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序跋集》第15章


且仓沼诓徊恪!?br />
但是,他们究竟也太采取了,著者所指摘的微温,中道,妥协,虚假,小气,自大,保守等世态,简直可以疑心是说着中国。尤其是凡事都做得不上不下,没有底力;一切都要从灵向肉,度着幽魂生活这些话。凡那些,倘不是受了我们中国的传染,那便是游泳在东方文明里的人们都如此,真是如所谓“把好花来比美人,不仅仅中国人有这样观念,西洋人,印度人也有同样的观念”了。但我们也无须讨论这些的渊源,著者既以为这是重病,诊断之后,开出一点药方来了,则在同病的中国,正可借以供少年少女们的参考或服用,也如金鸡纳霜〔23〕既能医日本人的疟疾,即也能医治中国人的一般。 
我记得“拳乱”〔24〕时候(庚子)的外人,多说中国坏,现在却常听到他们赞赏中国的古文明。中国成为他们恣意享乐的乐土的时候,似乎快要临头了;我深憎恶那些赞赏。但是,最幸福的事实在是莫过于做旅人,我先前寓居日本时,春天看看上野〔25〕的樱花,冬天曾往松岛〔26〕去看过松树和雪,何尝觉得有著者所数说似的那些可厌事。然而,即使觉到,大概也不至于有那么愤懑的。可惜回国以来,将这超然的心境完全失掉了。 
本书所举的西洋的人名,书名等,现在都附注原文,以便读者的参考。但这在我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著者的专门是英文学,所引用的自然以英美的人物和作品为最多,而我于英文是漠不相识。凡这些工作,都是韦素园,韦丛芜,李霁野〔27〕,许季黻四君帮助我做的;还有全书的校勘,都使我非常感谢他们的厚意。 
文句仍然是直译,和我历来所取的方法一样;也竭力想保存原书的口吻,大抵连语句的前后次序也不甚颠倒。至于几处不用“的”字而用“底”字的缘故,则和译《苦闷的象征》相同,现在就将那《引言》里关于这字的说明,照钞在下面:—— 
“……凡形容词与名词相连成一名词者,其间用‘底’字,例如 social being 为社会底存在物,psy^chische tra-uma 为精神底伤害等;又,形容词之由别种品词转来,语尾有-tive,-tic 之类者,于下也用‘底’字,例如 specula-tive,romantic,就写为思索底,罗曼底。” 
一千九百二十五年十二月三日之夜,鲁迅。 
※ ※ ※ 
〔1〕 《出了象牙之塔》 厨川白村的文艺评论集,鲁迅译于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五年之交。在翻译期间,已将其中大部分陆续发表于当时的《京报副刊》、《民众文艺周刊》等。一九二五年十二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单行本,为《未名丛刊》之一。 
〔2〕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四日《语丝》周刊第五十七期(发表时无最后二节)。后印入《出了象牙之塔》单行本卷末。 
〔3〕 指《苦闷的象征》第一部分《创作论》的第三节《强制压抑之力》。 
〔4〕 早稻田文学社 即早稻田文学出版社。《早稻田文学》创刊于一八九一年,由坪内逍遥主编,至一八九八年停刊。一九○六年复刊,由岛村抱月主编,至一九二七年又停刊。该刊曾发表不少创作、评论和翻译,是研究日本明治时期文学的重要资料。 
〔5〕 “象牙之塔” 原是十九世纪法国文艺批评家圣佩韦(1804—1869)批评同时代消极浪漫主义诗人维尼(1797—1863)的用语,后来用以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文艺家的小天地。自序,指载于《出了象牙之塔》卷首的《题卷端》一文。 
〔6〕 《走向十字街头》 厨川白村的文艺论文集,收论文十九篇。有绿蕉、大杰的中译本,一九二八年八月上海启智书局出版。 
〔7〕 “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 英语:“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朱生豪译文)语见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场,原是剧中主角哈姆雷特的台词。 
〔8〕 雪莱(p.b.shelley,1792—1822) 英国诗人。他反对专制统治,曾因作《无神论的必然性》一文被大学开除。后参加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被迫离开英国。著有长诗《伊斯兰的起义》、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裴伦(g.g.byron,1788—1824),通译拜伦,英国诗人。他也是反对专制统治的作家,两次被迫流亡国外,曾参加意大利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和希腊民族独立战争。著有长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斯温班(a.c.swinburne,1837—1909),通译斯温勃恩,英国诗人。他的早期创作表现了自由主义思想,后期诗作有歌颂殖民政策倾向。著有诗剧《阿塔兰塔》及诗集《诗歌及民谣》等。 
