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黛莉之所以会发生意外,正是要为世人赎罪。
琳达的反应完全符合费斯汀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她受不了打击,因而扭曲事实,认定女儿是为了给世人赎罪而牺牲自己,从而引出一连串合理化的解释,让认知与现实回复调和。琳达可谓是认知不协调理论的最佳实例。不知道她对此有何看法?
电话那头传来琳达粗哑缓慢的声音,这让我有点意外。我告诉她,我是作家,曾看电视上看到过她的事情,目前正在研究信仰、信念,和一个名叫费斯汀格的人……
“你若是记者想来拍照,我现在就告诉你,先去征询教会……”
我说:“我不是记者,我只想请教,你听过费斯汀格这个人和他的实验……”她说:“费斯汀格……”就没再说话。我说:“曾有一群人相信上帝会在12月21日派人来拯救他们,但那天到了,却没有人来。费斯汀格是位心理学家,他研究这群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电话那头很久都没声音。我竟然说什么没有人来拯救他们,感觉很残忍。
电话那头传来神秘的碰撞声,还听到乌鸦一边振翅、一边嘶嚎。“费斯汀格,他是犹太人吗?”我说:“是的。”她说:“犹太人很会问问题。”我说:“那天主教徒呢?”琳达说:“我们也会质疑。我们相信上帝,但也不是从不质疑。就算你可以和耶稣沟通,有时还是会有些许动摇。”她停下来,我听见她的声音略带哽咽。
我说:“那你呢?你也有怀疑的时候吗?”琳达继续说:“7年前我得了乳腺癌,最近第5次复发。我只想说,我累了。”“奥黛莉能治好你的病……”
琳达打断我的问题,提高音调说道:“你想知道事实?你和那个费斯汀格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老实告诉你吧!我在特别倒楣的时候,就像今天吧,我会怀疑这些痛苦折磨到底有何意义。你听清楚了吗?”
认知不协调理论无法言说的
费斯汀格说:“调和一致,是人类追求的境界。所以我们往往只注意到符合自己信仰的信息,习惯与认同我们信仰的人往来,当遇到矛盾冲突的信息时,如果它可能危及现有信仰体系的稳定,我们就会忽略它。”
不过琳达的遭遇凸显出认知不协调理论与其实验设计的缺失。此时此刻,离我不远的某个地方,有名妇女陷入幽黯深渊。她得了癌症,而女儿治不好她的病,这些事实都与她多年来的虔诚信念相抵触。照理说,她应该会寻找合理化的解释,来弥补两者的落差,然而她并没有这么做。琳达不再执着于合理化的解释,而打算彻底改变,建构新的信念,而新的信念会是什么?矛盾导致怀疑,怀疑引出新观点。费斯汀格从未探讨这个现象。他也不曾探究为什么有人选择寻找合理解释,而其他人则决定改变信念。
我想到琳达,也想到其他人。为什么牛顿不认为是上帝的手摘下苹果,而是地心引力作用?为什么哥伦布相信地球是圆的?历史上有许多人,他们并未掩耳不听真话,而是深入研究矛盾现象,愿意面对可能出现的改变。费斯汀格其实也是这种人。当时斯金纳行为学派大行其道,而他的观点与实验都与行为理论截然不同,为何他却执意探索?
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荣誉教授阿伦森(Elliot Aronson),是认知不协调研究领域首屈一指的学者。他说:“认知不协调理论的本意,并不在于探讨人类思想如何改变。”我问:“你不觉得这是认知不协调理论的缺陷吗?有人创新突破,消除不协调,而有人却闪避掩饰。探究这些差异现象不是很有意义吗?”
阿伦森
阿伦森暂停片刻,又说:“十多年前,在约翰斯顿(Jonestown)教徒集体自杀事件'3'中,900多人以自杀作为消除认知不协调的手段。有些人不会采取这种方式,但有900多人这样做已是非同小可了。认知不协调理论就是着眼于这些坚持信念、至死方休的多数人。”
我也研究心理学,但不像费斯汀格那样有成就。和琳达谈过后,我有个想法:认知不协调理论不足之处在于,它只能解释我们如何将思想化为行动,却不能解释我们如何改变思想。如此一来,认知不协调只剩下一种诠释,单调而缺乏人性。其实有些声响¨ xuan shū wang¨尽管突兀,但反而能让我们感觉更敏锐,更有激发创新的可能。
我问阿伦森:“有人面对失调时,会融合新旧信息,创造新的思考模式,认知不协调理论若不去探究这些人,岂不是错失人类经验的重要方面?”面对矛盾,有人设法寻找解释,有人则修正调整信念。阿伦森会怎么解释这种差异呢?更重要的是,思维模式的重大转变,可能需要数天、数周、数月,才能调适成功,在这段过渡期,这些人该如何面对新旧思维的对立拉锯?怎样才能像他们一样,能够包容不同甚至完全对立的意见,以追求更开阔丰富的人生?
