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医常识:一看就懂中医养生智慧》第5章


嘞螅巧嗵迦崛恚疃匀纾烊笤蟛慌植皇荩簧嗝嫫逃斜”〉摹⒖帕>取⒏墒手械陌滋Γ话愠莆焐唷⒈“滋Α?br /> 中国医学将舌划分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边(舌的两边)四个部分。并认为舌尖反映心肺的病变;舌边反映肝胆的病变;舌中和舌根,前者反映脾胃,后者反映肾的病变。根据舌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脏腑的病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三、闻诊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听声音,是凭听觉以诊察病人的语声、呼吸等声音的变化;嗅气味,是凭嗅觉以诊察病人的口气、汗气及其他排泄物的气味变化,以便搜集病情资料。
(一)听声音
■ 语声
语声强弱:一般来说,语声高亢洪亮,多言而躁动的属实证、热证;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的,属虚证、寒证。若发不出音,称为“失音”,亦有虚实之分。见于外感风寒、风热,或感邪后又伤于饮食的,多属实证;若见于内伤,肺肾阴虚,津液不能上承,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多属虚证。语声重浊,常见于外感,为肺气不通,气道不畅所致。此外,妊娠末期也可见到失音,这是因为儿体已大,阻绝胞中之络脉的缘故,产后一般自能恢复。
语言错乱:是指语无伦次,对答错乱,多属心的病变。若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声音高亢的,谓之“谵语”,多属热扰心神的实证;若语言重复,声音低弱,精神委靡,称为“郑声”,多是心气大伤,神无所依的虚证;若抑郁沉闷,自言自语,多是痰气郁闷,为癫证;若兴奋躁妄,怒骂号叫,多是痰火内扰,为狂证。
■ 呼吸
少气:呼吸微弱,气少不足以息的,称为“少气”,多因气虚所致。
气粗:呼吸有力,声音高亢,多是热邪内盛之故,属于实热证。
气喘: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鼻翼翕张,或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的称为喘。喘气时,喉中有“水鸡”声的称为哮。
喘有虚实之分。若喘息气粗,声高息涌,唯以呼出为快的,属实证,多因肺有实邪,气机不利所致;若喘声低微息短,气不得续的,属虚喘,乃肺肾气虚,出纳无力之故。
■ 咳嗽
咳嗽是肺失宣肃,气逆不降的反映。闻诊时应注意其声响,以及有无痰声等变化。
咳声重浊,多属实证。咳声低微气怯,多属虚证。呈阵发性,咳而气急,连声不绝,终止时有回气声的,称为“顿咳”(百日咳)。干咳无痰或只少量稠痰,多属燥邪伤肺或阴虚肺燥。
望闻问切(3)
(二)嗅气味
嗅气味,主要是嗅病人的口气、汗气、痰涕以及二便的气味等。
口气臭秽,多属胃热,或消化不良,亦见于龋齿、口腔不洁等证;口气酸馊,多是胃有宿食;口气腐臭,多是牙疳或有内痈。
各种排泄物与分泌物,包括二便、痰液、脓液、白带等,有恶臭者多属实热证,略带腥气者多属虚寒证。如大便臭秽为热,有腥气的属寒。小便臊臭,多为实热;矢气奇臭,多为消化不良,宿食停滞。咳吐浊痰脓血,腥臭异常的,多为热毒炽盛淤结成脓的肺痈。
四、问诊
问诊,是医生通过询问病人或其陪诊者,借以了解病情的一种诊察方法。有关疾病的很多情况,如病人的自觉症状、起病时间、治疗经过、平素体质以及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只有通过问诊才能了解。故问诊是了解病情和病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四诊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问诊,首先要抓住患者自诉的主要病痛,然后围绕其主要病痛,有目的地按步骤深入询问,以搜集病情资料。问诊既要抓住重点,又要了解一般。没有重点,则抓不住主要矛盾,会主次不分,针对性不强;若不做一般了解,又容易遗漏病情。问诊所涉及的范围是广泛的,对此要做到较全面而又有重点,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概括总结为“十问”。“十问”的基本内容是: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必须问经带,小儿当问麻疹斑。本节叙述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有所增减,现分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明:
