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业风云》第194章


懊蝗艘钡纳狻?br />
大业二十八年(公元六三二年)三月,倭国既已平定,西域也已大捷,四洋贸易之事,也就提上了日程。
三月十九日,下旨改黄海郡为黄海郡国,立皇三子杨杲为黄海郡王、黄海军节度使,管理黄海郡的半岛部分和近海岛屿,撤销定远镇,改设定远府,在新罗、百济的各处兵镇,设置三韩都护将军府,归朝廷统辖;
立金妃所生之皇四子杨昺为济国公、济州军节度使,领济州公国(附近新罗的金浩直是他外公),以济州岛为中心,设置济州府(今济州岛东部城山浦一带),辖牟罗都督府(今韩国济州岛)、都斯麻都督府(今对马岛)、一支都督府(今壹岐岛)、银支都督府(今隐岐诸岛)、海间校尉府、见岛巡检司等处;
湖衣所生之皇五子杨晋封琉球郡公、琉球军节度使,领琉球公国,在冲绳岛设置中山府(今首里一带),管理小流求招抚校尉府(包括琉球群岛中的冲绳诸岛、奄美诸岛、大隅诸岛,但不包括先岛诸岛,以及屋久、种子、竹岛等岛)、夷洲校尉府;
皇孙杨正道,封库页郡公、北岛军节度使,领库页郡国(这里离开他老子杨暕的地盘倒不算太远),管辖库页岛和邻近的信永巡检司(今利文、奥尻岛),改库页镇为北岛府;
沈莺之子张耀明加封天南郡公、天南军节度使,在望海镇设置望海府,管辖丹丹、北罗越、南罗越、固罗等处校尉府和雕门、天南、承远、群升等巡检司。张耀明虽然不姓杨,但是谁都知道,他是皇帝的“老六”。
此时,除了杨杲,其余诸皇子尚未成年,并未赴任。而各属国设立国相(掌政)、都尉(掌军)、六参事厅主事(仿六部)、御史大夫署理政务。
三月二十一日,下旨分黄海水师,归三韩都护及黄海、济州、琉球三国分领。又钦命南海水师帮助建立天南水师(只有十五六条小型战船的小水师)。靺海水师则帮库页建起一个有五条战船的水师。
三月二十三日,下旨:设立“东洋联合商社”,股本八百万两,专营对倭国的贸易。以商社首领为“东洋军节度使”(给个官职,也算中国特色吧,不过这个节度使是不从朝廷支俸的,并且首领需由“股东”推选,通常三年一任),划瀛洲校尉府(五岛列岛等九州南部小岛)给东洋军作为“基地”,并命自办“东洋水师”(由商人自办一定规模限制的水师,既维护商社贸易利益,也是对朝廷正规水师的补充),杨昺、杨晋均领“东洋军监察使”,其实只是虚职,真正的监察权在朝廷吏部委任的副使手里,不过两个公国各可以官本得利中取半成利(百分之五,济州、琉球太小太贫,不补贴点不行);
设立“南洋联合商社”,股本四百万两,同样封“南洋军节度使”和准建“南洋水师”,划承庆巡检司(今勿里洞岛)、承恩巡检司(今邦加岛)作为基地。同样任命张耀明为监察使,且可取官利一成(百分之十);
设立“远洋联合商社”,股本八十万两,封“远洋军节度使”和准建“远洋水师”,划天宁巡检司、勇武巡检司(今国后、择捉等岛)。释放被囚禁的废燕王杨炎(也算给萧皇后一个面子),给伯爵,和杨正道一起任命为监察使,不过分配官利一成,杨正道可得其七,他只能得其三;
设立“西洋联合商社”,股本一百六十万两,封“西洋军节度使”和准建“西洋水师”,并把新洋巡检司(今尼科巴群岛)划给西洋。任命代王杨侑为监察使,可分官利一成。
所有商社,均是官督商办。
三月二十七日,封代王杨侑为天竺国王,天竺军节度使,原都护天竺将军府之地,皆归其有,得胜镇(今因帕尔)、天竺镇(今提斯普尔)、定南镇(今毛淡棉)、开远镇(今密支那)等各处校尉、土司及天竺水师,皆归其统领,设置西南府(今因帕尔一带)。杨侑的王妃,是原迦摩波国国王的小女儿。杨侑上任时,更“征募兵民两万余人随行”,进行了一次集中移民。
各个商社,被允许自己招募移民,组织一定的军事力量。