阿伦森对我说:“那已经属于个人成长的领域啦!我想,能面对矛盾、诚实自省的人应该比较有自尊心,要不就是他们的自尊已经低到怎样都无所谓了,所以反而可以大胆说出这样的话:‘哇!我深信的每件事都没有意义,我真是个怪人!’”
“你曾经做过这方面的实验吗?这些人都是什么来历?他们怎样面对冲突?你有资料吗?”阿伦森说:“我没有任何资料,因为我找不到人来做这样的实验。你说的那种人太少见了。”
造访圣徒之母
我亲自造访琳达。伍斯特距离我家约1小时车程,那里早期因煤矿业兴起,如今已没落,沿路可见空无一人的工厂与破旧简陋的商店。我边开车边想,琳达如果不再坚持女儿具有通灵神性,不再认定这一切苦难都是在为世人赎罪,她还剩下什么?怎样的新信念可以让她感到平静?矛盾冲突可以让人思想变得更深刻,但想得越多也越有风险,一不小心就可能钻牛角尖,走火入魔,受到更大的刺激或伤害。
琳达家位于一条樱花盛开的路边,寻常的平房漆成米黄色。我按了门铃,有个声音传来:“到旁边的祈祷堂等我。”我以为是琳达在说话。我把耳朵贴在门上倾听片刻,听到的是呼噜呼噜的喉音,还有便盆撞击的声音,那是奥黛莉,她已经18岁了。
我找到车库里的祈祷堂,那里潮湿阴暗,到处都是出油的雕像,下巴绑着小杯子,杯子里盛着神圣的分泌物。有位女性走进来,她眼神空洞,手上拿着一罐棉花球,对我说:“我叫露比,这里的义工。”她拿起棉花球擦拭雕像上的油渍,再把这些东西都放入密封袋中。她说:“这些都有人订了,这是圣油,什么病都治得好。”
我很想问露比,为何神奇的圣油帮不了圣徒之母琳达,治不好她的病。但是我什么都没说,只是静静地看着露比走来走去,用棉球轻拍出油的地方,终于我忍不住问:“你确定不是有人偷偷把油抹在雕像脸上?”她转身看我。她说:“谁会这么做?”我耸耸肩。她说:“我亲眼看见奇迹。有一天我站在奥黛莉床边,突然一尊雕像开始出油,像鲜血一样涌出。所以我知道这是真的。”
祈祷堂的门开了,午后耀眼的阳光透进这个潮湿阴暗的地方,琳达走进来。她的头发刻意烫卷,有些不自然。苍白的脸庞布满岁月的痕迹,大大的圆耳环在脸颊两侧晃动。我说:“谢谢你答应见我。你这么不舒服,仍愿意与我讨论你的信仰。谢谢你。”
琳达不置可否。她坐下来,一只脚来回晃呀晃,像个小孩。她说:“我的信仰应该从胚胎形成前就存在了,不然的话我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我问她:“你所谓的信仰是什么?”她说:“相信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要这样想不容易,因为我很矮,你也是,我们都是拿破仑那一类的。很难相信上帝会这样安排。”琳达发出一阵咯咯的笑声。
我端详她的脸。她两眼炯炯有神,仍难以掩饰些许深沉的恐惧。我问:“你在电话里告诉我,你的信仰开始动摇,你开始质疑你的女儿是不是圣徒……”我有点迟疑。琳达扬起眉毛,说:“我不是这样说的。”
谎言与关爱竟如此纠葛不清
“你说你开始怀疑,我想谈谈你如何……”
她说:“那不重要,基本上我一点都不怀疑。”她听起来很生气。我说:“这样啊!”她说:“你听好,我知道我是谁,也知道我女儿是谁。奥黛莉可以和上帝直接沟通,她把病人的请求交给上帝,上帝让病痛消失,不是奥黛莉让病痛消失。是上帝,但是奥黛莉有办法联系他。”
小说推荐
- 20几岁要懂得的处世心理学
- 学会交际的指导秘诀:20几岁要懂得的处世心理学 作者:水淼序言 年轻人要懂点处世心理学说到心理学,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懂心理学的人,一眼就能看人的心机,没错!年轻人了解一点心理学知识,在处世方面将会受益颇多,它能让你看清事物的本质,了解他人的内心,最终教你懂得与人和谐相处。20几岁的年轻人,涉世不深
- 最新章:第23章
- [足坛]心理实验
