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国造舰船志》第52章


鄙侠耍ǘ酝庖徊喟沧坝锌梢哉鄣故辗诺牡舶濉!傲钡慕Ⅳ荷柚糜恤郝ィ郝ド戏胶汪郝ツ诓苛讲啵直鸶靼沧坝幸幻判】诰端偕渑凇K淙磺胺降募装迨液汪郝ザ几髯杂心咎萃ㄏ蚓⒅醒氲闹骷装澹浅鲇谛卸奖憧悸牵蛹装迨业紧郝ブ浼苌枇艘坏雷莨崛⒌奶烨牛恿讲喾缤驳募湎都浯┰剑晌傲苯⑸弦坏捞厥獾木肮邸?br /> 现存“龙威”/“平远”的照片,大都拍摄于甲午战争后被编入日本海军时期,照片是1895年5月14日在日本吴港拍摄到的“平远”舰。
经过一年多的建造,1888年1月29日,马尾江边人群聚集,万目共瞻,一起见证中国自造,也属亚洲首创的钢甲军舰的下水仪式。午后,船政大臣朝服冠带,率领部下在江边祭拜天后、江神、土神、船神,为新军舰行命名礼,随后“抽撑拔楔,如法推送,风潮顺满,循轨徐趋”,浪花溅起,龙腾闽江,“龙威”舰在岸上如雷的欢呼声中,顺利下水。(15)
此后又经过了近一年的舾装等工作,至1889年春,“龙威”基本完工。这艘军舰在建造过程中“不用一洋员洋匠,脱手自造”,她的成功,标志着福建船政,乃至中国造船业的技术水平迈上了一层更高的台阶,从铁胁军舰迈入了钢甲军舰时代,西方人对此也极为赞叹“外国师匠入厂游观,莫不诧为奇能,动色相告”。随后,福建船政水师“靖远”号练习舰管带林永谟受命暂行管理“龙威”舰,孰料此后突然发生了一连串的意外事故。
“平远”
1889年5月15日,船政大臣裴荫森亲自乘坐“龙威”到达馆头停泊。16日早晨6时“龙威”舰升火,9点钟启航行驶出芭蕉口,在白犬洋一带航行了数个来回,以进行航试,当时测得航速为12。5节,到此时为止一切均极顺利。但在下午“龙威”准备返航时,右侧螺旋桨突然显出迟滞之相,航速大减,经检查发现右侧蒸汽机螺丝折损,遂被迫航行到壶江岛深水处停泊,直到29日才返回船政修理,这次试航宣告失败。之后用了将近三个月时间,“两副卧机逐件拆卸,一一校对”,进行检查修理,至9月28日再度试航,终于一切顺利,因而这天被定为“龙威”的完工日期。(16)
根据最初的计划,这艘新造的军舰将归入北洋舰队编制。10月4日,“龙威”舰开赴上海,准备经由那里北上,26日由上海出洋前往天津时,轮机系统突然又发生故障,“小抽气机轴折损,动掣未能如意”,“龙威”舰再度出现技术问题。(17)因为“购舰”、“造舰”问题上和船政正面冲突过的李鸿章,早就在等着看这艘福建自造军舰的洋相。接连出现的故障,使李鸿章非常快意,立刻致电让裴荫森难堪,称“龙威”舰“断不可靠……‘龙威’若来,无人收管,望速饬令无庸北来为要。”(18)
美术作品,航行在马江上的“龙威”/“平远”。创作:张一鸣。
担心事态由此越演越大,上传到清廷中央,进而影响船政的声誉,以及将来自行建造其他军舰的计划,裴荫森一面急忙派出技术专家赶赴上海修理军舰,顾不得李鸿章的冷面孔,仍然坚持表示希望该舰能加入北洋海军。(19)同时,上奏清廷,将新军舰故障频发的责任归结到监造轮机的三名学生身上,要求全部予以暂时革除顶戴的惩罚。(20)事情虽然已经发展到了这步田地,李鸿章仍然想要船政好看,称“龙威”舰“屡坏机器,恐成病骥”,但口气稍微松动,表示将派丁汝昌到沪查看,如果尚能使用,则可编入北洋舰队。(21)
这一期间,为使“龙威”舰能加入北洋海军,福建船政的工程人员就近在英商耶松船坞订购了两具抽气机进行替换,基本解决了存在的问题。1889年12月2日,例行南下过冬的北洋舰队,以“定远”级铁甲舰为首,由威海抵达上海,黄浦江上一时龙旗飘扬,蔚为壮观。12月12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偕同总教习琅威理仔细勘验了“龙威”舰,并出海航试达3小时,测得航速11节。为人朴诚忠厚的丁汝昌给予“龙威”高度评价,称“闽厂首先试造之船能是亦足”,并向李鸿章做出汇报,建议先命令“龙威”舰返回福建,进行一次全面修整,来年春天再和北洋各舰一起航行北上,获得批准。(22)
