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性》第2章


“生存不具有因果性、偶然性,不具有无助于构成其形式的内容;它不承认纯粹事实这
个概念,因为只有通过生存,事实才可以得到证明。”这是完全正确的。但同样正确的
是也存在着这样一些条件:若没有它们,生存这个事实便不可能存在。“存在于世界”
这个说法在严格暗示,有一个既是这个世界的物体、也是这个世界着眼点的身体存在着,
但任何事物都不要求这个身体具有这样或那样的特殊结构。萨特在《存在与虚无》里讨
论海德格尔(Heidegger)的冲动名言时认为,人的真正本性,由于人的有限状态,同
死亡密切相关。他指出,可以想像,有一种在时间上既是无限也是有限的生存;但是,
死亡若是没有存在于人的生命中,人同世界以及同他自己的关系就会产生极大的混乱—
—以至“人终有一死”这个命题所具有的意义,完全有别于单纯观察到的事实。生存者
若是永远不死的,他就不再是我们所谓的人。他的经历的主要特征是,他的生命在时间
中的发展,于他之前和之后都创造了无限的过去和未来,因而,物种的不朽性同他的个
体有限性是相关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生殖现象是以存在的本质为基础的。但我们必须
到此止步。物种的不朽性并不必然意味着性的差别。的确,这一差别是生存者的特征,
在这种意义上,它为生存的任何一种现实定义所需要。但同样正确的是,尽管没有肉体
的精神和不死的人都同样板不可思议,我们仍可以设想出一个单性生殖的或雌雄同体的
社会。
人对两性各自的功能有着各种各样的信念。最初,这些信念没有科学依据,仅仅反
映了社会神话。父亲与怀孕无关的想法由来已久——某些原始母系社会就一直这样认为。
以活精子形式出现的祖先精神,应当找到它们进入母体的途径。随着父权制的出现,男
性极想得到对后代的所有权。承认母亲对生育所起的作用虽然是必要的,但这里所承认
的只是,她携带并养育了由父亲单独创造出来的活精子。亚里土多德认为,胎儿产生于
精子与经血的结合,男性本原贡献了力量、活动、运动和生命,而女人只是提供了被动
的物质。希波克拉底(HippOCIat6S)也坚持类似成见,他认为有两种种子,一种是软
弱的或女性的,另一种则是强健的或男性的。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贯穿于整个中世纪,并
延续到现代。
17世纪末,哈维(HarVey)杀死了一条刚交配不久的母狗,在它的喇叭形的子宫里
发现了一些小液囊。他以为这些小液囊是卵子,但实际上是胚胎。丹麦解剖学家斯坦诺,
将以前所谓“女性睾丸”的女性生殖腺命名为卵巢,并注意到卵巢表面有些小的隆起部
分。冯·格拉夫在1677年错误地将这些隆起部分与卵子混为一谈,现在人们则将其称为
囊状卵泡。当时,人们仍认为卵巢与男性的腺是相对应的。然而,就在同一年发现了
“精子微生物”,并证实它们是被射入女性子宫里的。但人们假定它们在子宫只是受到
养育,未来的个体已预先形成。有一个叫哈特萨克的德国人,在1694年画了一张藏在精
子里的“矮人”图;另一个科学家1699年说他看见了精子破壳后变成了个小人,他也把
这画了出来。在这些胡言乱语里,女人的作用仅限于养育一个预先已经完美形成的、主
动的活本原。这些观点未被普遍接受,对它们的争论一直持续到19世纪。显微镜的使用,
使冯·巴尔能够在1827年发现哺乳动物的卵子,它被包在囊状卵泡里。不久以后,对卵
裂即细胞分化的早期发展的研究成为可能。1835年发现了体原生质,它后来被P4做细胞
质(ptotoplasm),此后人们开始认识到细胞的确切性质。1879年,人们观察到了射入
海星卵子的精子,从而形成了两种配子即卵子和精子的细胞核的等价观念。比利时的动
物学家万·贝奈顿第一次详细论述了卵子和精子结合为受精卵的情形。
不过,亚里土多德的观念并未完全受到普遍怀疑。黑格尔认为,两性必然是有差别
的,一方是主动的,另一方是被动的,女性当然属于被动的一方。“因此,根据这一差
别,男人是主动的本原,女人由于处于不发达的统一体中,所以是被动的本原。”甚至