(一)问寒热
寒热,即恶寒、发热,是疾病过程中极为常见的症状。凡病人主观感觉怕冷,甚则加衣被,近火取暖,仍觉寒冷的,谓之恶寒。发热,除指体温高于正常者外,有些也仅是病人的主观感觉,如五心烦热,骨蒸潮热。问寒热,首先要问病人有无恶寒发热的症状。如有,就必须问清寒热的轻重、时间及其兼证等,从而为深入分析判断寒热的证型提供必要的依据。
■ 恶寒发热
疾病初起恶寒与发热同时并见,多属外感表证。为外邪犯表,邪正交争的反映。因外邪的性质有风寒与风热的不同,故在其症状表现上有轻重的区别。如外感风寒表证,多具有恶寒重发热轻的特征。因寒为阴邪,束表伤阳,必然表现以寒性反映为主,故恶寒重;其所以发热,则是寒性凝敛,使腠理闭塞,卫阳郁遏不宣所致。病人多兼有无汗、头身痛、脉浮紧等症。又如外感风热表证,多具有发热重恶寒轻的特征。因热为阳邪,必然以热性反映为主,故发热重。其所以有微恶寒的征象,是因邪在皮毛,卫外之气受到损伤所致。病人多兼有口渴、有汗、脉浮数等症。
■ 寒热往来
病人时冷时热,反复发作,谓之寒热往来。为邪在半表半里的特征。因邪正纷争,互为进退,故往来寒热。病人多兼有口苦、咽干、胸胁满闷等症。若先寒战后壮热,发作有定时,多属疟疾的征象。因疟邪每伏藏于半表半里,入而与阴争则寒,出而与阳争则热所致。病人多兼有头痛欲裂、汗出热退等征象。
■ 但热不寒
病人自觉发热而不恶寒,谓之但热不寒。根据发热的征象和特点有壮热与潮热之分。
1。 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谓之壮热。多属表寒入里化热,或表热内传的里实热证。因正盛邪实,阳盛于里,里热蒸达于外,故热势嚣张,表现为壮热。病人多兼有大汗、大渴、脉洪大等症。
望闻问切(4)
2。 潮热:发热如潮水之来,一日一发,定时而至或定时而热更甚的,谓之潮热。为阴虚证或阳明实热证的主要征象之一。阴虚潮热,多见于午后。因下午和夜晚属阴,手足心为阴经所过,病在阴分,故其热象在属阴的时间和部位上反映出来。病人多兼有盗汗、舌红少津等症。阳明实热,也可表现为午后热甚,谓之“日晡潮热”,与阳明气旺于此时有关。病人多兼便秘、腹满鞭痛等症。
■ 但寒不热
在疾病过程中,病人自觉恶寒而不发热,谓之但寒不热。多属里虚寒证。是因脏腑阳气虚弱,不能温煦肌腠所致。病人多兼有肢体寒冷、脉沉迟无力等症。
(二)问汗
在生理情况下,汗是由人体阳气蒸化津液出于体表而成。病理性的汗出在外感及内伤病中均可见到。询问搜集疾病有关“汗”方面的病情资料,对分析机体阳气和津液的状况以及病邪的性质等有一定的临床意义。问汗,首先要问有汗还是无汗,如有汗,就要进一步问清汗出的特征及有关兼症等。
■ 表证辨汗
辨别表证有汗与无汗,往往可以了解所感外邪的性质和正气的盛衰。
1。 表证无汗:多属外感寒邪。如伤寒表实证,因寒性凝敛使腠理致密,汗孔闭塞而无汗。
2。 表证有汗:有外感风邪所引起的中风表虚证,也有外感风热所引起的表热证。因风、热均属阳邪,其性开泄,皆能导致腠理疏松而汗出。临床上当根据不同的兼症加以区别。
■ 盗汗
入睡汗出,醒则汗止,谓之盗汗。多属阴虚征象,因阴虚则阳亢,蒸发阴津而为汗。病人多兼有潮热、颧赤、舌红少苔等症。
■ 自汗
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的,谓之自汗。多属气虚、阳虚征象。因阳气虚衰、卫气不固所致。病人多兼有畏冷、神疲乏力等症。
■ 大汗
全身汗出量多,谓之大汗。属津液大泄的征象,其病变有寒热虚实的不同。
汗出蒸蒸,并见高热、烦渴冷饮、脉洪大等症,是为阳热内盛,迫汗外泄的里实热证。
若大汗淋漓,伴有神疲气弱、脉微肢冷,多属阳虚气脱的重症,又称为“绝汗”。是因真阳外脱、卫阳衰竭所致。
■ 头汗出
汗出仅局限于头部,谓之头汗出,又称“但头汗出”。多为上焦热蒸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前者,多兼有烦渴、苔黄、脉浮数等症;后者多兼有身重困倦、小便不利、苔黄腻等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