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部金融史》第75章


人注意到。
万事万物,有因,才有果。金融海啸,也如此。
现在,让我们顺着这个逻辑回到工业革命之前,在第8章我们曾提到过一个名词“生存经济”,现在,让我们温习一下。
生存经济中不存在金融或者经济危机,这个时候人们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市场的激励作用可以完全忽略,活下去才是最大的激励。倒是组成集体抵抗自然(异族)的激励非常强,于是我们有了氏族,有了部落,最后有了领主乃至国家。
如果用当代经济学语言来描述,可以说这个时代人类的需求具有无限弹性,因此,无论生产什么,人类都能消费掉。
于是,在这个时代,我们的历史中有了集权式的秦汉和罗马帝国,蒙昧时代,集权是抗衡自然的最佳途径。
东亚始终在一个“集权…崩溃…集权”的圈子中循环,国家政权始终是最有力的主体,于是东亚人更相信力量(权力)是获得财富的主要途径。确实,东亚自古不存在经济危机,那是因为在西方殖民者到来之前我们始终没有跳出生存经济的限制,没有市场,何来危机?因为没有创新引导投资,获得财富的唯一渠道就是诈骗或者掠夺,所以我们有了“无商不奸”, 所以我们说“窃国者为诸侯”。当被掠夺者进入绝境,那就是农民的反叛与战争,这种经济循环的表现形式更为残酷,残酷到是战争,要死人,甚至灭族。
西欧在罗马帝国崩溃后孕育了城堡封建模式,由于没有任何一方具有压倒性优势,所以,必须在规则之内武力竞争,于是,西欧有了骑士一对一决斗;再往后,有了交易中的公平契约,西欧人希望在竞争中获得收益。
市场竞争需要超越对手的实力,最大的长期获利方式就是创新!无论是生产工具还是政治体制,西欧都沿着这个轨迹前进,所以在西欧率先出现了系统的科学技术,完整的商业银行、资本市场,因为无论技术还是融资方式创新都能取得竞争优势。终于,在中世纪结束的时候,这种竞争体制率先突破了生存经济藩篱,创造了辉煌的工业革命。
也是在这一刻,种下了经济危机的种子。
要想领先于竞争对手就必须不停创新。但是,创新是艰难的,无论制度创新还是技术创新,都是一个循序的过程,也正是因为如此,重大的创新才显得有意义,重大创新才有可能改变世界。如果我们真的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自己恐怕会疯掉,早晨起来昨天的知识、生活习惯就已经全部过时。
因为创新艰难,每次创新成功能带来的都是巨大利益。其后,模仿者会蜂拥而至,投资新产业、投资新产品……。创新会由此改变人类生活,比如工业革命、电气革命、信息技术,但任何一次创新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创新开始时候生产奢侈品,进而成本会降低,等到创新普及到草根大众的时候,创新的使命就基本结束了。
理由很简单,已经没有市场再创造利润了。
于是这个时候我们有了产能过剩,于是我们看到了西方初期经济危急中被倒掉的牛奶,被砸掉的机器和产品。用马克思的语言来解释,经济危机的成因就是人民购买力极度萎缩,也就是西方经济学中的有效需求不足。确实,相对于过剩的生产能力,无论是购买力还是有效需求都已经无法满足。
这在经济增长理论中,这被称为“延续型毁灭”,直白的语言就是“气数已尽”,于是只能毁灭。即使创新毁灭了,投资还要继续,前期的利润还要寻求更多的收益,流动性过剩便会出现。没有产业投资渠道,钱会去哪里?
答案是:泡沫。
当然,泡沫还会继续创新神话,虽然事后看简直是痴人说梦,比如制造永动机,比如制造聪明基因,比如制造变形金刚……。
泡沫很漂亮,也有很多种,但结局无一例外只有一个:破灭。
泡沫破灭了,人还得生存,还要继续创造财富,如果不能创造,那就必然转向掠夺。这才是人类最悲哀的事情,毕竟我们是人,是人就要寻求更好的生存,得不到增量,就要瓜分存量。
这种抢夺发展到极致,就是战争,目的和手段只有一个:以钱换钱。
于是,我们有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了两次伊拉克战争,……。战争会毁灭既有的财富,也会改变财富分配,当然也能为过剩的产能创造需求,于是两次世界大战美国都能大发其财。
人类之所以能成为万物灵长,最根本的原因是能制造工具,也就是说人类具备改变这个世界的能力。而改变世界的动机在于获得更多财富,也就是经济学中的理性。当被掠夺者已经一无所有,创新的收益便会超越掠夺,人类终究会明白靠瓜分存量是不能发家致富,也不能在战争中延续生存。
此时,创新会再度来临,人们会再度抛弃原有生活模式,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这在经济理论中被称为“创造型毁灭”,直白的语言就是“以旧换新”,于是经济会再度繁荣。
脱离生存经济一百多年来,东西方这种金融危机的内核始终没有改变。
在经济起飞过程中,东南亚始终依靠出口导向型战略、依靠模仿型创新、依靠劳动力优势。说难听点,这种方式是捡破烂,然后通过掠夺本国劳动力红利(廉价)进行出口加工,说到底还是原有的掠夺模式,没有自主创新能力。一旦模仿型创新优势耗尽,那无疑同样会产生流动性过剩……,剩下的就是危机了。
而次贷危机,内核与1929年危机并无二致,都是因为创新的潜力耗尽,只不过一个是工业革命(催生了电气技术)潜力耗尽,一个是信息化创新能量耗尽。必须依靠人类理性形成新的创新,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结束本次危机。
昨天被倒掉的牛奶,就如同今天倒下的雷曼兄弟,两者并无二致,都是因为创新的潜力耗尽,只不过一个是工业革命,一个是信息化。
换了一个马甲,就认不出来了?
既然认出来了,那么,人类如何才能避免经济危机?我用了一本书的内容废话,其实,就为回答这个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也就一句话。估计看完全书,您已经能接受了:危机永远是不可避免的,金融危机昨天有,今天有,明天还会有;没有危机的地方是天堂,是共产主义社会。
全书史料内容源自正统学术资料,解析评论全部本人杜撰,您要是看懂了,就当看懂了,您要是看不懂,就当我胡说吧。
那么,金融将引领世界走向何方呢?等下本书,再跟您细聊。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