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7月,国民党华北军分区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与侵华日军司令梅津美治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何香凝义愤填膺,派人把自己的一条旧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题了一首诗:“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赴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杜月笙说:“如果日本人利用租界打中国人,我杜月笙要在两小时内把租界全部毁灭!”
⊙1933年,王宠惠出席国际联盟大会。会上,日本代表用十分狂妄的口气问道:“你是代表南京中央政府呢,还是东北满洲国政府?”王宠惠站起来大声回答:“我代表贵国所承认的那个中国政府。”
⊙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要求《大公报》送检,《大公报》拒绝,并断然停刊。在停刊号上,王芸生撰写了社评《不投降论》,说:“我们是报人,生平深怀文章报国之志……到今天,我们所能自勉,兼为同胞勉者,惟有这三个字——不投降。”
⊙卢沟桥事变后,吴佩孚在沦陷的北平给日本天皇写信,力言中日不可用兵,天皇未作理睬。后来日本人劝他出山,他说出山可以,条件是日本必须退兵。
⊙日本人想控制上海,千方百计拉拢杜月笙。杜凛然说道:“我是一个中国老百姓,碍于国家民族主义,未敢从命。”
⊙蒋介石策划杭州起义,拟组织一百人的“敢死团”,并亲自指挥,作为起义的开路先锋。“敢死团”组建后,蒋写信给母亲:“恕儿不孝之罪。”蒋母回曰:“死生一视与义,毋以家事为念。”
⊙段祺瑞反对帝制,对徐树铮、曾毓隽说:“我当年曾发采取共和之电,如今又拥项城(袁世凯)登基,国人其谓我何?且恐二十四史中亦再找不出此等人物!”
⊙吴稚晖是清光绪辛卯科举人,主张维新,曾参加过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公车上书”。
⊙清末财政大臣陈宗妫和外务部右丞高而谦,同朝为官,并有美德。傅兰泰说:“麓宾(陈宗妫字)一介不取,子益(高而谦字)一尘不染,清亮纯洁,可师可法。”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拉陈炯明下水,陈要求日本归还东三省。日本人送八万元支票给他,陈在支票上打叉退还。
⊙1912年5月20日,上海《民权报》记者戴天仇发表了一篇24字的时评《杀》:“熊希龄卖国,杀!唐绍仪愚民,杀!袁世凯专横,杀!章太炎阿权,杀!”唐绍仪以国务总理的名义致电上海,说:“言论自由,为约法所保障。”最后上海租界公审公廨以“该报言辞过激”,涉嫌“鼓吹杀人”,最后“罚洋三十元”结案。
⊙土肥原登门拜见吴佩孚,请其出山,见吴佩孚家中有画眉鸟,遂一语双关地说道:“笼中之鸟,困于斗室,若不投林,终此一生,岂不悔恨。”吴顺手抓起一只画眉,置于掌上,但见鸟儿跃跃欲试,终不飞开。土肥原见状,深知吴决计不肯出山,只得怏怏离去。
⊙陈邦瑞为官清正廉洁,在做度支部右侍郎时,饭费补贴很多,陈却不领取,让分给属下办事人员,并说:“虽然钱不多,但多少能补贴点家用。”
⊙1936年,段祺瑞在遗嘱中说:“勿因我见而轻启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固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骛时尚之纷华。本此‘八勿’,以应万有,所谓自力更生者在此,转弱为强者亦在此矣。”
⊙东北军两名士兵无故被日本查道兵打死,事后日方赔给士兵家属每户120元了事。张作霖听闻大怒,下令东北军:“碰到日本查道兵就打,我也有钱。”东北军得令后很快打死12个日兵,于是日本驻沈阳领事找张抗议。张说:“依日本兵打死东北军一人赔120元了事,我也每人赔120元。”日本领事闻言无可奈何。
⊙抗日期间,爱国华侨陈嘉庚向重庆提议:“敌未退出我国土即言和当以汉奸国贼论。”此议由国民参政会第二次大会通过,并被后人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
