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地产大亨》第1029章


“原来是这样啊。”肖蕾说,“我错怪你们了,对不起。”
“没什么,你以后要吸取教训,不要胡乱揣测人家。”文雪说,“现在乖乖把这些文件都处理掉吧。”
“我都处理好了,只要文斌哥签名就行。”肖蕾说。
“那你签名吧。”文雪说,“我先去处理基金的事情了。”
“我也要去养胎了。”马淑珍说,“文斌你继续完善我们的大战略啊。”
等文雪和马淑珍都出了门,肖蕾就问:“文斌哥,你们商量什么战略啊?真要建一条地铁线?”
“地铁线只是举个例子。”黄文斌说,“这么大的工程,风险实在是太大了。”说真的,要做不是不行,要是真能有一条私家地铁线的话,沿着地铁线开发肯定能赚钱……如果是前两年的话。地产疯涨的失火,这种地产概念项目怎么也能赚钱,可现在地产都要调控了,京城房地产虽然没降价,可是涨价幅度也很小,更糟的是有价无市,大家干看着,就是不买,没人接盘,你概念再能忽悠都没用。
至于收购地产项目什么的,可行性倒是比较高,问题是黄文斌哪知道什么事优质资产什么不是,万一买错了可就赔了。就算买对了,那也要等上十几年让地产回暖。万一要是碰上什么意外,那不就全完了。别的不说,国家一直想要推行地产税,万一真的推了,黄文斌买的地产越多,价格越昂贵,越是优质,要交的地产税也就越多。
要是小麦手机能够继续充当超级印钞机那还好办,可问题是黄文斌只知道这么几年,几年之后小麦手机要怎么发展,手机应该采用什么技术,重点在什么地方,他根本不知道。三星帝国这么有技术有资源有人才有资金的全国性财团(虽然是韩国),都会因为没把准手机发展方向而陷入亏损危机,小麦手机相比之下根本不算什么。
到时候房地产市场还没回暖,又要每年交一大笔地产税,岂不是逼着黄文斌低价卖地?万一要是卖不出去资金链断了,那可就搞笑了。就算能卖出去,也要损失好大一笔。这还没算上地产税推出之后,房地产价格可能大跌的影响。所以,不知道房产税地产税怎么征收之前,黄文斌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出手大举收地的。
“那我们到底要采取什么战略啊?”肖蕾问。
“以静制动。”黄文斌说。
“也就是什么都不干?”肖蕾问
“谁说不干了,我们这么多生意,全都要干啊。”黄文斌说,“地产生意,购物中心,餐厅饮料,网络购物,手机硬件软件游戏商城等等,全部都要做。我只是说以后不要盲目扩张罢了。”这么一算的话,黄文斌手里的生意还真是很不少,随便挑一样出来,都是黄文斌上辈子做梦都想不到的。
肖蕾伴着手指一样样听着,听到最后忽然说:“你没说旅游,是不是不搞旅游了?”
旅游?黄文斌一愣,他还搞了旅游吗?好一阵子才想起来,还真有,他和艾家合作那个在蟛蜞湾的旅游度假中心,正好好的运营着呢,风景秀丽之余,可以玩海边机动游戏,又可以参观黄光一号苹果园,吃果园鸡果园羊等等,已经成了省城周末好去处,外地游客也越来越多,很是赚钱。艾叶芳作为黄文斌的代表,在那里做总经理主管,同时养胎,黄文斌回去过好多次看她。
“那当然不是了,旅游也是新兴产业,大有可为,我们可以继续开发。”黄文斌说,不过旅游度假村虽然绿色又环保,奈何回钱实在是太慢了。开发蟛蜞湾用了好几十亿,要完全收回成本,起码得十年才行,远远比不上房地产——黄文斌趁着这几次回去,沿着蟛蜞湾开发了一圈海景别墅,已经全都卖了出去,把成本全部收回之余,还赚了一大笔。
“可我们好几千亿现金,也不能全部都拿去搞旅游吧。”肖蕾说。
“那当然是不是了。”黄文斌说。
“我们究竟要搞什么啊?”肖蕾问。
“当然是搞……”黄文斌也不知道自己要搞什么,拔剑茫然四顾,竟然一个值得出剑的项目都没有,“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第942章 . 麦客
(这几天更新都会不稳定,对不起大家了)
“到底是搞什么啊!”肖蕾却不放过黄文斌,“不准卖关子,赶紧告诉我。”
黄文斌不由的想起一个笑话:古时候某个读书人不学无术,不认真读书,眼看就要大考了,急得团团乱转。他老婆觉得很可笑,就说你再难,还能难过我生孩子?读书人就说了,你生孩子,那是肚子里有货,我写文章,那是肚子里面没货啊,根本写不出来,当然比你更难。
现在黄文斌也是一样,肚子里面根本没货,他哪知道拿着几千亿该干什么生意才能赚大钱,勉强想起来能做余额宝这一类的货币基金,已经是极限了。接下来该做什么?投资一座新城?地产热潮已经过了。搞银行做电网做电信?国家政策不允许。做手机?已经在做了。做基建?倒是能用掉很多钱而且国家也鼓励,问题是能不能赚钱呢。
“总之到时候你就知道了,现在问了也没用。”黄文斌连忙拉开话题,“最近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吗?”
