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国造舰船志》第48章


了结后,才还师南下。“开济”级巡洋舰首次在国际交往中群体亮相,对长崎事件的妥善解决,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1886年醇亲王大阅海军舆图,画面上护卫在王大臣坐船“海晏”周围的,除了北洋的“定远”、“镇远”外,还有“开济”、“南琛”、“南瑞”3舰。
近代矢志与中国展开海军军备竞赛的日本,密切关注着中国海军的动向。1883年日本造舰案中,除向英国订购“浪速”级巡洋舰外,另向位于法国塞纳河口的勒阿弗尔船厂订购了一艘名为“亩傍”的法式巡洋舰。
这艘新军舰外形也是三桅杆、双烟囱,飞桥、司令塔安装于烟囱之前,舰首舰尾两舷共有四座耳台。与“开济”级的母型“杜居土路因”酷似,和中国双烟囱巡洋舰“南琛”、“南瑞”也十分相像,可以认为是从“杜居土路因”衍生出的另一个舰型,和“开济”属于同门。福建船政创制的“开济”,吸引了来自东洋的目光。
“亩傍”舰与“杜居土路因”都属于体量很大的军舰,排水量3615吨,舰长98米,宽13。1米,吃水5。72米,动力系统采用两座复合蒸汽机,功率高达6000马力,航速17。5节(一说功率5500马力,航速18。5节)。比“杜居土路因”的设计迈进一步,“亩傍”并不仅仅是简单的铁壳船,船体内已采用了当时世界流行的穹甲防护,沿水线位置,敷设了厚度二又三分之一英寸的穹甲甲板。武备方面,“亩傍”选用了口径240mm的火炮作为主炮,分装在四座耳台内,每门炮备弹五十发。副炮则是七门150mm火炮,此外还有两门57mm哈乞开司单管速射炮,十门诺典费尔德机关炮,四门格林机关炮,以及四具17。7英寸鱼雷发射管。
日本从法国订购的穹甲巡洋舰“亩傍”,照片拍摄于“亩傍”准备驶出塞纳河时。
“亩傍”武备数量之多,火力分布之密,可称豪华阵容,但是以三千余吨的船体,承载如此繁多的炮械,军舰的稳性如何难免遭到人质疑。1886年10月,“亩傍”建造完成,由法国出发回国。12月3日,“亩傍”从经停的新加坡出港,直驶横滨方向,之后就消失在浩瀚的海洋上,音信全无。后人普遍观点认为该舰重心偏高,载炮太多,航海性能本就不佳,在南海航行时可能又遭遇了恶劣海况,以致沉没。
六舰春秋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南洋六舰中的“南琛”、“南瑞”派驻台湾,其余四舰扼守吴淞口。黄海海战后,北洋海军损伤严重,清政府多次下令南洋派出“开济”级军舰北上支援,但均被时任总督借口推脱。
没有前往北方直接参与战事的“开济”级巡洋舰,在战争过程中倒也不是全无声响。1894年9月20日下午,一艘飘扬着星条旗,船舷边漆有Pathan字样的货船驶入台湾海峡。船上的人们还都不知道,他们途径新加坡时,就已被收入中国官方的视线。
这条被中国人译作“巴毡”(38)或“巴山”的轮船,属于英国莫卧儿轮船公司,1894年6月6日由其经营商格拉特利公司出租给美国纽约的巴伯公司,准备运送一批货物前往亚丁、新加坡、香港、上海及日本。巴伯公司原计划装7吨硝酸甘油炸药到日本,后被英国船东认为这批物资过于危险而拒绝。但是这一不寻常的信息,可能被中国驻外使领馆获悉,于是“巴山”轮成为沿途中国外交机构的重点关注对象。
7月28日,“巴山”轮从纽约启航,一路平安无事,经过新加坡时,中国驻新加坡领事获悉该船可能装有运往日本的军火,遂立即电报南洋大臣,要求南洋、福建、广东水师,设法抓捕该船。9月20日,“巴山”轮离开香港,进入台湾海峡后,两艘高扬黄龙旗的军舰就出现在它的面前。
美术作品:“南琛”舰拦截“巴山”轮。创作:海军史研究会顾伟欣。
