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国造舰船志》第49章


话肴嗽保笫》延谩?903年正式裁停,1906年变卖。
“开济”家族的小姊妹“保民”,清末变身为运输舰,辛亥革命时,曾担负为巡防长江的海字巡洋舰运送弹药补给的任务,后与“镜清”等舰一起在南京举义反正。民国初年,广东设立海防办事处,统一两广军舰,“保民”作为当时为数不多能够出海的军舰,被调用至广东海军。1913年,孙文发动的“二次革命”失败,龙济光出任琼崖矿务督办,“保民”舰被龙军调用于海南岛。1917年,孙文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掀起护法战争,12月17日,两广巡阅使龙济光率驻守海南岛的龙军,在“保民”等舰护航下,渡海登陆两广。12月29日,“保民”舰在海南岛海口附近被护法舰队的“海圻”舰俘虏,编入护法政府海军。护法战争失败后,1920年3月在越南被发现,北洋政府派专员接收,就地拍卖,所余下的三门舰炮一度委托越南当局代为保管,1926年赠送给越南。(40)
【注释】
(1)光绪二年八月二十三日“复吴春帆京卿”,《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十六。
(2)《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77页。
(3)《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34…135页。
(4)《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35页。
(5)《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77页。
(6)有关“杜居土路因”的技术描参考了:纪荣松“参与清法战争的法国巡洋舰、炮舰和杆雷艇”,发表于2004年台湾淡水“清法战争120周年学术讨论会”。
(7)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Conway Maritime Press,1979年版,P317。
(8)姜鸣:《龙旗飘扬的舰队》增订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47页。
(9)《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77页。
(10)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2,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424…425页。
(11)《刘忠诚公遗集》,(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68年版,第2090页。
(12)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2,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388页。
(13)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2,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388页。
(14)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2,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426页。
(15)《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91页。
(16)《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00…201页。
(17)《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01…202页。
(18)《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24页。
(19)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2,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467页。
(20)《刘忠诚公遗集》,(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68年版,第2386页。
(21)《花随人圣庵摭忆》(一),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82页。
(22)《左宗棠全集》12,岳麓书社,1987年版,第737页。
(23)《左宗棠全集》12,岳麓书社,1987年版,第762…763页。
(24)光绪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复丁稚璜宫保”,《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二十。
(25)光绪八年正月二十三日,“复黎召民京卿”,《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二十。
(26)《左宗棠全集》8,岳麓书社,1987年版,第400…401页。
(27)《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53…255页。
(28)《左宗棠全集》12,岳麓书社,1987年版,第794…795页。
(29)《左宗棠全集》8,岳麓书社,1987年版,第574…575页。
(30)《曾国荃全集》2,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234…235页。
(31)《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28…229页。
(32)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2,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580…581页。
(33)《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318页。
(34)《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324页。
(35)《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357页。
(36)《左宗棠全集》8,岳麓书社,1987年版,第180…181页。
(37)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4,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52页。
(38)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中日战争》1,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63页。
(39)(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下,1957年版,第1046…1047页。
(40)《世界日报》,1926年7月13日,第三版,世界要闻。
龙腾八闽——“平远”(“龙威”) 级近海防御铁甲舰
1910年6月5日,江苏省城江宁城北的丁家桥一带人头攒动,在两江总督张人骏亲自主持下,名为南洋劝业会的清末首届全国性博览会隆重开幕,其展会运作模式效仿万国博览会,一时颇为人称道。由一栋栋风格各异的西式建筑构成的展馆群中,除全国各行省展馆、农业、机器等展馆外,专门设有一座武备馆,展示中国的武备建设成就。玲琅满目的展品中,一件由福建船政选送的钢甲舰模型格外受人注意:
“船政自制钢甲船惟此一号,实为裴大臣经中法战事之后,知世界风潮日亟,非墨守成规所能与各国争长也。时出洋制造各学生综理工程处,历练渐深,成效卓著,遂督饬算绘钢甲图式,估计工料。议者每以费巨难筹,多方阻尼,裴大臣虽不恤人言,而筹款维艰,只能决定试制极小之钢甲船一号……船政创设四十余年,成船达四十号。其中非无推陈出新之制法,当创制‘平远’钢甲船时,全系学成回华诸生督率华匠自办,幸竟告成。盖深知海军以钢甲舰为最重要之船,既设船政,则不可不知自制也。”(1)
近海防御铁甲舰
中法马江之战结束后,接替被革职而去的张佩纶,江苏阜宁人裴荫森成为船政历史上第八任总理大臣。1885年2月8日,裴荫森抵达马尾正式上任,这位任事勤勉的官员,担负起了中法战争后复兴船政的重大责任。在更新厂房以及添置机器设备的同时,裴荫森听取多方意见,认真地总结了马江海战失败的经验。抛开难以随意涉及的政府指挥决策层方面的问题,裴荫森将主要责任归结到武器装备的落伍,认为巩固海防,必须要拥有当时世界最具威势的海上利器——铁甲舰。尽管过于偏重强调客观原因,但也属可以理解之事,在那个官场派系复杂的年代,一步不慎,前面就可能是万丈深渊。在裴荫森的领导下,福建船政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1885年7月4日,一件特殊的奏折从福建由轮船送至上海,再由驿站快马加鞭急送北京,尘土飞扬的驿路上,铭记了这桩对中国近代军舰制造意义重大的历史事件。由船政大臣裴荫森撰写,左宗棠、穆图善等大臣联名上奏的这份加急奏折里,首先开宗明义,指出中法战争中,法国舰队之所以能横行海上,肆无忌惮,关键原因在于中国海军缺乏制敌利器铁甲舰。认为经过马江一战挫折后,海防薄弱的闽浙、台澎一带,急需装备铁甲舰,“惩前毖后之计,整顿海军必须造办铁甲,时势所趋,无庸再决者也”,随即便介绍了福建船政的留法学生魏瀚等提出的一个方案。
该方案预备仿造法国1885年左右设计的三艘同型的小铁甲舰,这种军舰比北洋在德国订造的“定远”级铁甲舰吨位小、吃水浅,较适合福建一带的船坞。而马力比“济远”舰略低,驾驶较为便易,单艘造价不包括武器、电器等装备约为46万两银。裴荫森请求清廷在财政经费短绌的情况下,也应该竭力拨款建造三艘,“闽省若有此等钢甲兵船三数号,炮船、快船得有所护,胆壮气扬,法人断不敢轻率启衅”,奏折中激动地称:“……该学生等籍隶福省,均无希图名利之心。只以马江死事诸人非其亲故即属乡邻,以报仇雪愤之心,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