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国造舰船志》第53章


下午3时10分,“平远”舰装备的47毫米哈乞开斯五管机关炮又接连命中“松岛”的中央鱼雷发射室和桅杆,“弹片四起,室内周围壁上喷溅着骨肉碎末,甲板上流淌着血肉相混之水,难以步行……”多名日本鱼雷兵受重伤,鱼雷管发射电路被打断。(26)根据战后统计,在整个黄海海战中,日本旗舰“松岛”共中弹13发,被击毙35人。在这战绩中,“替补队员”“平远”占了很大比重。
短短几分钟后,下午3时20分、3时30分,“松岛”的姊妹舰“严岛”又接连被“平远”命中,被击毙四人。而“松岛”等舰也发炮还击,“平远”前主炮被命中无法操作,且燃起大火,被迫于下午4时16分退出战斗,驶向大鹿岛附近的浅水区,灭火自救。开战前并未被列入一线阵容,且大受李鸿章歧视的“平远”舰,尽管进入战场的时间较晚,参战时间较短,但却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一方面体现了“平远”舰自身武备和防护的先进性,同时以管带李和为代表的爱国将士的奋勇精神,也是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战果的重要决定因素。
日本时期的“平远”舰,舰尾加上了日文假名拼写的舰名。
另一张日本时期的“平远”舰
黄海海战后,“平远”舰随舰队返回旅顺抢修。1895年,日军水陆夹击威海湾内的北洋海军,“平远”又参加了威海保卫战。日军占领刘公岛,北洋海军覆没后,“平远”与残存的北洋舰只一起屈辱地被编入日本舰队,列为一等炮舰,仍保留使用“平远”舰名。
1904年爆发的日俄海战中,“平远”舰被编入日本联合舰队第七战队,担负旅顺口的警戒,以及对陆支援等任务。后又被并入“济远”支队,负责渤海湾的哨戒工作。9月18日,“平远”舰在东渤海铁岛附近巡弋,傍晚遇到强风骤雨,与支队其他舰只失去联系。晚上7时45分,在铁岛以西1。5海里处,右舷碰到俄军布设的水雷,引发大爆炸。几分钟后,这艘一度象征了中国近代造船业最高成就的军舰最终沉入了大海……
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左宗棠
滚滚闽江水流经马尾,在罗星塔的注目下川流不息奔向大海,昔日福建船政的遗址上,早已耸起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的吊塔,这座现代化的造船企业里还保留有一座厂史陈列馆,展厅中的一角赫然展示着一张老旧的黑白照片——“平远”舰。
【注释】
(1)《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152…153页。
(2)《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71…273页。
(3)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5,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311页。
(4)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Conway Maritime Press 1979,P300。关于“平远”母型的考证,详见马幼垣:“北洋海军‘平远’舰考释”,《岭南学报》新第二期,香港岭南大学,2000年版,第185…240页。
(5)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Conway Maritime Press1979,P300。
(6)“筹议购船”,《李文忠公全集》,译署函稿,卷十七。
(7)“议驳船政局请造兵船”,《李文忠公全集》,译署函稿,卷十七。
(8)《光绪朝朱批奏折》64,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832页。
(9)《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333页。
(10)《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364页。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Conway Maritime Press 1979,P397。
(11)《李鸿章全集·电稿》1,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995页。
(12)《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332页。
(13)许景澄,《外国师船图表》,柏林使署光绪十二年石印版,卷十一,第5…7页。“舰炮重量势力及其他便览表”,《海军掌炮学问答》,(日本)海军御用图书出版所,明治三十一年版。
(14)马幼垣,“北洋海军‘平远’舰考释”,《岭南学报》新第二期,香港岭南大学,2000年,第219…220页。
(15)《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364页。
(16)《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381…382页。
(17)《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391页。
(18)《李鸿章全集·电稿》2,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43…144页。
(19)《李鸿章全集·电稿》2,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45页。
(20)《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391页。
(21)《李鸿章全集·电稿》2,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46页。
(22)《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394页。
(23)《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408…409页。
(24)“查验‘平远’兵船折”,《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68。
(25)木村浩吉:《黄海海战“松岛”舰内的状况》,内田芳兵卫,1896年版。
(26)木村浩吉:《黄海海战“松岛”舰内的状况》,内田芳兵卫,1896年版。
希望之舟——福建船政“通济”级炮舰
“运粮船”
中国建设近代化海军的努力经历甲午一战遭遇巨大挫折,失去北洋海军后的渤海湾防御形如真空。尽管清廷中刘坤一、王文韶等官员主张缓建海军,可随着北方重要军港旅顺的收回,恢复北洋海上防务的命题被高调提起。清政府在经历了不到一年的彷徨后,迈出了重建海军的坚定步伐。在以总理衙门主导的外购军舰活动,以及湖广总督张之洞个人推动的从日本进口军舰行为之外,清末新建海军还有一个重要的舰船装备获取来源,就是始终被建设经费匮乏的问题困扰,举步维艰的福建船政。
受限于左宗棠开创时的布局不密,福建船政的维持经费每年只有一笔较小的定额,而已军舰载运商货来贴补经费完全不可操作,创办伊始船政就陷入军舰造得越多、自身经费越为棘手的怪圈。尽管如此,历代船政大臣仍然略显百折不挠地维持着军舰的建造,勉力建造了近海防御铁甲舰“平远”、穹甲巡洋舰“广乙”、“广丙”之后,船政迎来了一位新的总理大臣。1892年,湖南茶陵人谭钟麟(字云觐,国民党大佬谭延辏е福┙犹嬉虿∪ブ暗谋灞Φ冢H蚊稣阕芏剑奔娲蟪肌R蛎稣阕芏降淖さ馗V莩蔷嗬氪诘穆砦猜吠窘显叮熬嗍∥迨嗬铮茨艹4ㄍぃ泄轮鹑辗馑统际鸷税臁保分喻刖献嗲逋ⅲ∨筛=床沟姥钔⒋H未治褡馨欤碜约涸诼砦渤涸鸫母髦志咛骞芾砉ぷ鳌#?)
美术作品:清末时代的“通济”舰。创作:海军史研究会顾伟欣。
1893年12月16日,前任闽浙总督卞宝第任内开工的穹甲巡洋舰“福靖”号舾装完毕,出海航试。沿袭历代船政大臣代代相传的传统,谭钟麟亲率杨廷传等船政官员登上“福靖”舰,随之开往马祖外海督察试验。归航之后,谭钟麟依例将“福靖”航试成功的相关情形具折上奏清廷,同份奏折中另外补充报告了一桩事情,即谭钟麟自己任内船政建造的第一艘轮船——“运粮船”,已于当年年初开工兴造。(2)
以历届船政大臣的通例,举凡是新船开工,大都是在开工之后不久便正式向清政府提交报告,谭钟麟总理船政时期建造的首艘轮船却近乎拖延了一年才提出奏报,可谓是特例。据谭钟麟报告,新造的“运粮船”实际最早创议于上任总督卞宝第任内。
1891年12月22日,时任闽浙总督卞宝第上奏清政府,报告船政为广东协造的穹甲巡洋舰“广丙”航试成功,厂中正在建造“广丙”的后续军舰“福靖”,同时向清政府申请趁船厂“匠工稍松”,再添造一艘中号快船,即中形的巡洋舰。
当时船政舰队共有“伏波”、“琛航”、“靖远”、“艺新”四舰留防马江一带,但是“伏波”、“琛航”的舰况都较差,“靖远”、“艺新”又都规模较小,“‘伏波’收回于台湾弃置之余、‘琛航’捞获于马江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