巡洋舰“南琛”与海关巡船“斯美”此前在洋面上搜索已久,终于发现了目标。“南琛”舰勒令“巴山”轮停驶,派出官兵上船检查,发现货单中有一批运往日本的军火和化学品,遂将其扣留,就近押往基隆没收违禁货物。由于日本是“巴山”航程的最后一站,所有运往日本的货物都在货舱底部,搬运异常费事。当终于抄获运往日本的左轮手枪和子弹后,“巴山”轮被通知可以放行,就在船上水手将货物重新运回舱时,因为发现了两件疑似炮弹的物品,中国海关和“南琛”舰再次将货物全部起出查验。整个过程近半个月,又恰逢雨天,很多货物被淋湿,还有一些货物在搬运过程中损坏,英国轮船公司面临违约罚金,以及要支付在中国港口搬运货物的运费,陷入巨额债务,遂向英国外交部提起请求赔偿的要求。英方认为,中国军舰的行动无可非议,但前提是中国必须建立国际法认可的捕获法庭,最终经过磋商,以中国政府补偿轮船公司损失了结了此事。
甲午战争失败,北洋海军覆灭后,中国北方海防力量一扫而空。在新购的“海天”、“海琛”以及“飞鹰”、“飞霆”等军舰回国前,南洋水师“开济”、“镜清”、“寰泰”、“南琛”、“南瑞”五舰先后北上,驻扎北方港口,填补失去北洋海军后的海防真空。
回国以后拍摄到的一幅“南瑞”舰照片,推测摄于南北洋会操时。照片中,可以看到“开济”级军舰除“保民”以外的一处有趣设计,由于军舰前部有硕大的耳台,系艇杆无法贴放在呈曲度的舷侧,于是采用一招颇有特点的做法,系艇杆不用时双双斜拉升起。
甲午之战未有机会施展抱负的“开济”六舰,此后的生涯旅程大致相似,与她们精彩的身世相比,显得凄凉冷清,颇有英雄末路之感。
美术作品:“开济”舰突然爆炸。创作:海军史研究会顾伟欣。
1902年6月22日,火炉金陵闷热不堪。甲午战后一度驻扎北方的“开济”舰,这时早已移师南下,驻泊江宁下关。今天正值星期日,管带福建烽火门参将李田前往下关炮台会商公务,舰上官兵一半放假上岸,只留七十多人在舰。正午时分,舰上厨房正准备午餐,在军舰首楼甲板上做工的水兵陈鸿第、陈祖藻猛然感觉到舰体剧烈震动,远处下关炮台内管带李田也听到“巨声发于江中”。巨响中,“开济”突然爆炸沉没,除了管带和两名在首楼上的水兵幸免于难外,剩余官兵均随舰而没。
经两江总督刘坤一组织彻查,认定这一悲剧的导因是火药库自燃爆炸。“是日天气燥闷,药舱存储之无烟等药,药性又猛烈,或由药受闷热气过度,猝然轰发。”管带李田被命令组织打捞沉船上的可用舰炮,和遇难官兵尸体,事毕后发往军台充军。侥幸未遇险的其余官兵,则概行遣散。“开济”六姊妹的老大,就这样极为突兀地陨失在长江之上。(39)
福建船政建造的二号巡海快船“镜清”,曾在俄国王子访华时,与北洋海军的“致远”舰一起充当护卫舰。甲午战后,“镜清”一度北上驻防,旋重回江宁。辛亥革命爆发时,“镜清”舰是驻宁舰队旗舰,由其管带宋文翙统率,驻宁海军全部倒戈,加入民国。1912年,袁世凯命令海军部点检舰船名单,“镜清”舰被列作练习舰。1913年,孙文发动“二次革命”,李烈钧、黄兴、陈炯明等相继起兵讨袁。上海都督陈其美兴兵响应,“镜清”则与驻沪海军舰只一起配合北洋军作战。1918年,“镜清”舰商售给三北航运公司,改制为商船,更名“升有”。
“寰泰”舰在甲午战后江南水师学堂重新开学招生时,被列为学堂的练习舰。1903年8月17日,“寰泰”运输两广的军火南下,途经汕头附近海面,与加拿大太平洋轮船公司商船“印度皇后”号相撞。“寰泰”舰舰体中部被撞,受损严重,舰上官兵170人获救,管带祁凤仪不愿离舰,与17名轮机官兵一起随舰而沉。事发后,清政府通过法律途径追索赔偿,获赔367900余两。
德国后挖得船厂建造的那两艘特殊的“开济”改型,“南琛”舰于甲午战争后,运送两江裁撤的湘军回湖南,在长江内河不慎搁浅受损,经修复留驻在江宁。民国以后,与“镜清”一起被作为练习舰,并一起参加了二次革命时,守卫江南制造局的战斗。1919年,因舰龄老旧被裁撤。“南瑞”舰甲午战后,1897年时就因舰况不佳,被裁去一半人员,俭省费用。1903年正式裁停,1906年变卖。
“开济”家族的小姊妹“保民”,清末变身为运输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