⊙胡汉民得知汪精卫要北上行刺摄政王时,劝汪说:“你是同盟会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你的文才、口才和号召力都是无人可以取代的。如果你以一时之激情与虏酋拼命,对革命的损失太大。”汪精卫说:“梁启超骂我们这些革命党人是‘远距离革命家’,章炳麟(章太炎)等人又背叛孙先生和同盟会,已经到了‘非口实所可弥缝,非手段所可挽回’的地步。现在我们必须拿出具体的行动来证明我们的革命之决心。”
⊙北平沦陷,日本人用王克敏组织伪政府,王想以高位诱袁世凯之子袁克定下水。袁克定马上登报声明,表示自己有病在身,不问世事,并拒见宾客。曾有人将他刊登声明的那张报纸装裱为册页,并题诗彰赞他的气节。
⊙辜鸿铭去英国前,他的父亲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甲午海战,“致远”号被鱼雷击中沉没,管带邓世昌落水,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拒绝。邓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其所养爱犬游至身旁,口衔其臂以救,邓按犬首入水。
⊙庚子时联军入京,某国武员招妓侍酒,令翻译对妓女说:欲留一宵。妓曰:“吾虽为妓,决不肯失身于外人。”武员怒曰:“不从者死。”乃拔刀置于案上。妓愤然夺刀,说:“今日必死一人!”武员大惧,忙遣之,说:“我见过许多中国官吏,却无如此妓般刚烈的。”
⊙沈曾植为官清廉,在做安徽布政使时,只穿普通服饰,和普通老百姓没什么两样。许多人提了礼物来拜访,都被沈严词回绝,说:“吾一日在任,尔辈无望兹事之行也。”
⊙1919年巴黎和会上,日方代表牧野伸显坚持要求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中方代表顾维钧说:“西方有位圣人名叫耶稣,他被钉上十字架的所在地耶路撒冷,如今成为基督教圣地,谁都不可侵犯。在场诸位代表先生,应该同意我的这番话吧!”见众人点头,顾继续说,“我们东方也有一位圣人,名叫孔子,不但是中国,就连邻近的日本,也承认他是圣人。牧野先生,您说对不对?”牧野表示同意。顾又道:“山东是孔子的故乡,是我们中国人的圣地,也是所有认为孔子是圣人的人的圣地,当然就不容侵犯了。”一番话说得牧野哑口无言。
⊙在批判“远距离革命家”的言论和“倒孙狂潮”的夹攻下,对革命丧失信心和持怀疑态度的人大量出现,同盟会一时陷入危机。汪精卫是同盟会中坚决支持孙中山的孙派骨干,为了挽救革命、挽救同盟会,汪主动提出要亲自进京刺杀摄政王,用鲜血来证明同盟会的领袖不是贪生怕死的“远距离革命家”,并以此重新树立人们对革命的信心。
⊙伍廷芳去世后,时人评价他说:“能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
⊙胡适说:“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有三分证据说三分话。”
⊙吴组缃读研究生期间,曾选国学大师刘文典的六朝文学课。在学期作业中,他骂六朝文学是娼妓文学。刘教授非常生气,给了他一个不及格,同时托人带口信给他:只要他改变观点,就可以过关。吴坚持自己的观点,结果不得不中断学业。
⊙蒋百里为陆军军官学校校长时,其主张常为部司所掣肘,而其素与学生融洽,感到去留两难,遂于某日以手枪击胸,幸未伤及要害,经医治后脱险。
⊙冯友兰为西南联大写的校歌,是调寄的《满江红》词调: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祯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需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林纾古道热肠,行事颇有侠士之风。一贫士写信向他哭穷,他与之素昧平生,却仍寄去十块银圆,同时附一诗曰:“年来沧海已成田,文字何曾值一钱。无力赠袍宁赠炭,石头城下雪漫天。”
⊙苏曼殊有一段时间住在刘师培家,在刘师培、何震夫妇睡觉时,苏常毫无顾忌地掀开蚊帐,问人家在干什么。刘师培夫妇后来投靠端方,背叛了革命。苏曼殊一怒之下,于半夜赤身裸体冲进二人房中,破口大骂了一通?