“怎么就是要卖关子啊!我知道了又不会说出去。”肖蕾看穿了黄文斌的伎俩。
“不是说不说出去的问题,而是……而是现在还没有准备好。”黄文斌说,穿越之前,他不过是个普通的公司职员,还是从来没升过那种。就他穿越之前储备的知识,要是本金只有几千万的话,他知道好几个赚大钱的机会;本金要是一两亿的话,赚钱机会也不少;本金要是十亿八亿的话,他就只能勉强想象了,本金几百亿他想都没想过,偶尔想一想,也只会当作白日梦,几千亿的话,就算白日梦也不会这么离谱。
可是黄文斌现在就是拿着几千亿,却不知道干什么好。幸好在京城,要是还在沿海省,这么多钱那就更加犯难了。可就算是在京城,这么多钱随便扔到哪一个行业,都能彻底把这个行业颠覆了。问题是颠覆了行业对黄文斌一点好处都没有,得赚钱才行。可要怎么样才能赚钱呢?
“没准备好你也可以告诉我啊。”肖蕾说,“说不定我还能帮你呢,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眼看着不说点什么实在是混不过去,黄文斌只好交代:“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打算,打算那个……那个……就是一种耗费资金很多,又能赚大钱,同时还没什么风险的生意。”好像说得太完美了一些,真的存在这种生意吗?要不应该说虽然能赚大钱,但是风险有点大。这也不对,应该调转过来说,虽然风险有点大,但是很有可能赚大钱。
“究竟是什么啊,你再不说就急死我了!”肖蕾说。
“就是……就是麦客!”黄文斌憋了半天,终于憋出来一个。
“麦客?”肖蕾倒是听说过这个词,“每逢麦子成熟的季节,就拿着镰刀四处给人割麦子的那种?这算什么生意。”
“当然不是。我说的是小麦手机的麦客。”黄文斌说,“就算帮人割麦子的那些麦客,现在也用收割机,谁会跟你用镰刀。”
“我们小麦手机的麦客?那是什么东西?”肖蕾问。
“就是在小麦聊天上面卖面膜的啊。”黄文斌给肖蕾解释,“现在用小麦聊天的人不少,特别是那些在小麦商城上面买了东西的,都要用小麦聊天。而且在上面聊天也真的很方便,所以麦田圈扩大很快。就有人在上面做生意,买面膜啊化妆品啊水果啊,这些人就叫做麦客。”
所谓的麦田圈,其实就是朋友圈,原样照抄过来的。而且初期扩大也不是靠的什么聊天方便,而是约炮方便。凡是聊天软件都有寻找陌生人的功能,但是小麦聊天找人特别灵敏特别容易,不论谁在上面一搜,就能出来几十个模特标准的美女帅哥——其实这些是真模特,黄文斌雇来的。上去聊天,也很容易能勾搭上,当然聊天那个和视频图片上面那个未必是同一人。聊完了要更进一步,那就越加没谱了。
当然,现在小麦聊天已经成了气候,这些上不了台面的小手段已经全都没了,老老实实的用病毒营销扩张用户群。至于那些在麦田圈上面卖面膜的,黄文斌也早有准备,不过没想到蔓延得这么快,几个月工夫已经到处都是,有组织有明星有鸡汤,甚至还有了自己的名称,就是黄文斌说的麦客。
“还有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