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德修斯的故事》第23章


他们刚到门外,高贵的女神帕拉斯·雅典娜变形为门托尔,也加入他们的队伍。奥德修斯一眼就认出了女神,他非常高兴,更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这是什么日子啊,”拉厄耳忒斯喊道,“我是多么高兴啊!我们祖孙三代人并肩作战!”
帕拉斯·雅典娜跑来对老人耳语道:“阿耳克西俄斯的儿子哟,你是我最看中的勇士,快向宙斯和他的女儿祈祷吧,然后勇敢地掷出你的矛。”拉厄耳忒斯立即向宙斯和雅典娜祈祷,并掷出他的长矛。长矛击中敌人的首领奥宇弗忒斯的头盔,穿透了他的面颊。奥宇弗忒斯跌倒在地上死了。
奥德修斯和忒勒玛科斯率领同伴们如愤怒的狮子冲入羊群一样,向敌人突击。他们用利剑和长矛刺杀敌人,几乎把敌人全都杀死了。这时帕拉斯·雅典娜立即出来让他们停止砍杀。她用神只的声音喊道:“伊塔刻的公民们,退出这场不幸的战斗吧,赶快退出战斗!你们已经流够了鲜血,双方立即停止战斗!”
雷鸣般的声音震得敌人手中的武器都掉落在地上。他们望风而逃,向城里奔去,只希望保住一条命。
奥德修斯和他的伙伴们听到女神的声音倍受鼓舞,他们挥舞武器向敌人追去。变形为门托尔的雅典娜走在最前面。可是,宙斯要求和平。这位万神之父朝女神脚前降下一道闪电。
女神停住了脚步,转身对奥德修斯说:“拉厄耳忒斯的儿子,抑制你的好战情绪吧!否则,无比强大的雷霆之主会发怒的。”奥德修斯和他的伙伴们听从了她的劝告。雅典娜把他们带到城里的市场上,并派使者去召唤市民前来集会。宙斯的愿望实现了。他们都平静下来,消除了愤怒。变形为门托尔的雅典娜让奥德修斯和人民订立神圣的盟约。他们尊奉奥德修斯为国王和保护人。奥德修斯被欢呼的人群簇拥着回到宫殿。珀涅罗珀头戴花冠,身穿节日的盛装,带领一群女仆从宫中出来欢迎。
这对重新团聚的夫妇又幸福地生活了许多年。正如预言家提瑞西阿斯在地府中预言的那样,奥德修斯到高龄才安详地去世。
奥德修斯的故事后记
古斯塔夫·施瓦布(gustav schwab,1792—1850)是德国着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生于符腾堡宫廷官员家庭。曾任席勒的老师。1809—1814年在蒂宾根大学攻读神学和哲学,结识乌兰德等着名文学家。1815年去德国北部地区考察旅行,结识歌德和霍夫曼等人。他在文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发掘和整理古代文化遗产,曾出版《美好的故事和传说集》、《德国民间话本》和《希腊神话故事》。他的主要诗集有《博登湖上的骑士》、《马尔巴赫的巨人》等。
《希腊神话故事》为读者敞开了一扇观察和认识古希腊乃至欧洲文化的窗口。作为反映古希腊神只和英雄故事的《希腊神话故事》的确给人类的文化生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
古代“希腊七贤”之一的哲学家泰利斯·封·弥勒特曾经说过:“神充斥一切!”他指出,古代的希腊人几乎都认为世界是神只创造并由神只统治的。尽管哲学家们把神只从形象到内含都解释得十分抽象,可是这一切并不影响人们对神只的信仰,因为对希腊人说来,没有神只的世界那是不可理喻的。认为神只就在身旁的意识逐步发展,最后成为希腊宗教。当然,希腊宗教并不是社会生活的特殊领域,它不仅作用于某一些时刻或者某一些隆重的场合,而且还具备穿透一切的力量。从这层意义上讲,希腊宗教成为孕育希腊文化的母体。
美籍物理学家贝特(1906—)在分析欧美社会的生命现象时指出:“对一个具体的个人说来,生命从诞生到死亡,从清晨到夜晚,从家庭到社会,始终穿戴着宗教的外衣。没有一幢房子里没有祭奉神只的场所,没有一天,没有一餐膳食,没有一场音乐会,没有一次集会不带祭祀,不带对神只的问候。人们遇到每一件活动,信奉每一次欢乐,遭遇每一场烦恼,无论是幸福的欢呼或是痛苦的颤抖时都会感到神只就在身前脚后,都会渴望地呼唤他们。一切艺术、建筑、绘画、造型、诗歌、音乐和舞蹈都围绕并且服务于宗教,应宗教的需要而发展,连运动员和养马人的体育比赛也是为了表彰神只和英雄而举办的。”
