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第89章


?br /> 此后,蒋介石的四肢反应呈现愈来愈退化的迹象,比如双手 会发抖,连他为自己点眼药水,双手都抖个不停;剪指甲也是抖 得厉害。没办法,后来这些需要双手稳定的工作,都由侍卫代劳 了。
而更令蒋介石伤心的是“外交”节节败退,虽然那个“失 踪”的路易斯又在1970年出现,几次致电魏景蒙希望见面,并 为他的失约表示道歉。这样,到1970年10月30日,魏景蒙与 路易斯又在维也纳见面。他们在离旅馆五公里的马路上交谈着, 路易斯为他去年10月失约说明理由,是因为莫斯科的“鸽派” 觉得,如果晤面,会破坏北京的会谈,将是困窘的事,“鸽派” 的代表人物是柯西金。路易斯还一再抱怨电话太难接通,导致多 次未能和魏联络上。
魏景蒙反问他:“此次要求见面的理由何在?” 路易斯说:“明年3月,将召开苏共代表大会,会充分讨论 权力问题,这是‘鹰派’表明他们观点的重要时刻。在台北时蒋 经国曾告诉我,毛死后莫斯科和北京的关系可能更恶化,我在多 个场合转达了此一观点,效果甚佳。但如今‘鸽派’认为,柯西 金已与周恩来晤面,并建立了会谈管道,且双方并无战事,情况 已经很好了。‘鹰派’说,‘你不能保证将来没有战争,而且只会 给毛泽东更多的时间来准备战争。’如果台湾可以提供情报。证 明毛泽东在积极准备发动更大的战争,对抗莫斯科,我就可以充 分利用。除了提供大陆情况外,台湾应再有一份假设的声明,告 诉莫斯科台湾希望他们做什么以便消灭毛泽东。”
魏问:“苏联愿意做到什么程度,以及莫斯科能做些什么?”
上回在维也纳,苏联已经艮确定的承诺,如果国共交战,苏 联不会帮中共。这一次,更进一步地说,苏联愿和国民党合作来消灭毛。
他们约谈了30分钟,因来往的人越来越多,便决定离开。
到美丽的乡间去转一圈,并且继续会谈。路易斯在匈牙利租了一 辆车,和太太一道开到维也纳来。两人上车后,路易斯问魏: “你们有什么‘弹药’可以给‘鹰派’,好让他们在大会上提出可信的证据。”
魏景蒙说:“这件事一定要在高层会谈中讨论。”
路易斯不同意:“高层之间要先有桥,我们就是桥。德国与 苏联谈判即像我们这样谈成的。”
“若干至关紧要的事,只能在高阶层说,例如官方承认或者 共同发展西北或东北。”
“这些事不应在现阶段列入谈判,因为它们还太遥远了。目 前我方的兴趣是双方应如何在政治上及军事上进行合作,以消灭 毛泽东。因为苏联已开始意识到,和毛泽东已毫无希望复合,而 且毛之后也不会有亲苏派,因此毛帮非消灭不可。” “双方如果合作,莫斯科能做些什么事?” “莫斯科当然不会派遣大批军队到大陆和毛作战,不过,苏 联可以配合台湾的行动,在你们发动反攻时,先以飞弹摧毁中共 的海防基地。很明显的,美国不会帮你们打反攻之战,苏联是惟一‘有兴趣’的强权。美国已与北京会谈,台湾日益丧失外交承 认,加拿大和一些欧洲国家也不会站在你们一边,如果你们不能 在未来两三年之内反攻,就可能再也没机会消灭毛。”
魏景蒙对路易斯的说法很不高兴:“国不在大小,兵不在多 寡之论,我们有领袖、有主义,我们有信心,我们不怕,我们会 成功。我在和美国人接触中了解,如果中共和苏联发生战争,美 国一定是帮助中共的。”
路易斯自顾自地说着:“克里姆林官正在积极准备3月的大 会,我希望有材料,口头即可,愈快愈好,最好在11月15日至20日之间。此外,中共的和平攻势日益加强,苏联很不高兴, 但又不好公开说。”
“我们要消灭毛泽东,目的在解除人民的苦难,防止核子战 争爆发,以免上亿无辜中国人丧生,我们反对在中国或任何地方 进行核子战争,因此,必须阻止老毛使用核子武器。我们也知 道,苏联之所以对我们的反攻有兴趣,是为了它自己的理由。但 是如果我们没有政策和原则,即使初期成功,日后必有无穷麻 烦。如一旦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起冲突,苏联怎么回应?这个问 题在‘鸽派’、‘鹰派’来看,答案是一致的一一就是置身事外。” 路易斯最后说:“克里姆林宫的领袖们知道,国民党和蒋介 石要比毛泽东的中国共产党好,因此,如果我们说服他们,毛的 接班人不可能对苏联友好,那么‘鸽派’就不会再对他们抱希望 ……关于国民党和苏联在军事或政治上合作的事,并不一定要进 入细节,它可以是很简单的——理论上的,或者是假设性的。”
11月6日,魏景蒙回到台北,先向蒋经国报告会晤经过; 并于第二天赴士林官邸向蒋介石报告。蒋介石看完记录后,问:“对方的态度,是否诚恳?”