小说推荐
- 微历史:1911-1949民国圈子
- 作者:黄一鹤】总统皇帝只在一瞬间:袁世凯的“小站”人民国初年,人们把袁世凯比做美国的华盛顿,但袁世凯终究没能成为华盛顿,袁归根到底是个“旧时代的人。袁的圈子里,活跃的也仍是以旧时代的人为主:前清旧僚、北洋嫡系,外加少数具有新思想的新分子。袁作为一代领袖,在笼络人心上极有手腕,要求名的给名,要求官的给
- 最新章:1949民国圈子-第50章
- 在历史现场
- 11985年3月23日,一架来自美国的客机在北京国际机场降落。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一个普普通通的国际航班,可是,对于从飞机上走下来的这群美国老记者来说,此次中国之行,却非同寻常。他们是二战期间来中国报道中国抗战的一批美国记者。从四十年代末离开之后,为重返中国,他们已经等了三十几年。今天,他们应《
- 最新章:第40章
- q版历史 在爆笑中学习历史
- 《Q版历史》前言 尽管陈平很贪,但他的贪和现代意义的贪截然不同。首先,陈平大肆收受财物,是受当时汉政权管理方式的局限,所有的将领主要是靠自筹经费来养活部下,陈平受金,是作为部队活动的经费,为行军打仗提供经济来源,在当时封建私有制的条件下,陈平的个人财产和由他控制的活动经费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其次,刘邦
- 最新章:第57章
- 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 作者:刘灿荣】推荐序 1很难想像,曾为武侠少年的灿荣,几经人生的周折,在鬓发微霜之时,竟也热衷于勾沉历史、思辨生命的寻索。回望学生时代,我经常看着灿荣意气昂扬地站在讲台上,传述着从杜牧到郑愁予的古今诗话。有时又酒入豪肠,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书、剑、酒一再伸展、呼吸、挥洒在校园感性的岁月中。离开校门之
- 最新章:向历史借IQ-第27章
-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作者:忆江南【由文】历史新课堂第1章 历史没有那么美事实上,历史远没有那么美。公元前33年,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塞和亲,嫁给南匈奴的呼韩邪大单于。那时,昭君年方十九,风华绝代,的确是人间少有的美女,但呼韩邪单于却已进入暮年,垂垂老矣,完全没有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风采。两年之后,即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
- 最新章:第57章
- 剖解影响中国历史的11个关键人物-历史的刀
- 前言 历史,虽然是一些曾经发生过的往事,早已随风而逝烟消云散,但对今天生活着的每一鲜活的个体生命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人类并非从天而降凭空而生,而是从远古一步步地发展进化而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每一个重大事件,每一次重要转折,无论多么久远,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或隐或显地在人类
- 最新章:历史的刀-第74章
- 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 历史的拐点
- 从历史冷到历史热马立诚:改革开放初期是文学热,进入20世纪90年代是经济学热,后来又有一段政论热,现在是历史热,先后四个热。到书店看一看,各种各样的中外历史著作满坑满谷,蔚为大观,中国大片也都是历史题材。雷 颐:历史热是正常的。无论美国、法国、英国还是俄国,每年的畅销书,历史著作都占据了很重要的一个
- 最新章:第25章
- 84-中国社会史:窃贼的历史
- 对于人们来说,窃贼这个词并不陌生,但窃贼究竟起于何时,却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时间概念。俗话中有“强盗碰上贼爷爷”之说,说明窃贼确实是人类社会中所产生的最为悠久的一种破坏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一类人 在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产生之后,窃贼的盗窃行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不过是被剥削者反抗剥削者,夺回自己劳动果实
- 最新章:中国社会史:窃贼的历史-第29章
- 前清秘史(下部)--在历史的拐角处
- 作者: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 相关内容李亚平全新解读明末清初历史大变局(1 与易中天、于丹不同“李亚平式”全新解读明末清初历史大变局《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问世 与易中天、于丹式的解古说史不同,著名旅美学者李亚平自成一家。当他的新作《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的问世,独树一帜的“李亚平”式解读
- 最新章:-在历史的拐角处-第3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