看来,古希腊人生活在一个虔诚的时代。人们无论把自己的眼光投向何方,在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内,他们都可看出人类是跟神只的作用密切相联的。甚至钱币也铸印神只的外貌和象征,从而显示其价值和神圣。
尽管希腊人在他们的宗教仪式中表现出许多区别,可是宗教始终是他们最强有力的凝聚力。宗教文化久盛不衰,虔诚的宗教心理几乎成为创造社会文化的源泉。
自然,信仰应该是任何宗教的起源和核心。跟基督教相比较,希腊人的信仰并不建立在上帝的启示以及显明的教义上,它没有必须履行义务的教条。相反,希腊宗教来源于坚定不移的信仰,信仰神只是确实存在的。他们认为在生活中到处可以体验神的威力。当然,在人们的意识观念里表现神只存在的形式是各不相同的。而且,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神的认识和理解也不相同。古希腊人坚定地认为神是与世共存的。他们直到很久以后才慢慢地达成共识,把抬头可见、伸手却不可即的天空让给神只。从此,神只不再跟陆地上的凡人混迹其中,他们各自占有活动的领域,形成了神只和凡人的天地之别。
考究神话的原意,其实就是“话”、“故事”、“消息”。在希腊人广泛的语言习惯里,神话很快就区别于“逻各斯”,它意味着臆造的传说或寓言,而“逻各斯”则表示经史实证明了的故事,或者指哲学见解。因此,逻各斯排除了一切传说和寓言的成分。在希腊人的信仰领域里,神话意味着神只般英雄的传说和故事,是他们的形象信息。必须说明,这里的形象并不是外表的图象,而是神只们的气质形象。因此,神话作为古希腊民族精神的产品,它对希腊人意味着一种高层次的真实表现,这类真实是无法核定的。后来,在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欧洲人常把神话看作世人的臆造,可是希腊人却坚持认为神话是神只客观存在的标志。
神话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里强化了神只客观存在的普遍认识。在神话世界中,神只都以类似凡人的体态与人类相处,他们其实也被理解为人。因此,神话以及神话中塑造的神只形象给人类的精神生活添加了巨大的影响。
如同神话一样,宗教崇拜也是从信仰神只的意识中产生的,它们两者都牵涉到信仰的原始现象。人们试图在宗教崇拜中寻找一种可能的机会,以便用隆重的仪式把自己和神只连接一道。宗教崇拜反映在祈祷或者其他一些表现形式上,它们可由人单独或私自进行,也可由团体或者集体进行。希腊人成功地从早期巫术风俗中寻得了宗教崇拜的途径,而希腊的政治家们却把它们统一成为对于神只的崇拜。
神只究竟是什么呢?他们就是脱离死亡的人。神只是相对于凡人而存在的,死亡是区别神只和凡人的分界线,而凡人就是不能脱离死亡的人。
神只是永恒的,他们在神话中跟凡人同样的出生,所以他们跟凡人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不过,神只比凡人显得强大和幸福。凡人由此而对神只表示尊重和畏惧,可是他们在神只面前却并不感到自卑。
神只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切生活着的,或者表现生命作用的都可成为“神只”。神只表现为各种植物、动物、岩石或者人。希腊宗教是主张多神论的,因此希腊人讲到的神只往往就是主管某一具体领域的精神总概念,这是区别于各种单神教的主要内容。
在希腊诗人希西阿(约公元前700年)生活时期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神只体系。宙斯是神只王国之祖,他是神只和凡人之父。除了神只以外,世界上还有一种唤做精灵的力量。精灵归属于神只的范畴,只是显得比较缓和,他们的本领也受到一定的局限。后来,人们又从一种无可捉摸却又神通广大的精灵概念中发展出一种新的危险的势力,这就是妖孽,或称之为恶魔,他们在希腊神话中也是一支活跃的力量。
确切地说,希腊人的宗教产生了不同的根源,打有不同的民族文化的烙印。希腊宗教经历了漫长而又多变的历史,各种不同的观念相互交织在一起,互相补充,互相影响,有时甚至激烈地排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