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新革命》第51章


,世界公认中国将是21世纪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市场〃。而他的文章题目就是《迎接数字革命的挑战》。
信息产业部的官员这样说,就表明中央政府的倾向。中南海开始用〃信息能力〃来衡量国家的强弱,越来越多的专家把信息能力太弱归结为〃中国在新一轮现代化中落后的原因〃。国家统计局提出有史以来第一份《中国信息能力研究报告》。这是由政府〃社会科学院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一群研究者把28个国家的数据拿来比照,结果发现,美国以71?76分列世界第一;中国信息能力总水平得分仅为6?17,排在第27名,倒数第二名……在它的后面是斯里兰卡根据这份报告,除了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利用能力一项,中国排在第21位,倒数第八,其余诸如〃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信息化人才与人口素质〃,〃国家对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撑状况〃,等等中国均列倒数第一……为了获得触目惊心的效果,有家报纸还把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在一年多前发表的一份报告,《科学与国家利益》,摘录刊登。这份报告说:〃到20世纪结束时,信息将成为世界经济系统中最重要的商品〃。中国人于是认定,这是美国人送来的〃警世恒言〃。全世界的信息产业投资早就超过6000亿美元,而美国占了其中41?5%,超过日本和欧洲的总和。这的确已经够〃警世〃了,然而另外一些数据说出来更加刺激:美国经济增长中科学技术的贡献率,已经达到70%…80%,还将提高到90%,而其中大约1/3的部分归功于信息业……它比汽车工业的贡献率高出至少6倍。
潮流又在变化,〃网易〃、〃搜狐〃和〃新浪〃的出现是这种变化的一部分。并非所有人都相信这是〃大势所趋〃,不然也就不会在1998年年末到1999年年初的几个月里再次发生争论。引人注目的是,对信息社会的质疑首先来自中国科技界的领袖人物。宋健公开表达了他对人们狂热追求〃信息社会〃的担忧。国家科委的这位前主任现在已经改任中国工程院院长。他的文章发表在1998年11月25日的《中国科学报》上,题为《对付金融危机工程科技界可以发挥作用》,一望而知是谈论怎么对付金融危机的,可是不知为什么,话头一拐就扯上了〃信息技术〃:
第93节:在信息时代的入口处(10)
我们绝不能忽视信息技术在下世纪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但是,这种可能带有欺骗性的论谈,有可能把发展中国家引向深渊。物质生产、食物和日用品的供应将永远是人类、包括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不被这些清谈的作家所蒙蔽和误导。健康发展的经济模式,至少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必须要重视基础产业建设,并致力于提高社会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中国科学报》的发行量很小,读者大都是些老派的科学家,所以宋的文章在长达四个星期里面没有引起注意,直到这年年底ChinaByte网站发表消息,引述宋的文章,加上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宋健提出,〃信息社会〃论调可能带欺骗性》,立刻引起轩然大波。那时候全中国每天有210万人要跑到互联网上去。不像《中国科技报》的读者,他们都是年轻人,无限向往信息社会,整天沉浸在〃数字生活〃中。他们也不去寻找宋的文章,只看到屏幕上有〃欺骗〃这两个字,便异常愤怒。恰在这时张光斗又发表文章,说自己读了宋健的文章,〃深受教育,并有同感〃。他坚持认为中国应该〃特别重视发展现代化农业和基础产业〃,对于国内所谓信息社会的舆论和政府政策,也抱着批评态度。张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中国最著名的水利专家,兼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双重头衔,年逾90,以敢于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不惜向权贵者诤言而享誉科学界。但是这一次,他批评的对象可不是权贵者,而是中国的年轻一代。
以张扬信息产业为己任的那些媒体首先做出反应。《互联网周刊》发表文章反驳宋健和张光斗。一个整版还嫌不够,又加上一块版。此后几周,一大群报纸卷将进来。反击者的领军人物名叫姜奇平。此人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组成一个〃数字论坛〃,已有好几个月。这群人以发表评论信息产业的文章为己任,思维敏捷,文笔犀利,党同伐异,不是捧就是骂,全都饱含激情。不用说,如果宋健所谓〃欺骗性〃说法能够成立,那么他们这些人就全都成了蒙蔽和误导别人的〃清谈作家〃。这叫他们忍无可忍,拍案而起。