在承认卵子是主动本原以后,人们仍在试图论证,与精于充满活力的运动相反,卵子是
静止不动的。今天,人们注意到某些科学家的相反趋向。这些科学家在单性生殖实验过
程中发现,可以将精子的功能转化为一个单纯的物理化学反应物的功能。有关实验表明,
在某些物种中,酸的乃至针刺的刺激可以引起卵裂并促使股体发育。有人以此为据大胆
提出假设,认为雄性配干(精子)对生殖是不必要的,它的作用至多有如酵素;并且进
而认为,也许总有一天雄性的合作在生育中是多余的——这种看法好像是对女人许多祈
祷的回应。但是,没有理由作出如此大胆的期望,因为一般物种的生命过程并未向我们
提供任何证据。无性生殖和单性生殖现象,似乎与有性生殖现象同等重要。我曾说过,
有性生殖无权被认为是主要的;但是事实也根本没有证明,它对任何重要机制的作用是
可以贬低的。
所以,既然不承认任何一种学说,不承认任何一种可疑的理论,我们就要面对一个
我们当然既无法为其提供依据,也无法通过观测资料加以解释的事实,就要面对一种我
们不可能加以理解的重要性。我们只有根据有性状态的具体表现去研究有性状态,才有
可能理解它的重要性。也许只有到了那时,才会揭示出“女性”这个词的含义。
我在这里不准备提供一种生命哲学,也不想过早地表明我对机械论哲学与目的论哲
学的论争有何看法。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生理学家和生物学家都或多或少地使
用了武断的语言,也许这只是因为他们认为应当赋予生命现象以意义。我将采用他们的
术语。如果在生命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上不抱任何偏见,我们就可以断言,所有生物学事
实都意味着超越,所有功能都意味着设计,意味着某件有待完成的事情。但愿我所用的
术语的意思仅限于此。
就大多数物种而言,雄性个体与雌性个体在生殖中是合作的。它们主要是根据它们
产生的配干——精子和卵子,而被分别确定为雄性和雌性。在某些低等植物和动物中,
那些结合成受精卵的细胞是同卵的,这些配子同型的实例意味深长,因为这说明两种配
子的基本等价性。一般说来,两种配子是有区别的,但其等价性仍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事
实。精子和卵子都是从两性的原生殖细胞发育而来的。雌性卵母细胞从原生殖细胞的发
育,主要在细胞质上与雄性精母细胞的发育有区别,但它们的细胞核现象明显相同。生
物学家安塞尔1903年认为,原生殖细胞是未分化的,它是发育成精子还是卵子,要看容
纳它的性腺属于哪一种类型,是睾丸还是卵巢。无论如何,两性的原生殖细胞毕竟有同
等数量的染色体(这是有关物种的特征),这些染色体的数量在两性极为相似的发育过
程中被减少了一半。两种配子在这些发育过程(在雄性叫精子生成,在雌性叫卵子生成)
终结时几乎完全成熟,变成了在某些方面差别巨大的精子和卵子,如下面提到的。但是,
两种配子各自都有一组单倍的、数量相等的染色体。
人们今天都十分清楚,后代的性别取决于受精时的染色体构成。随着有关物种的不
同,雄性配子或是雌性配子造成了这种结果。在哺乳动物造成这种结果的是精子。它们
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精子,一种含有X染色体(卵子全都含有这种染色体),另一种含
有Y染色体(卵子无这种染色体)。除了X和Y染色体,卵子和精子还含有一组数量相等
的染色体。很明显,当精子和卵子受精结合时,受精卵含有两组完整的染色体,构成了
该物种的数量特征——如人有48个染色体。如果受精是由一个携带X染色体的精子完成
的,受精卵就会含有两个X 染色体,便会发育成女性(XX)。如果带有Y染色体的精子
使卵子受精,受精卵就会只有一个X染色体,便会发育成男性(XY)。鸟类和蝴蝶的情
况正好相反,但确定其性别的原理仍然一样,含有X或Y的卵子决定后代的性别?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