的母亲步练师,来自淮阴大族步家的女儿,衣食无忧,金枝玉叶,但是天下纷乱,淮阴难以栖身,她牵着寡母的衣角,来到庐江避难,漂泊如萍。
没有谁能够逃离时代,天下之大,步练师找不到一方宁静的空间,安放那张小小的梳妆台。
199年夏天的那个早晨,步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