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第23章


皇巧衬纱锏奶乇鹬矸⒊龅陌岛牛磐轿撕芨咝恕;褂腥嗽诳吞靥荷戏⑾忠恍】槲饪椴恢幽睦吹奈且嵝研磐剑胩沾拔癖厝∠律砩系慕鹗粑锲贰?0分钟后太空船就要在附近降落,女性信徒赶快扯下胸罩搭扣,男性信徒用力扯下钮扣,有位研究者穿了拉链式的长裤,因此受到排挤,被赶进卧室,阿姆斯特朗医生也在里头。他焦躁慌张,呼吸沉重,一边注视着时钟,一边忙着锯断阻碍视线的树枝,少了树枝的屏障,冷风便直接灌入室内。
23点50分,离午夜12点还有10分钟。这些人辞去工作,卖掉房子,疏离亲友,把希望全都寄托在今晚。基奇家两个时钟滴答作响,刚开始听,还像是规律的心跳,越接近午夜,声音越像是某种不祥的预兆。过了12点,寒冬的夜空没有落下一滴雨,干燥的地面就像《圣经》里的迦南之地(Canaan)'2'。有些信徒显然深受打击,频频拭泪。其他人则呆坐在沙发上,茫然地望着空无一物的天空。还有人从窗帘缝隙向外看,强光把庭院照得如同白昼,没等到原本该来接他们的太空船,却等到一群打算看笑话的电视台记者。
这件大事发生之前,信徒除了通过媒体发表一篇警讯之外,对于公开露面的场合几乎全数回绝。尽管如此,灾难将至的预言仍在中西部各地传开,信徒也接到许多采访的邀约。而当天夜里,时间逐渐流逝,天空就是不下雨,此时费斯汀格观察到一项奇怪的变化。
信徒拉开了窗帘,迎向在外守候的记者。他们殷勤地邀请记者入内享用茶水点心。基奇坐在客厅椅子上,她感受到有股强烈的力量正传来紧急的信息,要尽快写下来,尽可能与所有媒体联络,并告知洪水不会降临,因为“信徒静坐整晚,人虽少但心意虔诚,上帝都感受到了,所以决定拯救地球免于毁灭”。基奇打电话给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纽约时报》等,表示愿意接受采访,她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
凌晨4点,一名新闻节目主持人打电话来。他先前也曾来电,询问基奇是否愿意上节目,为世界末日而狂欢。显而易见的嘲讽口吻惹恼了基奇,随即严词拒绝了他的要求。此时他再度来电,并等着看她预言失灵的笑话,基奇却说:“现在你马上过来吧!”信徒们打电话给各大媒体,一连好几天,接受数十场采访,目的都在说服世人,他们的信念并未落空,所做的事也非白忙一场。当他们得知12月21日意大利发生地震后,喜出望外地表示:“地表确实‘在’滑动。”
上帝失约,是因为他太感动了
于是我们看到信徒为了拉近信念与现实的落差,想尽各种方法自圆其说,把断层、地震都扯上了关系。他们满口都是牵强的解释,还固执己见,我们可以想像在场的费斯汀格会觉得这有多荒谬和可悲!费斯汀格总结这些现象,提出推论。一旦宗教团体秉持的信念与现实不符,此时信徒就会改变信仰。因为信徒已无计可施,只能采取这种防御机制。信仰明显悖离事实,就像石板表面来回刮摩的尖锐声响,令人难以忍受。这群信徒为了舒缓内心矛盾带来的冲击,势必会改变信仰。
在对宗教枉热者的研究之后,费斯汀格与同事也着手从其他方面探究认知不协调。他们曾将被试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的成员,如果说谎,每人可得20美元,另一组说谎者却只能得到1美元。他们发现,只能得到1美元的被试,事后宣称相信自己所言属实的比例,明显高于说谎可得20美元的被试。为什么会这样?