〔9〕 梅垒迪斯(g.meredith,1828—1909) 通译梅瑞狄斯,英国作家。他在作品中揭露贵族、资产阶级的罪恶,同情小资产阶级的激进主义。著有长篇小说《理查弗浮莱尔的苦难》、《利己主义者》,长诗《现代的爱情》等。哈兑(t.hardy,1840—1928),通译哈代,英国作家。他的作品揭露资本主义文明的虚伪,向往宗法制的农村生活。著有长篇小说《还乡》、《德伯家的苔丝》及诗歌集等。 
〔10〕 摩理思(w.morris,1834—1896) 通译莫理斯,英国作家、社会活动家。他在作品中号召人们与压迫者作斗争,并积极参加英国工人运动。若有长诗《地上乐园》、小说《虚无乡消息》、《约翰·保尔的梦想》等。 
〔11〕 这里的“前三篇”,指印入《出了象牙之塔》的首三篇: 
《出了象牙之塔》、《观照享乐的生活》及《从灵向肉和从肉向灵》。 
〔12〕 中道 日语:中和之道的意思。中和,语出《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13〕 “取乱侮亡” 语见《书经·仲虺之诰》:“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据注释称:“弱则兼之,誾则攻之,乱则取之,有亡形则侮之。” 
〔14〕 孔、墨 即孔丘和墨翟。孔丘(前551—前479),儒家学派创始人;墨翟(约前468—前376),墨家学派创始人。 
〔15〕 玄奘(602—664) 唐代僧人,佛教学者。唐太宗时他赴印度取经,翻译了大量佛教经籍。 
〔16〕 兰学 日本人称早期从荷兰输入的西欧文化科学为兰学。 
〔17〕 林那(c.linne,1707—1778) 或译林奈,瑞典生物学家,动植物分类的创造者。著有《自然界系统》、《植物种志》等。奈端(i.new-ton,1642—1727),通译牛顿,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 
他发现了力学基本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创立了微积分学和光的分析。 
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等。达尔文(c.r.darwin,1809—1882),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者。他在一八五九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论学说,摧毁了各种唯心主义的神造论、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给宗教神学以沉重打击。 
〔18〕 “遣唐使” 唐时日本派往中国的使节。自公元六三○年至八九四年间,曾向中国派出遣唐使十三次,使者中有医师、阴阳师、画师、音乐师、和尚、学生等,每次人数往往多达数百人。 
〔19〕 莎士比亚(w.shakespeare,1564—1616)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诗人。著有剧本《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三十七种。 
〔20〕 欧文(w.irving,1783—1859) 美国作家。作品主要描写美国的社会矛盾,揭露殖民主义者的残忍。著有《见闻杂记》、《华盛顿传》等。迪更司(c.dickens,1812—1870),通译狄更斯,英国作家。他的作品揭露资产阶级的种种罪恶,描写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著有长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等。 
〔21〕 德富芦花(1868—1927) 日本作家。他站在宗法制农民立场,批评资本主义社会。著有长篇小说《不如归》、《黑潮》等。 
〔22〕 林纾(1852—1924) 字琴南,福建闽侯(今福州)人,翻译家。他曾据别人口述,以文言翻译欧美文学作品一百多种,在当时影响很大,后集为《林译小说》出版。 
〔23〕 金鸡纳霜 奎宁的旧译名。 
〔24〕 “拳乱” 指义和拳,即义和团,清末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