“龙威”舰从上海返回福州后,立刻严格按照丁汝昌的要求,紧急修整,“增修、镶配,约有百数十件”,并安装了探照灯等设施。1890年春天,李鸿章致电裴荫森,要求根据北洋海军主力舰的命名规则,将“龙威”舰改名为“驭远”。旋因与南洋水师的军舰重名,经裴荫森提议,更名为“平远”,英文舰名PingYuen。(23)5月8日,北洋舰队主力抵达福州。28日,“平远”舰随同北洋各舰一起北上。福建船政首创的这艘近海防御铁甲舰终于加入到了中国海防事业的第一线,开始了其真正的生命。
“平远”到达天津以后,6月23日,李鸿章亲自前往查看,并乘坐这艘一直以来遭他批评的国产铁甲舰,试航达4小时之久。白白获得了这么一艘新式军舰,自然是要说些面子上的客气话,李鸿章在随后的奏折中首先称“闽厂试造钢甲兵船,事属创始……初次试造钢甲兵舰有此规模,已属难得”,然而随后便话锋一转,还是大大揶揄了裴荫森一把,“若遽绳以万全无弊,是阻其要好之心,人才何由奋兴,制造何由精进?”“以之归队操练,聊助声威,尚未可专任海战。”(24)相对在闽江口费力不讨好,眼巴巴盼着“平远”加入北洋舰队,以便能以此为例,得到国家更多支持的裴荫森,李鸿章可谓是得了便宜卖乖,不费吹灰之力获得了送上门的新军舰,还一面拼命表现出万分的为难和勉强,似乎若不是为了鼓励人才,他就未必肯要这艘军舰一般。论起官场上的权术手腕,裴荫森还远远不是老辣的北洋大臣的对手。
被编入北洋海军后,福建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的学生李和任命为“平远”管带。李和,广东三水人,1867年与邓世昌等一起进入福建船政学堂,毕业后留用于福建,后调入北洋,但一直未得到重用,出任“平远”管带时,不过是都司而已,仍属于低级军官。与舰长一样,“平远”进入北洋海军后,也一直未被重视,这中国建造的第一艘近海防御铁甲舰,长久被视作另类,其重要程度仅和雷艇、蚊子船相类似。
1894年,因朝鲜事变,中日两国间爆发了甲午战争。9月16日,北洋海军主力护送增援平壤作战的陆军前往鸭绿江口大东沟登陆。抵达后,“平远”与同队舰“广丙”作为第二梯队,被配置于大东沟内的大东港港口,担负警戒任务。这艘近海防御铁甲舰自降生以来,第一次真正执行了近海防御的任务,而北洋海军其余的10艘主力舰则作为一线主力,在口外12海里处下锚。9月17日中午,口外的北洋海军主力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遭遇,展开激战,距离战场较远的“平远”、“广丙”以及鱼雷艇“福龙”、“左一”在看到远方旗舰“定远”发出的归队作战信号后,立刻一起急驶战场,支援作战的北洋舰队主力。
下午2时以后,“平远”、“广丙”二舰相互配合,向日本舰队旗舰,法式巡洋舰“松岛”发起攻击。“广丙”一度准备向“松岛”发射鱼雷,但因敌方火力过于凶猛,而被迫撤退。防护能力较强的“平远”则在管带李和指挥下,于弹雨中拼死冲向“松岛”。下午2时34分,双方距离逐渐接近至2200米,“松岛”舷侧的速射炮疯狂地向“平远”倾泄弹雨,“在无数发炮弹的轰击下,已使其舷侧出现洞穴,从舰内冒出浓烟,舰内也出现火焰”。而几乎与此同时,“平远”舰舰艏260毫米主炮发射的一颗钢弹击中“松岛”。炮弹从“松岛”左舷中部下甲板的医疗室斜穿而入,击穿1英寸厚的钢铁墙壁,穿过中央鱼雷发射室,从左舷鱼雷发射管下通过,击入“松岛”320毫米主炮塔下方,击碎了驱动主炮旋转的液压罐,使得320火炮无法旋转。这颗炮弹在穿越中央鱼雷发射室时,“使舰内各室发生猛烈震动,硝烟弥漫,人近咫尺难以辨认,令人窒息”,四名日本鱼雷兵因此窒息死亡。(25)
北洋舰队覆灭后,刚刚被俘时的“平远”舰。
下午3时10分,“平远”舰装备的47毫米哈乞开斯五管机关炮又接连命中“松岛”的中央鱼雷发射室和桅杆,“弹片四起,室内周围壁上喷溅着骨肉碎末,甲板上流淌着血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