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五百年》第83章


2004年,留学美国的格鲁吉亚律师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当上格鲁吉亚总统。他的上台完全依靠美国,就连街头政变也由美国情报机构一手策划。萨卡什维利无非扮演了一个美国傀儡与代理人的角色。据说在一次群众集会上,他演讲完后曾回头对身后的美国顾问说了句:“这样说可以吗?”
格鲁吉亚军队的装备更新与训练也由美国人一手操办。美国中情局和美国军方的卫星及情报网一直为格鲁吉亚提供支持。格军拥有以色列的无人机技术,美国的肩扛和车载防空导弹。美国特种部队老兵还专门为格军训练了狙击手。就连格鲁吉亚军队的军装都由美国人资助。南奥塞梯战争期间,俄兵将格军打得落花流水,占领了格军兵营。因美国赞助的军装质量比俄军的好,很多俄军官兵营夺走格军军装,他们还在营房的墙上留下了这样的一行字:“山姆大叔,为你们慷慨赞助俄罗斯人的军装表达谢意,以后我们还会再来拿军装!”
2008年,就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格军在美国人的授意下向南奥塞梯发动进攻,很快就攻下了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萨卡什维利以为,利用奥运会开幕的特殊时间,迅速占领首府并破坏通往北奥塞梯的道路并埋设地雷,再将北约与美国军队引入格鲁吉亚,俄罗斯因惧怕与美国开战一定不敢轻举妄动。
可惜萨卡什维利打错了如意算盘。俄罗斯继承了沙皇所留下了的庞大的土地与各种资源、斯大林所留下的强大的军事力量。一旦侵犯到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俄军必将坚决给予还击。事发不久,俄兵便增援南奥塞梯。经过美国人训练的格军却不堪一击,被打得丢盔卸甲,不得不退出南奥塞梯。
2008年8月26日,就在北京奥运会结束两天后,俄罗斯梅德韦杰夫总统宣布,考虑到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人民要求自由的意愿,根据《联合国宪章》、《国际法原则宣言》和《赫尔辛基最后文件》等国际文件,俄罗斯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随后,一向反美的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承认两地的主权独立地位。
未来在树立石油卢布国际地位的道路上,俄罗斯仍将走得非常艰难,而南奥塞梯之战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次贷危机、伊斯兰世界的崛起
美国30多年来,一直通过债务支持的虚拟经济来拉动经济。但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最终必将破灭。因为虚拟经济是不真实的东西,就像企业并没有真正盈利而假装出来的盈利。
CDS明显被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和评级机构高估。美联储创造了巨额信贷,而高居不下的债务造成资产价格不断上涨,随之形成的金融泡沫反过来又维持了更高的债务。2007年年底,房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市场规模达到62。2万亿美元,而当年美国的GDP仅为13万亿美元,全球的GDP也才有54万亿美元。
债务利息是以复利形式进行计算的。这种钱滚钱的虚拟经济根本无法长期维持下去。房价要么继续上涨,要么突然崩溃。一旦缺少足够的后续贷款购房者,价格就必定下降,泡沫就要破灭了。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严重动摇了美国经济与金融霸权的地位。2008年,整个美国的政府、企业和私人欠银行的总负债高达57万亿美元,而当年GDP仅14。2万亿美元。如果考虑到巨额的医疗与社会安全等公开开支的欠账,美国债务总额则高达200多万亿美元。
美元的信用一落千丈。2001年,美元在世界外汇储备中的比例为73%。而到了2008年,各国持有的外汇储备约为4。32万亿美元,其中美元约为2。72万亿美元,约占63%,欧元则上升到了27%。2008年8月,俄罗斯超过59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和欧元各占45%。美元在世界外汇储备中的下降,将导致美元信用的进一步恶化,美元地位愈为动摇。
