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纳传》第41章


煌沸凼ǘ褚桓銮由⒋嗳醯娜恕6嗝挝鳌づ量耍?) 说:“你就是会想到要保护他。”福克纳受宠若惊,不免有点紧张,竭力想恢复在新奥尔良时专心听人讲话的习惯。
他结识的人中大多口若悬河,欢迎有人听他们讲话,而听人家讲话正是福克纳感觉最胜任愉快的一项任务,至少有时如此。偶尔还带来意外的收获,多梦西·帕克有一个朋友叫做罗伯特·洛维特的,讲过一则战争期间英国青年志愿军在海岸汽艇队英勇服役的故事,福克纳立即据以创造了博加德上校这样一个人物,写成一篇叫做《转向》的短篇小说,内容基本上取自洛维特的故事。不出几个月便刊登在《星期六晚邮》上,后来成为福克纳的第一篇被改编成电影的短篇小说。谈话一离开书本,福克纳就容易边听边谈。他高兴地同纳撒尼尔·韦斯特(9) 在萨顿旅馆交流打猎的故事,和达谢尔·哈默特(10)和丽琳·海尔曼(11)一谈便是几小时。哈默特在成为作家以前几乎什么活都干过。他和福克纳一样喜欢讲故事,和福克纳一样喜欢喝酒,有时一连喝上几天。
即使和他愿意或需要见面的人在一起时,他还是改不了局促不安的天性。他和哈默特有共同之处,两人都讨厌拘谨地谈论文艺,都讨厌阿尔弗雷德·诺普夫所代表的时髦社会,两人都觉得这种社会的虚伪。福克纳告诉一个记者说:“我不喜欢文人。我从来不同其他作家交往,也不知为什么,我就是不善于交际。我受不了‘文人圈子’。”福克纳觉得困难重重、穷于应付,便拚命喝酒,常常沉陷在酒精的迷雾中。弗吉尼西的故技到纽约重演,好几次闹得狼狈不堪。一次在阿尔弗雷德·诺普夫家里,先是哈默特失去知觉,接着福克纳烂醉如泥,无法动弹。在贝内特·瑟大家里,福克纳不肯随意签名题词,得罪了不少客人。
然而,每天上午他还设法写作。他带去了《八月之光》,在纽约还萌生了其他的写作计划。贝内特·瑟夫请他为“现代文库”版的《圣殿》写绪言,好几家杂志的编辑向他索稿。在11 月初写给埃斯特尔的信中说:“我到这里以后已经收入300
元左右。相信一个月后还能收入1000 元。”他在牛津欠下债,房子的的分期付款逾期,因此急需钱。他总算在离开纽约以前付清了房子的欠款和牛津的几笔过期的帐单。
福克纳感受到的压力和激动,有的来自作家和编辑,有的来自出版商。
贝内特·瑟夫决定把《圣殿》收入“现代文库”,目的想游说福克纳同兰登书屋签订合同;瑟夫还决定出一版限量发行的、作者亲笔签名的《沙漠情趣》。
这是福克纳好几个月前投稿的一个短篇小说。瑟夫的计划不过是若干预定计划之一。诺普夫虽然不赞成福克纳的举止,但愿意和他签订合同。瓦伊金出版公司的哈罗德·金兹伯格也打算这样。这种兴趣一方面反映出福克纳的地位改变了,一方面反映乔纳森·凯普和哈里森·史密斯公司的破产。这家公司亏损了好几个月,濒临破产,欠了《圣殿》的版税,福克纳此后从没领到过。出版商们希望抢在哈尔·史密斯恢复元气重建新公司之前同福克纳签下合约,纷纷找上门来,“手持合同,上面预支稿酬和版税分成比例都空着未填”。瑟夫和另一些人还提到特印的版本,提到同好莱坞接上关系和巨额酬金,福克纳给埃斯特尔的信上写道:“好像我是什么希奇而珍贵的怪兽似的。”最后,福克纳还是同哈尔·史密斯和哈尔的新合伙人罗伯特·哈斯签订合同。此举所表现的朋友义气值得钦佩,但是否明智,颇成问题。
哈尔·史密斯在福克纳患难之际周济过他,所以他不肯他就。他说“史密斯始终是我在北方的一个好友,是我喜欢的人”。谈判、协商和宴会的同时,福克纳继续酗酒。到11 月中,本·沃森和哈尔·史密斯都很担心,似乎再也不能指望福克纳按照约定的进度工作,可是两人都拿他没有办法。最后,沃森拍电报给埃斯特尔,请她赶来纽约。几天后,她和福克纳在纽约的阿尔冈昆饭店会合,劝他回牛津,他同意了,但是要等《沙漠情趣》发表以后,特别是因为贝内特·瑟夫已经答应把原定12 月15 日提前到12 月10 日。同时,日程依旧排得满满的;阿尔弗雷德·达谢尔等编辑、罗伯特·洛维尔等新交、哈尔·史密斯和本·沃森等旧雨、贝内特·瑟夫等出版商纷纷设宴招待福克纳夫妇。