〃有人断言,所谓"信息社会"之说,是一些作家带有欺骗性的误导。我辈业界中人,闻之莫不悚然。〃姜奇平痛快淋漓地写道,这让他不禁想起孙中山老先生:〃他说过,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姜为自己的文章冠名《骗局还是趋势》,自然是针锋相对地冲着宋健去的。然而回击不只这一次,而是成系列的,统统挂上一个栏题叫《奇平视点》。下一篇的锋芒指着张光斗教授:〃新年前后,听到网上有人附合这样一种观点:主张加强农业,而不要加强信息产业。如此明确地将发展农业与发展信息产业对立起来,不妨称之为"产业对立论"〃。这么说其实有点冤枉了那位老教授。看张光斗的文章本意,他显然不赞成对信息产业的渲染夸张,可却没有说过〃不要加强信息产业〃。但是,被激怒的年轻人管不了这么多,他继续写:〃我个人以为,把农业与信息产业对立起来,于国情、于实践、于工作、于潮流、于政策均颇为不合。〃
〃数字论坛〃的其他成员跟在姜奇平身后,跃马扬鞭杀将过去。段永朝本是学技术的,现在特别在乎舆论。他认为中国正在出现一股把信息社会〃妖魔化〃的苗头,愤慨地反问:〃指责"时代的喧嚣"是一种"骗局",如果出自学问者的口中的话,是否需要加上"学问"的证据?〃他用〃话语的权力〃给自己的文章做了标题,看来他除了不喜欢老人们的学问之外,还对老人的权威特别敏感。当然大多数人并没有那么敏感,笔锋不带激情,只不过就事论事。王小东说〃知识经济还是真的〃。陈禹主张〃对信息社会的全面认识〃。此人是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院长、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会长,所以力求让自己客观周到,不偏不倚。〃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这一点恐怕是没有什么疑义的,〃他说,〃误导来自于对信息社会的片面理解。〃还有个署名〃村易〃的人,自称是个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干部,试图用最革命的概念来解释最现代的问题,不过他的话有点走题了:〃信息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他说,〃全球最富的3人的财产超过最穷的48个国家的GDP总和,最富的225个人的财产相当于全人类最穷的一半人口(30亿人)所拥有的财产。即使在全球几个最富裕的国家内部,也还有1亿多人属于赤贫。在这种情况下,争取共产主义的斗争必将兴起。〃
S久C久C电C子S书:HOUHOU 网络收集提供下载,更多精彩请关注S久S久T电T子T书。99 121。 XZC
第94节:在信息时代的入口处(11)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中国爆发了一场关于〃信息社会〃的争论。两军对垒,阵线分明。《信息产业报》的编辑写道:〃这是中国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前夜爆发的一场大讨论。〃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这场讨论远不像〃要不要民族品牌〃的争论那样富有感情色彩,与〃姓社还是姓资〃、〃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那一类意识形态性质的争端更是完全不同。它看上去完全是新生一代和老一代人之间的斗争。90年代是农业萎缩、商业崛起的年代,按照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来解释,这叫〃本末倒置〃。食品加工业以及日用品制造业,也即宋健所说〃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生活必需〃与〃后继无人〃这两种力量之间沉浮跌宕,这在老一代中引起忧虑。可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传统产业,他们不喜欢农村而喜欢都市,不喜欢〃蓝领〃而喜欢〃白领〃,不喜欢工装而喜欢时装,不喜欢流水线而喜欢办公室,不喜欢机器的轰鸣而喜欢流行音乐。他们的父辈坚定地相信,只有实实在在的物质生产才是靠得住的,而他们却格外崇拜智慧,向往那些一夜暴富的〃数字英雄〃。有不少事情证明,老一代的期望并没有过时。也有同样多的事实证明,世界正朝着年轻人期待的方向走。1997年日内瓦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主题叫做〃建立网络社会〃、1998年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报告叫做《浮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