最为致命的是,中东国家的种种意图已经动摇了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石油基础。俄罗斯意图在国内的石油交易以卢布取代美元。沙特的石油公司宣称要放弃WTI定价机制。伊朗宣布将以人民币取代美元作为石油交易的结算货币。中东产油国卡塔尔的拥有价值600亿美元资产的投资局明确表示,要将其40%的资产转移成欧元。一旦美元失去石油的基础,美国国债将在国际市场上无人问津,整个美国金融系统将如一棵缺水的植物一样干枯腐烂,最后轰然倒塌。美国的经济与金融霸权也将随之丧失。
处于生死关头的美国统治精英竭尽全力要保持美国的金融霸权。通过各种打压与拉拢(纽约证券交易所将被德意志交易所收购,这是美国统治精英对欧盟的拉动手段,意图拉拢欧洲,让欧美金融资本合流继续支持美国的金融霸权)相结合的手段压制欧元,保持美元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而美国则继续扩张信用,让美元泛滥到全世界。在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飞涨,粮食与石油价格不断攀升。其他国家都在为美国输血。除美国依然享受着低物价、低通胀外,其他国家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却承受着高通胀的巨大压力。
多行不义必自毙。2010年年底,美国在北非的阿拉伯盟友突尼斯突发暴乱。2010年12月17日,一名26岁卖蔬菜水果的大学生小贩布瓦吉吉因遭政府执法人员的粗暴对待而自焚身亡。由此引发突尼斯全国性暴乱,最终迫使突尼斯总统本·阿里逃亡他国。
20世纪80年代开始,突尼斯就与美国、西欧关系密切。在政治上,突尼斯的执政党宪政民主联盟加入了社会党国际,是西方国家承认的民主政党。在军事上,突尼斯成立军事委员会,军队交由美国军事顾问控制。在经济上,突尼斯推行全面对外开放和国企全盘私有化政策。
1988年,本·阿里政府采取全面的私有化措施:开放垄断行业,允许私有企业参与竞争;允许私有企业接受为国有企业预留的合同任务;国有企业资产出租给私人企业;出售国有企业的工厂、农场、旅馆等给私人部门;以国有股权与国有企业所欠银行和其他私有信贷者的债务相交换。1989年,突尼斯政府通过新的投资准则,为国外资本和地方资金投资到出口行业实行税收减免和降低关税。
表面上看,突尼斯的经济改革带来了希望。1000万人口的突尼斯经济年增长率达到5%,2009年,人均GDP约为3818美元,高于中国。2007年,世界银行和非洲开发银行发布的《非洲国家竞争力报告》中,突尼斯被评为非洲最具竞争力的国家。
但实际上,突尼斯经济却极为脆弱,腐败泛滥、贫富两重天的社会经济状况让这个国家一触即溃。一方面,掌握政治权力的当地官僚与外资企业榨取了最多的好处,比如贪婪的本·阿里总统家族总资产达到35亿英镑,相当于366亿人民币。另一方面,国企全面私有化导致大批工人下岗失业,很多当地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实际失业率达到30%。全面的对外开放使外资控制了突尼斯经济命脉,汽车业、石油开采业等支柱产业均被外资控制,经济增长的很大部分被外资企业转移到了国外。而突尼斯当地则不过是外国廉价劳动力的加工厂、廉价能源的供应地、劣质商品倾销的低端市场和外国人的买春之地。
美国精英扩张信用,向其他国家转移危机的策略,引发了诸如突尼斯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乱局,当物价高涨、失业高企时,脆弱的经济就要崩溃,政局就要动荡。
突尼斯的一夜变色引发了伊斯兰世界的连锁反应。在高失业率和高物价的双重压力下,利比亚、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埃及、约旦、叙利亚、也门等国也连续发生政治骚乱。尤其是埃及的动乱迫使美国在埃及的代言人与政治傀儡穆巴拉克总统下台。
穆巴拉克的埃及是美国在阿拉伯国家的铁杆盟友,也是美国的附庸国以色列在中东得以保持不败地位的支柱。其实,美国统治精英中有大量犹太人,这确保了美国对以色列的绝对控制,以及以色列对美国的绝对忠诚。犹太人在美国经济金融、媒体、学术和法律界等各个方面都占有统治地位。美国超级富豪中有1/3是犹太人。犹太人金融寡头数不胜数,比如雷曼兄弟公司、高盛公司、所罗门美邦公司。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财政部长保尔森、金融大鳄索罗斯都是犹太人。华盛顿与纽约最著名的律师事务所中有40%的合伙人是犹太人。迪斯尼、华纳兄弟、米高梅、派拉蒙、斯皮尔伯格都与犹太人有关。克林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