费斯汀格认为,两组人都要为说谎行为提出合理解释,但区区1美元很难成为说谎的合理解释。你又善良又聪明,聪明善良的人做坏事,必定有更(W/U)充分的理由。谎言无法收回,少得可怜的酬劳也落入口袋,你只能改变想法来配合行为,以此来解释这种和自我形象矛盾的行为,拉近两者的差距。至于说谎可得20美元的被试,他们不必改变想法。他们表示:“没错,我说谎了。我刚说的话都不是真的。不过我得到了很不错的报酬。”这些被试不会感受到强烈的矛盾冲突,因为他们撒谎有显而易见且强有力的解释:轻而易举就能得到丰厚的酬劳。
认知不协调理论席卷美国心理学界。阿伦森说:“就像暴风横扫一切。只有认知不协调理论能够圆满解释这种令人不解的行为。这就是答案。”我们总认为,洗脑要能奏效,一定得借助酷刑威胁或重金利诱。但认知不协调理论认为,某人从事与其信念相抵触的行为,所得的奖赏越微薄,此人越有可能改变原先的信念。
费斯汀格和学生将认知不协调区分为若干型态。狂热教徒的反应属于信仰破灭型(Belief/Disconfirmation Paradigm),为钱说谎者则是奖赏不足型(Insufficient Rewards Paradigm);还有一种诱导服从型(Induced pliance Paradigm),这种类型以想加入大学兄弟会的新生为代表。依照惯例,想入会的新生需要先接受学长的一番恶整。费斯汀格让这些新生接受轻重不等的捉弄欺凌。结果发现,遭严重欺侮的新生,对所属群体表现的服从度和忠诚度都高于其他新生。
费斯汀格这些简单的实验,颠覆了整个心理学界,也让斯金纳摔了重重一跤。斯金纳认为,行为会因奖赏而增强,因处罚而削弱。但身型瘦小、秃头邋遢的费斯汀格轻松比划了几下,就指出,行为主义错了。人类的确受奖赏处罚所驱使,然而掌控人类的并非丰厚的奖励,而是某种更微妙的东西。鸽子老鼠不会这样,实验箱也测不出来。人类受思想引导,想让自己心安理得。斯金纳宣称自由意志不存在,人类只有受条件影响的机械式反应。矮小精壮、语带嘲讽的费斯汀格,挺身而出,把复杂的大脑还给我们。他说:“人类行为不能单以奖赏理论解释。人会‘思考’,为了解释虚伪行径,脑部反应会千变万化,令人叹为观止。”
费斯汀格对人性并不乐观。他每天抽两包骆驼牌无过滤嘴的香烟,69岁时死于肝癌。他认为人类并不理性,只是懂得寻找合理解释。这种思想接近存在主义。卡默斯(Camus)认为人类毕生都在设法说服自己的存在并不荒谬。
植物人是拯救世人的圣灵吗
说到合理化,我知道一则极具代表性的真实故事,费斯汀格应该会感兴趣。故事发生在马萨诸塞州的一个小地方——伍斯特,离我住处不远,主角名叫琳达。她女儿奥黛莉3岁那年,掉进了自家的游泳池,被人发现在泳池深处漂浮。送到医院后,她虽恢复了生命迹象,但脑部严重受损,成了为植物人,只剩下心跳、排汗等基本的生理功能。
我看过许多关于琳达的报导,地方电视台曾多次报导她的遭遇,一方面大家钦佩她的毅力,另一方面,却把她当怪人看。琳达把女儿抱回家。奥黛莉喉咙上被医生钻了一个洞,插入生命维持器。琳达每天为她洗澡、翻身,让她皮肤保持光滑,没有褥疮。琳达是极虔诚的天主教徒,所以她让奥黛莉躺在缎面的心型枕头上,身边摆满宗教饰物。奥黛莉的床的上方有个突起的壁架,上面摆放着好几尊大小不一的陶瓷雕像,其中一尊是耶稣雕像。
据报导,奥黛莉发生意外后几个月,琳达的丈夫便离家出走,留下身无分文的她和另外3个孩子。接着奇异现象陆续出现。奥黛莉床上的摆饰自行变动了位置,转向面对神龛,耶稣雕像手掌上的伤口流出了鲜血,不知名的油脂从圣者雕像的脸庞滴下。奥黛莉偶尔睁开眼睛,眼珠来回转动。每年四旬节(复活节前40天),她就开始痛苦尖叫,复活节一到,便又沉沉睡去。
开始有人来找奥黛莉求助,其中有人患有多发性硬化症,有些则是得了脑癌、心脏病、抑郁症等重大疾病。他们来到琳达家,取回雕像上神秘的圣油。琳达家中的奇迹接踵出现,生病的信徒跪在奥黛莉的床边,随即不药而愈。瞎眼的人突然恢复视力,而奥黛莉却七孔流血,她仿佛承受了整个世界的罪愆。琳达强调自己没有故弄玄虚,她知道奥黛莉是圣徒,上帝选择她担任受难的圣灵,承担他人的苦难,治愈世人的病痛。这些神迹琳达都亲眼目睹。而奥黛莉溺水那天是8月9日,上午11点02分。多年前的这一天,美国在长崎投下原子弹。琳达认为此事让世人蒙羞,奥黛莉之所以会发生意外,正是要为世人赎罪。
琳达的反应完全符合费斯汀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她受不了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