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書365日的靜心冥想》第1章



生命在血液里面,生命是人的光
生小说_网 
一个有韧性的人所需要的心灵层面上的东西,也许不一定要从外在汲取。正如我们的心不一定通过我们的五官来感受、摄取些什么,只要从内部寻找,就可以让我们的心产生活动。
这种神秘的力量,如果当我们信神是存在的时候,我们就感激,我们能够拥有动物们永远无法拥有的东西。如果我们不信神,我们也会在不经意中间觉得很多东西十分的“神奇”。如果加上一点的敬畏之心,我们便容易克制自己骄傲的冲动。骄傲的倾向难以抑制,正如我们很难改掉骂人的习惯。
自我的力量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表现在,当别人要以某种方式来对你产生影响的时候,你能坚决地说“不”。也表现在你可以任意选择任何思想中的其中一种,来显示出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并不是那么人云亦云。更表现在当群体表现出一种共同的倾向特质的时候,你却不以为然地做着自己认为极其平常的事情,无论这事情在别人眼里是多么的非同寻常。你依然淡然一笑,继续做自己的事情,甚至懒于争辩。
当一个无所争竞的人在你身边的时候,你发现你是那么的从容自然,没有压力,不像“伴君如伴虎”般提心吊胆。他不会纠结,也极少狂喜,他只是那么宁静,仿佛是在一个春日傍晚的湖边吹来的清风般让你愉快。
在这个高速运转的时代,你可曾注意过天边的云彩?网络的页面让你炫目,微博的更新让你疲劳,每天回家的脚步如此拖沓,又有多久没有吃到自己做的饭菜?伴侣间相视漠然,没有言语。一点点摩擦,却引来争吵不息。某个人的一番真诚的劝告,倒使你火冒三丈。看不惯别人的为人行事,也看厌了镜中的自己浓重的黑眼圈。你想大叫一番作为发泄,你想狂吃狂喝作为弥补,到头来却发现好空虚,发现孤单的自己,一直是那么的倔强,一直是那么矛盾纠结,成年很久了吧?孩子气却相伴至今。
信神的你开始祷告:我的主啊!如果我因为犯罪,亏缺了你的荣耀,请你赦免我的罪,正如我赦免得罪我的人。我承认自己的罪,也相信你一切的圣言,请你除去我的虚妄,把你自己作为我的生命,我唯一的满足,我的喜乐和我一切的平安。我所有的痛苦和疾病,请你安慰和医治我。我所有的软弱,你自己来覆蔽,加我以能力。我不以别的任何的东西代替你,你是独一的神,你是我独一的依靠。愿你的国来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不信神的你,自有你自己的留意。你也许热爱音乐,你听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于是你翻开尘封已久的cd,拭去其上的灰尘,戴上耳机,享受震动中的安静。你也许热爱思想的书籍,于是你浏览网页,发现了一本书,其中有两个字,“生命”。
《生命之书》啊!生命,……生命的书。这本书,难道要揭示人生命的起源,揭示生命的奥秘?你耐心地不带任何功利的目的,翻看着这书,仿佛翻看着自己的内心。
难道你没有端详过自己的内心吗?难道你总是忽略你内心的声音?还是你的心很少安静地躺卧,而是不停地奔跑战斗,仿佛永不停息般,却不是抖擞,而是精疲力尽却苦苦挣扎,咬牙支撑。这样的句子未免太长,近乎啰嗦,却说出了你的状态,使你偷偷地呼了一口气。你,轻松几许,你,继续看心。
《生命之书》,领你读心。《生命之书》,她要告诉你,宝贝你的生命,这生命在你的血液里,作为你的光,照亮你。
xs
生与灭的万花筒
,小,说,网
文/巫小仙
在《生命之书》的阅读过程中,我忍不住仔细地做着抄录,一笔一划写下那些美丽芬芳的句子。体会着笔在纸上游走时的沙沙声,在内心的开阔静定里,享受到一种缓缓流动的美妙喜悦。
这无疑是一本能够令人平静的书。它与绝大部分的书籍都不同,这里没有辩护与争论,没有说服别人来证明自己的欲望,没有自我的堆拥。它不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昂扬的声调,也不会激起我们快速而热烈的反应和自我膨胀。但它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纯粹、优雅并且深邃,宛如生命的秩序本身。
