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雄在乱世》第480章


日军举起的白旗当成了日军冲锋的信号,也就没有接受日军投降。
战后,在调查东北军拒绝日军投降的时候还闹出了一件事情。当时,东北军向前来调查的国际组织出示了一些证据,即日军在投降时打的白旗。毫无疑问,这不是真正的白旗,而是被鲜血染红了的白旗。如果不仔细看的话,肯定会认为是日本国旗。显然,如果日军在战场上挥舞国旗,那肯定不是为了投降,而是准备冲锋。在语言不通、敌我不明的情况下,东北军自然不会冒险接收战俘。对于东北军提出的这一理由,参与调查的国际组织也感到非常无奈,谁叫日本的国旗那么像用过的卫生巾呢?
只不过,围歼五万日军,确实需要不少时间。
战斗从上午打到薄暮,仍然有少量日军在负隅顽抗。
这个时候,在战场东南的日军也放弃了救援的想法,在指挥部被打掉的情况下,日军的各个师团开始撤退。
日军主动退却,让罗耀武与陈必时都很是意外。
不管怎么说,日军不经打,但是不表示日军怕死。在之前的战斗中,日军很少表现出怕死的样子。
这个时候,罗耀武没再听取陈必时的建议,而是命令第二十七集团军与第十五集团军的摩步师立即调整部署,回过头来,向一零五国道运动,即绕到美军救援部队后方,准备参与围歼D集团军的战斗。
再歼灭五万日军,无非是在日军阵亡数字上加个零头,意义不是很大。
如果能够干掉D集团军,就能将美军在这场反击战中的伤亡增加一倍,让美军在这场战争中的伤亡数字超过三十万,沉重打击美国的战争决心。
对于罗耀武的决策,陈必时也没有反对。
在解除了武清受到的威胁之后,第十六集团军终于可以喘口气了,而且一时之间,美日联军难以对武清构成威胁,也就能够将协助第十六集团军作战的新编集团军抽调出来,增强围歼D集团军的兵力,加上已经投入的第二十七集团军与三个新编集团军,东北军能够集中二十万主力部队,而美军D集团军总共也就只有七万多人。
可以说,只要不犯严重错误,歼灭D集团军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歼灭了D集团军,就能确保吃掉廊坊的美日联军,再次扩大战果,彻底消除美日联军对北京的威胁,从根本上确保取得北京捍卫战的最终胜利。
事实上,即便依照陈必时的作战规划,在击溃武清这边的日军后,都应该调整部署,集中兵力围歼D集团军。既然五万日军不战自退,东北军就没有需要浪费时间与兵力,应该把重点转向美军。
到这个时候,帕特里奇也不得不相信,他做出的所有努力都没有实际意义。
十一日上午,帕特里奇就让D集团军停止前进,并且要求前线指挥官至少在后面留下一个主力师,守住撤退通道。虽然当时帕特里奇还抱有一线希望,即十万日军能够拖住东北军的反击部队,为美军争取到时间,但是到了十一日薄暮,随着五万日军溃散,帕特里奇不得不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对他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将D集团军救出来
第七十七章 弹尽粮绝
第七十七章弹尽粮绝
十一日午夜,第二十七集团军与美军D集团军在武清西面的一零五国道上遭遇。
必需承认,帕特里奇及时调整部署,为美军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如果不是提前留下了一个主力师,加上留在后方的两个国民警卫队师,恐怕在东北军的反击部队杀到后,D集团军将与之前的A集团军一样,被迅速击溃。甚至可以说,D集团军的遭遇比A集团军还要悲凉,因为东北军是从后方杀来的,而不是从正面发起反击。
可惜的是,这并没改变美军的艰难处境。
面对东北军的反击部队,美军官兵第一次发现,M1A2的一百二十毫米坦克炮很难在正常交战距离上打穿M1A3的正面装甲
要知道,当时D集团军的整编工作最不彻底,不但没有像C集团军那样得到加强,也没有像A集团军那样获得全新的主战装备,主战坦克仍然以M1A2为主,只有一个师装备了M1A3,而这个师现在还在廊坊与东北军苦战呢。
这不是说M1A3的防护有多出色,而是M1A2的主炮威力本来就不行。
在与中**队的99C交战时,M1A2就暴露出了主炮威力不够的问题,很多时候,必需将交战距离拉近到一千五百米,才能打穿99C炮塔的正面装甲。相对而言,M1A3的防护性能比99C还要稍微好一点,毕竟重了十多吨,而且采用了最先进的复合装甲,因此在面对M1A3的时候,M1A2的主炮更加乏力,即便在一千米上,也只能碰运气,击穿炮塔正面装甲的机会不到百分之五十。
毫无疑问,M1A3的一百四十毫米坦克炮,几乎能在任何情况下干掉M1A2。
要知道,即便是99C,也很无法在常规距离上顶住一百四十毫米穿甲弹,更别说防护能力还要差一些的M1A2了。
被自己生产的坦克往死里打,美军的感受可想而知。
事实上,这对美军士气的影响更加巨大。
要知道,当时第十五集团军摩步师在缴获了美军坦克之后,根本没有时间变更涂装,因此D集团军的美军官兵一眼就能看出来,那是A集团军的坦克,而就在一天前,他们还见到了A集团军的残骸。
同样有三个主力师,而且战斗力明显强大得多的A集团军都不是东北军的对手,D集团军能够打赢东北军吗?