11月17日,蒋介石再次召见魏景蒙,想让他与路易斯联 系,说明台湾的立场。但究竟是让魏再跑一趟,还是打电话去,蒋介石也难以作决。
●3。蒋介石痛惜没有与林彪建立内线
1971年9月13日,在中国大陆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就是林彪出逃,摔死在大沙漠中。
毛泽东与林彪的分歧,在后来越来越多地反映出来。在国际方面,善于揣摩毛泽东心思的林彪也没有号准脉。从1969年开始,苏联日益嚣张的核战争威胁,美国在越南的战争升级,使毛 泽东迫切地感受到必须改变这种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两害取其 轻。就在这时,美国总统尼克松作出了向中国表示缓和的一些姿 态。他指派美国驻华沙的大使斯托塞尔与中国临时代办雷阳进行 接触。中国政府立即作出积极反应,双方决定中、美大使级会 谈。1970年3月,由于美国人侵柬埔寨,中、美大使级会谈又 暂告停止。但大门的门缝并未关死,双方都在试探、寻找更合适 的方式。毛泽东、尼克松这两个东西半球的顶尖人物,思路的电 波已经开始串通。
林彪反对中、美缓和。当然,他没有直接这样做,而是通过 他支持另一种倾向予以表示。
中美关系能否缓和,关键在于越南问题能否解决。尼克松担 任总统之后,采用各种战争手段都无法在越南取胜,开始试图从 这个没膝的泥潭中拔出脚来。他需要一个契机。毛泽东看到了这 一点。他意识到,通过谈判可以给美国一个台阶下,促使美军早 曰撤出越南。那么,剩下的南越政权便远不是越南北方的对手。 胜利可以提前到来。因此,他为越南领导人提的建议是:多采取 一些主力军作战,消灭美军的有生力量,在尼克松的背上击一猛 掌,推动他痛下撤军的决心。
毛泽东在一次会见越南领导人范文同、武元甲时建议,要在 越南最南方金瓯半岛地区发展一些主力军,“从打小胜仗到打较 大的胜仗,再到打大的胜仗”。他说:“单是打仗不搞政治活动, 我看也不行。”
林彪则不同,写过《人民战争胜利万岁》的他,在与越南领 导人几次会谈中,设计了一个战略方计,简言之,就是一个字 一一 “熬”。用游击战和美国人拖下去,既不进行正面主力作战, 也不谈判,十年、二十年地拖下去。
曾经集中多时研究过游击战的毛泽东,并不认为游击战是万能的,它不是解决战争的最后手段。“九一三事件”之后,毛泽 东对越南领导人批判林彪说:“我们过去党内意见也不统一。一派人(指林彪)就是劝你们把美国抓住不放,一个字,叫作 ‘熬’,就是只能打游击战,不要打大仗。而我是劝你们要集中兵 力打大仗。你不打败敌人,不打痛他,他是不那么舒服的呀!不 是这样,你们谈判桌上得不了这样的结果。”
“九一三事件”之前,毛泽东最后一次和林彪见面,是在1971年6月3日。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齐奥塞斯库率领党代表 团访华。毛泽东、林彪、周恩来、康生等人在人民大会堂118室 与他们举行了会谈。林彪未穿军装,神色呆滞,一言不发。几个 月来,他对庐山会议上被毛批判的错误一直顽固地拒绝检查。
毛泽东和齐鲁塞斯库谈到中国的教育时,缓缓地说:“有些 人口里说是听话的,但心里是埋怨的。这就要时间,慢慢来。”
他的目光滑过林彪的脸,林彪好像没有听见,仍不言语。
毛泽东提高嗓门说:“赫鲁晓夫叫做‘创造性地发展了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