我已经过了识记之学和思想筑基的阶段,衡量一本书的准则很简单——它能否令我平静,令我更接近自己的真相。以这个准则而言,《生命之书》是难得的好书。
阅读它的滋味难以道尽。它令人宁静,所有念头终于止息的宁静,仿佛能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静默的联结与生命的跳动。并让人生起清晰而温柔的觉知,甚而偶尔切实地感受到:我和所有的一切,这大千世界里的种种都是相连的。于是很自然的,那种因为分离和对立而生出的恐惧就减弱消解,取而代之的是因为广阔的空间生出的踏实。
同时它也令人挫败,它毫不留情地突破我的防御机制,让我看见:恐惧、无明、贪嗔痴、沉钝怠惰,这些负面特质如影随形,在我身上紧紧缠绕。无论身处何地,我几乎永远只活在自己那个受限的大脑里,对身侧种种习惯性地熟视无睹。而目光所及,所有人都似幻影,一张张焦躁、恐惧、强迫的面孔,自以为是、毫无节制地活在相同的欲望和欲望受阻的沮丧之中。
这样的五味杂陈,与坦诚地直面自己是如出一辙的。而一旦无法接纳自身,开始任由信息交通堵塞的心智掌控自己,开始强求,便有烦忧生起。
克氏说:“你为什么只想做书本的学生,而不想做人生的门徒?”他教导我们去阅读我们自身这本“生命之书”。或许我们穷尽一生也无法读透的生命之书。它真实而丰富,始终在变化,无法被思想左右,能够提供无穷的第一手素材与经验。它是不断生灭的万花筒,也是流动的实相。它的背后隐藏着一种更高的秩序,这种秩序有着各种名相——道、终极真理、实相等,与内心的平静及智慧息息相关,与生命的自由及爱一脉相承。
克氏进一步指出,这种阅读是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完成的。他拒绝所有外在的权威,强调真理与体悟的个人性,强调当下觉醒的可能性;他也拒绝成为权威,解散为他设立的“世界星社”,宣布真理不存在于任何宗教组织中。
对于这一点,相信每一个真正走在道途上的人都会有所感受——最佳的状态是,我与实相之间别无他物。对实相的感受和确认,的确能够令我拥有热情和自信,从外在权威的影响下解放出来,仿佛我从来就不知道有过多么伟大的传统和辉煌的前辈。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阅读”本身的意义。诚然,正如缺乏践行的认知意义稀薄,阅读也并不解决任何实质问题,但至少它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有助于清理内心的秩序,并且打开更深的可能空间。就像这本《生命之书》,它可以是烈火,烧尽我们心智中堆拥的残渣毒素;它可以是锤子,敲碎我们所抱持的僵化的信念、假设和成见;它可以是利剑,斩断我们强大的惯性;它可以是泉水,滋润我们干渴而焦灼的心灵;它更是智慧之光,照亮我们的内在,促使我们反求诸己向内关照,叩击自己的心门,完成“自问自答”。
那些一度在内心深处咆哮却又被我们压下去的问题始终存在——为什么我总是无法满足?为什么我们的人生困难重重?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何去?生命的意义何在?生命到底有没有秩序可言?彻底地从痛苦中解脱有无可能?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什么才是健全成熟的生活?
这些耳熟能详却又至关重要的大哉问,在《生命之书》中得到解答了么?不,克氏没有告诉你任何答案。他深知这样做的危险所在,那会让我们踏上另一种歧途,让我们再一次远离我们内在的真相,那绝对不是他想要的。
那么,最终极的答案究竟在何处?它恰恰存在于你我的内心之中。当心不再执著、不再强求,允许自己“不知道”,平静地安住于当下,智慧之光就会逐渐充盈你我的内心,答案会自发地浮现。或许那时候,我们将会得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