如此一来,在帝国边远的“海外”,便出现了五个皇室的“封国”,如果加上杨暕和杨庆,便是七支。
分封的倡议,最早来自于尚书右仆射萧瑀,还在一年前的夏日,他便上了一道《请分封折》:“……臣观前代国祚所以长久者,莫若封诸侯以为磐石之固。秦并六国,罢侯置守,二代而亡;汉有天下,郡国参建,亦得年余四百;魏晋废之,不能永久。封建之法,实可遵行……”
萧瑀上书后,照例要发给朝中群臣,加以讨论。也已经出任尚书右仆射萧瑀的魏征连夜奋笔疾书,陈言分封的不可行:“……若封建诸侯,则卿大夫咸资俸禄,必致厚敛。又,京畿赋税不多,所资畿外,若尽以封国邑,经费顿阙。又,燕、秦、赵、代俱带外夷,若有警急,追兵内地,难以奔赴……”
礼部侍郎李百药更是写了《封建论》,反对分封:“……王室浸微,始自藩屏,化为仇敌。家殊俗,国异政,强凌弱,众暴寡,春秋二百年间略无宁世……祚之长短,必在天时,政或盛衰,有关人事……运祚修短,定命自天,尧、舜大圣,守之而不能固;汉、魏微贱,拒之而不能却。今使勋戚子孙皆有民有社,易世之后,将骄淫自恣,攻战相残,害民尤深,不若守令之迭居也……”
中书侍郎颜师古的态度,则有些折中:“……不若分王诸子,勿令过大,间以州县,杂错而居,互相维持,使各守其境,协力同心,足扶京室;为置官寮,皆省司选用,法令之外,不得擅作威刑,朝贡礼仪,具为条式。一定此制,万代无虞……”
朝臣众说纷纭,我于是召集了一些重臣,在御书房商议,而这些大臣的意见,几乎是一边倒地反对。
出任左都御史的长孙无忌奏道:“臣以为,分封之议,万不可行,百年之后,恐为贻患,伏祈陛下深思!”
“中书侍郎颜师古之议,倒是有几分道理。”我试探着说道。
此时,一干大臣尚未开言,一个当值的小官却突然朗声道:“颜侍郎之议,看似有理,实谬不然!”
裴蕴见状,喝道:“皇上与群臣商议,你一个五品中书侍御史,也敢鸹噪?”适才说话的,是中书侍御史马周,原本只是奉旨做个“文秘”工作。
我摆摆手:“你既要说,朕便与你这个机会,说的有理,赦你无礼,若是说不出道理,一并惩处。”
马周行礼道:“皇上,昔日周公制礼仪,然传数百年,不免礼崩乐坏,天下诸侯纷乱,当是前车之鉴!”
“既有前车之鉴,只需将礼制立的完备,自然可以避免。”萧瑀争辩道。
“周公制礼之时,时人岂不称之完备?然时过境迁,今日之规,未必行得百年之后。初者,周公以武庚之乱,宗室参与,而制礼仪,维护文王武王基业,数百年后,却是王道不行,周室沉沦,不过求一城一邑之主而不可得。”这马周,倒是懂得些“与时俱进”的道理。
长孙无忌闻言道:“马御史言之有理!”
兵部尚书屈突通道:“皇上,臣是武人,比不得他们文官会讲道理。臣只知道,这些年咱们大隋扬威天下,一个法子,便是对番夷分而治之,让他们不仅不能合起力来,还彼此掣肘。既是如此,咱们若是分了,岂不是给了他人欺负的机会!”
而裴矩也不忘插一句:“皇上,莫要忘了汉王故事!”裴矩提醒我的,是杨广刚登基的时候,弟弟汉王杨谅在晋阳起兵反对。
第二百一十一章 西洋商社
作为一个从公元两千年以后过来的人,曾经受了那么多年教育,我当然懂得,搞分封制………中学历史上都说,郡县制是历史的进步………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不过,我最后还是采纳了并没有多少人支持的“封建”。
首先,萧瑀代表的,并不是他自己一个人的意见。
萧瑀的身后,是萧皇后。
当然,我并不责怪她,“老太太”这样做,心痛的是孙子。
我前面讲过,萧皇后心里,最喜欢的,是作为嫡孙的代王杨侑。可是杨侑自己,却并没有当皇储的心思,加上韦妃的糊涂,皇储落到了虽是皇长孙却并不是嫡传的越王杨侗身上。
老太太心中,总觉得亏欠了杨侑。杨侑越是不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