- [足坛]心理实验作者:烧饼妹文案Tiaret,我好像有病。有病找医生,慢走不送。不不,我应该是得了被害妄想症,我只相信你一个医生…Tiaret,你在干什么?打精神病院的电话。这是一个心理学研究者和无良球星的故事[1]本文男主渣,慎入[2]各种时间轴、人物事件BUG请无视之,一切为了报社[3]心理学专
- 最新章:第65章
- 20世纪最后的浪漫
- 作品:20世纪最后的浪漫─北京自由艺术家生活实录 作者:汪继芳 内容简介 北京自由艺术家群体是大陆中国在本世纪最后10年的一大人文景观 自本世纪下半叶起,大陆中国的艺术家被纳入由政府供养的体制─领着工资,报销创作和医疗等等开支,等着分配住宅,直到养老送终 在上一个10年(本世纪80年代)里,大陆中国
- 最新章:第56章
- 20世纪的科学怪杰鲍林
- 作品:20世纪的科学怪杰鲍林 作者[美 托马斯·黑格 周仲良、郭宇峰、郭镜明 译 内容简介 新闻记者托马斯·黑格用详尽殷实的史料,细腻幽默的笔触,情景交融、栩栩如生地向读者展映了鲍林波澜壮阔的一生。作者在用浓墨重彩描绘主人公在家庭、教育、爱情、事业上的趣闻轶事的同时,真实记述了他探索真理、追求卓越的
- 最新章:第167章
- 宋庆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 作者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译者 沈苏儒总序宋庆龄(孙中山夫人)是在我们这个使世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20世纪中一位杰出的妇女。她的漫长的一生几乎绵延了整个世纪。她是1893年出生的,到1981年逝世。她同这个世纪里中国和国际上的许多重大事件都有联系。她的个人品格是既完美又独特的。凡是见到过她的人都能感受
- 最新章:-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第150章
- 20几岁学点心理操纵术
- 《20几岁学点心理操纵术》作者:水淼1第一部分第1节:让人对你刮目相看的心理策略(1)第1章 让人对你刮目相看的心理策略一个人形象的好坏,在成功的道路上虽然不能起到一锤定音的关键作用,但是却能决定你在他人心中受欢迎的程度。改变自己,迎合他人的直觉判断有时候,机会仅仅是刚见面的一次,你并没有太多的机会
- 最新章:第22章
-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 作者[美]奥格·曼狄诺译者:安辽【由文】编者序言“不少人以为这是一本讲推销技巧的书,其实这里讲了一个故事,通过古时候一个年轻人从一无所有走向成功的经历,说明在一个市场环境之下,如何对待他人,如何约束自己,如何克服困难提高自己,最后得到成功。实际上这是一本讲市场经济中的为人之道的书,是一本讲道德的书。
- 最新章:第36章
- 我们的实验室之学长的指导原则
- 《我们的实验室之学长的指导原则》作者:紫曜日purple day『喂喂、你是十七号对吧?我刚刚有看到大山教授点你号码,我是你的直系学长啦,我叫北兵、北兵朱里,你叫什麽名字『我是伊东彰,请多指教『嗯…还是先告诉你一下有关我们系上的选课,以及实验室的问题吧,其实要挑实验室的话,看你自己本身喜欢什麽类型的
- 最新章:第16章
- 管理中的心理学
- 作者:陆明前言管理的第一要素即是管人,也就是要根据人的心理和思想规律,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来改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劳动和管理效率。古人云“人事之最难在于知人,我们在每天的工作中需要和形形色色的人进行“心理上的较量。那我们怎样才能在和别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周围一
- 最新章:第5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