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晴》第9章


,任其所为,眼睛湿莹莹的从人丛中搜索那个冤家族祖。深怕揭底的族祖,却在剥衣时装作十分生气,上下狠狠的看了小寡妇几眼,口中不住骂“下贱下贱”,装作有事不屑再看,躲进祠堂里去了。到祠堂里就和其他几个年长族人商量打公禀禀告县里,准备大家画押,把责任推卸到群众方面去,免得将来出其他事故。也一面安慰安慰那些无可无不可年老怕事的族中长辈,引些圣经贤传除恶务尽的话语,免得中途变化。到了快要下半天时候,族中一群好事者,和那个族祖,把小寡妇拥到溪口,上了一只小船,架起了桨,沉默向溪口上游长潭划去。女的还是低头无语,只看着河中荡荡流水,以及被双桨搅碎水中的云影星光。也许正想起二辈子投生问题,或过去一时被族祖调戏不允许的故事,或是一些生前“欠人”“人欠”的小小恩怨。也许只想起打虎匠的过去当前,以及将来如何生活。不及两岁大的巧秀,明天会不会为人扼喉咙谋死?临出发到河边时,一个老表嫂抱了茫然无知的孩子,想近身来让小寡妇喂一口奶,老族祖一见,吼了一声,大骂“老狐狸,你见了鬼,还不赶快给我滚开!”一脚踢开。但很奇怪,从这妇人脸色上,竟看不出恨和惧,看不出特别紧张,一切都若平静异常。至于一族之长的那一位呢,正坐在船尾梢上,似乎正眼也不想看那小寡妇。其实心中却漩起一种极复杂纷乱情感。为去掉良心上那些刺,只反复喃喃以为这事是应当的,全族脸面攸关,不能不如此。自己既为一族之长,又读过圣贤书,实有维持道德风化的责任,当然也并不讨厌那个青春康健光鲜鲜的肉体;讨厌的倒是,“肥水不落外人田”,这肉体被外人享受。妒忌在心中燃烧,道德感益发强,迫虐狂益发旺盛,只催促开船。至于其他族中人呢,想起的或者只是那几亩田将来究竟归谁管业,都不大自然。因为原来那点性冲动已成过去,都有点见输于小寡妇的沉静情势。小船摇到潭中最深处时,荡桨的把桨抽出水,搁在舷边。船停后轻轻向左旋着,又向右旋。大家都知道行将发生什么事。一个年纪稍大的某人说,“巧秀的娘,巧秀的娘,冤有头,债有主,你心里明白,好好的去了吧。你有什么话嘱咐,就说了吧。”小寡妇望望那个说话安慰她的人,过一会儿方低声说。“三表哥,做点好事,不要让他们捏死我巧秀喔。
那是人家的香火!长大了,不要记仇,就够了!”大家静默了。
美丽黄昏空气中,一切沉静。先是谁也不肯下手。老族祖貌作雄强,心中实混和了恐怖与矜持,走过女人身边,冷不防一下子把那小寡妇就掀下了水。轻重一失衡,自己忙向另外一边倾坐,把小船弄得摇摇晃晃。人一下水,先是不免有一番小小挣扎,因为颈背上悬系那面石磨相当重,随即打着旋向下直沉。一阵子水泡向上翻,接着是水天平静。船随水势溜着,渐渐离开了原来位置。船上的年青人眼都还直直的一声不响望着水面。因为死亡带走了她个人的耻辱和恩怨,却似乎留念给了每人一份看不见的礼物。虽说是要女儿长大后莫记仇,可是参加的人哪能忘记自己作的蠢事。几个人于是俨然完成了一件庄严重大的工作,把船掉了头。死的已因罪孽而死了,然而“死”的意义却转入生者担负上,还得赶快回到祠堂里去叩头,放鞭炮挂红,驱逐邪气,且表示这种“勇敢”和“决断”兼有真正愚蠢的行为,业已把族中受损失的“荣誉”收复。事实上,却是用这一切来祓除那点在平静中能生长,能传染,影响到人灵魂或良心的无形谴责。即因这种恐怖,过四年后,那族祖便在祠堂里发狂自杀了。只因为最后那句嘱咐,巧秀被送到三十里外的高枧满家庄院,活下来了。
巧秀长大了,亲眼看过这一幕把她带大的表叔,团防局的师爷,原本有意让她给满家大队长做小婆娘,有个归依,有个保护。只是老太太年老见事多,加之有个痛苦记忆在心上,以为凡事得从长作计。巧秀对过去事又实在毫无所知,只是不乐意。年龄也还早,因此暂时搁置。
