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医常识:一看就懂中医养生智慧》第2章


七、另类思考
近年来,现代医学中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有人提出所谓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这种思路与精神似乎与传统中国医学治病采用辨证论治的道理有些不谋而合。换句话说,对于同一种疾病,因个人体质上之差异,使得个体无论在生理、病理各方面皆有所不同,再加上年龄、性别、饮食、生活、环境上之差异,在治疗上对药物的选取将会因人而异,如此才能使治疗获得最佳的效果,尽可能地降低副作用。相信未来的医学将朝这个方向发展,这种“依个人量身定做的医学”,将使得人类未来的医学更具有人性化与个体性。
。。
阴阳学说(1)
一、概述
阴阳学说为我国古代哲学的方法论,是当时人们用以概括和说明自然界变化规律的。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与阳两个方面,正是这种阴、阳双方的变化,才促进了事物的发展。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自然界阴阳变化规律,具有对立统一规律的思想因素,它不仅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都存在阴和阳两种属性,而且认为这两种属性是对立的,但又是相互联系、不断变化的,这就是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在中国医药学中,就是运用这四者来概括和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及对人体病理的指导诊断、治疗实践的。
二、阴阳对立
(一)阴阳对立的含义
阴阳对立是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或现象,其内部都同时存在着相反的两种属性,即存在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例如天为阳,地为阴;外为阳,内为阴;动为阳,静为阴;速为阳,迟为阴;升为阳,降为阴;热为阳,寒为阴等等,都表明了阴、阳代表着事物或现象中对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并且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或现象之中,所以古人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系辞上》)。天与地、外与内、动与静、快与慢、升与降、热与寒等等,构成了具有对立的双方,其中的一个侧面为阳,另一个侧面为阴,合起来就称为阴阳。由此可见,阴阳包含着对立的意思。
(二)阴阳属性的归类
阴阳不仅普遍地概括了事物和现象对立的两个侧面,而且还代表这两个侧面的一定属性。阴阳学说认为,相关联的事物或现象中对立的两个侧面,具有截然相反的两种属性,并可用“阴”、“阳”来概括,这就是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然而,事物和现象中对立的双方所具有的阴阳属性,既不能任意指定,也不允许颠倒,而是按一定规律归类的。那么用什么标准作为划分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的规范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意即阴阳是抽象的,但可以用具体而明显的水、火来比喻说明。人们常说“水火不相容”,说明水、火是一对极为明显的矛盾双方,根据水、火这对矛盾的特性,就可以把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划分出阴、阳两大类。凡类似“火”性的,如温热的、向上的、明亮的、兴奋的、轻浮的、向外的等方面,统属于阳的范畴;凡类似“水”性的,如寒冷的、向下的、晦暗的、抑制的、沉重的、内向的等方面,统属于阴的范畴。
兹将事物或现象的主要阴阳属性归类如表11。
表11 阴阳属性归类
'属性&空间&时间&质能&温度&重量&亮度&存在状态&阴&内&下&慢&物质&寒凉&重&暗&静&降&抑制衰退&有形&稠密&阳&外&上&快&功能&温热&轻&亮&动&升&兴奋亢进&无形&稀疏&'
(三)阴阳对立在医药学中的运用
■ 概括正常人体
阴阳对立的观点,认为人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阴阳对立体,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的现象,所以《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在概括人体组织器官的阴阳属性方面,按人体部位分,身半以上属阳,身半以下属阴;背为阳,腹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四肢外侧属阳,四肢内侧属阴。按脏腑功能特点分,五脏属阴,六腑属阳。在五脏之中,按五行属性分,心(火)、肝(木)属阳,肺(金)、脾(土)、肾(水)属阴。而且每个脏器中又分阴阳,如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等。在经络之中,也分为阴经和阳经两大类。而在概括人体生理的阴阳属性时,人体物质属阴,功能属阳;物质之中又分阴血和阳气等等;无不可以用阴阳加以概括说明之。
阴阳学说(2)
■ 概括致病因素
自然界客观存在着许多危害人体的致病因素,对于其复杂多样的致病因素,就其根本属性而言,可分为阴邪和阳邪两大类,如在概括六淫致病因素中,“风”、“燥”、“火”、“暑”属阳邪,“湿”、“寒”属阴邪。
■ 概括药物性能
中药的性能,是指药物具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的特性。四气(又称四性),有寒、热、温、凉。五味有酸、苦、甘、辛、咸。四气属阳,五味属阴。四气之中,温、热属阳,寒、凉属阴。五味之中,辛味能散、能行,甘味能益气,故辛甘属阳,如桂枝、甘草等;酸味能收敛,苦味能泻下,故酸苦属阴,如大黄、芍药等;咸味能润下故属阴,如芒硝等。按药物的升降浮沉特性分,药物质轻,具有升浮作用的属阳,如桑叶、*等;药物质重,具有沉降作用的属阴,如龟板、赭石等。我们只有掌握了药物的特性,才能正确地运用药物来调节机体的阴阳偏盛偏衰。如阴寒邪气侵袭体表,就必须选用阳热性质的药物以祛寒,选用辛味的药物以发散,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三、阴阳互根
(一)阴阳互根的含义
阴阳互根,是指事物或现象中对立的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联系,即阴与阳的每一个侧面都以另一个侧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阴,阳就不能存在;没有阳,阴也不存在。正如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外”也就无所谓“内”的道理一样。这深刻说明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的不可分离性。古人用云雨变化,生动地证明了这种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地气指水湿(阴),天气指云(阳),地湿之气上升形成天上的云,天上的云下降形成雨,雨是地气上升的云转变而成的,云是天气下降的雨蒸发而成的。
(二)阴阳互根在医学中的运用
■ 说明生理联系
中国医学认为,人体生理活动不仅具有对立的两个侧面,而且这两个侧面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这种正常的对立互根联系,贯穿于人体生理活动的全过程。例如,生理活动中物质与功能的演变过程,就包含着阴阳互根的道理。物质属阴,功能属阳,物质是功能的基础,功能则是物质的反映,脏腑功能活动的正常,就会不断促进营养物质的化生,而营养物质的充足,才能保证脏腑功能活动的正常。只有物质(阴)和功能(阳)的协调平衡,才能保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 概括病理变化
阴阳互根在概括病理变化时,主要有如下两种:
1。 阴阳相损:是指人体阳气和*,一方的不足可以导致另一方的耗损,即阳损可以导致阴耗,阴损可以导致阳耗。例如,长期食欲减退的病人,多反映为脾气(阳)虚弱,会导致人体血(阴)的来源减少,这可称为阳损及阴的气血两亏证。又如失血的病人,由于血(阴)的大量损失,往往会出现形寒肢冷的阳虚病证,这可称为阴损及阳的气血两亏证。
2。 阴阳相离:是指人体阳气和*、物质和功能等阴阳互根关系,被破坏到了极点,以致一方已趋消失,而使其另一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这种阴阳的相离,阴阳矛盾的消失,也就意味着生命即将结束。所谓“阴阳离决,经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就是这个意思。
阴阳学说(3)
■ 指导确立某些治法
根据阴阳互根失常所引起的病理变化,对于确立某些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应根据阴阳互根的理论,以益其所损,促其滋生,恢复正常互根的生理平衡为目的。以气血关系来说,气属阳,血属阴,血虚病人,不仅要补血(阴),而且要补气(阳),以补气(阳)促进生血,含有阳生阴长之意。又如有些阳痿病人的治疗,单纯补阳,效果不一定好,可从助阳之中再填补其阴,以达到阴生阳长恢复生理功能的目的。
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