但是有埃斯特尔在身边,福克纳不那么视应酬为苦事,一方面因为埃斯特尔喜欢这类酬酢,另一方面因为他知道即将回家过圣诞节了。
第六章注
(1) 理查德·休斯(1900~1976),英国作家。
(2) 阿诺德·本涅特(1867~1931),英国作家。
(3) 加斯东·加利马尔,法国出版商,曾出版纪德,普罗斯特、克洛岱尔和瓦莱里四大家作品,对20 世纪初法国文学影响巨大。
(4) 格拉斯哥,美国小说家;卡贝尔,美国作家;戴维森,美国诗人、散文家兼评论家;泰特,美国诗人、教师,双月刊《逃亡者》主编。
(5) 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法国作家。所作《追忆逝水年华》改变了对小说的传统观念,革新了小说的题材和写作技巧。
(6) 哈罗德·罗斯(1892~1951),美国报刊编辑,1925 年创办《纽约人》周刊。
(7) 纽约的一家餐厅,30 年代后常有文艺界知名人士在此聚会。
(8) 多萝西·帕克(1893~1967),美国幽默女作家,30 年代驰名文坛。
(9) 纳撒尼尔·韦斯特(1903~1940),美国小说家,一生共写4 部作品,死后才受评论界赏识。(10)达谢尔,哈默特(1894~1961),美国硬汉派侦探小说创始者。
(11)丽琳·海尔曼(1905~),美国剧作家。
第七章 三进巴比伦(1)(1932~1936)
福克纳回到牛津便开始写作,不为纽约的胜利和困窘所动。出人头地固然比被人冷落好,但是,不能给他持久的满足。连到手的钱也很快短少下去。
过去不搭理或者厌弃他的人“一下子热情起来”,不免暗自好笑。以前有些淘气的事肯定会成为笑谈话柄,真真假假的材料又是他自己提供的,不免赧然。回来后不久,有人采访问起他的战争经历时,他说话有所收敛。但是他又喜欢“做一个被人说长道短”的作家,因此警惕迟早必然放松,故态复萌,即便被人抓住把柄造成难堪,也要口没遮拦图一时之快。虽然弗吉尼亚和纽约的人不熟悉这一套,后果却是一样的。现在他只要回去工作,先写在纽约发现的故事,再写带在身边的那部长篇。
1 月初,回家不到一个月,便已寄出《转向》的定稿给本·沃森。3 月,《星期六晚邮》发表这篇故事,同时,《八月之光》接近完成。他写信邀请安东尼·布蒂塔在1 月中来山楸别业小住:“说明在先,我正在努力写完一部长篇,所以上午你只能自己安排,下午和晚上,我可以奉陪。”布蒂塔后来说:“福克纳像是老派的南方主人”,关心客人的起居,老是觉得山楸别业招待不周。有一次,他把布蒂塔请入书房,那里有已出版的书的手稿和打字稿,从《大理石牧神》到《圣殿》,有一大摞未出版的短篇故事,“其中有不少退稿,回形针的痕迹累累”。可是,福克纳绝对不允许客人打扰他的工作。1932 年2 月19 日,《八月之光》脱稿。3
月,这部小说,他的第七部长篇,已在寄往本·沃森和哈尔·史密斯的途中。尽管中间有过弗吉尼亚和纽约之行,这部小说不到8 个月写成。他说:“这是一部长篇小说,不是一则趣闻”;言下之意,是一则很长的故事,情节复杂人物多。
《八月之光》结束了福克纳的第一个伟大时期。过了许多个月后,才重新如此长久而紧张地创作。纽约有几个出版商提议过好莱坞,那是个赚大钱的地方。尽管经济萧条,电影制片商仍能支付高薪,甚至给作家的报酬也不低。福克纳回牛津后不久,米高梅影片公司的山姆·马克斯打电报给福克纳在纽约的经纪人,探询是否请得动他,索价多少。福克纳估计埃斯特尔会喜欢他走这一步,因此不征求她的意见便回绝了。钱似乎已成为夫妻吵架的导火线。他写信给本·沃森说:“我还是留在这里把小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