俗话说,士气可鼓不可泄。
美军士气一泄,战斗力顿时直落千丈。
发生在一零五国道上的这场战斗持续到天亮后,美军的一个主力师与两个国民警卫队师就被击溃了。
准确的说,是主动溃散。
虽然美军投降的官兵并不是很多,但是在谁也不愿意打下去的情况下,没人能将四处逃散的官兵组织起来。
到最后,这些逃散的官兵也多半成了俘虏。
别忘了,战场附近到处都是东北军官兵,而且方圆十多公里之内,至少有二十多万民兵与武装平民。
对付美军的正规部队,民兵与武装平民肯定啃不动,可是要说对付散兵游勇,民兵与武装平民比东北军的正规军还要厉害。原因很简单,民兵与武装平民大多是当地人,不但非常熟悉附近的地形,还得到了民众的支持与配合。
到这个时候,D集团军离覆灭也只是一步之遥。
虽然在天亮之后,帕特里奇不顾一切的投入了空中力量,仅仅在当天上午,美军就出动了一千五百多架次的战斗机,向一零五国道上的东北军投掷了近万吨炸弹,部署在大后方的五个美军远程炮兵旅与三个全部装备火箭炮的集团军炮兵旅还全力以赴,在一个上午就打出了上万吨炮弹,但是这些火力打击并没改变地面战场上的情况,因为当时战场上的局面非常混乱,东北军又充分利用了缴获的武器装备,特别是从D集团军那三个美军师手里缴获的坦克与战车,使得美军在进行火力打击的时候,不得不有所收敛,以遮断轰炸为主,并没有为正在苦战的另外两个美军主力师提供多少支持。
对东北军来说,这场战斗也打得非常艰难。
美军的遮断轰炸,大大削弱了反击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这也可以理解,在后方的部队上不去的情况下,在前线作战的东北军战士是打一个少一个。相对而言,剩下的两个美军主力师表现得更加顽强,主要就是在友军争取到的夜间调整了作战部署,用装甲力量构筑起了一条流动防线。
对于本来就严重缺乏装甲力量的东北军来说,这几乎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
从这场战斗就看得出来,陈必时的担心不无道理。
虽然在廊坊反击战打响之后,美日联军连遭挫败,但是美军的素质摆在那里,特别是在邻近地区有援军的情况下,美军表现得非常顽强,战斗意志丝毫不比东北军差,加上过硬的战术能力,美军明显比日军难打得多。
要知道,即便在D集团军,作战半年以上的老兵仍然占了七成以上,而这其中还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官兵拥有一年以上的作战经历,不但实战经验极为丰富,对中**队的战术也非常了解。
这一点,是日军远远比不上的。
再回过头来看,如果罗耀武没有采纳陈必时的建议,即在打垮武清附近的日军之前就去对付D集团军,结果肯定很难设想。
只不过,打到这个时候,双方拼的都是是意志。
谁更顽强,谁就能坚持到最后,获得胜利
相对而言,东北军还是要好一些。
不管怎么说,打到这个时候,担任主攻的第二十七集团军、第十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