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喜》第8章


很逗。知识分子逗法。肚脐以上的刻薄,不三俗。
但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要管准确地陈述事实叫刻薄?有些人就是只能嘲笑别人,一到自己这儿笑点就特别庄严。只能他陈述别人的事实,别人一点出他的事实,就变成不怀好意——为什么不能欣赏别人的准确?就许你显得聪明?别人都得忍着?
忘了是从哪部电影起,我坚持认为周星驰在从伍迪?艾伦那里偷师。小人物的絮叨和神经质——小知识分子的絮叨和神经质,非常近似。
最大的发现是,李碧华的《凤诱》和伍迪?艾伦的《库格麦斯插曲》惊人相似。都是男主人公用某种方法回到过去,和著名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勾搭上,再带回现代都市,旧时来人对当下光怪陆离的生活依依不舍,可最终还是要回到从前继续广大读者们了然的命运。《库格麦斯插曲》收录于伍迪?艾伦1980年出版的《副作用》,在前。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
本来正看《茶花女》。五道口“春秋”关门前五折买了一批译林出的硬皮儿世界名著。以前看的是小人书。
坦白说现在对爱情小说非常so so,我老了,境界随年纪提高了。看一半明白过来,原来是一青春浪漫爱情小说。感人,轰动,因为真人真事真情实感。搁今天也不牛逼了。
半道儿拿着《和我们的女儿谈话》,就先看这个。一看就疯了。就觉得自己写得这么烂,出什么版啊?怎么那么不要脸啊。
几年前常见老王那会儿没话找话地问过,您最近没写东西啊?他一副似忍得意似忍我无聊的表情说,写哪,当然写啊,刚写了……也不愿多说。憋大事儿的样子。
这本看完,别的不用看了。靠写字吃饭的人,稍懂事的从此了无生趣。我都绝望了——尤其懂事。后来想起苗师傅说的,看那谁的小说找回点自信,才获得些微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每一章末,都看得想哭一场。
其文字之美。之干净。
过程中一直恨自己英文不好,不能把它翻译了,老怕别人不明白,万一翻不好,莫名就着急了。
应该得诺贝尔。爱给不给。
《千岁寒》我没看完,起头儿就high我跟不上。这本不一样。这本像他手把手带着,慢慢往起走,就对了,劲儿就同步了。
爱情算什么啊。疯狂的小事?把“疯狂”去了吧。任何爱情小说,从此轻如鸿毛。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我的绝版青春》
N年前做杂志编辑,常为选题烦恼。一次有女友问,为什么不采丁天?我说可以哇,听说介四老王指定的接班人哇,不过现在改系去写恐怖小说了。有段时间我还老给人讲里面的鬼故事。女友说那我得亲自去采,听说丁天长得还不错。看来她是想戏人家,我欣然准了。
采完,交稿,我随口问,如何。她说,还行,和想象中不一样,有点老气横秋。
多年来见过的丁天照片多是同一张,45度微侧脸,眼神偶像。在男作家里算有姿色的。一直没亲眼见过。前俩礼拜终于见了。也没觉得老气横秋,也不偶像,笑容稍轻浮。也不是故意的,是因为笑得太稀烂。
这本小说是可以快速读完那种,没什么事儿,多情而记性好。语气平淡得有点老范儿,对写法的高层次追求隐隐可见,又收着没放。头两章我以为还是恐怖小说,后来就没了。有一点我喜欢,就是长时间的平淡叙述里突然就不正经了,不仅突然,还迅速,戛然而止,像是板着脸的老干部一恍神儿做了个鬼脸,比如闷骚地和果儿去划船想用脚够岸结果变成反作用力一脚岸上一脚船上越离越远活活把自己劈水里了。
我老把石康、丁天、冯唐三个人同时想起来,跟他们写作题材的类似有关。心里也排过座次,那谁第一,那谁和那谁并列第二哈哈哈。前两天去长江文艺,人说你们70后没有领军人物啊,我说——那谁啊。
现在他们都将不惑,青春的旧怎么也该怀恶心了,猜一猜各自的下一本写什么?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地球上的王家庄》
这是一套丛书,我只买了毕飞宇一本。我对毕是喜欢的,他的书大多数都看过,他和严歌苓分别算是我心中那套文学扑克里的黑红桃疙瘩吧。