巧秀常到团防局来帮师爷缝补衣袜,和冬生也相熟。冬生的妈杨大娘,一个穷得厚道贤慧的老妇人,在师爷面总称许巧秀。冬生照例常常插嘴提醒他的妈,“我还不到十五岁,娘。”“你今年十五明年就十六,会长大的!”两母子于是在师爷面前作些小小争吵,说的话外人照例都不甚容易懂。师爷心中却明白,母子两人意见虽对立,却都欢喜巧秀,对巧秀十分关心。
巧秀的逃亡正如同我的来到这个村子里,影响这个地方并不多,凡是历史上固定存在的,无不依旧存在,习惯上进行的大小事情,无不依旧照常进行。
冬生的母亲一村子里通称为杨大娘。丈夫十年前死去时,只留下一所小小房屋和巴掌大一片菜地。生活虽穷然而为人笃实厚道,不乱取予,如一般所谓“老班人”。也信神,也信人,觉得这世界上有许多事得交把神,又简捷,又省事。不过有些问题神处理不了,可就得人来努力了。人肯好好的做下去,天大难事也想得出结果;办不了呢,再归还给神。如其他手足贴近土地的农村人民一样,处处尽人事而信天命,生命处处显出愚而无知,同时也处处见出接近了一个“夙命论”者,照读书人说来就是个“道”字。冬生在这么一个母亲身边,在看牛,割草,捡菌子,和其他农村子弟生活方式中慢慢长大了,却长得壮实健康,机灵聪敏。只读过一年小学校,便会写一笔小楷字,且跟团防局师爷学习,懂得一点公文程式。作公丁收入本不多,惟穿吃住已不必操心。此外每月还有一箩净谷子,一点点钱。这份口粮捎回作家用,杨大娘生活因之也就从容得多。且本村二百五十户人家,团丁是义务性质不拿工薪的。有公职身分公份收入阶层总共不过四五人,除保长队长和那个师爷外,就只那两个小学教员,开支都不大。所以冬生的地位,也就值得同村小伙子羡慕而乐意得到它。职务在收入外还有个抽象价值,即抽丁免役,且少受来自城中军政各方的经常和额外摊派。凡是生长于同式乡村中的人,都知道上头的摊派法令,一年四季如何轮流来去,任何人都招架不住,任何人都不可免,惟有吃公事饭的人,却不大相同。正如村中“一脚踢”凡事承当的大队长,派人筛锣传口信集合父老于药王宫开会时,虽明说公事公办,从大户带头摊起,自己的磨坊、油坊,以及在场上的槽坊,小杂货铺统算在内,一笔数目照例比别人出的多。且愁眉不展的抱怨周转不灵,有时还得出子利举债。可是村子里人却只见到队长上城回来时,总带了些使人开眼的文明玩意儿,或换了顶呢毡帽,或捎了个洋水笔,遇有作公证画押事情,多数公民照例按指纹或画个十字,少数盖章,大队长却从中山装胸间口袋上拔出那亮晃晃圆溜溜宝贝,写上自己的名字,已够使人惊奇。一问价钱数目才更吓人,原来比一只耕牛还贵!
象那么做穷人,谁不乐意!冬生随同大队长的大白骡子来去县城里,一年不免有五七次,知识见闻自比其他乡下人丰富。
加上母子平时的为人,因此也赢得一种不同地位。而这地位为人承认表示得十分明显,即几个小地主家有十二三岁小闺女的,都乐意招那么一个得力小伙子作上门女婿,以为兴家立业是个好帮手。
村子去县城已四十五里,离官路也在三里外。地方不当冲要,不曾驻过兵。因为有两口好井泉,长年不绝的流,营卫了一坝上好冬水田。田坝四周又全是一列小山围住,山坡上种满桐茶竹漆。村中规约好,不乱砍伐破山,不偷水争水。
地方由于长期安定,形成的一种空气,也自然和普通破落农村不同,凡事照例都有个规矩。虽由于这个长远习惯的规矩,在经济上有人占了些优势,于本村成为长期统治者,首事人。
也即因此另外有些人就不免世代守住佃户资格,或半流动性的长工资格,生活在被支配状况中,矛盾显明。但两者生活方式,虽有差距还是相隔不太多,同样得手足贴近土地,参加劳动生产,没有人完全袖手过日子。惟由此相互对照生活下,随同大社会的变动,依然产生了一种游离分子。这种人的长成,都若有个公式:凡事由小而大,小时候作顽童野孩子,事事想突破一乡公约,砍砍人家竹子作钓竿,摘摘人家园圃桔柚解渴,偷放人田中水捉鱼,或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