这书的设置挺好的,包含作家新作、处女作、成名作、代表作、影响或争议最大之作,再附上关于文学和写作的访谈、成长照片、著作目录、大事年表,等等。因为所有作品都是作家自己选的,所以对他们能够建立虽然可能不深入但还算全面的了解。处女作《孤岛》1991年出的,还真时代烙印。他自己肯定挺喜欢的。
毕的这篇访谈挺好的,看得出在写作上是个实在执著的人。我颇观察过一些人,对面相暗暗有些总结。他眉目疏朗清淡,笑容直率简单,看起来既坚定又随和,有种不懂修饰的帅,和文字相像。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癫狂的艺术》
记述了艺术家郭海平2006年在南京某精神病院住院几月的过程,他和他的朋友们摸索着教病人绘画和陶塑,以探寻他们的内心世界,通过艺术活动进行自我精神治疗的可能性。
书中选录的精神病人作品充满想象力。每一位病人的作品前都附有专业的病历报告,写得也不是说滑稽,但用严肃淡漠的口气描述失控的行为,有点黑色。还有错别字,原汁原味。
很难明确地指认他们为什么会画出那些东西,因为有些病人表达有问题或不愿意说明或真的自己也说不明,只能由艺术家和医生来分析。一个农村来的病人,也许是因为长年干农活,所以对机器有一种狂热的崇拜。但他所画的机器,全部是俯视角度,但显然有很多机器他是没可能从高处看到的……
另一个病人画的全是类似毛线的横条纹,每一行的颜色搭配都非常漂亮。完全可以趁着今年的油画牛市卖出高价。最牛逼的一个病人,画风类似蒙克(蒙克也是精神分裂),用色刺激得观看的病友直揉眼睛——艺!术!家!
病人自己说,这是“工疗”——真懂。
长期的服药,令他们的精神状况有明显的抑郁到亢奋过程,画出的东西也从模糊的铅笔画跳跃到大红大绿。
郭海平自己在院期间没有间断创作,惊人的是,相对于病人大胆的用色,他自己的画却是灰白黑,极度压抑。看书的时候我丈夫探过头来,对郭海平一副类似一片蛔虫的油画说,这精神病人画得真好……
书里还有郭海平的日记,细腻而悲悯,我看得非常感动:
对于自己突然喜欢起黑暗的这种心理变化,我感到疑惑,我想,人刚降临于人世间的时候应该是不会畏惧黑暗的,后来,一定是我们的文化教育使黑暗渐渐成了一种恐惧的对象,正如我们的祖先就不曾畏惧过疾病和死亡,他们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天意,是一种自然现象,所以也就无所畏惧。今天,“黑暗”在灯光的普照中已不再是一种视觉自然现象,它已渐渐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我之所以渐渐从对黑暗的畏惧感中脱离出来,这也许是因为我们通常所接受的文化教育在这样一个精神病院中都将会失去它通常的作用。
在这个医院里,我感受到的是人的生存底线,这里没有审美也没有谎言,有的就是每一个病人的基本权益和非常有限的自由。其实,近二十年来,我一直过的是黑白颠倒的日子,我喜欢深夜。现在看来,我对深夜又多了一分认识,它不仅让我感受到自己的潜意识,同时它让人的目光更明亮,听觉更敏感。相反,对于那些终日生活在白日里的人而言,他们过的一定又是另一种生活。
全书中英文对照。
其实最触动我的是一个患有精神发育迟滞的小女孩画的“天书”,都像是字,但又只是些笔画。之所以受到触动,是因为在我的梦中,常常会出现类似的文字。
我常常觉得,梦中的我们都会做出匪夷所思的失控行为,那么精神病人的举动,岂不就像白日的梦?白日比黑夜多出什么?不过是控制。我们和他们真有本质的区别么?一旦极度疲惫或极度亢奋,丢弃那些所谓的理智和道德法规,我会不会把我心底压抑很久的特别想做的事情无所顾忌地做出来?比如我看芙蓉姐姐,就不觉得她可笑,而是像看到一个失控的我。我不会跳舞,但在梦里却总会尽情地不顾嘲笑目光地跳舞,而且我根本意识不到嘲笑,只感受到彻底释放的狂喜。
我靠,我也太掏心窝子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一辈子做女孩》
要不是人死活推荐,我绝不会去看一本叫《一辈子做女孩》的书——谁想一辈子做女孩啊?
看完,原来,这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